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送礼』
2012-12-21IC
(图/IC)
中国式『送礼』
(图/IC)
“礼尚往来”作为人际交往的一个传统,延续至今必定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送礼,在许多情节中,早已褪去了脉脉含情的一面,而露出赤裸裸的所谓真金白银的价格分量,凸显了与“礼”之本源风马牛不相及的内涵。
甚至,“送礼等同于送钱”潜移默化地成为部分人的价值观念,“礼品”在节日不仅成为某些官员的地位的装饰品,更变成他们权力寻租的金钱替代品。收“礼”上千上万元的有之,几万几百万的也时有耳闻。
聚焦中国式的“送礼”,我们有太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如何让送礼不再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负担,如何让礼品不再作为利益交换、行贿受贿的工具,如何让送礼回归其传情达意、沟通感情的单纯本质,等等,等等。
——本刊编辑部
细心的你可曾发现,如今上海的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到诸如“回收名烟名酒”、“高价回收冬虫夏草”等类似的字样,有时出现在你家的小区门口,有时出现在路边的杂货店旁,有时甚至出现在路上的三轮车后,总之,它可能并没有那么起眼,但转念一想确实在你的生活中时常显现。
据国内学者粗略统计,当今中国礼品市场的年需求总额在7684亿元左右,其中,个体的年礼品需求在5055亿元,团体的年礼品需求在2629亿元,如此庞大的礼品市场为礼品回收行业的滋生创造了条件,有的人在接受了礼品后自己用或转赠他人,也有不少人干脆把礼品卖给了回收商以换取现金(这其中不乏将收礼当作可以兑现现金的人),而回收者则将礼品再次投放市场,赚取差价,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礼品产业链内循环就初步形成了。
大街小巷、网上网下,“礼品回收”异常红火
上海的肇嘉浜路上,一块硬纸板做的“礼品回收”牌子立在街角,上面写着回收的种类:香烟、名酒、冬虫夏草,还留有一个联系电话。但是牌子周围却没有人在。询问旁边一家小店的阿姨才知道,收“货”的人平时不守在这里,如果有礼品要卖,就直接打牌子上的电话,老板会过来看“货”,或者再和卖家约时间地点见面,“货”多的话,甚至可以上门服务。
记者拨通了牌子上的电话,称自己有些不用的礼品想要出手,想见面谈谈价格,对方简单询问了一下礼品的种类和数量后,告诉记者他在不远的一条路上有家店铺,记者可以到那里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