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集中利于稳定肉价
——访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济民

2012-12-21丁筱净

民生周刊 2012年36期
关键词:散户养猪猪肉

□ 本刊记者 丁筱净

行业集中利于稳定肉价
——访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济民

□ 本刊记者 丁筱净

“这几年大量散养户不断退出,社会资本不断进入,涉及的人数多、规模大,因此市场供应量很不稳定,造成市场价格频繁波动。”

养猪散户数量减少、规模化养殖的增加并没有将猪肉市场引向更加有序、稳定和繁荣的方向。相反,近年来猪肉价格原有周期被打破,进入更加紊乱的状态。

这一切是否是市场洗牌中必须经历的“阵痛”?什么时候百姓才能感受到养猪市场重新洗牌给他们带来的福利?为此,《民生周刊》记者对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院王济民进行了采访。

《民生周刊》:今年春节过后,猪肉价格连续下跌致养猪散户苦不堪言,纷纷退出,这势必会给下半年猪肉价格走势带来影响。但主管部门仿佛更倾向于价贵出手,而非价贱出手。

王济民:对。政府的思维是,当价格太高影响到百姓民生了,就应该出手降价,因为猪肉价格太高,对CPI和消费者影响很大。但价贱往往不能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因为这时候受影响的只是生产者。

一般情况下,市场价格能够对猪肉供需起到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需要关注的是价格的大起大落。当价格大幅度上涨时需要对低收入消费者进行补贴,但价格过低时应对生产者进行补贴。

《民生周刊》:2006年开始,我国养猪散户开始大规模退出,目前情况如何?导致其退出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散户退出对生猪供应和市场价格有什么样的影响?

王济民:2006年散户大量退出之前,散户和规模养殖的市场占有率大约分别为60%、40%。现在这两个数字已经完全颠倒过来,变成了散户40%、规模养猪60%。原因我认为主要还是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进城打工的机会增多了。现在农民进城机会增多,且打工没什么风险,所以很多农民就退出了养猪市场。

这几年大量散养户不断退出,社会资本不断进入,涉及的人数多、规模大,因此市场供应量很不稳定,造成市场价格频繁波动。

《民生周刊》:从2008年开始,业外资本陆续进入养猪行业。五年来,他们对养猪行业有怎样的影响?未来会对稳定猪肉价格起到怎样的作用?

王济民:总体来看,业外资本的进入对中国生猪行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影响很大,对生猪产业的转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认为,大部分房地产和煤矿老板投资养猪业是进来淘金的,但比较盲目。这个行业不是一窝蜂进来就能一窝蜂挣钱。养猪需要资金,更需要技术和人才,还要花时间建立供货和销售渠道。还有一部分行业资金的进入是“只打雷不下雨”,仍处于观察期,并没有实质的投资活动。

当这些外界资本经营进入正轨后,他们的生产规模会进一步扩张,对价格的控制权也会进一步增大,有稳定市场供应的作用。但同时,也会进一步打击小规模养殖户。

《民生周刊》:近年我国养猪行业的集中化程度明显上升,会给猪肉市场带来什么影响?当规模养殖和散户的比例达到什么数值时,市场会呈现较为健康稳定的态势?

王济民:促进我国养猪行业集中化的主力军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原有养殖户的规模扩大;二是饲料和屠宰行业的一体化推进;三是外界资本;四是外国资本,但这些资本一般都进入到了技术和资金密集的种业和加工业。

一般情况下,产业集中度高,市场价格会比较平稳,因为市场定价权基本掌握在几个大企业手中,而他们不希望价格大起大落。与此同时,也容易产生市场垄断的局面。个别情况下,如果有大型企业由于某种原因倒闭,也会给产业和社会带来巨大负面影响。这一点也应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的规模养殖是以出栏50头生猪为标准的。如果按出栏500头来看,规模养殖比重仍然在40%以下。预计500头生猪规模户出栏量占市场总出栏量的比重达60%以上时,产业就会趋于稳定,民众生活也就不会再受“猪周期”的困扰了。

□ 编辑 郭 铁 □ 美编 阎 瑾

猜你喜欢

散户养猪猪肉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莫须有的“散户抱团”吊打了谁?
养猪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猪肉价格要回归正常了?
散户身大师心
猪肉卷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我是中国养猪散户!不懂我的,请别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