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导》: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2012-12-22马福龙
● 马福龙
《向导》: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 马福龙
《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公开出版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它见证了我们党由小到大、蓬勃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生活中逐步成为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的不寻常的历史过程。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广大民众的要求和心声,在各阶层读者,特别是青年中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誉为“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向导》;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
《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公开出版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1922年9月13日创刊于当时党中央所在地的上海。以后,随中央机关曾一度迁往北京、广州,但时间都比较短,主要在上海出版。1926年底,随中央机关迁到当时的革命中心武汉出版。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向导》被迫于1927年7月18日终刊。
《向导》出版的这个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蓬勃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生活中逐步形成为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的时期。从组织上来说,二大召开时,全党只有195名党员,而到1927年4月党的五大召开时,党员人数已达57963名,增长近300倍。从党的路线方针来说,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向导》作为党的机关报,一问世就把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被称为“打倒军阀和外国帝国主义的急先锋”。第一期的《本报宣言》开宗明义,鲜明地指出,军阀的内乱和国际帝国主义的外患,是中国政治上,经济上统一和发展的最大障碍和“恶魔”。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第一敌人,势不两立的敌人”。在帝国主义铁蹄之下的中国,徒有独立的虚名,实质上却形同“公共殖民地”。《向导》列举大量事实揭露帝国主义采用威胁,恫吓,欺骗,伪善等各种恶劣手段,宰割、侵略中国,掠夺中国的财富、资源,控制全国金融、海关、邮电及大部分铁路、矿山的管理权;并不断制造事端,枪杀中国同胞。而接连不断的军阀内战,“每次莫不有帝国主义在背后操纵”。南北各派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争权夺利,连年混战,祸国殃民,酿成生灵涂炭,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相互勾结,是一根藤上两个毒瓜,共同欺压中国人民。《向导》向广大读者宣告:民族解放的道路,就是要推翻军阀的统治,推翻外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既得的权利和势力。并指出:“若主张只反对帝国主义不反对军阀,和主张只反对军阀不反对帝国主义乃是同样的错误”。
如何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向导》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状况,提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要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必须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向导》分析道,中国无产阶级虽然是最革命的阶级,但无产阶级力量从总体来讲还比较薄弱;而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也仅数百人。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还刚起步,不具备单独完成领导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这一艰巨任务的条件。《向导》根据党的二大提出的组织民主联合战线的政策和策略,对国民党的历史、党纲、组成人员结构等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只要对他们进行热情友好的帮助,中国国民党可以成为“一个代表国民运动的革命党”。《向导》肯定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有着光荣的历史,“辛亥革命造成中华民国,是国民党;历来任劳任怨为民争权利,反对北洋军阀的,也只有国民党。”但是,孙中山对革命前途还很迷茫,对军阀和帝国主义存在幻想,企图依靠军阀的武力和利用护法这面旧旗帜来实现全国统一;幻想依靠一些帝国主义的援助,合作,来统一中国。对此,《向导》通过国内外发生的大量事件的具体分析,对孙中山的这些错误认识进行诚恳善意的批评。《向导》贯彻党的三大精神,推动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国民党改组,《向导》全文发表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之演说》,号召“凡属民主革命的分子”,都集合到经过改组的国民党周围。《向导》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作为国共合作的基础,作为宣传的重点,推动民主联合战线的巩固和发展。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为全国各阶层人民带来希望,为革命高潮的到来推波助澜,《向导》特载了国民党一大文件。
但国民党内部始终存在一股反共的逆流。《向导》对联合战线内部的国民党右派进行了长期斗争,发表大量文章揭露以冯自由等为首的国民党老右派和戴季陶等国民党新右派,批判他们反对中国共产党,背叛国民革命的阴谋和罪行,告诫人们要时常提防他们的险恶行径。陈独秀,瞿秋白,彭述之,蔡和森,恽代英,肖楚女等人都在《向导》上发表文章,批判和揭穿戴季陶假借孙文主义的真面目,维护国共合作,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各地工农群众运动迅猛发展。《向导》以大量篇幅和无比热情,介绍和宣传之,对二七罢工、五卅运动等都作了详细报道。对广东,湖南,江西等地的农民运动也给以热情支持,反映农民运动开展情况,总结经验,指出发展方向。特别是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分析了农村的阶级关系,为农村革命斗争提供极其重要的理论依据。二七惨案发生后,《向导》发表《为吴佩孚惨杀京汉路工人告工人阶级与国民》,旗帜鲜明地揭露二七惨案的罪魁祸首;发表《二七大屠杀的经过》,以血淋淋的事实强有力地控诉军阀的罪恶。号召“农工商各界人民急速联合起来”,“打倒我们的仇人军阀”,而且还要打倒“帮助他们为恶的帝国主义”。《向导》对二七惨案的报道,被称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只有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对1848年巴黎工人“六月革命”的报道才能与它相比。
五卅运动掀起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运动的高潮。开始,帝国主义对顾正红事件和五卅惨案封锁消息,掩盖事实真相,利用手中的新闻机构,造谣,挑拨,颠倒是非,欺骗舆论。《向导》针锋相对,及时地报道事实真相,并把两幅遭帝国主义残杀中国人民的图片刊登出来,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逻辑,指出其蛮横无理,荒唐透顶。中共中央在《向导》上发表《告全国民众书》指出:这次大屠杀引起的反抗运动是一场反帝国主义的“中国民族自觉的反抗”运动,“反抗运动的目标,决不止于惩凶,赔偿,道歉”,其主要目的在于要“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这场反帝斗争指明了方向。《向导》从不同角度阐明党的这一方针。针对帝国主义挑拨,造谣,欺骗,进行驳斥,擦亮广大民众的眼睛,帮助民众提高认识,牢牢掌握斗争的大目标。
随着北伐战争节节胜利,民众革命热情高涨。上海工人配合北伐,发动了三次武装起义。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第三次武装起义终于胜利成功,并建立了第一个民选政府——上海市民政府。而正在此时,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肆意屠杀上海工人,葬送了革命成果。《向导》立即尖锐指出:“蒋介石业已变为国民革命的公开敌人,业已变为帝国主义的工具,业已变为屠杀工农和革命群众的白色恐怖的罪魁。”愤怒地声讨蒋介石叛变革命事业的罪行。由于当时党处在幼年时期,革命遇到第一次大的挫折,《向导》经历并报道了全过程。
《向导》以其鲜明的革命思想光芒,指引政治行动方向,反映当时广大民众的要求和心声,在各阶层读者,特别是青年中产生巨大影响,被誉为“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在黑沉沉底下的中国一线的曙光”,“中华民族的福音”。民众争相购买阅读。《向导》一出版,就销售一空,供不应求,往往一版、再版、三版,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后来出版合订本《向导》汇刊,一共出了五集,也因迅速售罄,一再重新印刷。《向导》创刊时,只印二三千份,而到党的四大召开时,发行量已达到7000多份。而到1927年时,据党的五大工作报告,《向导》发行达五万多份;也有同志回忆,《向导》发行量曾达到十余万份。发行范围也很广泛。发行分售处从最初的上海、北京、广州、长沙四处,发展到南京、太原、济南、南昌、汉口、杭州、宁波、开封、福州、重庆、成都、芜湖、武昌等全国许多大中城市,建立了五十多个分售处,影响扩展到许多穷乡僻壤。《向导》还在法国巴黎、德国柏林也设立了分售处。有位海外的读者来信说:“笔底惊雷万鬼苦,天昏地黑一星赤!你们的声音的波浪,已飞渡重洋,传入我们的心灵,如梦初觉!”充分反映了《向导》在当时的影响力。
D231
E
1009-928X(2012)09-0036-02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 责任编辑: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