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自然——巴厘岛绿色学校

2012-12-21约翰哈迪马克罗JohnHardyBenMacrory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2年3期
关键词:竹材竹子屋顶

约翰·哈迪 本·马克罗 / John Hardy,Ben Macrory

图1 主建筑“校园之心”外活动场地

不少都市人总喜欢在周末、假日到郊外远足,拥抱大自然,或到田园做个假日农夫。景色自然如大浪西湾,对每天面对四面石墙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世外桃源”。将来人们可能不止慨叹“安乐窝”难求,连大自然休憩的地方亦难求。暂未能远离烦嚣,不如幻想一下置身于印尼巴厘岛的自然环境——在岛上的一个热带丛林深处,20多幢竹楼掩映在绿树之中,爱咏河(Ayung River)从中静静流淌而过,初见者都以为来到了度假别墅,但这里却是一所让学生感受自然的学校,校名就是“绿色学校”(图1)。

绿色学校占地103 142.638m2,位于岛上一个名叫西邦卡佳(Sibang Kaja)的村庄中(图2),一片原生植物与可持续有机花园共同生长的茂密丛林里(图3)。该校园由环保主义者和设计师约翰(John)和辛西娅·哈代(Cynthia Hardy)创建。他们关注地球资源的枯竭问题,并提倡使用竹子作为建筑材料的替代品以保护热带雨林的木材。他们还建立了绿色学校分支机构:梅拉吉基金会(Meranggi Foundation),通过向当地种植水稻的农民提供竹子种苗来推广竹子的种植,并以创新或试验性的方式使用以证明竹材在建筑上的可能性。

校园使用了各种可替代能源,包括竹屑热水烹饪系统、水力涡轮机和太阳能板(图4)。校园建筑包括:教室、体育馆、集会空间、职员宿舍、办公室、咖啡馆和浴室。

1 本土建筑特色

传统的巴厘式建筑,通常是指二到三代家族住的一个称之为“班家(banjar)”的聚落,由村民自行建设。传统的建筑为梁柱式结构系统,由木材或竹子充当非承重填充板,通常不使用钉子,而用木榫作为铆接元件,屋顶则由椰子和糖椰子树叶、阿郎阿郎草(alang alang grass)或稻秸秆做成的茅草覆盖。绿色校园的建筑充分理解和尊重了巴厘岛的乡土建筑特色,并进行创新设计,运用传统材料创造出现代空间。

绿色校园中有许多建筑,它们的体块与功能和选址直接相关。每栋建筑中外露的竹结构表达了竹结构建筑的艺术美感。建筑的屋顶是开放式的,极少墙和窗户,宽大的挑檐使室内空间免于倾盆大雨和炎炎烈日的困扰。屋顶同样采用巴厘岛传统的茅草屋顶(图5~7),大多数巴厘岛的寺庙和宗教空间也采用了这种类似斗笠的茅草屋顶。

2 景观

景观在校园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图8)。绿色学校的教室位于校园的西侧,周围环绕着环保园地——巴厘岛的稻田和蔬果园(图9~11),这些园地由校园的学生和职员共同打理。学生们在园地中穿梭,种植各种为孩子们命名的瓜果蔬菜,加强了所有年级的孩子们的互动,并在劳动中获得植物学、生物学和作物栽培知识。

每个园地有自己的耕作周期,孩子们可以从中观察植物幼苗的成长到成熟期,并体验新鲜采摘的整个过程。一些进行体育活动的开放空间靠近校园中心和体育场。在“Mepantigan”中心附近有一个巨大的泥浆水池为巴厘传统泥巴摔跤运动提供了场所。

3 建筑结构、材料和施工

在巴厘岛和印度尼西亚,到处都生长着竹子,它被广泛地应用于一些临时性建筑,如公共节日和宗教活动中的一些场所,然而,人们并没有将竹子作为永久性建筑的材料考虑过。在绿色学校中,竹子被以创新或试验性的方式使用以证明他们在建筑上的可能性。在东南亚各国,如中国和日本,竹子被用来作为地板、装饰屏风和其他一些非结构性材料。在一些案例中,竹子被用来作为木材的替代品或作为竹材集成材销往北美洲。

3.1 材料与结构

绿色校园的材料选于自然,用于自然,从教室的一桌一椅、储物柜,甚至篮球架等,无一不是竹子。6间开放式教室,主要建筑“校园之心”(Heart of School)、咖啡厅、办公室以及连接爱咏河两岸的库库桥(Kul Kul Bridge)等组成了这个“竹子校园”。用巴厘岛竹子这种天然建材,是希望透过学校提升竹子的价值。竹子是印尼传统的自然资源,长期以来被视为价值不高的材料,其实经加工和设计的竹子很耐用,用作建筑材料的寿命可由原本1~2年,延长至最少25年。竹子外形很美,可以做成不同形状的家具。绿色校园取材于竹子,亦希望学生学习如何过绿色生活。

图3 建设中的校园鸟瞰

图2 绿色学校区位示意

图4 竹建筑外的太阳能板

图5 施工中的主建筑屋顶

图6 类似斗笠的茅草屋顶

图7 茅草屋顶外观

图8 建筑周边景观

利用竹子建造房屋不同于传统的设计和建造方式。在后者中,建筑师和承包商通常各自行事,前者与美国律师建筑委员会(U.S.Green Building Council,USGBC)的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项目管理系统更为接近,在这个系统中,代表不同利益的各方会通力合作。在用竹子建造绿色校园的过程中,来自世界各地经验丰富的建筑师、工程师、景观设计师以及环境、研发、学术专家齐心协力,共同设计和建造这个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功能性竹材结构。此后,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词汇,利用生长最快的“木材”进行设计和建造并形成具有更强视觉冲击力、更为宁静、更稳固、更引人注目的居住和商业模式。

竹子以其显著的柔韧性和强度而闻名,但这些特质也带有一些潜在的限制性,使其至今无法被广泛应用和诠释。因为收割和加工处理方面不彻底,竹材过去未曾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或者在诸如住宅和建筑物这类大型结构形式的建筑上进行商业化使用。竹材使用的一个首要限制因素是虫蛀,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竹材没有被更广泛地接受。

因此当我们开始着手将竹材运用到住宅和商业建筑中时,即与世界一流的竹材设计师、工程师和工匠共同合作,合作团队也包括两位高科技跨国专家并利用他们的先进技术使竹材进入超级结构的领域。首先,设计团队测试了手中所有竹子的密度,并进行严格把控。生长3年后的竹子将达到它们最大强度并能承受巨大压力。为此,丹麦的一家专业密度测试器械公司向我们提供了所有竹材的品控服务。机器不会说谎——人们无需再返回未成材的竹子。

设计团队也和力拓矿业集团(Rio Tinto)合作,他们提供了处理工艺中硼砂含量的测试方法。将竹子浸泡在硼砂溶液中,最终使得这些竹材经久耐用并能够防止木材中常见的虫蛀问题,这是对当地环境影响强度最低的方法之一。硼砂是一种世界各地广泛使用的矿物盐,被作为抗真菌化合物、赋形剂、阻燃剂等等。绿色学校建设过程中的硼砂来自美国和土耳其。

在设计过程中,因为竹结构自身难以置信的细节无法使用AutoCAD软件来表达和体现,设计团队研发了自己的方法。他们与业主合作,共同绘制方案。随后,模型制作人员在使用AutoCAD软件上机设计前用竹片精心建造了一个3D模型,交由竹材工程师来测试其稳固性,并根据工程师的评估对模型进行调整。一旦业主认可这一模型,即着手制作所有的细节结构模型,并耗费数个星期进行组装(图12)。

这些先于AutoCAD图纸的结构模型,成为指导图和训练有素的建筑工人的施工图。一个5层住宅的屋顶或者绿色学校的“学校之心”建筑在2个月之内就能建成。目前,每个构件都是定做的,因此建筑室内和室外的细节是完全根据设计师和业主的要求量身定做的。人们可以用竹子做任何事情,整合了玻璃、岩石、铜和泥土来解决诸如隔音、保温的问题。

3.2 施工技术

绿色校园由当地工匠和艺术家建造而成,实现了多种形态的建筑类型(图13~15)。竹子不仅仅运用在完工的建筑上,还作为建筑的脚手架。低技装备和独创性用以建造大型复杂的空间,无需借助重型设备或起重机。

图9 稻田和蔬果园1

图10 稻田和蔬果园2

图11 教室

图12 建筑模型

图13 不同类型的竹结构建筑1

图14 不同类型的竹结构建筑2

图15 不同类型的竹结构建筑3

绿色校园的设计团队由伊·莫里斯科(Ir.Morisco)教授带领,一个全球闻名的竹结构领域专家,日惹市(Yogyakarta)加札马达大学(Gadjah Mada University)城市和环境工程学院的结构工程实验室的领军人物。他的同事阿沙里·萨普特罗(Ashar Saputra)和英戈·伊拉瓦蒂(Inggar Irawati)在莫里斯科教授的指导下组成了该项目的结构工程小组。绿色校园的建筑类型是非常规的,鲜有先例可借鉴分析。设计团队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了建筑的轴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以确保其符合印尼的建筑规范。

4 校园主要竹结构建筑

绿色校园的公共建筑——校园之心、体育馆、桥和“Mepantigan”(巴厘传统武术名称)中心是大型的集会场所,每个都是不同的竹结构建筑试验。竹子被捆成一组并打造了一个大跨度的建筑。马来甜龙竹被作为基础结构形成3个联锁桁架,作为三角平面结构的基本单位,并将结构荷载传递到地基。

一级结构通过创新性地将礁石和竹子用螺纹钢连接的方法固定在混凝土地基上,以减少潮湿和白蚁/虫害的侵扰(图16)。连接到地面层的竹子被牢牢地用粘合剂固定填充,作为风荷载的结构连接件。二级结构和椽条是较为轻质的阿帕斯竹属竹子(Gigantochloa Apus),椽条通过竹针和一级竹结构进行固定。

“校园之心”(heart of school,图17)的设计是将建筑主体安置在3个线性排列的节点中心,其他功能空间以一种螺旋形的组织形式向外辐射(图18~26)。在每个锚定点上,由多根高达16~18m的竹子交织组成的通高圆柱支撑了整个建筑,为校园之心高耸的3层空间提供了结构构件。柱子与屋顶的交界处是一个木制圆环,形成了屋顶天窗。螺旋形屋顶从主要的垂直支柱开始扩展,让自然光线能到达建筑的每个角落(图27~28),巨大的屋檐为开放的室内空间提供遮蔽。建筑共有3个主要楼梯和3层空间(图29~32),包括多功能区域和不同程度的私密区。在这个建筑中很多竹结构节点都以1:1的比例在结构实验室中做过测试。

体育馆是提供体育活动和集会的多功能设施。技术上颇具挑战性的竹拱采用了无柱跨距达18m,高14m的结构。

“Metapantigan”活动中心是为学校和社区建造的公共大厅,用来举行节日庆典、聚会和活动。它的结构刚度和稳定性来自于4个主拱,每个主拱由3株马来甜龙竹①(petung bamboo)形成无柱跨距空间(图33~36)。踏步式台阶与建筑基础融为一体,椭圆形的建筑平面被自然石材勾勒出来,这个类似圆形剧场的空间中设置了3排座椅。一个巨大的竹子结构体从地面上升,支撑起整个屋顶,同时形成了一个明亮的采光天窗。

库库桥(Kul Kul Bridge)是一座竹吊桥,连接了爱咏河两岸(图37、38)。桥的跨度20m,宽2m。根据经验,这座桥可负载6t。

阿郎-阿郎(Alang-alang)茅草屋顶在印度尼西亚的应用已有数百年的时间,它是巴厘岛传统的屋面系统,采用当地称为“ambongan”的白茅草,在印尼语和马来语中也称为“alang”。这种草坚韧且抗干旱瘠薄。

5 绿色校园教育

绿色校园旨在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有意识的可持续思维,鼓励学生、父母以及社区职员与自然的个性化联系。因此持续地保持这种联系在学生的性格形成期是至关重要的。6年前在准备建设绿色校园之际,创立者就致力于提供一个国际公认的学术教育,使学生将来具备造福社会的竞争能力。绿色学校提供了包括传统科目、创造艺术和绿色研究的课程,蕴含了经验、环保、创业能力的学习。竹建筑结构对这种教育模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支持作用,激发人们为提高可持续创新、学习能力和设计而努力。

绿色校园现有学生200人,来自包括印尼在内的40个国家,学生年龄从3岁到15岁,课程覆盖幼儿园到中学阶段。在绿色理念主导下,师生们习惯了没有空调的房间——那里气温并非热不可耐,习惯了不能冲水的便器——气味经处理不会过于浓重。学生还被要求饲养家畜、种植蔬菜,这些家畜和蔬菜最终会成为他们饭桌上的佳肴。

绿色学校的教室没有墙壁阻隔,突破传统建筑的空间感,使学生与大自然更亲近,同时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孩子可亲手为校园的泥砖粉饰,下田耕种接触农地,亦可种植竹子。数年后竹子便成为校园的一部分。学校着重于学生亲身感受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认识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学生亲自耕作、收割和预备食物,可学会尊重自然。

图16 建筑基础

图17 “校园之心”外观

图18 校园之心场地平面

图19 “校园之心”剖面二

图20 “校园之心”一层平面

图22 “校园之心”三层平面

图21 “校园之心”二层平面

图23 “校园之心”屋顶平面

图24 “校园之心”东立面

图25 “校园之心”剖面

图27 室内中心柱

图28 螺旋屋顶为室内引入自然光

图29 “校园之心”三层开放空间1

图30 “校园之心”三层开放空间2

图32 提供多种活动区域的首层开放空间

图31 “校园之心”开放式空间夜景

图33 Metapantigan中心屋顶结构

图34 Metapantigan中心夜景

图35 Metapantigan中心室内

图37 横跨爱咏河的库库桥

图36 Metapantigan中心立面

图38 库库桥结构外观

竹子是校园建筑的主要建材,也是绿色校园中每个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绿色校园的校长每年在“世界竹子日”与学生们共同度过,提高学生们对竹子这一未来自然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从“世界竹子日”开端——收割竹子开始,进而对其进行测量并运送到加工厂,学习自然处理过程工序,了解一个结构模型如何演绎成建筑图纸,最后参观一个非常美丽而复杂的,由一组建筑师、工程师、技工和建筑工人组成的团队建成的竹子之家。这将是学生们的一段心路历程,为他们自己和后代做出了一份承诺。

6 结语

绿色学校在很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最关键的是它提出了人类绿色生活的方式。通过一系列当地材料建造的建筑和为紧随其后的需求预备更多原料(竹子)的计划,将教育与人类2025年要面对的挑战结合起来。

匠心独运的环保建筑设计,为绿色学校带来香港设计中心“2010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以及“可持续发展特别奖”两项荣誉。绿色校园的创立本身亦是一颗可持续发展的种子。希望让更多人认识这所学校,期望第二所、第三所或更多的绿色学校陆续在全球不同地方出现,只要创办者都抱着同一信念——以自身的资源去发展。让孩子回归自然,或许是放下手中的游戏机,或许是暂停双手也算不清的兴趣班,或许是在假日往郊外逛逛,学习欣赏自然环境这般简单。

绿色校园在竹材利用方面的努力,可能只是冰山一角,需要各方的合作推进技术发展,以及设计师和建筑师的紧密无间的跨界合作。该项目发起人亦成立了建筑公司“PT Bambu” 研发以竹子为建筑材料的应用。在未来世界的绿色设计中,尤其是在盛产竹子的中国,竹材将起着关键作用。在中国大范围地回归到竹材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它集合了传统、历史、技术和未来的前景。不断发展的创造力和智慧使得上述成为可能,人们应该共同致力于未来竹子的应用。

注释

① 马来甜龙竹(Dendrocalamus asper)又称作巨型竹(Giant bamboo),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是世界上最优良的竹种之一,也是世界上研究最多的竹种之一。

② PT Bambu是一家以推动竹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取代对雨林砍伐木材为目的的盈利性设计和建造公司。

猜你喜欢

竹材竹子屋顶
借“光”生财的屋顶
耐老化处理对毛竹竹材颜色变化的影响
竹材化学预处理对其表面纳米TiO2生长行为研究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屋顶屋
基于桐油热处理的竹材理化性质研究
屋顶的雪(外四首)
和竹子在一起
基于竹材力学特性的竹家具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