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助式”咨询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2012-12-21王刚李景平

理论导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朋辈助人心理咨询

王刚李景平

(1.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西安710049;2.榆林学院教科部,陕西榆林719000)

“互助式”咨询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王刚1,2李景平1

(1.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西安710049;2.榆林学院教科部,陕西榆林719000)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全面发展的时期,在当今社会生活快速变迁的背景下,其心理健康经受着严峻考验。各高校的心理咨询与教育机构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亦应探索其他有效途径。互助咨询,在大学校园原已自然存在,但因缺乏教育引导和培训使得有些学生在施助时效果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互助式咨询教育,尤为必要。互助式咨询教育,其要义在于:通过教育,促使大学生中的互助行为大量产生;通过辅导培训使施助者具有一定的助人能力。

大学生;互助咨询;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互动交往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冲突和心理危机已日益成为当代人面临的巨大挑战。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全面发展的时期,他们作为思想最活跃、感觉最灵敏、对自己期望很高、对挫折承受力不强的一个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更经受着极大的威胁和考验。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智力方面收获良多,心灵方面却异常苦闷。有的虽然身居大学却感到“没意思”;有的为学校牌子不亮而沮丧,对学习没兴趣,热衷于社交活动;有的为追逐异性而苦恼;有的终日泡在网上或抱着小说,谁也不想理睬,什么也不想干;有的和同学们关系紧张,如此等等,真是各有各的烦恼。更有甚者,面对激烈的竞争,不堪重负,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杀人、自杀等恶性事件频频发生。还有更多的人,虽然表面看来一切正常,但内心也在默默忍受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

近年来,社会上虽然已形成了重视心理健康的舆论,国家也要求在大学中建立心理咨询与教育机构,开设相关课程。这无疑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但从目前实际状况来看,有的高校从事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太少,有的学校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代替心理辅导与教育,有的学校咨询机构形同虚设等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此,寻找更为普遍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笔者在长期从事高校心理教育的工作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互助式咨询教育不失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二、互助式咨询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笔者在此提出的互助式咨询教育,有别于在学界广泛提及的“朋辈咨询”。朋辈咨询始于20世纪70年代,因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匮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欧美一些国家探索以朋辈咨询为其补充。关于朋辈咨询,格雷和霆多尔(Gray&Tindall,1978)将其定义为:“非专业工作者作为帮助者所采取的人际间的帮助行为。”[1]它包括一对一的帮助关系、小组领导关系、讨论领导关系、劝告、教学以及人际间发生的各种帮助活动。苏珊(Sussan,1973)认为,朋辈咨询是指受训和督导过的学生向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尽量少或者不给建议,提供倾听、支持及其他帮助的过程。[2]学界也将其称为“准心理咨询”(Paracounseling)或“非专业心理咨询”(Paraprofessional Counseling),[3]这是相对于专业心理咨询而作出的划分。

互助咨询,在大学校园原已自然存在,但因缺乏教育引导和培训,有些学生在施助时效果甚微,甚至适得其反。笔者提出的互助式咨询教育,指的是在大学班级群体中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理论及实践方面的知识,培养大学生乐于助人的心理品质,以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互相给予心理安慰、劝导和支持,实现共同成长,提供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不惟在遇有心理困扰时互助,更注重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对于心理健康的理解,有三个不同的层次。最低层次:克服心理疾病;中间层次:超越“第三状态”;理想层次:自我实现。所以心理健康是一个富有伸缩弹性的相对状态。对于心理健康的不同理解,亦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取向——医学取向与教育发展取向。医学取向将心理健康作为心理疾病的反面,而教育发展取向将心理健康不仅作为心理疾病的反面,更作为“第三状态”的反面。就大学生而言,患有明显心理疾病的人毕竟为数不多,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一位大学生都曾为“第三状态”困扰过。互助式咨询的重点即在于如何克服“第三状态”,促进大学生的共同成长与完善。

朋辈咨询源于西方文化背景,其文化特性表现为:(1)教育取向为个人取向,注重发展个人的适应能力;(2)信奉价值中立原则,对当事人虽有一定的劝导、安慰,但不做价值评判,强调价值无涉为其基础;(3)被动等待咨询,一般而言,朋辈咨询者不会去主动探寻和发现问题,而是被动等待当事人求助。[4]

而在我国,从高等教育的取向来看,更注重社会取向,基于此,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是交融在一起的。在我国传统的文化背景下,虽也注重个人的发展,但更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故严格的价值中立显然不合时宜。与国外宽松的高校学生管理相比,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更为严谨,承载的责任和期望更多,这也要求学生管理人员和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必须主动关注学生,发现问题,而非“守株待免”、消极等待。

显然,朋辈咨询虽有许多可资学习与借鉴之处,但不考虑具体情况完全照搬,亦不会取得显著成效。与朋辈咨询相比较,互助式咨询在培训方面要求比较低、更具主动性、普遍性、友谊性、亲情性、简便有效性等特点。它注重在学生建立友谊的基础上挖掘促进心理健康的效用。

三、互助式咨询有效性分析

大学生有了心理困扰首先寻求谁的帮助呢?就此问题,笔者对陕西省内部分高校的300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认同较差。其选择的心理调节途径按出现频率依次是:自我调节、知心朋友、家人、咨询机构、老师。可见,当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首先求助的对象通常是自己以及身边的朋友,而非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笔者在长期的教育生涯中,也深深地体会到,学生中普遍地存在一些心理困扰,但当老师去主动帮助他们的时候,他们却总是回避,换言之,他们遇到困难、遇到压力时,最愿意首先去寻求朋友、同学的帮助。由此让笔者联想到,如果能让大多数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及咨询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在相互倾诉、排扰解难的过程中,对同伴的帮助不就会更大吗,而且此举也可大大提高友伴间相互解除心理困扰的有效性。

上述调查结果还表明,大学生在给友伴提供心理帮助时感到棘手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经验,不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很难改变当事人的看法”,“只能替当事人干着急”,“其实自己也不很清楚该怎么办”等等。这说明,大学生在帮助同伴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学习和提高。

大学生的心理互助在哪些层面上是比较有效的呢?在同样的调查样本中获取的信息表明,友伴互助咨询至少在以下方面是颇具成效的:使当事人情绪好转;促使当事人面对现实和积极行动;使当事人的态度发生变化;使当事人的认识和观念发生变化;使当事人的行为或行为习惯发生变化。其中前两个层面的作用较为显著,大学生遇到困难和情绪困扰的时候,如果友伴为其分担,提供鼓励和支持,能增强其信心,面对现实和困难能积极采取行动。

这表明,如果助人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互助式咨询对于一般的心理问题是行之有效的,而对于心理障碍患者,虽然能起到一些辅助作用,但还应求助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与专业人员。

银行分项监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基于发展中国家数据的实证分析..................................................................................................................................孙晓杰 丁建臣(45)

四、对助人咨询者的素质要求

友谊形成于人际关系发展过程之中,人际交往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同学较多,有些一见如故,有些认识很久依然是点头之交,更有些形同陌路。影响大学生友谊形成、友谊维持以及友谊加深的因素和条件是什么呢?换言之,人缘型大学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呢?笔者就“你在选择朋友时注重哪些方面呢?”的问题在大学生中进行过调查,结果表明,以下一些人格特质是多数大学生在选择朋友时所看重的:令人信赖、诚实、热心、肯助人、幽默、肯花时间陪朋友、独立、健谈等。台湾学者吴武典就“你最愿意向谁求助”等问题在大学生班级群体中进行调查,概括出的特质有耐心、温暖、风趣、亲切等。[5]

如前所述,互助式咨询的前提是当事人之间建立友谊,友谊的深刻程度决定了当事人之间自我表露的程度,而友谊的产生与发展与大学生具备的素质密切相关。以下素质是取得良好咨询效果应具备的:

1.真诚可靠,热情耐心。友谊产生的重要标志就是能向对方坦露心迹,人们只愿向值得信赖的人倾诉衷曲。唯其如此,真诚可靠即为素质首选,只有获得当事人的信赖,才会有良好开端。所以,要注重采用共同探讨问题的方式,注重维护当事人的尊严。乐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帮助对方,同时能坦率地谈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善于倾听,认真分析。能够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了解事情的原委,不打断对方而插入自己的想法和感情。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对其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善于鼓励对方披露心事,鼓励对方敢于面对现实。帮助对方客观理智地分析问题,诱导其自主作出选择。

3.健谈幽默,理解包容。能够适时运用举例、比喻、自我类比等方式,使语言充满趣味、智慧、幽默,善于控制双方的交谈,使之能深入进行。理解包容指不加批评地讨论任何问题。对对方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及其所陈述的事情暂时不加任何评论,保持一种中性的态度。以最大的努力来理解和接纳对方,从动态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对方。

五、互助式咨询教育的实施

1.教育鼓励大学生在同学中建立深厚的友谊。在友谊关系中,朋友之间可以倾诉秘密,相互帮助,解决问题。据调查,大多数高中生都有3-5个关系密切的朋友,1-3个最要好的朋友。[6]这个结论也大体适合大学生及同龄人。一般而言,每个人在人生的特定阶段都有1-3个知心朋友,他们是个体寻求倾诉其不幸或遭遇的主要对象。因而,发展知心朋友对促进互助式咨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大学生群体中,一些大学生与他人交往平淡,他们虽然也与别人交往,但总觉得没有关系密切的朋友,多属泛泛之交。欢乐不能与人分享,烦恼沮丧亦无人分担,这种状况亟需改变。大学生之间相似处很多,诸如年龄、学历、兴趣、态度、社会经历、政治理念等,故在交往过程中,彼此间的意见容易沟通。由于惺惺相惜,彼此投契,可能形成较为亲密的关系。所以,如果大学生能够认识到亲密友谊关系的重要性,辅之以适当的交往方法,发展几个知心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谊,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只有具有了一定的友谊基础,这种互助式咨询才能有效地开展。

2.以点带面,利用课堂和社团开展互助式咨询教育。目前,高校学生规模普遍较大,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但限于专业人员数量偏少,这种供需矛盾短时期内难以解决。为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条件受限的学校至少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以点带面,逐步普及心理健康理论及实践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心理品质。

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应充分发挥学生心理社团的作用。吸收那些乐于助人、耐心热情、风趣亲切的学生为社团骨干,对他们加以认真的辅导和培训。对社团骨干和热心学生的辅导培训无需固定的模式,可视辅导老师所熟悉及擅长的方面,重点放在基本技能方面。另外,培训应注意有重点、有层次。因为互助咨询更多地以发展为取向,而且参与互助的同学亦不是咨询师,他们的咨询帮助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咨询。所以在对这些学生进行培训辅导的时候,重点应发展他们的体悟和反思的能力以及一些通用的基本技能,如倾听、共情、转介等。由于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流派纷繁多样,初学者难免鱼龙混杂、难辨良莠。应注意选择那些操作方便、易见效、易理解的理论要点和方法技巧,如认知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等。

大学生在发展方面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有新生适应、人际关系的建立、时间管理、情感处理、性心理、职业生涯等,故在对助人咨询者进行培训时应以这些内容为重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些骨干分子的带动下,每所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势必会出现新的局面。

3.利用课堂和讲座,鼓励大学生主动寻求同学帮助。很多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甚至虚荣心比较强,内心世界不愿轻易向人坦露。如前在对部分大学生进行调查时,涉及到“有烦恼向谁倾诉时”,发现有近30%的学生选择了“对谁也不说”。闭锁心理妨碍友谊的建立,由于缺乏友谊,心理压力无从排解,难以获致帮助,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可能性会加大。为此,专业老师应该利用课堂和讲座,帮助学生解除防御心理。防御心理使人疑虑重重,既怕自己不能被人理解,又怕对方不以诚相待,无疑给友谊设置了障碍。要使学生认识到身边的很多人是值得信赖的,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是可以发展出比较亲密的友谊关系的。这样,遇有难言之隐,可以选择适当的朋友一吐为快。要注意很多大学生还存有“寻求帮助是弱者的表现”或“寻求帮助是依赖他人的表现”等错误观念,所以即使朋友主动询问,他也未必愿意说出原委。对这些学生要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强者心理”,从而遇有自己无力处理的心理问题或困扰的时候,主动寻求同学或朋友的帮助。

4.教育社团骨干和热心学生主动提供咨询帮助。如前所述,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朋辈咨询,虽然也为来访者提供帮助,但那是一种“守株待免”式的被动等待,一般不会主动去关注问题和解决问题。

社会实践告诉我们,人际关系始终是互动的、礼尚往来的过程。互助咨询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希望自己得到朋友的心理援助,便应当首先主动地帮助他人。帮助别人就意味着奉献,应让大学生认识到,利他行为会产生较高的自我评价。如认为自己是一个重情谊、愿意帮助别人、有能力、胸怀宽广、大度豪爽和富于牺牲精神的人,这种自我评价能使人更为自信、更加悦纳自己,更好地发挥潜能,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因此,助人也就是助已。

要教育助人者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在与其他同学进行人际互动的交往中,应细心体察和了解别人的需要,主动关心同学,当同学或朋友主动倾诉时,不能粗心大意、掉以轻心,甚或置之不理,而应积极倾听。

当然,有时过分主动提供帮助有可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所以试探式介入是一种比较可取的策略。要教育助人者适可而止、巧妙介入。朋友、同学之间不但要在对方需要心理帮助时给予安慰、劝导、鼓励和支持,更应当在平时主动与对方分享自己愉快的经历、感受和体验,从而创造轻松活泼、愉悦的气氛,以增进友谊,促进大家身心的和谐发展。

六、结语

互助式咨询不是一种专业心理咨询,甚至不是正式的心理咨询,亦有别于朋辈心理咨询。它倡导同学间在普遍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友谊的深入,在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技能的前提下,对友伴施以帮助。

大学生之间,自然性的鸿沟小、防御性低、共通性大、互动性高、具有先天的优势。大学生之间的互助式咨询,如果运用得当,与专业性的咨询辅导可收相辅相成之效。心理咨询其实就是咨询者和当事人的良好人际沟通和交往,其相关的诸多原理和技术可以被用来改善人们的交往能力,提高人们帮助别人的能力。因而非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除帮助自己摆脱心理困扰,对自己的学业、生活有所帮助外,还有助于自己更好地帮助他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助人其实也是心理自助的过程。

总之,互助咨询,在大学校园原已自然存在,但因缺乏教育引导和培训使得有些学生在施助时效果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互助式咨询教育,尤为必要。互助式咨询教育,其要义有二:一是通过教育,促使大学生中的互助行为大量产生;二是通过辅导培训使施助者具有一定的助人能力。

[1]H.Dean Gray Judith A.Tindall.Peer Counseling—An in-depth Look at Training Peer Helpers,Accelerated Development Inc.1978.

[2]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3]孙炳海,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2003,(9).

[4]石芳华.美国学校朋辈心理咨询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7,(8).

[5]吴武典.学校心理辅导原理[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6]郑和钧.邓京华.高中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241.

G44

A

1002-7408(2012)05-0083-03

榆林学院科研基金(201125)。

王刚(1970-),男,陕西神木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10级博士生,榆林学院教科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李景平(1958-),男,陕西礼泉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与行政体制改革。

[责任编辑:黎峰]

猜你喜欢

朋辈助人心理咨询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助人为“乐”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助人为乐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