向西开放:中国经济寻找新支点
2012-12-23高远至
◎ 文/高远至
向西开放迈入新阶段
“宁夏正在积极向国家申请设立内陆向西开放试验区,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前不久透露。据悉,“内陆向西开放试验区”规划有望在9月中旬举办的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前获批,宁夏有望成为阿拉伯国家“向东看”与中国向西开放战略的交汇点。
宁夏之外,沿边省区更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点。
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三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刚刚正式获批,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在此之前,《国务院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于去年10月发布,国家将加大对新疆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政策扶持力度,把这两个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万季飞说,当前,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亚欧大陆国家加强合作,已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与之相应,向西看,向西开放,也成为我国对外合作的新重点和新亮点。
专家分析认为,这一轮向西开放与以前相比,有着显著的特点。
一是层次高,由国家层面主导全力推进。无论是广西、云南、内蒙古的开发开放试验区,还是新疆的经济开发区,都是国家推动建立的,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5月举行的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要顺应新的形势,在继续提升沿海开放、向东开放的同时,加快沿边开放、向西开放,拓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的空间。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要在这一大背景下加以谋划和推动。
二是范围广,向西开放的通道建设已经全面启动。除了接壤中亚、辐射欧洲的“新疆通道”之外,还有“内蒙古通道”,是我国东北乃至日韩等国通往蒙古及欧洲诸国的重要途经地;“广西通道”,是我国连通东南亚的陆上走廊;“云南通道”,目前我国正加紧打通由此面向印度洋的大通道。
西部涌动开放热情
在国家的全力支持和通盘筹划下,西部地区的开放热情空前高涨。
8月,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和省长蒋巨峰带队奔赴新疆、宁夏、陕西和甘肃进行考察,并签署加强全面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这其中,对外通道建设成为主要议题。四川希望打通由成都经格尔木到喀什通中亚的铁路和库尔勒经青海到四川的高速公路。
四川省社科院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秘书长刘世庆表示,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沿海开放和向西开放并举,新疆、云南、广西等省区的地位凸显。建设西北到西南的大通道,不仅对四川,对全国的意义都很大。
宁夏则在全力争取“内陆向西开放试验区”的政策。
作为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交往具有较大的便利性。王正伟表示,宁夏要依托这一优势推进向西开放,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产服务基地、国内外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和我国面向阿拉伯国家开放合作的人才培育基地。
显然,不仅仅是沿边地区,越来越多的内陆省市也在谋划搭上向西开放的快车。
近年来,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国际需求下降的影响较大,中西部地区却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产业从沿海往内陆转移渐成气候,重庆、成都、西安、武汉等地正在崛起为新的制造业基地。在这一形势下,一些内陆省市依托地利之便,打通向西出境通道势在必行。可以说,加大向西开放力度,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推进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西部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必然结果。
以重庆为例,2011年,重庆生产笔记本电脑2547万台,占全球产量的7%。今年重庆笔记本电脑产量有望翻一番,占到全球14%,成为全球最大的笔电生产基地。这么大的产能如何外运?重庆筹划推动了“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的开行。“渝新欧”铁路起于重庆,经新疆至欧洲,运货时间比走海路到欧洲节约15天左右。
8月1日,“渝新欧”沿线六国海关代表与中国方面代表聚会重庆,就“渝新欧”国际货物班列通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以期进一步推动“渝新欧”铁路通畅运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渝新欧”国际货运大通道开启了第三条欧亚大陆桥,将使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物流格局发生重大转变。
期待成为新的增长点
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东稳西快”的格局进一步明朗,西部地区在“稳增长”中的地位凸显。因此,人们期待,向西开放能为西部乃至全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云南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已经吸引国内外企业蜂拥而至,中国五矿、中粮集团、宗申集团、新希望集团、泰国正大等大企业纷纷入驻。去年瑞丽所在的德宏州实际引进到位资金83.9亿元,同比增长52.6%;今年一季度引进到位资金33.2亿元,同比增长96%。
新疆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同样为当地带来了新的商机。2011年,霍尔果斯接待国内外游客88万人次,增幅达62%。新疆伊犁旅游局党组书记王清显说,霍尔果斯依托口岸边贸,吸引的中亚五国客人占到了口岸总接待量的30%,其中有不少是来考察经商的。
在对外贸易上,向西开放的潜力也很巨大。据统计,近10年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额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增长,2011年中阿双边经贸总额达1959亿美元。阿拉伯国家成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阿拉伯国家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国和海合会(即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国家作为世界上重要的能源消费方、能源生产方,重要的机电产品出口方和进口方,已经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完全可以建立长期持续、互利合作的机制。”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
专家认为,21世纪将是中东地区基础设施大投入、大建设的时期,海湾国家政府将依托石油收入加快道路、桥梁、铁路建设。在这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热潮中,中国与之合作的潜力巨大。
“实践表明,中国与亚欧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很强,合作潜力巨大。这种合作建立在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基础上,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对于亚欧各国乃至全世界也是有利的,因而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能够不断深化。”万季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