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

2012-12-17朱成勤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新乡453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高敏颈动脉斑块

朱成勤 马 琳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新乡 453000)

急性脑梗死(ACI)主要诱发因素有体重超重、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有研究发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实施早发现、早治疗的干预措施,对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由肝脏合成,存在于人们血清中的一种蛋白质,是一项敏感的炎症反应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ACI与hs-CRP及颈动脉斑块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1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 80例老年 ACI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 59例(73.75%),女21例(26.25%),年龄 69~85〔平均(77.45±4.53)〕岁,所有患者病程小于24 h。患者诊断标准参照ACI诊断标准(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正)〔2〕,且经颅脑CT或MRI证实。排除标准:①脑出血;②肿瘤;③心肌梗死;④血液系统疾病;⑤肝、肾功能不全。选择于我院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2例(77.5%),女18(22.5%),年龄66~87〔平均(78.31±7.7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hs-CRP检测 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送检,采用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参考值:hs-CRP(mg/L):0.1~3.0。

1.2.2 颈动脉超声检查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双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起始段及颈外动脉进行检测,将斑块的数量、大小、形态、回升强度等资料进行记录。评价标准〔3〕:①斑块形成:内膜中膜厚度(IMT)>1.2 mm;②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比:狭窄程度=(1-d/D)×100%(D:远端正常原管腔直径,d:最小残端直径);③根据回声强度分型:扁平斑、软斑、硬斑、混合斑。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资料以s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对比 观察组68例患者检测出斑块79个,对照组中共6例患者检测出斑块10个,所有斑块中以硬斑最为常见;观察组患者发现软斑24个(30.38%)、硬斑47个(59.49%)、混合斑8个(10.13%);对照组软斑2个(20%)、硬斑5个(50%)、混合斑3个(30%),两组资料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对比〔n(%),n=80〕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hs-CRP、颈动脉IMT及斑块检出率对比 观察组hs-CRP、IMT、斑块检出率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hs-CRP、颈动脉IMT及斑块检出率对比( s,n=80)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hs-CRP、颈动脉IMT及斑块检出率对比( s,n=80)

组别 hs-CRP(mg/L)IMT(mm)斑块检出率(%)观察组 4.87±1.931) 1.39±0.171) 851)对照组2.14±0.62 1.03±0.13 12.5

3 讨论

ACI是神经内科一种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给患者及家人带来沉重精神和经济负担。hs-CRP是动脉硬化血栓的标志物,是一项敏感的炎症反应指标,其含量与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是ACI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4〕。有研究发现,hs-CRP对动脉硬化的发展有促进作用〔4〕,动脉硬化的形成过程中,hs-CRP逐渐沉积到血管壁上,与机体内的复合物及泡沫细胞等物质共存,当血管出现内皮损伤、痉挛及机体脂质代谢异常时,可激活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表达,从而导致纤溶系统平衡遭到破坏,进而形成血栓,因此hs-CRP不仅是炎症反应标志物,更是脑梗死的致病因子〔5〕。动脉粥样斑块分为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炎症反应在不稳定斑块中异常活跃,极易导致斑块发生形态学改变,从而使斑块破裂、脱落,导致血管栓塞的发生和发展〔6〕。本研究发现,ACI患者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由此可见,ACI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7〕,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具有明显的关系〔8〕。有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通过筛查就诊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对高危人群进行早发现、早治疗的治疗方式,对预防ACI发生有重要作用〔9〕。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既能提供颈部血管二维超声机构图像,同时又提供其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从而能更直观地表达颈部斑块信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研究颈部斑块与ACI关系提供基础条件。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hs-CRP、IMT、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ACI的发生与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血清hs-CRP水平具有相关性,与国内有关文献一致〔10,11〕。因此,临床上合理使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能及早发现斑块形成,从而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血清hs-CRP水平能观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 Magyar MT,Szikszai Z,Balla J,et al.Early-onset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elevated serum levels of inflammatory markers〔J〕.Stroke,2003;34(1):58-63.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6;29(6):379-80.

3 申向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1):2489-91.

4 项丽娜,谢 聃,张拥波,等.脑梗死急性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梗死类型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8):831-3.

5 Johnston SC,Zhang H,Messina LM,et al.Chlamydia pneumoniae burden in carotid arteries is associated with upregulation of plaque interleukin-6 and elevated C-reactive protein in serum〔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5;25(12):2648-53.

6 程 浩,石根萍,杨爱萍.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关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6):469-70.

7 钱怡宁,张 茁,勇 强,等.进展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5):358-60.

8 何远宏,李素娟,张 敏.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9):19-21.

9 叶玉春.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机制〔J〕.当代医学,2010;12(6):24-5.

10 Davidson MB.The effectiveness of nurse-and pharmacist-directed care in diabetes disease management:a narrative review〔J〕.Curr Diabetes Rev,2007;3(4):280-6.

11 毕崇霞,林少华,姜 领.缺血性脑卒中与相对危险预测量表、颈动脉斑块性质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9):27-9.

猜你喜欢

高敏颈动脉斑块
中药外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差错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Doublet luminescence due to coexistence of excitons and electron-hole plasmas in optically excited CH3NH3PbBr3 single crystal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代表中国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