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

2012-12-18沈卫威

新文学评论 2012年2期
关键词:大公报副刊报刊

◆ 沈卫威

主持人语

◆ 沈卫威

因为在南京读书、执教的缘故,对“民国”的感受,就多了一份回味式的体验。在我自己的学术研究中,受“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几位师友的影响,我特别关注文学的“语境”。因此,这二十多年的读书、执教过程中,在数以万计的民国报刊里,我有选择地阅读了一百二十多种。当然,还在继续阅读。以至于报考我的研究生,都知道我的规矩:硕士生要阅读二十种民国报刊,博士生要阅读四十种民国报刊。我自己对《竞业旬报》、《留美学生季报》、《新青年》、《史地学报》、《学衡》、《新月》、《大公报·文学副刊》、《国风》、《思想与时代》等十多种报刊,都写过专门的文章。三次到台湾访学、开会期间,还专门到“傅斯年图书馆”把《自由中国》和《文星》看完了。胡适、梁实秋、胡秋原、苏雪林、成舍我、马逢华、毛子水等作家、学者1949年以后在台湾的文学或学术活动,我是从这两个刊物上获知的。李敖在《文星》上尽情挥洒的文字,真让人大长见识。

我的知识背景和研究兴趣,直接影响到我学生的论文选题。我有意识地让学生研究1920、1930年代的六大副刊《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民国日报·觉悟》、《时事新报·学灯》、《大公报·文学副刊》、《申报·自由谈》。我自己在《“学衡派”谱系》一书中,为《大公报·文学副刊》写有专章。现在只有《申报·自由谈》没有合适的研究人选,其他的四个副刊,都有我不同时期的学生做了博士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这组文章作者中的程天舒曾专门研究过《语丝》,李璐研究过《骆驼草》,刘婉明研究过《现代》。我对自己、对学生的要求很明确:首先要熟悉民国文学的语境。报刊是熟悉民国文学语境的重要途径。另一途径是书信、日记、年谱、自传。因此我在为博士生开设“思潮与人物”学位课程时,专门有一讲是“书信、日记、年谱、自传”。

民国地域文学是这几年我学生的另一个选题方向,在“民国”的大视野里,已有“文学南京”、“文学昆明”、“文学天津”等学位论文选题。更有“民国南京旧体诗人雅集与结社研究”这样的选题。

从这些选题的研究对象看,已经不限于新文学作家作品,试图超越新旧、雅俗、左右的对立,淡化近代、现代、当代的分界;在民国的大历史中寻找、感受民国文学的细节。

自己的学术实力怎样,不必去理会。要求自己和学生扎扎实实做点学术研究的初衷却一直在坚守。

对几位学生的文章不好说什么,文章给人读去。因为她们都有很好的专业基础和很好的开始。

沈卫威2012年1月31日于南京大学中文系

猜你喜欢

大公报副刊报刊
《大公报》举行创刊120周年庆祝仪式
省志所载报纸文艺副刊勘误及其考订
百强报刊
突出地域民族特色 做精做专副刊版面——以《西藏日报》副刊为例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从《大公报》看《红楼梦》与近代社会生活
《大公报》报史研究的现状与启示
大公报:从民办到“官媒”的转变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报纸副刊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