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品牌高端化 质量才是硬道理

2012-12-23

汽车零部件 2012年6期
关键词:高端化合资高端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domestic national brand has past a course from small to big, moreover for the next decade, how to improve its own competitiveness, and how to make strong? Looking at from past to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famous auto enterprise, it is not difficult to know, making high-end is the only track for national brand to develop and be strong, and also the necessity trend.

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国内各个自主品牌推出一批中高端车型参展,成为展会的一大看点,也成为行业的热点话题。这是否意味着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实现质的提升,甚至可以说已经迈入了第二个全新发展阶段?

高端化是自主品牌发展必然趋势

在过去的十年里,国内的自主品牌达到了由小到大的过程,而下一个十年,自主品牌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如何做强?纵观国际知名车企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高端化才是自主品牌发展、壮大的唯一途径,也是必然趋势。只有通过走高端化这样一条道路,才有可能使自主品牌在国际汽车领域占一席地位。

目前,国内汽车销量的各个级别车型当中,A00级别占比最高,达到73%;在A0级别中占比为42%,A级车占比31%,B级车中更只有11%,在C级车中甚至是0。可以说,高端化对自主品牌来说,空间巨大。

自主品牌走高端路线,目的是要改变以往以低端车型为主的产品结构,提升品牌形象;通过技术合作、合资等各种途径开发出可以与合资品牌抗衡的车型,以提升自主品牌的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随着外资品牌从车型到价格的不断下探,其希望在10万元以下价格区间市场扩大份额的野心日渐显现。与之相对应的是,受外资品牌不断挤压,自主品牌必须开拓新的市场,并逐渐向高端进发。

几大集团终于拿出可与合资品牌媲美的中高端产品,对于提振自主品牌汽车阵营的士气,拉抬自主品牌的美誉度和含金量,都大有帮助。但是,据此作出自主品牌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的判断,还是有些过与乐观。

高端化之路困难重重

由于在更低端市场的份额流失,国有汽车集团在高端市场的努力已经被赋予更多的怀疑。今年1-4月,自主品牌在轿车领域销售95.65万辆,同比下降10.7%,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7%,占有率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仅仅在两年前,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的份额曾经达到接近45%的历史最高。以中国近三年来平均1500万辆的年销量来判断,约17个百分点的流失意味着我们自主品牌失去了近270万辆的市场销售,虽然大部分企业的同比销量仍在增长,失去的更多是市场增量。

近两年来,合资车企和外资巨头在成本控制、更为本土化的营销策略、低成本的零部件采购以及渠道下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这些领域实际上是自主品牌曾经赖以生存和竞争的根本。这些意味着,相比核心产品技术,营销以及生产领域的模式更容易复制,只需要采取更多的本土化策略就可以实现。而恰恰是在最为核心的技术领域,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的差距并没有明显地缩小。

所以,一个至今还无法独立研发、制造自动变速箱,并使之市场化的汽车工业体系很难在产品高端化的同时获得高利润化和带来更多的品牌溢价,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汽车工业现实发展中的一个遗憾。

首先,受制于底盘、电子电器、动力总成等核心技术的自主开发实力,中高端车型依然是集成创新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少车型核心技术的原创性和资源的自我掌控能力,尚不及此前的中低端产品。

其次,寄希望于政府采购市场的上述车型,与合资产品相比,在成本上并没有明显优势。在公务车采购之外,能否得到私人消费者的认可,依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能否通过有效的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客户满意度和美誉度,提升品牌力,尚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

自主品牌进入第二个全新发展阶段,至少要达到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在自主底盘研发和新一代自主节能环保动力总成商业化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二是在10万元以上中高端细分市场上,自主车型必须跻身主流,取得相当的市场份额,并实现盈利;三是能跻身欧美主流汽车市场;四是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短期内具备商业化可能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领域,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从几大集团发布的自主品牌规划上看,“十二五”期间,一些困绕我国自主车企多年的核心技术,诸如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双离合变速器、插电强混技术等,将有望取得突破,并实现商业化生产。且不论市场接受程度如何,能否提高盈利能力以实现企业良性发展,单从产品、技术和工艺上看,到那时,自主车企的竞争力才具备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条件,我们才可以信心满满地说自主品牌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质量”是高端化之路的关键词

高端化是自主品牌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助于提高自主品牌含金量,然而盲目进发并不可取。一个独特而清晰的战略是发展高端品牌的前提。

市场上竞争的是产品,产品背后的竞争是技术。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在技术上远远不是以外资跨国公司为背景的合资企业的对手,在技术实力不如人的情况下,如果要在中高端市场上硬拼,结果可想而知。自主品牌想要谋求中高端市场一杯羹,殊不知,已经取得中国70%市场的合资企业并不因控制了中高端市场而满足,已经将发展的目光盯向了自主品牌的传统市场——二三线市场。任何产品是否会为市场接受,关键是看消费者。无论你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消费者需要的都是价廉物美,质量过硬的产品。

调查显示,用户对于自主品牌企业高端化策略整体上持肯定、支持态度,对其未来前景也是满怀信任和期待。其中,“质量”是自主高端化道路能否成功的关键词。首先,用户认为“质量提升”才是高端化的标志;其次,用户最担心的也是自主品牌产品与同价位合资产品“质量上的差距”。所以,自主品牌的高端化路径,首先是质量提升的路径,只有踏踏实实地把质量做上去,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

目前,自主品牌的产品质量还没有得到用户的普遍认可,关键技术还相对落后,现有的优势还比较单一,自主品牌高端化道路上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从性价比优势到产品的质量、技术内涵的全面提升。

总之,自主品牌高端产品用户基础比想象中要好,各种类型的企业在这条道路上也都有机会,关键是如何把产品质量做上去。

同时,自主品牌要走好高端路线,必须依赖零部件配套产业的进步。但矛盾点在于,如果自主高端品牌没有在销量上得到提升,相关的配套产业也就不可能主动寻求进步。所以,自主品牌走高端路线,还是应该先有步骤的发展好配套产业。这也充分说明自主品牌走高端需要一段长时间的磨炼。自主车企的高端品牌战略处于开拓期,仍需要市场和政策更多的关怀。

猜你喜欢

高端化合资高端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AD GIN STUDIO高端影棚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合资股份买卖潮来临
缤越:合资SUV的克星
为什么说“高端鲁酒”的希望在“芝香”?
中韩合资大型综合性医院落户青岛
后工业化时代上海制造业发展定位和对策研究
简析制约我国眼镜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吉和昌与奥克股份在武汉成立合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