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乾隆题南湖烟雨楼诗碑赏析

2012-12-21陈宪平

黑龙江史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湖心岛烟雨楼南巡

陈宪平

(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 浙江 嘉兴 314050)

南湖位于浙江嘉兴市区东南,地处太湖流域水网地带,气候湿润,一年四季风景秀丽,素以烟雨风光闻名于世。南湖历史悠久,古称陆渭池,又名滮湖、马场湖,雅称鸳鸯湖,自古就是江南著名的旅游胜地。宋代以后,嘉兴南湖就与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并称为浙江三大名湖。南湖湖心岛上有举世闻名的烟雨楼,为中国八大名楼之一。明末大才子张岱在其著作《陶庵梦忆》中是这样评价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嘉兴人开口烟雨楼,天下笑之,然烟雨楼故自佳。”1961年和198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两次正式公布南湖烟雨楼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国务院又公布“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9月,南湖景区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南湖湖心岛上有历代文人墨客在游历南湖烟雨楼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碑刻,以及其他原因从外地移入湖心岛的部分碑刻,总共藏有各类碑刻计67块[1],其中有两块乾隆诗碑尤为珍贵。

一、乾隆诗碑的历史沿革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在位期间,六次南巡,[2]曾八次驻跸南湖并登临烟雨楼。乾隆对南湖的烟雨风光情有独钟、赞叹不已,将其比作蓬莱、方壶仙境和水晶宫。现遗存的两块乾隆诗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却遭到了红卫兵“破四旧”行动的摧残。他们用粗大的绳索将两块诗碑拉倒在地,随着“轰隆”两声巨响,东诗碑拦腰摔断成两截,西诗碑也有不同程度的破损。随后,这两块代表封、资、修、帝、皇、将、相的乾隆诗碑“残躯”被丢弃在湖心岛上围墙角落里。文革以后,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省、市文物部门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此同时,市级文物部门着手对省级重点文保单位烟雨楼进行了全方位的修缮与保护。其中,在湖心岛围墙角落“躺”了十几年的乾隆诗碑得到修复并建造御碑亭,成为一处引人注目、鉴赏的实物景观。但是,细心的游客如今仍可以从这两块乾隆诗碑上看到文革时期红卫兵留下来的“杰作”,这些痕迹见证了乾隆诗碑在文革时期遇难,劫后重生这一段不堪回首的真实历史。

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到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第六次南巡,时间跨度长达三十三年。乾隆六次南巡有两次南巡返京途中(即第三次、第四次南巡时),意犹未尽,再次游南湖登烟雨楼。他在嘉兴游南湖登烟雨楼时以《烟雨楼》为题先后赋诗达十五首,诗里行间都流露出乾隆对南湖烟雨风光的赞叹不已和流连忘返之情。

二、乾隆诗碑的历史价值及其书法艺术

乾隆诗碑第一块立在烟雨楼西南角的御碑亭中,俗称西御碑。该碑南北朝向,碑高186厘米,宽79厘米,厚24厘米。上有额,正反两面中间均刻有“御笔”两字,篆书。旁刻有双龙图案。额高58厘米,宽79厘米,厚24厘米。碑的四周及额的东西两侧均刻有御制诗,行书。碑额两侧的诗碑幅面较小,分别高42厘米,宽为24厘米。碑的正北有正文四行,56字,面刻“春云欲泮旋蒙蒙,百顷明湖一棹通。迴望还迷隄柳绿,到来才辨榭梅红。不殊图画倪黄境,真是楼台烟雨中。欲倩李牟携铁笛,月明度曲水晶宫。”七律一首。碑的落款一行13字:乾隆辛未春,用韩子祁诗韵御笔。末有“惟精惟一”篆方印(阳文)。此诗写于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春天,乾隆第一次南巡来到嘉兴南湖。春天的南湖上空,漂浮着一层薄薄的云。顷刻间,湖上的云一下子散为轻蒙的烟,四周景色若隐若现,恍若仙境,虚无缥缈。在明镜般百顷南湖上回头遥望,湖滨堤岸上的柳树已模糊不清,而湖心岛上亭榭旁的梅花却红的艳丽。南湖真美啊,这里的风景如同元代著名画家倪瓒、黄公望两位名家的画作一样美,烟雨楼是名符其实的“真是楼台烟雨中”。良辰美景,若有唐代李牟(李谟)携铁笛为我度曲尽兴,那么月光下的烟雨楼就是龙王居住的水晶宫了。碑的正南有正文四行,56字。面刻“杨柳矶边系画舟,六年清跸重来游。素称雨意复烟意,漫数处州还沔州。诗句全从画间得,云山常在镜中留。鸳湖依旧谁相识,懒惰无心问野鸥。”七律一首。碑的落款二行34字:题烟雨楼一律,《名胜志》:“处州、沔阳皆有烟雨楼。”并次而三,故及之。[3]乾隆丁丑春二月御笔。此诗写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乾隆第二次南巡来到南湖,并在湖心岛堤岸杨柳树下的大石头上系好了画舫。虽然《名胜志》上说烟雨楼有三处:这里是一处;处州(今浙江丽水)一处;沔阳州(现为湖北勉县)还有一处,但嘉兴南湖的烟雨风光我可是已经真实感受二次了。六年了,让人魂牵梦绕的南湖,风景如画,湖光似镜,令人诗思涌起;美景难忘,烟雨依旧,这里还有谁是旧时相识?唉,我也懒得问湖上的水鸟了。

第二块乾隆诗碑立在烟雨楼东侧正厅清晖堂西连接烟雨楼走廊的御碑亭中,俗称东御碑。诗碑东西朝向,碑高184厘米,宽79厘米,厚24厘米。上有额,正反两面中间均刻有“御笔”两字,篆书。旁刻双龙图案。额高60厘米,宽 79厘米,厚24厘米。碑的四周均刻有御制诗,行书。碑东正文四行,56字。面刻“不蓬莱岛即方壶,弱柳新荑清且都。烟态依稀如雨态,滮湖消息递西湖。自宜春夏秋冬景,何必渔樵耕牧图。应放晴光补畴昔,奇遐毕献兴真殊。”七律一首。碑的落款一行12字:丁丑春二月重登烟雨楼御笔。此诗是乾隆第二次南巡到南湖写烟雨楼七律二首中的一首。诗中,乾隆流露出对烟雨风光非常欣赏、激情不已,并将此景色比作神仙居住的蓬莱、方壶仙境。南湖边芦苇的嫩芽清洁而美丽,弱柳拂面,透着春的气息,往年烟雨情态还依稀记得。南湖一年四季风景如画,何必还要在烟雨楼悬挂渔樵耕牧图呢?这一首诗抒发了乾隆对南湖的特别赞誉之情,且诗句精炼,讲究平仄、押韵,形成一种即豪情又秀丽的艺术境界,显出作为一个帝王驾驭艺术的高超功力。碑西正文五行,56字。面刻“未年丑岁两经行,烟雨都逢副盛名。却讶今番出新样,自过江后总开晴。柳丝窣地折腰舞,梅朵烘春笑口迎。更上高楼聊极目,水村近远望分明。”七律一首。碑的落款一行6字:壬午仲春御题。此诗写于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第三次南巡游览南湖登临烟雨楼时流露的心声。辛未年和丁丑年两次南巡,南湖的烟雨风光真是名符其实,令人赞叹有余。这次再度南巡,龙舟过了长江以后,天气一直晴朗,我很惊讶,南湖的烟雨楼这次换了个新模样。湖心岛堤岸边的杨柳树扭动柳枝细腰,跳起轻快的舞蹈,欢迎着我的到来。湖心岛上亭榭旁的红梅,在暖暖太阳的照耀下,就像美女张开了樱桃小嘴,渲染着春天的氛围。乾隆带着美好的憧憬,兴致勃勃地第三次登上了烟雨楼,姑且看看南湖晴天的景色有何特别。平静的南湖犹如一面明镜;近处的水、远处的村庄,一览无遗,这让好心情的乾隆感受到了晴天南湖无烟亦无雨的魅力和宁静。

乾隆六巡江南八登烟雨楼,据说共为烟雨楼赋诗二十余首,已考证确认的有十七首,如今游客能亲眼目睹的有十四首,均镌刻在东、西两块乾隆御碑四周及碑额两侧,故乾隆御碑又称为乾隆诗碑。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乾隆第四次南巡,正月十六从北京启程,至闰二月初三由苏州出发,沿运河前行到嘉兴,第五次登临烟雨楼。半个多月后,返京途中,还念念不忘烟雨楼,游兴意犹未尽,于是再游南湖第六次登上烟雨楼并赋七律《再游烟雨楼》一首:“南去北还半月余,滮湖楼阁祗犹初。墨辛夷纵花全谢,紫碧桃方朵艳舒。波态含烟欲藏舫,云容酿雨正如车。循名奚要惟晴好,念在蚕筐与麦锄。”(自清光绪《嘉兴府志》卷二《天章》录出。)[4]此诗匾原悬烟雨楼右,早毁。[5]未见碑刻。此次南巡至四月二十五日返京,为六次南巡中时间最长一次。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乾隆第五次南巡第七次登上烟雨楼,除了写《题烟雨楼诗》七律一首外,还带走了《烟雨楼图》,并命人在热河行宫避暑山庄青莲岛上仿建了一座烟雨楼,历时一年,耗银三万五千余两。[6]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即第五次南巡后一年,避暑山庄烟雨楼建成后,乾隆在该山庄烟雨楼以《题烟雨楼》为题写七律二首。[7]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第六次南巡,也是他最后一次南巡,乾隆第八次登上嘉兴南湖烟雨楼,感慨万千,提笔写下:“承德奚妨摹画貌,嘉兴毕竟启诗材。”“不拟南巡更临此,鸣榔欲去重儃徘。”乾隆在嘉兴南湖烟雨楼兴致勃勃,流连忘返,久久不忍离去。[8]

这两块乾隆诗碑,不仅真实地记录了乾隆六巡江南八登烟雨楼的历史,更让我们从他题烟雨楼诗的字里行间看到了南湖和烟雨楼的美景及他登楼赏景时的心情,也从两块诗碑上欣赏到了乾隆作为清代康、雍、乾三位皇帝书法家之一的独特魅力。乾隆留在两块诗碑上的诗,总共十四首,均为行书墨宝。(另有一首诗匾原悬烟雨楼,再加上在承德烟雨楼题二首,共十七首。)近人马宗霍《霋岳楼笔谈》称:“高宗席父祖之余烈,天下晏安,因得栖情翰墨,纵意游览。每至一处,必作诗纪胜,御书刻石。其书圆润秀发,盖仿松雪;惟千字一律,因多无变化,虽饶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故尔,乾隆的字,虽然不够气势磅礴,但也不失大家风范,他的字体圆润秀逸,纵意潇洒,一气呵成。真可谓笔走龙蛇、游刃有余。但从诗碑上看,在承学名家中的赵孟頫丰圆肥润书法为主,他的字体稍长,楷书中多有行书笔意,点划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畅,但缺少变化和韵味,或许体现出一代天子的气度。另外,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乾隆巧妙地利用汉字结构的特点,把书法技巧用在体现诗句内容的表达上,更是匠心独具。如乾隆写烟雨楼的第四首诗中(东御碑西面),他用拟人手法将“柳丝窣地折腰舞”句中的“腰”字,从原本的文字左右结构特地改写成了上“要”下“月”的上下结构,这一改,把“腰”字改活了,使得杨柳树这位“舞女”的腰细了很多,成了真正的“柳枝细腰”。乾隆自幼接受汉文化教育,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书法绘图,无一不精,文化修养很高。执政后也十分重视文化建设。“稽古右文,崇儒兴学”,他对于书法的嗜好和倡导,比之祖父康熙更胜一筹,并特建“淳化轩”藏《淳化阁帖》,清代一时帖学之风大炽。他的书法师承明代董其昌,雅赏赵孟頫。心慕笔追,身体力行。乾隆曾搜罗历代书画文物,并敕编了《三希堂法帖》、《石渠宝笈》等,故他对汉字书法艺术的熟练掌握和巧妙利用汉字结构挪位这种技巧和艺术创造有着高超的文化造诣。2007年,乾隆诗碑已列入《嘉兴历代碑刻集》(群言出版社)。

满清统一中国后,清王朝把学习汉文化、启用汉人官吏作为统治中国和确保大清帝国长治久安的治国策略来实施。而清朝康、雍、乾三帝更是身体力行、积极推行,他们成了汉文化的研究者、传承者和发扬光大者,也因此创造了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康乾盛世。中国的老百姓在这一百多年里,各族人民基本上都能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可谓百业兴隆、文化繁荣、国泰民安。而乾隆皇帝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最光彩夺目的皇帝。纵观历史,这一朝一代的兴衰、更替,除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基本因素外,还有皇帝本人的才华、能力、勤奋、好学等诸多因素。但是,清帝国的统治者是关外的一个少数民族,却能统治中国268年,这可能与他们不排斥其他民族、积极学习汉文化,不搞民族分裂的政策有关。就此而言,康乾盛世也为中国历史添上了重彩浓墨的一笔。历史创造了英雄,乾隆当之无愧。值此爱新觉罗·弘历(乾隆)诞生三百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

注释:

(1)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编:《南湖碑刻丛书:南湖烟雨楼碑刻》,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序》第2页。

(2)乾隆六次南巡时间:第一次,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第二次,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第三次,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第四次,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第五次,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第六次,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

(3)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编:《南湖碑刻丛书:南湖烟雨楼碑刻》,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第33页。

(4)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编:《南湖碑刻丛书:南湖烟雨楼碑刻》,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第30页。

(5)南湖革命纪念馆:《乾隆题南湖烟雨楼诗选》,1985年,第10页。

(6)南湖革命纪念馆:《乾隆题南湖烟雨楼诗选》,1985年,《前言》第2页。

(7)南湖革命纪念馆:《乾隆题南湖烟雨楼诗选》,1985年,第14、15页。

(8)南湖革命纪念馆:《乾隆题南湖烟雨楼诗选》,1985年,《前言》第2页。

猜你喜欢

湖心岛烟雨楼南巡
湖心岛的黄金
《乾隆南巡图》研究述略
船从南湖出发
春到烟雨楼(外二首)
南湖的船,党的摇篮
湖心岛(外一首)
一路向南
洪湖行
生辉烟雨楼外
泰国游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