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次跨越”的快车道
——访云南省怒江州州委书记段跃庆

2012-12-21刘芯邑

民生周刊 2012年36期
关键词:独龙江怒江州怒江

□ 本刊记者 刘芯邑

“二次跨越”的快车道
——访云南省怒江州州委书记段跃庆

□ 本刊记者 刘芯邑

2007年5月,段跃庆从云南省保山市市长调任怒江州州委书记。在任5年多,这位怒江大峡谷的主政者经常高挽着裤脚行走在峡谷村寨,不断破解“怒江问题”。随之而来的是,云南最贫困、最封闭、最落后的边境民族自治州——怒江州被带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民生周刊》:目前,困扰怒江州经济发展的难题和瓶颈是哪些?

段跃庆:一是长期投入不足,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二是社会发育程度低,以教育为代表的社会事业十分落后。怒江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大多数世居民族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发育程度低。三是政策制约因素突出,以优势资源开发为代表的支柱产业建设非常薄弱。四是保护任务重,生存与发展空间严重受限。

《民生周刊》:如何突破这些难题和瓶颈?

段跃庆:早在2008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就已明确了实现怒江“二次跨越”的发展战略。提出了要在建国初期,怒江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历史跨越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第二次跨越”。在加快推进怒江“二次跨越”的进程中,我们通过进一步深化州情认识,综合分析发展形势,明确了当前和今后的总体工作部署。

怒江当前还处于破解基础瓶颈、加快产业培育、决战扶贫攻坚、缩小发展差距的阶段。要努力在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教育为代表的社会事业,以水能、矿产、生物、旅游为代表的优势资源开发,以解决深度贫困问题为重点的扶贫攻坚上实现重大突破。继而推进资源大州向资源富州转变、单一产业主导向多元产业支撑转变、区位边缘化向开放前沿转变。

在努力确保未来较长时期内全州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全州“十一五”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打响“六个攻坚战”。即着力增强发展后劲,打好破解基础“瓶颈”攻坚战;着力培育优势产业,打好支柱产业建设攻坚战;着力扩大开放,打好“桥头堡”建设攻坚战;着力扶贫开发,打好解决深度贫困群众发展问题攻坚战;着力社会和谐稳定,打好改善民生攻坚战;着力可持续发展,打好生态建设攻坚战。

《民生周刊》:发展建设的资金怎样解决?

段跃庆:主要靠项目争取。建设项目就需要征地,这是一道难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征地做得好不好,事关项目能不能加快推进。这直接关系百姓的利益,一定要从多方面下功夫。既要依法依规征地,又要用心用情征地,做到用法与用情两手抓。真正解决好征地户的生活渠道和后顾之忧,真正让百姓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民生周刊》:怒江州是否与邻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会给怒江带来怎样的经济效益?

段跃庆:怒江州地处边疆,与缅甸接壤,拥有449.467公里国境线,约占中缅边界云南段的1/4。对缅工作历来是我们对外工作的重中之重。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共有80多个团队赴缅考察访问,接待缅各方来访团队100余个,来访人数近千人;多次组织人力物力对缅甸疾病防治、自然灾害、禁毒替代等工作进行帮助,促进了两地的胞波情谊。每年举行的“傈僳阔时节”和缅甸的“目瑙纵歌节”上,双方都互派代表团进行文化交流,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经过不懈努力,逐渐构建起了对缅工作与国内事务相结合,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与对外合作相协调,官方交往与民间交往相配合的工作格局,既服务了国家总体外交,又促进了怒江州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民生周刊》:在怒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藏在深山无人知,养在深闺无人识。”是指怒江的峡谷之美还没有被人发觉,怒江将如何打造原生态的旅游资源?

段跃庆:怒江地处边疆偏远地区,发展落后,没有太多工业产业,也就没有大量工业废弃垃圾和环境污染的困扰,从而造就了怒江得天独厚的原生态的自然景观。

我们以“一带两核四心五区”为思路来打造怒江的旅游产业。“一带”是怒江大峡谷风情观光,它是打造“怒江大峡谷”世界品牌的重要载体;“两核”是怒江州府六库作为旅游服务核,贡山则作为旅游景观核;“四心”是一级旅游集散中心——六库、丙中洛,二级旅游集散中心——上帕、金顶;“五区”是西部独龙江旅游区、中部怒江旅游北片区、中部怒江旅游中片区、中部怒江旅游南片区、东部澜沧江旅游区。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征地做得好不好,事关项目能不能加快推进。这直接关系百姓的利益,一定要从多方面下功夫。既要依法依规征地,又要用心用情征地,做到用法与用情两手抓。真正解决好征地户的生活渠道和后顾之忧。”

《民生周刊》:开发的同时如何使生态不受破坏?

段跃庆: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为依托,以怒江大峡谷奇特险峻的自然景观为基础,以构建旅游大交通为突破口,以重大项目建设和打造精品旅游品牌为中心,深入挖掘怒江大峡谷旅游的文化内涵。以大景区、大项目的开发为抓手全方位塑造怒江州旅游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民生周刊》:怎样把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紧密结合?

段跃庆:从2007年起,以傈僳“阔时”节为平台,一年突出一个主题,组织开展系列民族文化活动。坚持把旅游开发宣传和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加开放的视野,着力打造节庆品牌和宣传名片。

《民生周刊》:怒江州有意将独龙江打造成世界旅游品牌,如何实现?

段跃庆:打造独龙江成世界旅游品牌,必须树立大视野、大理念、大手笔的思维。牢牢把握云南旅游“二次创业”机遇。建设贡德公路的机遇,按照高水平策划、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的要求,把独龙江旅游放到“滇西北旅游环线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片区”发展中来审视、谋划和打造,努力把独龙江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首先,要加快推进独龙江乡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工作,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改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基础条件,加大旅游宣传,开发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其次,要紧紧抓住云南旅游产业二次创业的机遇,打破地域壁垒,抓好全县旅游建设规划和基础性旅游项目的申报工。

再次,要挖掘、整理和弘扬独具特色的独龙族民族民间文化精髓,营造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实施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程,打造一批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特色鲜明、地域特征突出的生态文明村寨。

最后,加快推进县城搬迁的立项审批,高起点规划,使之成为滇西北环线上又一个新的旅游目的地。

□ 编辑 崔靖芳 □ 美编 王 迪

猜你喜欢

独龙江怒江州怒江
一图看懂怒江特大桥
怒江卡雀哇节
反思与展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染病防控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
怒江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怒江求学记
今日独龙江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在独龙江调研时盛赞独龙江
——人间天堂独龙江
我的独龙江记忆
怒江州畜牧业跨越式发展现状与建议
一个傈僳族汉子的独龙江帮扶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