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战后苏联的全国性反犹运动

2012-12-21徐元宫

俄罗斯问题研究 2012年0期
关键词:反法西斯全国性犹太

徐元宫

作者单位:中央编译局俄罗斯研究中心

二战后苏联的全国性反犹运动

徐元宫

二战后,苏联掀起了一场全国性反犹运动,千千万万犹太人在这场运动中遭受迫害。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场全国性反犹运动,这场全国性反犹运动对苏联社会生活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战后苏联掀起全国性反犹运动

在苏联,生活着为数不少的犹太人。早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国内就曾有人提出过一种方案,设想在乌克兰、克里米亚或远东某地为犹太人划出一块集中居住区。由于各种因素,这一方案未能付诸实施。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入侵苏联。众所周知,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特别残酷。战争爆发后,在苏联出现了一个合法的犹太人组织——反法西斯委员会。在战争时期,该委员会在联系苏联国内外犹太人团体,凝聚苏联国内外犹太人力量,以及同西方媒体合作积极宣传苏联军民英勇抗击法西斯军队的英雄壮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44年乌克兰解放时,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的几位领导人重提20年代曾有人提出过的方案,主张在克里米亚建立一个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属下的犹太人自治区域,并且将这一主张写信呈报给了斯大林本人。这一主张引起了斯大林的异常警觉,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详细描述了斯大林获悉这一主张之后的反应:“这是美国犹太复国主义所采取的行动;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就是犹太复国主义的代理人,他们企图在克里米亚建立自己的国家,使之脱离苏联,在那里建立起美帝国主义的代理机构。”*《赫鲁晓夫回忆录》(第2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版,第985页。

解密档案文件表明,正是在斯大林的直接指示下,战后苏联揭开了全国性反犹太人运动的序幕——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领导人之一、苏联国家犹太剧院艺术指导、苏联人民演员米霍埃尔斯被暗害。有关米霍埃尔斯被暗害的情况,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收藏着一封斯大林去世之后1953年4月2日贝利亚写给马林科夫的信,贝利亚在信中详述了米霍埃尔斯的被害经过:原苏联国家安全部部长阿巴库莫夫在受审时交代说,“斯大林交给我一个紧急任务——尽快让苏联国家安全部工作人员策划铲除米霍埃尔斯一事,制造不幸事故的假象。”*列昂尼德·姆列钦:《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352页。斯大林在获悉米霍埃尔斯将要前往明斯克之后,指示阿巴库莫夫在明斯克制造一起交通事故。直接指挥杀害米霍埃尔斯行动的是阿巴库莫夫的副手С.И.奥戈利佐夫、国家安全部第二局局长Ф.Г.舒布尼亚科夫和白俄罗斯国家安全部长Л.Ф.察那瓦。

1948年底,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被解散,它的参加者被指控“进行反苏民族主义活动,同国外犹太人反动组织保持联系并从事间谍活动”。1949年1月18日,老布尔什维克、前苏联新闻局局长、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领导人之一洛佐夫斯基被开除出党,1月26日被逮捕。委员会的另一名领导人——莫洛托夫的夫人热姆丘任娜,也遭到了逮捕。

与此同时,一场全国性反犹运动在苏联展开。1949年1月28日,《真理报》发表了斯大林授意撰写的编辑部文章《关于一个反爱国主义的戏剧批评家集团》,从而掀起了一场全国范围内针对犹太人的政治批判。该文直接点了一批犹太文艺家的名,且特意逐一用括号注明了他们的犹太姓氏,使得这场批判运动的排犹性质昭然若揭。俄罗斯政论家列昂尼德·姆列钦在其专著中对这场全国性反犹太人运动作了这样的描述:“清洗行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把犹太人从科研部门、医院、国家机关、军队,从各地方清除了出去。”*列昂尼德·姆列钦:《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1年版,第360页。著名历史学家罗伊·梅德韦杰夫也指出:“斯大林到了晚年,几乎扔掉了种种意识形态的假面具,而把迫害犹太人公然作为国家政策的一部分。”*罗伊·梅德韦杰夫:《让历史来审判——论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下册),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5年版,第966页。

二战后苏联全国性反犹运动发生根源探密

俄罗斯历史学家瑙莫夫认为,导致二战后苏联全国性反犹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美国报刊出现了有关斯大林家庭生活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这让斯大林满腹狐疑且异常暴怒,要求苏联国家安全部彻查。安全部找不到消息源头,就向斯大林汇报说,是斯大林死去妻子的亲人阿利卢耶夫一家人散布出去的,而这些消息又是通过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传播出去的,因为该委员会在战争时期就经常向美国等西方媒体提供有关苏联国内各方面情况的材料和文章。1948年1月10日,国家安全部向斯大林呈交了一份材料,称全世界是通过米霍埃尔斯及其领导的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了解到斯大林的家庭生活的情况的。于是,斯大林下令解决米霍埃尔斯问题。*列昂尼德·姆列钦:《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1年版,第354页。

瑙莫夫的上述观点不无道理,不过,就笔者看来,暗杀事件以及随后的反犹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战后苏联所处的国际环境及其对苏联领导人的影响和作用。在苏联领导人看来,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苏联的潜在敌人已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原先的盟国——美英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在1946年2月9日的公开演讲中认定只要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他号召苏联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随着与美英等国的分歧和矛盾愈益深刻,特别是冷战帷幕的徐徐开启,苏联领导人对美英等国的戒备、警惕和敌视愈加深重。正因为如此,当乌克兰获得解放之后,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领导人建议在克里米亚建立犹太人自治区域时,斯大林的反应才会那么敏感而强烈。

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也分析指出:“斯大林产生了关于间谍活动的想法,因为克里米亚是外国船只可以通行的海疆。他认为,从国防的角度出发,绝不能容许这种事情发生……然而,并没有正式的讨论和决定,逮捕便开始了。”*《赫鲁晓夫回忆录》(第2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版,第986页。

二战后苏联全国性反犹运动对苏联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二战后这场由苏联领导人发动的全国性反犹运动对苏联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是千千万万犹太人受到了直接迫害。1948年底,随着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被解散,其成员被逮捕枪毙或者流放,一大批著名的犹太知识分子被捕。犹太人大多在苏联文化知识界供职,其中不少犹太知识分子还担任了本部门的重要职位,因而他们所受到的打击和迫害也特别严重。在这场运动的鼓噪声中不仅逮捕了大批犹太知识分子,而且关闭了几乎所有的犹太文化机构:犹太学校、剧院、报纸和杂志。

其次,加剧了民族歧视,激化了民族矛盾,加重了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随着反犹运动在苏联全国的开展,整个苏联社会充斥了对犹太人的歧视,对犹太人的限制措施增加了。比如,许多高等院校限制甚至停止招收犹太家庭出身的孩子,犹太人不能参加外交工作,他们逐渐被排挤出了法院和检察院机构(律师机构除外)。大部分高等学校、学术机构,甚至许多企业都对犹太人的录取和录用采取了限制措施。反对“世界主义”的斗争具有明显的反犹性质,在当时的日常政治用语中,“世界主义者”、“犹太复国主义者”、“犹太人”几乎就是同义语。*罗伊·梅德韦杰夫:《让历史来审判——论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下册),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5年版,第966页。

第三,这场运动扭曲了人与人之间正常的社会交往关系。在当时反犹、排犹气氛笼罩下,密告、诬告犹太人有时会使仕途升迁比较顺利,于是密告、诬告犹太人事件连连发生。正如列·姆列钦所分析的那样:“同‘犹太复国主义者’和‘世界主义者’的斗争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在暗中投下匿名信或公开发表反犹太人演说之后,一些岗位和职位腾了出来,成就功名的速度几乎和1937年一样快,那个时候枪毙了许多高级官员,从而为另一些人开辟了仕途。令所有这一切成为可能的那种令人窒息的、涂炭生灵的氛围不仅仅打击了犹太人。”*列昂尼德·姆列钦:《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1年版,第360—361页。

第四,一批忠诚于斯大林和苏联国家利益的苏联政治精英受到了排挤和打击。比如,对斯大林忠心耿耿的莫洛托夫就受到了这场运动的牵连,斯大林在1952年10月16日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上指出:“莫洛托夫同志提出的将克里米亚转交给犹太人的建议有什么价值呢?这是莫洛托夫同志的一个不可宽恕的错误。他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建议?怎么可以容许这样做呢?莫洛托夫同志根据什么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犹太人自治区。难道这还不够……莫洛托夫同志不应该成为犹太人对我们苏联的克里米亚进行非法觊觎的辩护人。这是莫洛托夫同志的第二个政治错误。作为一名政治局委员,莫洛托夫同志的表现是错误的。因此,我们坚决反对他的凭空臆想的建议。”“莫洛托夫同志十分尊重自己的夫人,以至于我们还来不及就这个或者那个重大政治问题作出政治局决议,热姆丘任娜同志很快就知晓了。结果是:好像有一根看不见的丝线将政治局同莫洛托夫的夫人及其朋友们联结在一起了。可是绝不能相信围聚在她身边的她的那帮朋友。”*“我们将把我们伟大事业的接力棒交到哪些人的手里?”——未公开发表的1952年10月16日斯大林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会上的讲话(根据Л.Н.叶夫列莫夫的笔记),参见《苏维埃俄罗斯报》2000年1月13日。斯大林将莫洛托夫等人赶出了权力核心层,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这一政权的凝聚力。

作者单位:中央编译局俄罗斯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反法西斯全国性犹太
美国犹太作家的以色列书写
美国犹太文学“第三代”现象研究——犹太叙事中的民族身份建构
失落的国军
论将西班牙内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合理性
教育部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全国性大赛
19世纪的法国大歌剧:阿莱雅维的《犹太女》
印度将实行全国性销售税
习近平“9·3”阅兵讲话的战略深意
二战后苏联的全国性反犹运动
被挤压的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