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推进城乡一体化要抓住几个关键点
2012-12-20穆克瑞
□穆克瑞
海南推进城乡一体化要抓住几个关键点
□穆克瑞
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同时,主动、积极地推进城乡一体化,使生产要素、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让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融合,也是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国际经验表明,当城市化水平处在50%左右时,是推动城乡融合的最佳时期。单从统计数据上看,海南的城镇化率并不低,已接近50%,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但作为一个经济小省,海南的城镇化进程有其自身特点:一是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海南的工业无论其规模、总量还是结构、质量,与城镇化发展的要求都有很大差距。二是海南乡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的比重很低,仅为9.76%,也就是说海南城镇化提升的人口主体是岛外人口。三是统计口径的变化提高了城镇化率。2003年琼山并入海口、2004年农垦场部人口计入了城镇人口,后者让全省城镇人口上升了5个百分点,而实际这部分人口大多从事农业生产。四是海南城镇规模较小,海南共有204个乡镇,大部分乡镇政府驻地人口平均4000人,且普遍存在二、三产业规模小,财政收入少,基础建设落后的问题。
但同时,海南陆地面积小,体制灵活,人口相对较少,有条件对全岛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对国土空间整体统筹布局,统筹配置资源,实现城乡加速融合。只要能选好突破口,抓住关键点,找准推进路径,海南在城乡一体建设方面可以走在全国的前列。
1、发挥和放大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城乡一体化,在空间上要求强化城乡空间联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形成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形态格局,构建起城乡一体的城镇体系。而构建起城乡一体的城镇体系首要是要突出重点中心城市的作用,以顺应资本流向和集约使用土地的要求,打破制度壁垒,促进人口、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使中心城市对周边发展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广东、浙江、江苏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中心城市是培养财源的关键,是增强后劲的重要源泉,如广州、深圳两大城市所创造的GDP和财政收入占广东全省的一半。而海南省单一城市规模小,人口少,辐射带动能力弱。拿最大的城市海口市来说,2010年GDP为590亿元,只比江苏华西村的销售收入多70亿元。在海南,靠单一城市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比较困难,可考虑把相邻的城市,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构建大城市群,以此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是构建大海口。以海口为中心,加快建设滨江西路延长线、铺前大桥、定海大桥,打通海口到澄迈、文昌、定安的公路,构建大海口城市群,以更好发挥海口作为全省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经贸文化交流中心的作用,促进琼北经济的发展。
二是构建大三亚。三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很高,但城市发展空间不足;而周边市县、区域既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又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在国内外知名度不高。可考虑将周边区域纳入三亚的范畴,构建大三亚,这样既能很好地整合资源,又能做大做强三亚品牌,实现琼南片区的共同发展。
三是构建大儋州(大洋浦)。洋浦是海南最重要的工业项目的集聚地,是海南重要的经济增长级;儋州是海南西部重镇。二者应很好解决目前的体制方面的问题,将洋浦经济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延伸到洋浦周边地区。
四是构建大琼海(或大博鳌)。博鳌因博鳌亚洲论坛而蜚声海内外,是海南的一张亮丽名片。但若仅仅将博鳌这个品牌局限于博鳌镇或琼海市,无疑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可考虑放大博鳌品牌效应,将琼海周边的区域纳入大博鳌的范畴,推动东部城乡发展。
在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还要培育好一批别具特色的旅游风情镇,发挥他们作为城乡经济要素自由有序流动的功能中心和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服务中心,就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2、推进农垦加快融入地方
海南农垦土地面积占到全省的四分之一、人口占到全省的八分之一,农垦在全省城乡建设的位置举足轻重。2008年国务院决定将海南农垦从省部共管转为海南省全面管理,并确立了“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总体目标。农垦融入地方步伐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海南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首先,要在确保发展和稳定的基础上,撤场建镇或并入周边乡镇,逐步融入地方,农垦总局驻各市县办事处在编在岗人员及其现存资产一并移交市县管理。加快推进农垦居民点体系与城乡居民点体系的融合,重点变农垦场部“虚拟镇”为事权匹配的“实体镇”。特别是对海南农垦土地使用权的划分,关系重大,必须统筹兼顾好农垦与市县的利益。
其次,要真正把划入地方的农场纳入当地统一规划城乡建设。在科学规划、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逐步把场区与村镇建设融为一体来推进。
同时,要切实做好农垦“社企分离”,将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职能移交市县,对于海南农垦原社会职能相对应的中央与省下划的资金,遵循财随事走原则,根据移交进度相应划拨给市县。
3、全省统筹布局产业体系
产业是推进城乡一体的依托,没有产业发展的城乡化只能是“空城”。城乡经济要协调发展,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城乡产业要合理布局,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动力,按照一二三产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原则,合理布局城乡产业结构,统筹协调城乡产业发展,推动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使城乡产业布局更加科学,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方面,要立足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确立不同区域的产业方向。海南虽然陆地面积不大,但是不同区域的地理特点、生态功能、发展基础等差别很大。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在产业布局上全省统一规划布局,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
另一方面,要立足比较优势,确立和培育起一批支柱产业。一是着力培育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产业。在洋浦经济开发要合理布局油气化工的上、中、下游产业,打造完整的石化产业链。二是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英利等龙头企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材料生产项目,培育从硅片到太阳能电池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光伏产业基地。发挥海南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源开发。在新材料方面,以中航特玻等龙头企业为基础积极发展高端特种玻璃、光纤光缆等新兴材料。三是培育生物产业。着重打造金种子工程,加快南繁育制种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粮菜果的优品育种。以海南药谷为核心,增强南药、黎药、海洋药物的自主研发能力,建设国内先进水平的自主研发平台。四是培育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产业。全力推进以海南(澄迈)生态产业园、三亚创意产业园等园区的建设,发展软件外包、服务外包、信息技术培训、动漫游戏等产业,建成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动漫产业基地。
4、构建覆盖全省、城乡一体的交通网络
交通基础设施在城乡一体化中起着先导、基础、带动和支撑作用。针对海南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的现状,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最关键、最紧迫:
一是要加快形成覆盖全岛的交通骨架。特别要尽快形成海口—屯昌—五指山—保亭—三亚和洋浦—儋州—琼中—万宁的“田”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在东环铁路成功运营的基础上,要加快建设西环高速铁路,形成环岛高速铁路网,打造全岛“两小时旅游交通圈”。建设、完善洋浦、海口、八所、三亚、清澜五个港口,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尽快形成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港口格局。
二是加快推进乡村公路建设。继续实现通畅工程、硬化工程,完善交通支线线路,构建形成城乡交通网络。城市交通要着力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卡脖子路,着力解决好进不来、出不去、转不动的问题,形成网格化、立体化的交通体系。
三是要加快打通进出岛的交通大通道。航空运输是海南不可替代的重要运输方式,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推进,国人离岛免税政策的实施,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严重超负荷运转,原来的设计能力已饱和,不能满足全省发展建设的需要。面对这种矛盾,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南北两个机场大规模的改扩建工作。同时,要加快跨海通道建设、新建东西两个机场等,真正无障碍地融入内陆地区海陆空交通网络。
5、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户籍新制度
打开“城门”是城乡一体化的前提。近年来,我国部分地方结合实际,逐步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纷纷打开了城门,降低了进城门槛。如浙江省每年都有十余万户农户进城买房,进城落户早已成为潮流。广东、福建等地实施“取消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的户口登记管理一体化政策。
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有责任、有义务在城乡一体化户籍管理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有序地推进农民转为市民,为全国其他地方的改革积累经验。可实行户口的一元化管理制度,逐步对全省户籍人口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划分,推进以常住人口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改革;同时实施宽松的户籍政策,打破省内地区间劳动力和人才流动的限制,鼓励城乡之间劳动力和人才的双向流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6、促进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和根本要义。海南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建立起城乡相衔接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证城乡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机会均等,城乡、区域、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控制在社会居民可承受的范围内,保证居民能享受到有制度保障的最低基本公共服务。
要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保障体系,制定有效的促进就业策略,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发挥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加强社会救助和社会救济,逐步提高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标准。加快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进一步探索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办学差距,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制度,搞好惠民文化体育工程,丰富城乡文化体育活动质量。
而要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体制保障是要健全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完善农村社会管理制度。科学划分省和市县两级政府职责,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力,大力推进社会服务与管理创新,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逐步形成城乡社会服务和管理一体化的体制,形成城市工作与农村工作对接、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作者系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0级MBA秋(二)班学员)
[编辑:何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