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的修编与文化的融合
2012-12-18徐迅雷
□徐迅雷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7月15日在北京首发。我家就住在杭州文二路博库书城附近,傍晚就跑去买了来。《现代汉语词典》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工具书,它更是学习之书、文化之书,我买过很多个版本;在我所购的一百多种辞书中,它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
看词典的变迁,可见社会的变迁、人类的变化、文化的交融。新版词典共收单字1万3千多个,收录条目增加至6万9千多条,增收新词语近3000条,修订规模空前,其中既收有“雷人”、“给力”等网络热词,也收入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PM2.5(在空中飘浮的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等“洋文”。
我特别查阅了一下,NBA(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依然保留着,而纯中文的“美职篮”并没有收录。你瞧央视转播NBA的时候,都已乖乖地用“美职篮”来代替了,因为一批没文化而管文化的人在竭力反对“洋文化”,见到洋文就气不打一处来。现实生活中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形,我会直接说:请问,你想把“B超”改成什么?我那斗大的字认不得几个的老母亲,到医院做检查,“做B超”都说得很溜,你以为我老妈“崇洋媚外”?英文的ABC她更是认不得两个。
这次修编,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许多极具特色的香港及台湾地区的词语条目被收录其中。粤港澳地区对普通话影响很大,除第5版已收的“埋单、炒鱿鱼”等以外,第6版又增收了“八卦、搞掂、狗仔队、无厘头、手信”等等。而来自台湾地区的新条目,有“呛声、力挺、糗、捷运、劈腿、软体、硬体、管道”,以及与选举文化有关的“拜票、谢票、站台”等等。看看人家向下的“拜票”活动,多么生动可爱。也很巧,早两天刚刚与一位去台湾读研的前同事讨论过“捷运”这个词是否完全等同于大陆所说的“地铁”,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标准答案”是:“台湾地区指城市铁路。”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语言的影响力极为巨大。一个改革的、开放的国家,对外来文化一定是敞开胸怀,吸收接纳的。在我国,“干部”是一个老掉牙的词语,可是,有多少干部却并不知道“干部”就是一个外来词,它是从日文中移用过来的。那种所谓“纯洁汉语”的主张,就是不愿意看到ABC之类的外来“洋文”。呵呵,好的,您不愿意的话您就带头不使用,比如最初由印度人发明、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的阿拉伯数字,对我们来讲是标准的“外来语”,您想纯洁汉语,那您就永不使用这些阿拉伯数字,我对您表示佩服。
语言的保守主义,注定是不会有什么前途的。因为他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一种思想保守主义。
那么,修编《现代汉语词典》的人,是不是也含有某种文化保守主义呢?一方面,源自西方的“母亲节、情人节”等反映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词收进去了;另一方面,同性恋者使用的“同志”一词未被收录,“剩男”“剩女”等词“因不够尊重人”也没收录。我以为,这就是修编者观念的保守与落后。广泛使用的词语,是一种客观存在;如果以“不够尊重人”为标准来决定收不收词语,那么,这本《现代汉语词典》有数不清的词语要“滚蛋”——“滚蛋”这个词也不该出现在第6版的第493页。
所以,我坚信,同性恋者使用的“同志”一词,迟早是要被收录的。
《辞海》的惯例是每10年修订一次。我建议《现代汉语词典》今后每5年修订一次、出个新版——常出常新。时代变化一日千里,而文化交流千里不用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