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讨*
2012-12-19齐艳
齐艳□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讨*
齐艳□
高等护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护理职业领域的胜任力[1],临床护理实践是护理学生(护生)将知识转化与强化为职业核心胜任力的重要阶段。临床指导教师如何帮助护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核心胜任力,是指导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但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目前,我国护理本科人才胜任力标准的框架模型已初步构建,并成为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框架指导[1],但在教学实践上,尤其是临床实践这一毕业前的终末教学上,护生胜任力的转化与强化的教学方法尚缺少充分的研究。本研究以美国所提出的“胜任力本位教育”为教学实践理念,根据胜任力本位教育的基本步骤及护理本科人才胜任力模型[1-2],探索了一系列实践教学方法,以帮助护生实现职业工作目标必不可少的能力,在后期的教学评价中反映出较好的教学成果,现报告如下。辅以护理专业基本胜任力,确定教学目标是帮助护生掌握和运用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专业价值观、基本及专科常见护理操作技能和一般急救技术,而对于终身学习能力、管理协作、专业成长等核心胜任力,教学目标是以帮助护生认识和了解即可。
2.教学实践设计。(1)胜任力实践课程的设计。以核心胜任力为本位,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每一胜任力的内涵,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必须以临床需要和病例为基础,通过如对病房管理或临床病例的分析与展开,反映胜任力的内涵,训练护生对胜任力的运用。临床病例尽量标准化,以使每次课均能体现教学目标。实践课程目标的书写形式要求是:“本实践课程结束后,学习者能够达到……”。(2)教学方法设计。本教
教学对象
选择在我院实习的护生86名,其中本科生16名,专科生70名,男4名,女82名,年龄在22-24岁,临床连续实践时间超过10个月。
临床实践前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的确定。研究文献,以曹梅娟[1]的研究结果为基础框架,分析护生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所需要的核心胜任力,学实践中采用美国科罗拉多护理学院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包括合作学习法、互动式学习法、情景模拟式教学、案例教学[3]及传统的护理床旁教学法和讲授式教学法。
3.师资的准备。(1)指导教师资格要求。临床指导教师年龄要求在30-50岁之间,具有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有临床教学经验,热衷于护理教学工作,有较强的教学和组织能力,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操作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及工作责任心强,需竞聘上岗。(2)指导教师备课要求。指导教师需明确教学目标及所准备的教学内容是否与所对应的胜任力标准一致;明确病例是否典型,患者病情是否允许做护理床旁教学之用;教学前对患者是否做到知情同意,教学后能否对教学效果做科学评价。
教学实施
所有护生分成若干组,每组3-4人,分配至临床各专科,每一专科实践时间4周后轮转。各专科由副护士长负责教学工作,下设4名指导教师,学生与教师共同组成学习团队,按专科教学计划,采用相适宜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评价考核设在护生出科前及临床实践全部结束前两周。出科前主要考核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终末考核采取多维度评价法进行,如使用信效度较高的中文版评判性思维测量表(Chinese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 CTDI-CV)、《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表》等,临床实践结束时,还需对护生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技能的抽查。
教学效果主要评价指标
1.护生评判性思维得分情况。86名护生评判性思维总分为283.92±28.67,>280分表示总体具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七项特质中,求知欲、分析能力、认知成熟度、开放思想、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均高于认可分40分,系统化能力和寻找真相低于认可分40分。
2.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情况。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总平均分2.81±0.54,各维度分均>2.5以上,表明结果满意,其中建立和谐关系一项得分最高,平均分达2.81±0.35。
3.护生理论考核与操作技能考核情况。护生每次出科前均需要理论与操作技能考试。理论考核以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问答题为主,满分为100分;操作技能考核为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满分为10分。考核结果,护生理论考核平均分达87.2分,操作技能考核平均分达9.52分。
体会
1.培养护生护理胜任力的必要性。2001年,国际医学教育组织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其中界定了医学毕业生应具备的最基本和核心胜任力,包括七大领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与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交流与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4]。WHO也鉴于各国专业护理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层次、培养方案及学制等方面存在参差不齐问题,于2009年推出《全球标准》,旨在指导193个成员国按照统一标准有计划地规范专业护士的起点教育。《全球标准》界定了护生毕业时标准:(1)培养结果:护生毕业之际,需表现出已具有开展护理工作所需的既定能力,表现出对健康决定因素的良好理解,能满足执业法规所规定的护理专业资格或注册标准;(2)毕业生特征:具备循证实践、文化竞争力,能在各自国家的卫生服务体系中从事护理工作,以满足人群健康需求,具有评判与分析思维,能管理资源并能安全有效开展工作,能为服务对象有效代言,能在卫生服务中成为其他专业人员的专业合作伙伴,具有沟通交流服务导向、领导力与持续专业发展力[5]。而胜任力正是要求一个组织中的员工必须具备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其中的核心胜任力又是实现职业工作目标必不可少的能力[6]。因此,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定位,可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护生毕业后的职业竞争力,是医学全球化的必然,同时也使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美国 “护理本科教育最低标准/基本要求”中明确评判性思维、沟通、评估、技术操作是核心胜任力[7]。近几年,我国对护生毕业时胜任力的研究也相继开展,曹梅娟[1]在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和相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护理本科生胜任力模型,对护生毕业时标准提供了框架性指导,为护理教学过程起到指导作用,对护理教育质量标准一致性的认识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2.教学目标需定位准确。胜任力本位教育的实施实质上就是核心胜任力的界定、教学和评价的过程[6]。“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涉及到培养目标定位问题,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清晰,培养策略才具有实践操作性意义[8],教学目标也才会清晰和准确。本研究中,教学目标围绕所确定的培养目标“胜任力”制定,并遵循以下原则:(1)达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能力;(2)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形成专业思维,表现出良好的专业化行为和态度;(4)体现人文关怀。使护生实践过程达到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全过程。如情景模拟一车祸患者,由平车推入病区,门诊诊断为“骨盆骨折”。护生接待处理此患者。此训练过程要求护生提出患者存在的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问题的依据,解决处理与预防措施及其依据等,训练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学习小组再对此病例展开分析和讨论,进一步强化护生胜任力的运用,然后再经过护理床旁教学等其它教学方法,考核护生胜任力达到的水平,并分析未达到的原因。清晰的教学目标和
1 曹梅娟,姜安丽.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整体胜任力标准框架模型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536-538
2 赵戎蓉,吴瑛,金宁宁,等. 护士核心胜任力界定工具的编制和评价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485-488
3 赵戎蓉,吴瑛.护理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47-250准确的定位,既利于护生胜任力的培养,也利于指导教师发现教学过程的缺陷和不足,还克服了临床带教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整体胜任力的提高。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施胜任力本位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3],单一或简单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教学实践过程中,视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工作情况、患者病情等,采取相适宜的教学方法,以扬长避短。如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在患者维权意识提高及人们社会伦理道德认识加强的当今而备受重视的一种教学方法[9]。配合此教学方法的教学内容主要设定为急重症患者的模拟,护生接受训练过程中,允许犯错误和改正错误,并记录错误,在临床实践的4周内,如遇到急重症患者,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患者的同意下,做“可以做”的操作,并在实践中通过对指导教师的“察言观行”,结合自己在模拟教学中所犯的“错误”进行反思性学习。这一过程促进了护生对问题的新认识、新评价,对所经历过程和所犯“错误”进行剖析和反省,并产生新的、更高层面的知识,能指导新的实践活动。合作学习要求护生与指导教师组成团队,团队成员可采取多种协作形式完成一项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交叉其他教学方法,如互动式学习、案例分析和讨论等等,教学内容设置主要是临床常见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上,这些常见问题对护生而言,就是
一个课题,通过文献检索和阅读、资料收集和鉴别、分析和报告,训练护生胜任力,如团队协作、主动性、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护生整体胜任力得以强化和提高。
4.促进指导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促进护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探究性思维,护生的“疑问”不断增多,这也将导致指导教师的知识水平“下滑”,怠而不学,学而不进的教学思想和作风,将与护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相撞击,指导教师需要不停充电,以拓展知识和能力,才能很好驾驭临床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4 张肇达,周同莆主编.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M].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
5 WHO. Global Standards for the Initial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Nurses and Midwives [S/OL].2009[2009-09-14].http://www.who.int/hrh/nursing_midwifery/hrh_global_standards_education.pdf.
6 Foss GF, Janken JK, Langford DR, et al. Using professional specialty competencies to guide course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2004,43(8):368-375
7 Washington DC. The essentials of baccalaureate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nursing practice[J].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1998,21(1):353-383
8 张洪霞.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研究[J].消费导刊,2010,8:198-199
9 尹志勤,陈军,许虹波,等.仿真模拟教学在内科护理综合实验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539-540
本文以美国所提出的“胜任力本位教育”为教学实践理念,根据胜任力教育的基本步骤及护理本科人才胜任力模型[1-2],探索了一系列实践教学方法,以帮助护生实现职业工作目标必不可少的能力,在后期的教学评价中反映出较好的教学成果。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Email:qiyan68@126.com
*课题资助:延边大学教学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