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沫若是有争议的人物吗?——在郭沫若诞辰120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

2012-12-18马识途

郭沫若学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郭老郭沫若学者

马识途

今天正当全国人民欢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之际,又是郭沫若120周年诞辰纪念之日,我能和本地及远道而来的学者们在郭沫若的家乡乐山开会纪念并举行学术讨论会,十分高兴。我没有参加郭沫若研究活动虽然有十几年之久了,但是郭老的12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我虽进入98岁老迈之年,也是一定要来参加的。我对于郭研近况,可以说情况不明,要我参加学术讨论,我是没有发言权的。我只想借纪念之机,提出一个几年来一直存留在我的脑子里困扰我的问题,请专家学者们为我释疑解惑。

几年来我在和一些作家和学者谈到郭沫若时,似乎有一种感觉,文学和学术界有一些人,包括从海外传来的某些学者的声音,一说到郭沫若,就有一种不屑于或表示惋惜的口气,甚至有点带着几分揶揄和挖苦。总而言之,有些人,甚至颇有点身份的文化人,似乎要重新认识郭沫若,认为郭沫若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因此我想提出一个问题,难道郭沫若真是中国文化界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吗?

我们郭沫若研究会和其他一些学会,曾经对郭沫若进行过几十年的研究,出版的研究成果,不说是汗牛充栋,总可以说是充屋盈箧吧,不说有他的鸿文三十几卷在,就是在这里出版的《郭沫若学刊》也有一百期出头了。我们从众多学者的心血凝成的研究成果看,可以实事求是地做出结论,郭沫若是当之无愧的当代中国的文化巨人。他在中国文学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以及在古史研究,考古学、古籍读判、文字学,书法等文化各方面,他在科学思想和科学创造等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的确和鲁迅一样,是中国当代文化界的一面旗帜。他同时还是一个革命家,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敢于不计个人安危,发出讨伐蒋介石的檄文。在国家处于危亡、全民抗战之际,他毅然抛雏别妇,冒险从日本回国,参加抗战。在雾重庆的特务横行下,他高举义旗,团结文化人,与反动政府抗争,后来在有被上海特务暗杀的危险中逃脱,奔向解放区。可以看出他高尚和刚毅精神。

郭沫若和鲁迅一样,是当代中国出类拔萃的文化巨人,但是他们都不是完人,世界上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完人。他们曾经对中国文化做出过卓越贡献,但是他们也有历史局限性,也有缺点和错误,可以进行讨论和批评。但是为什么在身后和另一位伟大的文化巨人鲁迅一样,无端地向他们身上泼些脏水,说要重新认识,认定他们是有争议的人物呢?我认为“文宗自古出西蜀”,汉代蜀人扬雄被称为汉代孔子,蜀人郭沫若是当之无愧的一代文宗。

我以为值得注意研究的是,向他泼脏水的,到底是一些什么货色?他们振振有词地举出尽人皆知的关于郭老的几件事情,无非就是写了《李白与杜甫》这本书,文革初宣称要烧自己的书,大跃进时写一百首歌颂百花的诗,为曹操翻案,如此等等的事,有些学者便站在道德法庭审判官的高度,诬他是趋时附势、跟风媚上,最后判定,给他戴上一顶“弄臣”的帽子,这样便可以把这面文化大旗砍倒了。

可以说我从在北京参加郭沫若研究学会成立大会的第一天开始,我追随一批文化界老同志,批驳这些无耻谰言。就是近年,我还为此以《评价历史人物要知人论世》为题,发表过一篇文章,专门说到正确评价郭沫若的事。但是使我惊异的是,也许人微言轻吧,去年我在北京大学与有些作家和学者见面,有的且是我的好友,说到郭沫若,仍然听到某些滥调,似乎仍把郭老置于有争议的人物范围内。对此我一直耿耿于怀。

回来细想,这是怎么一回事?到底郭老一生有些什么缺点和错误?难道是我们过去评价郭沫若不够周全,几乎是集体无意识地大半从正面评价,少于从负面评价,进行实事求是的探索吗?过去我在谈“知人应该论世”那篇文章中接触到这个问题,没有深入探讨。造成郭沫若这个人的某些负面影响的,到底是什么“世”?我们不对这个“世”即“人”所面对的历史环境深入了解和剖析,你怎么能真切了解郭沫若这个人呢?评价人物、史事,起码应坚持两条:一是言之有据,观其全人;二是公正评判,还原历史。

解放以前,郭沫若所处的为了人民解放所进行的革命斗争环境,我们是清楚的,郭沫若在斗争中所经历的过程以及他的丰功伟绩,我们也是很清楚的,所以能做出正面的准确的评价。但是解放以后,郭沫若所处的复杂的甚至诡悖的文化环境,我们所知有限。令我奇怪的是,那些对郭沫若作负面批评的事,都发生在解放以后。即所谓郭沫若的缺点和错误,基本上都产生于解放后。因此我们如果不真切地了解中国解放后的世事,特别是郭沫若所处的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我们怎么正确评价郭沫若的是与非呢?有些学者只见到某些个别现象,便穿凿附会,妄加评说,甚至诬及人格。

我以为要正确地认识郭沫若,评价郭沫若,必须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势造英雄的观点。郭沫若的一生所处的不同的社会环境,便有不同的郭沫若。有北伐时铁马金戈的郭沫若,有《青铜时代》的郭沫若,有唱《洪波曲》的郭沫若,有在雾重庆如雷电怒吼的郭沫若。自然在解放后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有不同的郭沫若,有写百花颂的郭沫若,有文革要焚掉自己作品的郭沫若,也有写《李白与杜甫》的郭沫若。金无足赤,郭沫若也有缺点,也有毛病,也犯错误,何况在谁也不能逃遁犯错误的错误时代,何况他是立在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呢?总之,郭老终其一生,“我是中国人”,“爰将金石,自励坚贞”的炼狱似的爱,爱国主义和坚守民族精神家园的精神,是无法否定的。

郭沫若在解放后一直到他去世的三十几年间,他所面对的是怎么样一个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呢?在座的五十岁以下的同志,也许漠然无知,有些人甚至难以想象。六七十岁的同志,曾经经历过或者看见过,知道一些,也许知之不详,或感之不深。像我们这些老人,和郭老基本上同时参加过文化活动的人,可说是心知肚明的,似乎用不着我多费口舌。总之,不知国情,遑论国士。不了解中国文化界的环境,郭老的遭际,且慢对郭沫若说长道短,妄评是非吧。所幸三十多年来,郭沫若学界的主流话语权始终把握在学人和学术组织公正而坚实的队伍中,其间四川郭沫若学会与《郭沫若学刊》功不可没。我们把希望寄于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学者。这方面,乐山师院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作出了可喜的成绩。

我年事已高,又长久远离郭研工作,在这样的学术讨论会上,本来是没有发言权的,我的这些带着个人感情、缺乏学术理性的发言,恐怕会贻笑大方。但是和我同辈具有发言权的人,几乎都走了,我也是随时听候召唤的人,既然给我这个机会,我就无忌放言。今后郭沫若研究怎么办,我完全没有发言权。不过我相信,后来居上,你们一定比我们研究得更好,取得更加丰盛的成果。今后,我再到大会上来发言可能不多了,这一次恐怕是最后一次大会发言了,但是,我对郭沫若研究始终是寄予关怀和希望的。讲得不对,敬请批评。

另外,我还请求解除我的一切名誉职务。

在临别之际,我送大家两句话:

思想解放无止境,

学术研究没禁区。

猜你喜欢

郭老郭沫若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信仰是历史洪流中闪光的金子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二)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一)
75年的党龄 一生的信仰
郭沫若佚诗一首
忆郭启儒
我的忘年之交郭布罗·润麒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