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探索
2012-12-22姚惠福刘若刚
● 姚惠福 刘若刚
民办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探索
● 姚惠福 刘若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由于民办高职院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存在诸多差距,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与建设任务更加艰巨,需要进一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从民办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出发,因材施教,认真探索,逐步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民办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改革与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形势政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据最新统计资料,上海现有民办高职院校14所,在校学生数达5.93万人,占上海高校学生总人数的11.5%。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职院校在办学管理体制、教师队伍结构、学生来源及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与建设。
民办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必须认清民办高职学生具有不同于公办高校学生的特殊性。一方面,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动力相对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重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动手能力强,关注毕业后的发展。由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分类方法和考试制度,致使民办高职院校成为大学录取分数线最低的档次。也由于高职的的学制较短,致使民办高职的学生宁愿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专业学习上,应付各种各样迫在眉睫的考试、考证上,而对国内外形势、政治理论、治国方略、公共政策等宏观问题无暇顾及。因此他们对形势与政策课表现出厌烦情绪,相当一部分学生抱着“不想上,又不得不上”的心态,“身在教室心在外”。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认清教学对象,了解学生需要,一味照搬公办本科注重系统性、理论性、准确性、深刻性、全面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就会出现“教而无功”的后果。
根据相关法律,我国民办院校目前被定性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并不能与事业单位属性的公办学校享受同样政策待遇,接受政府相关信息的渠道也不如公办学校通畅;在市场运作中,很多学校是依靠收取学生学费来维持运转(近来开始有政府扶助资金下拨),导致课程建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更令人焦虑的是,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编制问题至今悬而未决,缺乏稳定的身份和保障,致使骨干教师流失现象日趋严重。
由此可见,民办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需要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从民办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出发,因材施教,认真探索,逐步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一、问题
目前上海各民办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在课程建设、组织机构、师资队伍、教师培训、教学管理、考核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性质定位及教学要求认识不够。形势与政策课是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花费一定的学时来开设这门课对学生有没有教育意义?至今在一些民办高职院校的领导层甚至在少数思政课教师中也存在争议。产生这种思想的主要原因是该课程缺乏稳定的教学内容和明确的教学性质,有些高职院校没有把它编入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也没有明确的课时量和规范的课程表,造成教学的随意性,使学生产生了这门课程可有可无的印象。另外,学校给课程安排的学时也比较少,有些民办高职院校开几次讲座,或者再加上一两次零星授课就算是完成每学期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模式必须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与时俱进,实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思想观念更新的过程。而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等不足,往往采取的还是“围绕已知的答案,给出求解过程”的教学模式,结果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不胜其烦。
(三)缺乏系统的指导性教材和时效性强的教辅资料。目前常用的参考资料是教育部制定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中宣部组织编写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VCD等,但还不能完全代替教材,还无法形成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形势与政策课是门现实性、时效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必须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尽管教育部社科司定期印发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但多数民办高职院校还是不能完全做到按照教学要点安排教学内容,教学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该课程还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时效性强的教材。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当询问如何落实教学要点时,15.51%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按教育部社科司下发的教学要点开展教学;35.24%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围绕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教学;33.57%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发展的状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15.68%的受访者认为还应增加地方省市及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等内容。可见,该课程部分教学内容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与大学生的知识需求不相适应。
(四)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资料筛选,到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方法研究,都由教师完成。因此任何一位教师所授课程都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教师的人格魅力、理论修养、知识内涵等对教育效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社会形势的变化适时修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但目前各民办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师资队伍来源渠道单一,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没有设立专门的教研组或教研机构。在目前无法配备专职教师队伍的情况下,教师队伍的现状是多以本校党政领导干部、机关行政人员和学院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作为教学主力。调查显示,目前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专业知识结构、年龄职称、教学阅历经验等参差不齐。专职少,兼职多;高级职称少,初级职称多;教学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少,年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的多。而所谓的兼职教师一般是由辅导员担任,由于辅导员普遍存在专业理论、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限制,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部分学生把“教师讲授效果不好、教师教学水平差”列为不喜欢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理由之一。
(五)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目前的形势与政策课往往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形势,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但实践教学普遍缺失。由于学时少、人数多、经费无保证,因此社会实践活动很难开展。
(六)学生期望高,但教学效果不佳。部分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学习认识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三不”:一是不愿意。认为未来的就业单位主要看重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以及外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只要拿到相关证书,就可以谋求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而形势与政策课不一定要学,就是学好了也不见得对就业有多大帮助。因此,在课堂上宁愿自学外语或做其他课程的作业。二是不重视。把获得奖学金作为在校期间的主要奋斗目标,形势与政策课仅一个学分,又是考查课,只要考前突击复习一下即可。即使这门课考得不理想,只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拿个奖挣些附加分,照样可以获得奖学金。三是不必要。平时比较关注国内外时事,认为形势与政策课讲授的内容大多是自己所知晓的,教师在课堂上再“炒冷饭”是浪费时间;或者认为要了解国家大事,自己听听收音机、看看报纸、上上网就行了。
二、加强和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
(一)进一步增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性质定位和教学要求的再认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必须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服务,为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服务。课程建设必须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二)把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特点。形势与政策课具有政策性、时效性、理论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第一,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必须及时有效地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第二,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就相应地不断推出和调整,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始终处于一个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中;第三,形势与政策课要与其他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概念、原理有机联系,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来分析和认识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认清问题产生的背景、实质及其发展的方向与利弊等,从而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第四,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准确了解学生希望和喜欢听到什么,善于抓住时机,找准切人点,把社会的热点和大学生关注的焦点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形势政策教育收到预期效果;第五,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是简单地灌输和传授,必须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成为大学生认清形势、辨别是非、增长知识,把握事物本质的重要途径和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
(三)优化社会实践教学是加强和改进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形势与政策课不仅是理论课,同时也是实践课。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对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进而增长才干、锻炼意志、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的作用。很多民办高职院校克服困难采取各种形式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依托学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优势,充分利用区域内各种社会资源社会实践基地(点)组织学生到农村、企业、部队、港口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参观考察,取得明显效果。
(四)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是加强和改进课程建设的基础。教学形式要避免填鸭式灌输,多善于运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力求生动活泼,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目前很多学校坚持教师系统讲课与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讲课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也有不少学校邀请校外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道德模范、英雄人物等来校开设专题讲座,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要把创新教学方法作为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有效性的突破口。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是一个关联教育者、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的系统性问题。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突出“职业性”这一特点,调动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两个积极性。
教学手段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辅助,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视频、PPT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要坚持理论知识点与综合素质能力考核相结合。
(五)建立一支精干的、相对稳定的、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是加强和改进课程建设的关键。一是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力军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辅导员队伍的作用。他们直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需求,可以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讲课质量和效果。三是要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的作用。党委书记和院长要带头作形势报告。通过领导干部直接参与教学,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更好地结合,形成教书育人的合力。
(六)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保障机制是加强和改进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民办高职院校党政领导要真正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把它纳入学院的整体发展规划。要建立课程建设与改革领导小组,经常召集教务、宣传、学生工作部门和思政课教学研究机构一起讨论研究形势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党委(总支)领导、各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在人员编制、学时、经费和硬件设施等方面予以保证。各院校要创造条件,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有计划地安排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参加国内外考察活动。市民办教育党工委要积极支持形势政策课协作组开展正常的教研活动,经常举办教学交流、教学示范活动、暑期社会考察等。市教卫党校要坚持办好形势政策骨干教师培训班,邀请领导和专家学者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作专题报告。
D267.6
B
1009-928X(2012)09-0054-03
作者姚惠福系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副教授;刘若刚系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 责任编辑:古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