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解放战争初期的李兆麟
2012-12-21尚金洲
尚金洲
1945年9月5日,李兆麟率多名抗联干部经绥芬河、牡丹江进驻哈尔滨。从这天起,为争取和平民主、捍卫和建设东北,李兆麟在哈尔滨战斗了6个多月。此前,为表彰东北抗联教导旅在中、苏、朝三国人民并肩抗击日本法西斯斗争中作出的贡献,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授予周保中、李兆麟、金日成、王效明等人红旗勋章。
利用公开的苏军合法身份,“抢形势,搭班子”
为配合苏军反攻东北,在周保中和李兆麟的主持下,抗联教导旅确定以现有人员分别进驻57个战略要点,其中大城市有长春、沈阳、哈尔滨等12个,中小城市45个。
抗联教导旅人员进驻各地后,以当地苏军卫戍司令部副司令的合法身份,迅速投入清除日伪残余,宣传组织群众,开展建党、建军、建政工作。坐镇长春的周保中以主要精力领导建军工作,至1945年10月20日已扩军4万余人,缴获各种武器6.3万余件。进驻沈阳的冯仲云为恢复抗联与中共中央的组织联系做了大量工作。作为东北抗联特别是北满地区主要领导人,李兆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斗争中。
早在对日反攻前夕,李兆麟就已经开始考虑东北的前途问题。他反复告诫同志们:“东北沦亡是由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造成的,整个抗战期间,国民党没有派一兵一卒在东北抗战,因此国民党没有理由到东北当家做主。我们应该无情地揭露国民党出卖东北的真面目,不许他们欺骗东北人民。”
进驻哈尔滨后,李兆麟立即以抗联驻哈尔滨办事处主任和苏军哈尔滨卫戍司令部副司令的双重身份,为建立东北根据地作准备。在抗联驻哈尔滨办事处,李兆麟主持召开抗联干部会议,对当前的严峻形势作了充分的估计,并指示:“必须抓紧时机,‘抢形势,搭架子’,利用公开的苏军合法身份,迅速到各市、县开辟党的工作,建立我党领导下的军队和武装,清剿日伪残余势力、匪特组织,粉碎国民党控制北满的阴谋。为了建立我们的政权,你们到各市、县后,肩负着祖国人民和党的重托,肩负着东北人民的希望,工作的进展,关系到党中央派来的干部和部队能否在东北站住脚跟。所以,你们要善于在困难条件下独立作战,依靠党和人民群众,战胜敌人。”
在会上,李兆麟还为即将派往各地工作的抗联干部核发了介绍信。会后,马克正、李思孝、张祥、单立志、李青山、李忠义、赵有才、薛兴启、郝世昌、李德永、李生玺、姜玉富、刘兴亚等抗联干部分赴北满各地开展建党、建军、建政工作。
1945年10月14日,李兆麟在哈尔滨组建了一支由中共领导的保安总队,下设3个保安大队,由王建中任总队长,中共滨江地区工作委员会书记钟子云(即王友或王有)兼任政委,刘铁男任政治部主任。该部后发展到5000多人,奠定了哈尔滨市人民武装的基础。在此期间,李兆麟还利用自己任副省长的有利条件,及时挫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哈尔滨市道外区拼凑“滨江省保安总队”的阴谋,将其缴械。
11月,李兆麟又以中苏友协会长身份,召开哈尔滨工商界人士座谈会,发动哈尔滨工商界人士为北满我军募捐。这笔钱款集中后,李兆麟派人专程送给了正在北满剿匪的三五九旅和其他部队,为北满我军提供了宝贵的后勤支援。
在李兆麟和其他同志的努力下,北满建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截至1945年12月,北满地区(当时划分为松江、合江、黑龙江、嫩江4省)已发展新部队2.5万余人,并有轻重机枪200挺。
当李兆麟进驻哈尔滨时,原伪满“哈尔滨中央放送局”已由刘亚楼和苏军人员接收,并成立了由进步播音员赵乃禾(后经李兆麟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主持的哈尔滨电台。李兆麟对电台工作十分关心,勉励赵乃禾:“能把哈尔滨这座电台完整地保护下来,太好了!现在,咱们还没有自己的报纸,通过电台,要尽快地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团结在咱们的周围。”随即,李兆麟指示广播电台连续播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向在敌伪统治下与内地隔绝14年的东北特别是北满人民宣传毛泽东思想,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功绩和路线方针政策。
12月12日,李兆麟主持创办了中苏友协机关报《北光日报》,并为创刊号题词:“为中苏友好团结而斗争”。此后,李兆麟在该报发表了多篇文章,仅在1946年1月、2月两个月中就有10多篇。这些文章,对哈尔滨乃至整个北满人民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李兆麟的领导下,《北光日报》充分发挥中苏友协机关报的优势,采取迂回方式,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卖国、独裁、内战的真面目,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团结的政治主张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及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成就,在哈尔滨人民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按照中共东北党委员会和抗联教导旅的部署,建党工作是抗联配合苏军反攻、为建立东北根据地担任先遣的重要任务。进驻哈尔滨后,李兆麟立即组建了中共松江地区委员会,成员共3人,书记是李兆麟,委员有马克正和张祥。负责领导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原伪满滨江省工作,同时兼管以王明贵、王钧、张瑞麟等为主要负责人的中共黑龙江地区委员会,领导原伪满北安、黑河两省工作。此后,李兆麟又将抗联干部派往各地,初步建立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北满地区的组织体系。
除中共松江地区委员会外,当时还有“中共哈尔滨工作委员会”和“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两个地下党组织在哈尔滨进行活动。为实现哈尔滨市中共党组织在中共中央精神之下集中力量和统一步调,李兆麟做了大量工作。
开展群众工作和统战工作,与国民党“接收大员”进行斗争
当时,哈尔滨是北满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座拥有70万人口的重要大城市,社会结构和状况极为复杂。进驻哈尔滨后,李兆麟立即着手与各方面人士接触,教育组织群众。1945年10月1日,在哈尔滨成立了苏军军事管制时期的滨江省政府,原伪滨江省公署民生厅厅长谢雨琴任省长,李兆麟任副省长。在这个岗位上,李兆麟工作了87天。此后,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哈尔滨唯一公开活动的代表,以中苏友协会长的身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群众工作和统战工作。
1945年9月,李兆麟来到哈尔滨道外八区广场,出席市各界人民庆祝抗战胜利大会,第一次与广大群众见面。在大会上,李兆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评价了抗战胜利和东北光复的伟大意义,同时指出:“摆在东北人民面前的是,建立幸福、自由的新东北。动员起来,壮大自己的力量,扫除一切障碍,实现自己的迫切要求,建立自己所需要的秩序。一切权力应该归于人民。”同月,李兆麟又出席了在话剧院剧场召开的光复后首次“哈尔滨市知识分子代表大会”,在会上说:“知识分子是建设我们伟大祖国的宝贵财富,是通往共产主义的重要桥梁。”
在哈尔滨工作期间,李兆麟与哈尔滨许多知名人士频繁接触。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李兆麟回顾了东北人民被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断送给日本帝国主义的14年苦难史,讴歌了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4年苦斗史。在李兆麟的教育争取下,这些爱国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最终走上了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的道路,经受了解放战争的严峻考验。
李兆麟在这一时期的工作中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国民党反动派派来哈尔滨掠夺人民抗战果实的关吉玉(松江省主席)、杨绰庵(哈尔滨市长)等“接收大员”进行斗争。
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军于1945年11月19日通知东北局,将把中长路(即原中东铁路) 沿线及城市移交给国民党政府,要求东北人民自治军撤离大城市。陈云、李兆麟和党组织抓紧时间,从哈尔滨抢运了大批物资,为建立松江根据地和扩建人民武装提供了物质条件。11月20日,陈云、李兆麟等参加松江工委和哈尔滨市委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撤退工作。22日,陈云率中共中央东北局北满分局、松江省委、松江军区机关撤至哈尔滨以东宾县境内的蜚克图,数日后又撤至宾县县城。李兆麟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哈尔滨唯一公开的代表,继续坚持领导哈尔滨市内的政治斗争。
12月26日,根据党组织的决定,李兆麟在省政府会议上宣布辞去苏军军管时期滨江省政府副省长一职,以中苏友协会长的名义继续坚持斗争。会议结束后,李兆麟向《北光日报》记者发表了“离职感谈”。他说:“中苏友好协会是社会团体,虽然本人今日已经去职,但今后决愿站在人民的地位,与全省同胞在一起,向前共同奋斗!”
1946年3月8日,是哈尔滨市光复后妇女第一次庆祝自己的节日。为此,李兆麟于3月7日写下了“女同胞们!团结起来为自己的解放而奋斗”的题词。3月8日,在哈尔滨道里大光明影院举行的“三八”妇女节庆祝大会上,国民党省市官员要么继续贩卖三纲五常,不承认男女不平等和妇女受压迫的现实,要么对被敌伪奴役14年的东北人民冷嘲热讽。轮到李兆麟发言时,他第一句话就是:“各位代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委员会,热烈祝贺你们有生以来第一次过你们自己的节日!”在讲话中,李兆麟指出:“东北妇女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是被压迫的,根本就没有解放和平等,要想真正解放平等只有女同胞们自己组织起来,和全中国被压迫的妇女一起向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作斗争……”
面对“接收大员”的倒行逆施,李兆麟接连组织召开哈尔滨青年、妇女、教职员、文艺工作者、新闻界、工商界的座谈会,发动各界群众通过合法途径,向国民党松江省、哈尔滨市当局提出肃奸清匪、改善民生、和平民主等要求。
在哈尔滨工作期间,李兆麟对青年工作也倾注了大量精力,通过各种途径与哈尔滨青年接触,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启发他们的觉悟,培养和团结他们中的进步力量。
为使哈尔滨青年了解国际国内形势、清除敌伪奴化教育和盲目正统观念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李兆麟于12月15日主持开办了为期半个月的“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会员养成所”,学习抗战以来的中苏两国状况及中苏友协会务工作。经过会员养成所培训的学员,毕业后分配到哈尔滨市各区及附近各县,去发动群众和进行中苏友好活动。
在哈尔滨青年工作中,李兆麟尤为重视对原伪满陆军军医学校学员的争取教育。这所学校中的中国学生有百余人,中共在抗战时期就已在该校开展了地下工作。日本无条件投降前后,以共产党员教师孙平化(后任中日友协会长)为首的校内进步力量,提出了“跟着共产党,走革命的路”的口号,领导全校学生驱逐了校内的日本人,开展了护校运动,准备将一所设备完善的学校保护起来,整个交给祖国、交给共产党。但在哈尔滨光复前后的混乱局面下,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国民党反动派在造谣、挑拨和破坏,敌伪残余在捣乱,一些不法歹徒在搞盗窃、抢劫活动,等等。
了解情况后,李兆麟和董连铭(军医学校进步学生)一起来到苏军司令部交涉。经过李兆麟与苏军政治负责人的沟通,苏军同意将学校移交我方。为避免苏军人员任意入内和拿走物资,李兆麟又和苏军政治负责人交涉。苏军政治负责人起草了一份《通告》,交给董连铭贴在学校大门上,对保护校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离开苏军司令部后,李兆麟又到军医学校视察。他仔细察看了学校全貌,为这笔中国人民的财产得以完整保存而高兴。视察中,李兆麟还决定废止原伪满陆军军医学校的名称,正式命名该校为东北军医大学。几天后,为加强对学校的领导,李兆麟又派抗联干部陈述到校担任校长。
1946年2月底,李兆麟第二次视察了东北军医大学。看望全体学员之后,李兆麟还专门听取了校长陈述的汇报,并即席作了讲话。他说:“国民党‘接收大员’表面上看似掌握了哈尔滨的大权,实际上他们的所作所为从反面教育了哈尔滨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真正体会到了为什么说‘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这些反面教育,对纠正一些人的‘正统观念’和为我党争取更多的群众,起了我们难以起到的作用。”随后,李兆麟又谈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要求学校师生“要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克服千难万险,把革命进行到底,使中国人民彻底得到解放”。
之后,东北军医大学搬迁到鹤岗兴山,并于1946年8月15日正式同从延安迁来的中国医科大学合校,成为我军培养医务人才的重要基地。
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准备进一步重用李兆麟的计划最终未能实现
1945年9月18日,彭真、陈云等抵达东北后,在部署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整个工作的同时,迅速恢复了中共中央与东北抗联的组织联系。
11月16日,陈云从沈阳飞抵哈尔滨。抵哈后,陈云立即召集李兆麟、钟子云、聂鹤亭、张秀山等开会,宣布成立中共东北局北满分局,撤销中共滨江地区工作委员会,成立松江省工作委员会、哈尔滨市委和东北人民自治军松江军区。
李兆麟是东北抗联主要领导人之一,在领导北满抗战中积累了相当的影响和威望。在部署东北工作、任用抗联干部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北满分局及陈云对北满地区和李兆麟十分重视。为充分发挥李兆麟在北满地区的威望和作用,10月28日,彭真致电陈云并报中共中央:“关于各省主席人选,我们拟定如下……松江省李杜、张寿篯(即李兆麟)。”
中共中央充分考虑到苏军在东北占据主导地位的实际情况,于10月23日电示东北局:“望努力发展中苏友好协会,遍及各省县。做得好,可起大作用。”
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经过多方努力,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于11月5日正式成立,会址设于道里区柳树街5号(今哈尔滨市委后院3号楼),李兆麟任会长兼党组书记。
当时,中共党组织在哈尔滨还处于地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苏友协以其合法群众组织的地位,掩护哈尔滨市委开展党的工作,实际上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哈尔滨的公开机关,成为北满分局和哈尔滨市委的秘密指挥部。也是掩护我党干部的中转站,先后在中苏友协院内居住及由中苏友协接待、掩护过的我党干部达数百人之多。
12月6日,陈云和高岗、李兆麟、张秀山联名致电东北局并报中央,请示有关北满分局组成人选问题。12月12日,陈云再次致电东北局并转中央,指出:“为揭破国民党关于中共把持东北或捣乱东北的说法,为转变东北人民对我的旁观态度,为加强东北我军的政治地位与士气,再次建议以抗日联军领导人周保中、李兆麟、李延禄等和东北籍八路军将领吕正操、万毅、张学思以及冀热辽抗日根据地领导人李运昌的名义发表文告,说明抗日联军14年与东北人民一起艰苦抗战的历史,以及东北籍共产党部队与李运昌部八年抗战、解放东北的意义。并声明目前对东北的主张,避免东北内战,倡导东北及全国必须和平团结,东北必须有民主的联合政府,以及彻底消灭日寇、汉奸的专制剥削,改善生活。这一声言绝不是为了减弱战争准备,相反的,正是在政治上加强战争。”
12月28日,毛泽东起草了给东北局《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指示中强调要从东北人民中培养出大批积极分子和干部,在北满迅速准备粉碎国民党进攻的条件。
1946年1月6日,中共中央复电陈云,正式批准任命陈云、高岗、张闻天、李兆麟、张秀山为东北局北满分局委员,陈云为书记。在北满分局的组成人员中,李兆麟的排名仅次于当时领导北满工作的3名政治局委员,足见中共中央对抗联干部和李兆麟本人的重视和信任。
针对国民党反动派不承认抗联地位和收编伪军土匪扰乱地方、发动内战的阴谋,1946年1月20日,李兆麟遵照陈云等的指示,在《哈尔滨日报》上发表了关于抗联部队在北满地位和剿匪问题的谈话。
这时,国共双方已于1946年1月10日签订停战协定并颁布了停战令。同日,蒋介石以国民政府主席名义发布了关于停止国内冲突的电令。电令中第二节虽有“所有中国境内军事调动一律停止”的明文,但在同一电文中,蒋介石又下令:“本命令第二节,对国民政府军队为恢复中国主权而开入东北九省或在东北九省内调动,并不影响。”这样,牵涉着苏美两国和国共双方的东北问题,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政治形势和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焦点。
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和以彭真为首的东北局正在筹划任命李兆麟担任更加重要的工作,以便更好地发挥他的才干、影响和作用。鉴于李兆麟曾与苏军有密切交往,东北局一度考虑让他参与领导对苏外交。1946年1月24日,东北局致电中共中央请示:“苏方出来调解事,尚待交涉,拟先从李兆麟处打开局面。”中共中央经过认真研究后,决定任命李兆麟参与领导统战工作。
遵照中共中央和刘少奇的指示,彭真、陈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李兆麟以抗联代表人物身份参与领导全东北统战工作进行了必要的准备。1月30日,彭真致电东北局各分局和时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的林彪,同时报告中共中央,建议在剿匪斗争中文武并用、双管齐下,而统战舆论工作则由李兆麟负责。
此时,由国、共、美三方代表张治中、周恩来、马歇尔组成的军事调处三人小组正在全国各地巡视停战情况。2月21日,周恩来在与马歇尔会谈时明确提出:“(一)三人小组应去东北(后因国民党当局阻挠未能成行);(二) 停战令适用于东北;(三)军队整编方案应包括东北。”为此,东北局和北满分局决定李兆麟参加全东北国共谈判,并拟安排周恩来到东北后接见李兆麟和听取汇报。
2月23日,中共中央电告彭真和林彪:“马歇尔偕周恩来及张治中可能于出巡之第八天(约在二十六七日由重庆出发)由北平飞沈阳。”东北局亟待李兆麟前来,参加东北国共谈判和宣传抗联事迹、澄清东北问题真相的工作。2月27日,彭真致电陈云:“望你和兆麟即来并请带以下材料:一、北满各地抗日联军‘八一五’以前活动情形(干部姓名、人数、时间、地点)及‘八一五’后发展经过。二、现任团以上军政干部姓名、简历。三、县长、专员、参议会议长姓名、简历及选举经过。四、国顽勾结土匪、警特、日寇扰害地方及国特破坏活动、暗杀的具体材料、证件、证物等。”3月5日,彭真再电陈云:“为了打击国民党法西斯分子反苏反共运动及其对于东北问题之反宣传,需要有系统地将我党在日本投降前,在东北之各种抗日活动,特别是武装活动及地下军向全世界广播。请你即搜集各种材料摘要电告。并请李兆麟、冯仲云等同志速写材料送来(先将其主要内容摘要电告),以便尽快广播。”
这时,国民党特务勾结汉奸土匪谋害李兆麟的计划已进入最后实施阶段。李兆麟在哈尔滨的处境已十分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意外。彭真3月5日的电报发出时,距3月9日李兆麟牺牲只有4天。
随着李兆麟的不幸牺牲,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准备进一步重用他的计划最终未能实现。但所有这些历史事实,足以证明中共中央对抗联同志的重视和关怀,足以证明李兆麟在东北解放战争初期发挥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