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汉民族长寿地区长寿老人高血压及脑卒中患病情况调查
2012-12-17胡才友吕泽平李俊纯黄泽治李正杰史晓红梁庆华
吕 渊 胡才友 吕泽平 杨 泽 孙 亮 李俊纯 黄泽治 李正杰 韦 勇 史晓红梁庆华
1)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 南宁 530021 2)北京医院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730 3)广西永福县疾病控制中心 永福 541800 4)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医院 巴马 547500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8亿,老年人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公共卫生问题。广西巴马地区是世界“第五长寿之乡”,这里的长寿老人以壮族为主,既往一系列长寿调查发现:长寿者总体健康状况良好,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子患病虽有增长趋势,但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较低。广西永福县是“中国长寿之乡”,与巴马地区不同的是这里的长寿老人以汉族为主,两地长寿老人在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等方面均不同。为了解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高血压及脑卒中患病情况在两大长寿地区的长寿人群中是否有差异,我们对世居两地的长寿老人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从世居巴马和永福县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中抽取90岁以上老人为调查对象,其中巴马431例,接受调查420例,失访率2.61%;永福县469例,接受调查458例,失访率4.24%。为便于研究比较,选取同期在非长寿地区广西武鸣县进行的认知功能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的60岁以上人群222人为对照组。3组人群资料见表1。
1.2 方法 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在2009-08—2011-07采取入户家访方式对长寿老人相关信息进行收集。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采集血样三部分。调查人员按统一要求,填写专门调查表。问卷中脑卒中患者的确定是以询问方式确定,内容包括是否患有卒中、发病日期、诊断依据,要求患者提供县以上医疗单位的诊断和医疗记录,在得到肯定回答后由神经科医生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是否为脑卒中。长寿家族史定义为:(1)长寿老人至少有父母一方存活到90岁以上;(2)长寿老人至少有一同胞存活到90岁以上。体格检查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W)、臀围(H)、血压和心率。取空腹血进行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尿酸(UA)等生化测定。记录所有受试者的基本信息均由本人或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
1.3 诊断标准 (1)高血压按2007年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糖尿病按1999年WHO 诊断标准,将高血糖定为FBG≥6.1mmol/L。(3)超重肥胖按国内标准BMI≥25为超重,≥28为肥胖。(4)血脂按国内血脂异常建议:TC≥5.72mmol/L 为 升 高,TG≥1.70 mmol/L 为 升 高,HDL≤1.04mmol/L为降低,LDL≥3.64 mmol/L 为升高。(5)中心性(腹型)肥胖:腰围>90cm(男)、>80cm(女)。(6)脑卒中诊断均经头颅CT 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或脑出血。
1.4 统计学处理 由双人核对输入微机,统计分析用SPSS 13.0软件,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四格表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巴马和永福县长寿老人的高血压患病情况比较 见表2。
表1 3组人群基本资料比较
表2 长寿老人高血压患病情况比较
本次接受调查的壮、汉民族长寿老人共878人,其中巴马420人和永福458例。由表2可见,无论永福或巴马县长寿老人高血压患病粗率均较高,永福县长寿老人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巴马县长寿老人(P<0.05),但2级和3级高血压巴马县长寿老人明显多于永福县长寿老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长寿老人的脑卒中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比较 本组两地878例长寿老人卒中患病粗率为3.3%,其中28例为脑梗死,1例为脑出血,27例患有高血压,11例服用过降压药,但仅2 例坚持服药;420 例巴马老人中卒中16 例(3.8%),而458例永福老人卒中13例(2.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由表3可见,长寿老人卒中组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患病粗率明显高于无卒中组(P<0.01),且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无卒中组(P<0.01)。
表3 长寿老人脑卒中组和无卒中组的相关危险因素患病粗率比较
2.3 壮、汉民族长寿地区长寿老人的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子比较 由表4可见,永福长寿老人腰围和血糖高于巴马长寿老人(P<0.01),但TC 和HDL 水平低于巴马长寿老人。巴马和永福长寿老人平均身高均较矮,均明显矮于非长寿地区对照组老人[(152.64±8.56)cm](均P<0.01);另外,巴马长寿老人低体质量者(BMI<18.5)256例(60.95%),永福长寿老人低体质量者267例(58.3%),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长寿地区普通老人低体质量者仅29例(13.06%),与长寿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表4 壮、汉民族长寿地区长寿老人的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子比较 (±s)
表4 壮、汉民族长寿地区长寿老人的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子比较 (±s)
?
3 讨论
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且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增长,超过同期人口增速的5倍。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2.21 亿。由于“未富先老”,加之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如何保障老年人健康及应对老年疾病的防治研究问题是当今面临的最重要养老和民生问题。长寿现象是健康老龄化的特殊表现形式。广西具有世界上罕见的长寿人群,广西巴马地区是世人公认的世界第五长寿乡,该长寿人群90%以上为壮族。广西除巴马外,桂林永福县以百岁老人达到13.3/10 万2007 年被评为首批“中国长寿之乡”,这里的长寿人群90%以上为汉族。两地长寿老人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有所不同,巴马地处偏僻,生活封闭、自然、平静而安逸,巴马长寿老人以玉米为主食,喜食粥,以低蛋白、低热量、多维生素的素食为主;永福比邻山水秀丽的桂林,长寿老人以大米为主食,一日三餐,少食粥,勤于劳作,心态平和。两地虽然生活环境条件有差异,但两地长寿有一定的共性:长寿人群比例均很高,长寿家族与非长寿家族相比表现出寿命差异,长寿表现出家族聚集性,两地长寿者长寿家族史者均明显高于非长寿地区,长寿老人均女性多于男性,卒中家族史者较低。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尤其是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约70%为缺血性脑卒中。我国每年心脑血管病死率占城市居民总病死率的40.72%。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其发病率还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初次罹患卒中后,5a内再发脑卒中的风险可高达30%[2]。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无论是舒张压还是收缩压均与心脑血管病的转归存在着持续的、强的相关性。血压115/75~185/115 mmHg,收缩压每增加20 mmHg或舒张压每增加10 mmHg,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1 倍。随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高,研究发现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约48.8%~64%,其中8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高达60%以上[3-4]。近年研究发现,巴马长寿老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子患病率逐渐升高,但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明显低于相关报道[5-7]。为了系统了解高血压和卒中患病在新形势下的变化情况,我们对广西巴马和永福两大两地长寿地区进行了高血压和卒中患病系统调查和对比,同时对既往调查的长寿人群进行了跟踪随访。本次调查发现,无论壮、汉民族长寿地区长寿老人高血压患病粗率均较高,分别达到了67.5%和66.4%,均高于既往调查结果[7]。两地长寿老人除身高、体质量、BMI、TG和LDL外,老人腰围、血糖、TC 和HD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永福长寿老人腰围和血糖高于巴马长寿老人,但TC和HDL水平低于巴马长寿老人。两地大部分长寿老人身材矮、体质量低的生理特征未发生改变。由此可见,无论壮、汉民族长寿老人心血管危险因子水平较以往仍在升高,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本次调查还发现,两地长寿老人脑卒中患病粗率仍较低,巴马和永福分别为3.8%和2.8%,卒中组的高TC 血症和高TG 血症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可见,高血压仍是长寿老人脑卒中的最常见危险因素。由于长寿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及生活方式等共同的作用结果,随着长寿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目前无法改变其生存的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前提下,关注其生活和饮食习惯改变,注意保持以往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监测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变化,积极治疗、干预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为保障长寿老人的健康、为政府制定相关长寿政策提供积极而有益的依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160.
[2]Liu M,Wu B,Wang WZ,et al.Stroke in China:epidemiology,prevention,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J].Lancet Neurol,2007,6(5):456-464.
[3]顾东风,JiangHe,吴锡桂,等.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84-87.
[4]刘宏军,方向华,张国锋,等.北京市2002年城乡老年人脑卒中患病情况综合评估[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10(11):43-47.
[5]Lewington S,Clarke R,Qizibash N,et al.Age-sepecific relevance of usual blood pressure to vascular mortality: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or one million adults in 61prospective studies[J].Lancet,2002,360(9349):1 903-1 913.
[6]黄克林.世界第五长寿乡—广西巴马长寿因素综合分析[J].广西医学,1993,15(1):17.
[7]胡才友,梁积英,吕泽平,等.长寿老人心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子及卒中患病的调查[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3(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