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唱响《八月桂花遍地开》的红军女歌手

2012-12-21卢振国

党史博览 2012年5期
关键词:红日剧团桂花

卢振国

1936年11月18日,红军西路军占领永昌县城后,前进剧团即进驻县城西街的一座小庙。当时,部队已停止西进,派部分人员开辟根据地,筹建苏维埃红色政权。为迎接和庆祝这一新的节日,前进剧团也在加紧排练文艺节目,认真演唱 《八月桂花遍地开》——这是庆祝苏维埃政权诞生必不可少的优秀节目之一。

民歌 《八月桂花遍地开》,产生于红四方面军的摇篮——大别山区,后来唱遍神州大地。最先独唱、领唱和演唱这支新民歌者,也是一名从大别山走岀来的红军女歌手。她的名字叫廖赤见,时任红军西路军政治部前进剧团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

初入剧团,团长就给她改了名字

廖赤见,原名廖肇见,1915年生于河南省商城县汤家汇(今属安徽省金寨县)。这个青山绿水环绕的山乡街镇,东西一条直筒子小街,当时也不过百十户人家。她的父亲廖陟若,曾就读于笔架山甲种农校,毕业后又自学中医,在汤家汇小街开设了一所中药铺,家庭景况较为殷实。廖肇见为长女,她还有个妹妹叫廖肇月,姐妹俩性格活泼,能歌善舞。在那暴风骤雨的岁月里,这一户小康人家,先后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9年夏,商(城)南起义成功后,红三十二师也常移驻汤家汇,把廖家的中药铺当做歇脚处。因廖家住房宽敞,廖肇见的父母亲热情而又周到,红三十二师的领导也都乐意在此歇宿,以便召开会议或研究工作。

不久,廖陟若被派到陶氏祠列宁小学当老师,廖肇见也跟随父亲就读于列宁小学。她在学校参加了儿童团,并担任大队长。课余时间,她带领儿童团员站岗放哨,同时也参加一些宣传演出活动,上前线慰问红军。

1929年12月25日,红三十二师占领商城后,当地流传起《打商城》的歌谣,廖肇见也跟着唱了起来:

民国十八冬,

红军取商城;

打得敌人乱纷纷,

乐喜我穷人!

二十五清早,

红军准备好;

挑担卖柴又卖草,

就把城破了!

1930年春,红日剧团在汤家汇组建时,年满15岁的廖肇见就因为《打商城》这支歌儿唱得好,而被录取到红日剧团。她的嗓音清脆悠扬,十分甜美,一曲歌儿未了,就被红日剧团团长王霁初看中了。王团长喜出望外地说:“这女子嗓音很甜,就选在红日剧团。”事后,王霁初不禁又问:“廖肇见,你要想参加剧团唱歌演戏,首先必须取个艺名,你乐意不乐意?”

“俺乐意。”廖肇见高兴地回答。

初入剧团,王霁初就把廖肇见的名字改成了“廖赤见”。后有人又写成“廖赤健”,她亦表示认可。

王霁初对他领导的红日剧团,的确也是非常用心。最初组建时,为了突出剧团的特色,他将剧团每个女演员名字中间的那个字,也不管人家乐意不乐意,一律改成“赤”,例如吴赤慎、岳赤荣、曾赤萍,以及廖赤见、廖赤月姐妹。王团长振振有词地说:“我们是红日剧团,每个女演员的名字必须带上个‘赤’字,就是赤色、赤诚的意思,象征着一颗赤心干革命,永远做个赤色宣传员!”

近朱者赤,王霁初及红日剧团

王霁初,又名王心悦,商城西大街人,1893年出生,曾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从师学唱过京戏。红三十二师智取商城后,他出于对红军的欢迎与拥护,当即编成《打商城》的歌谣,领头在县城传唱起来。由于这个缘故,当决定成立红日剧团时,领导就聘请他担任团长。从此,王霁初就参加了革命,初任红日剧团团长,后调任中共皖西北道委剧团团长。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红军文艺工作者。号称“三红”的红日剧团、红日报社、红日印刷厂,当数红日剧团的演出轰动城乡,声名远扬。

青少年时代,王霁初就喜爱文艺活动,酷爱音乐戏曲,笙箫琴笛无一不精,京戏昆曲各样皆通。而立之年,他曾变卖数十亩田地,创办了个“双少班”的戏班子,常在豫东南和皖西一带演出,并以此作为谋生的职业。当地有句歇后语,叫做“王大少爷卖田地——唱戏”。就在这时,他那远在东北的大伯父王理堂(此人清朝时曾考中举人,时在东北张作霖部下供职,王霁初自幼过继在其名下),忽闻继子在老家“不务正业”,卖田地搭班底充当戏子,败坏了门风,声言要杀掉这个不肖子孙。而王霁初却引经据典,大讲特讲唱戏的好处。他曾一针见血地说:“人爱吃大米,却不愿儿孙种地;人爱吃鱼肉,却不愿儿孙渔猎;人又爱娱乐,却不愿儿孙唱戏。儿知父亲也爱看戏,如果天下父母都不让子女演戏,大地之上锣停鼓住,四海之内丝断竹绝,父亲会不会感到寂寞呢?”王霁初把这些话撰写成书印刷成册,一面捎给他的大伯父王理堂,一面赠送给他的乡里挚友,并说只要这番话留在人世,他即使被大伯父杀了,也会含笑九泉之下。这些奇闻趣事,曾在当地广为流传。

1991年,原红日剧团女演员吴赤慎老人回忆说:红日剧团以排练歌舞节目为主,节目大都短小精练,简单,轻便,易演。当时上演的主要节目有:《送郎当红军》、《反动派吵嘴》、《穷人调》、《八月桂花遍地开》……其中,就数《八月桂花遍地开》最为出名,十分红火。

这支产生于红日剧团的革命民歌,原是王霁初于1930年春天编成的。他采取“旧瓶装新酒”的创作方法,采用当地民歌《八段锦》的曲调,重新填上庆祝苏维埃的歌词创作而成。

这支歌曲,开始只是由廖赤见一人独唱,后发展为由她领唱的女声小合唱,最后形成了边歌边舞的表演节目。因曲调为当地群众所熟悉,这支新民歌,很快就在鄂豫皖苏区广为流传起来。

1930年5月,新来的红一军军长许继慎,曾在汤家汇观看过红日剧团的演出。许继慎是安徽六安县人,黄埔一期毕业。他早就听说过“王大少爷卖地唱戏”的事,对王霁初十分敬佩。看过演出后,许继慎特意看望了王霁初,还引用两句古诗,以表示他对《八月桂花遍地开》的祝贺:“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王霁初也深知此诗的意思所在,急忙声称:“许军长过奖,过奖!嘿嘿,不才一株老矣,丹桂多枝芳,多枝芳……”

有趣的是,后来竟有不少女演员把自己喻为桂花。她们以每个人的面色肤色作为区分桂花名称的标准:鹅黄者叫金桂,洁白者叫银桂,黄里透红者叫丹桂。只要沾上“桂”字,她们都引以为荣。

红军歌手廖赤见,乃是群芳之中一株经过栽培的丹桂树,扎根于血沃的土壤,茁壮成长!

1930年12月14日,红一军攻占金家寨(今金寨县城)后,廖赤见就被红军政治部选拔走了,当上红一军政治部宣传队队长。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成立时,她在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妇女宣传队担任队长,1932年10月随军西征。

征战河西,红军女歌手血染黄沙

多事之秋,王霁初也跟随红军主力部队从皖西到鄂东,继而越过平汉铁路,随军西行三千里。一路上风餐露宿,险象环生,但他舍生忘死,风雨无阻。不幸的是,在翻越秦岭转入四川的途中,王霁初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

进入四川后,红军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兵三路夺取通江,攻克南江,占据巴中,乘胜发动群众,建立了红色政权。1932年12月,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壬申腊月春风来,穷苦百姓喜开怀;通江城里开大会,庆祝成立苏维埃。”在庆祝大会上,廖赤见领头演出,开场节目就是《八月桂花遍地开》,那热烈而又欢快的载歌载舞的红火场面,轰动了偏僻的大巴山区。后来,凡是庆祝成立县、区、乡苏维埃政权,都少不了这个开场节目。

入川后,廖赤见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因为工作需要,她曾一度调离妇女宣传队,担任少共川陕省委青妇部副部长、少共省委常委。1935年初,她又调回文艺队伍,担任省苏维埃政府工农剧社政治指导员。长征时期,她曾跟红军歌舞明星李伯钊搭过领导班子,李为工农剧社社长。她们不但同台演出歌舞节目,而且朝夕相处,经历了极其坎坷的艰苦岁月。二次北上时,李伯钊跟随红二方面军行动,廖赤见在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前进剧团任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1936年10月,前进剧团随西路军西渡黄河,参加了悲壮惨烈的西征作战。

1991年,王定国(前进剧团服装道具股股长)回忆说:“一条山战斗后,我们剧团随三十军到达永昌,还未顾得上休整,马步青的骑兵就尾追上来。当时,我和几位同志负伤不轻,行走困难。廖赤见同志背着我,其他同志也背着负伤的同志,继续坚持行军,直到找到部队。一天,我们剧团前往永昌二十里铺为红九军军部慰问演出,九军军部派了一个武装班来接我们,不料途中与敌人骑兵遭遇……”

这一天就是1936年11月25日。当日午时,只见前面不远的东寨方向,突然间沙尘飞扬,一队队隐约可见的马家军骑兵部队,潮水般地汹涌而来……

前进剧团67名非战斗成员,即在永昌县城以东的二十里铺郭家下磨,跟敌人骑兵遭遇上了。因情况紧急,剧团领导立即指挥大家拥进一座土围子,紧紧堵住寨门,以备防守。这是一座地主宅院,里面建有一座两层的楼房,四面围墙又高又厚,边角上还筑有角楼,大门也用铁皮铁钉箍了一层。河西走廊村落稀少,为防止土匪打家劫舍,凡是有钱有势的财主,大都建有这种堡垒式的宅院。原来红九军军部就驻在距离此地不远的东寨城,这座宅院也曾驻过九军军直分队。剧团人员进入时,楼下的锅灶以及两个取暖的土火炉,火星子还没有完全熄灭;楼上只拆了一半的电话线,也没有来得及缠走。此时此刻,前进剧团一马当先,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极其惨烈的鏖战!

剧团里女同志和小孩居多,战斗力弱。廖赤见要求大家要沉住气,切不可大喊大叫,要抿住嘴巴死打硬拼。她说:“根据各种情况判断,敌人把我们当成九军军部,来势比较凶猛。我们现在已无法转移,只能就地坚守,等待援兵……”她一面和剧团团长研究部署兵力,一面组织女同志和小孩,把宅院里面的石头、砖块及一切可以用来抗击敌人的东西,全都搬上围墙四边的角楼,以抗击敌人的进攻。

战斗中,西路军总部曾派出一支骑兵部队前来接应剧团突围,但没有成功。

援兵接应未果,情势更为严重。战至黄昏,红九军派来的那个战斗班,已全部壮烈牺牲。剧团成员也死的死,伤的伤,损失在半数以上。剧团团长“易莽子”、编导任弼璜、队长汪贤臣都已相继阵亡。廖赤见从阵亡的战友身上捡起一支步枪,卧在房顶上朝敌人射击。围墙外边,敌人已经搭上云梯,开始攀登墙头……此时,她已顾不得隐蔽身体,急忙瞄准云梯上的敌人射击。在两个敌人摔下梯子后,她也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当场牺牲。红军女歌手年仅22岁!

敌人攻入宅院,纷纷大呼:“上当了,上当了!不是九军军部,都是些唱戏的共产婆子、尕娃!”王定国等二十几名女同志,杨万才等几名男同志,全都被敌人俘虏而去。

1983年秋,鬓发斑白的王定国老人(时为全国政协委员)千里迢迢来到永昌县二十里铺的郭家下磨,以幸存者的身份,写下了“重访战地寻遗址,唯见古丘心难平”的诗句。

1991年,王定国撰写了一篇巾帼骁将廖赤见的小传,并吟诗一首以抒情怀,其中两句是:“血染河西永难忘,往事悲壮留纪念。”

猜你喜欢

红日剧团桂花
桂花
做桂花糕
勤劳为国本 红日映中国
祖国 你是喷薄的红日
桂花蒸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打桂花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那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