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维钧的得意与不得志
2012-12-22金满楼历史作家
金满楼 历史作家
1919 年1 月28 日,顾维钧受命在巴黎和会上发表中国政府对“山东问题”的声明,长达半个多小时的发言赢得了各国首脑一致称赞。但精彩的演说未必能争取到外交的胜利。尽管顾维钧表现出色,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仍遭遇惨败。
海外史家何炳棣在回忆录中说,他于1945年底入住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大楼时,一进门就看见楼底橱窗内陈列着一个中国人的纪念银盾。盾主乃顾维钧,系1910年辩论比赛中哥伦比亚大学大胜耶鲁的头号辩手。何炳棣看后极为兴奋,当天还特意点了一份最贵的菜,以表示对师兄的敬意。
顾维钧,字少川,上海嘉定人,其父顾晴川曾入上海道尹袁观澜的幕府并出任过交通银行第一任总裁。在这个中西结合、半传统半现代的家庭,顾维钧先读旧私塾,10岁后入英华书院,不久又进入知名的圣约翰大学。1904年,15岁的顾维钧在施肇基的陪同下与江苏官费生一行七人赴美留学,之后考入哥伦比亚大学,主修政治与国际外交。
哥大读书期间的顾维钧是个活动积极分子。他经常参与校内的各种演讲、辩论和戏剧活动,后来还担任校刊《旁观者》、《哥伦比亚人》的编辑及《哥伦比亚月刊》的业务经理。大三时的顾维钧还参加了哥大学生会的竞选并当选为委员。对于一个英语并非母语的外国学生来说,顾维钧这些颇不平凡的经历,在哥大历史上也堪称凤毛麟角。
1908年11月,清廷特使唐绍仪前往美国访问,顾维钧作为中国学生代表接待了外交团并给唐绍仪留下了深刻印象。辛亥革命期间,正当顾维钧准备博士论文答辩时,中国驻华盛顿公馆突然转来一封电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邀请他前去担任他的英文秘书。在看完电报后,顾维钧却表示,希望能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效劳。
一周后,使馆再次找到顾维钧并转来一份总统府来电,其中希望顾维钧不要拒绝这个邀请,因为这来自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的亲自举荐。校方得知后大感荣耀,随后特事特办,顾维钧在两个月后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回国。顾维钧随后便在总统府任职外,同时兼做唐绍仪的秘书。但不久后,唐与袁世凯关系闹僵,一气之下辞职并跑到了天津租界。顾维钧念及知遇之恩,也随同辞职离京。袁世凯并不想失去顾维钧这个人才,他随即派人传话,让他仍回总统府任职。
在一番商议后,唐绍仪建议顾维钧回京复职。顾维钧说,外交次长颜惠庆也邀请他到外交部任职,唐绍仪让他两个都应承下来,就像做总理秘书与总统府秘书一样,并无妨碍,而且外交部才是他发挥所长、学以致用的地方。
自古弱国无外交,顾维钧生不逢时,唯独的亮点是1919年的巴黎和会。是年1月28日,顾维钧受命在和会上发表中国政府对“山东问题”的声明,这次发言长达半个多小时,顾维钧从国际法、历史、现状等方面阐述了中国的立场,并赢得了各国首脑们的一致称赞。会后,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等人都向他表示祝贺,并盛赞这次发言是一次“卓越的论述”,这与前一天日本代表发言后的冷冷清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精彩的演说未必能争取到外交的胜利。尽管顾维钧表现出色,但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仍遭遇惨败。“五四运动”爆发后,拒签和约的声音占据了主流,在北京政府不肯发出明确指示的情况下,代表团最后断然决定拒签。
顾维钧这样描绘和会的最后一天:
“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留存于中国历史上。同时,我暗自想象这和会闭幕典礼的盛况,想象着当出席和会的代表们看到为中国全权代表留着的两把座椅上一直空荡无人时,将会怎样地惊异、激动。这对我、对代表团全体、对中国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