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福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及思考

2017-03-18刘苏苏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思考

刘苏苏

摘 要:本文概述了永福县的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建议和思考,以保障历史文化遗产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永福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思考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5-0132-02

永福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西南部,于1952年由原永福、百寿二县划出部分地域合并而成,其交通位置特殊,北接桂林,南通柳州,西临少数民族地区,地域内唐代开凿的古运河横贯县域东北,入大溪河汇永福洛清江入柳江,再汇入珠江入海,是另一条中原入海通道的一个中转站。县域内壮、瑶、回、汉等多民族杂居,中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迁徒文化在这里交融,孕育、产生了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给今天的永福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宁州城城墙、百寿岩石刻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彩调、永福阴笛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如何保护永福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优秀历史文化,让历史文化遗产为今天的社会发展服务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本文简要陈述永福的历史文化遗产现状,并就如何保护永福的历史文化遺产问题提出个人观点,以抛砖引玉之言,敬请方家指正。

一、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

(一)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1.文物点状况

永福县现有文物点12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永宁州城城墙、百寿岩石刻),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这些不可移动文物中,有古遗址、宋代窑址、明清古民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等。

2.文物藏品状况

2016年初建成的永福县博物馆,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分一、二、三层三个展厅,陈列内容为福寿胜境、人间永福、永福书画三个专题;现有藏品5200件,其中二级文物8件(套),三级文物25件(套)。

3.文物保护人员状况

永福县文物管理所与博物馆是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现有编制数5人,实有人数6人。

4.文物保护经费状况

国家实施下达的博物馆免费开放经费尚未落实到永福县。日常用于博物馆和文物所的开支运转的经费只有下拔人头经费和文物管理经费、永宁州城维护经费。而文物保护单位多在乡镇村屯,点多面广,经费额度未能全面顾及;维持正常运转及藏品保护经费缺口大。

5.近年来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抓紧了文物保护单位升级的申报工作:永福县百寿岩石刻、永宁州城城墙于2013年3月5日获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是完成了窑田岭宋代窑址大面积发掘工作。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

永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信息有2268个(条)、实物155件(本)、分属十三类项目。其中民间文学类92项453条;民间艺术类2项8条;民间音乐类4项49条;民间舞蹈类3项11个;戏曲类1项925条;民间手工技艺类6项46条;生产商贸习俗类52项91个;消费习俗类5项121个;人生礼俗类8项68个;岁时节令类3项216个;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类4项26个。

民间文学类有:廖扶传说、丹砂井传说、凤山传说、李王传说、拐脚状元传说、韦银豹传说、大福字传说、百寿图传说、蒙廷章传说、仙姑岩传说。

民间音乐类有:瑶歌、过山音、祝寿歌、阴笛制作等技艺、扁鼓制作技艺、阴笛曲牌演奏。

民间舞蹈类有:牌灯舞、跑纸马、板凳龙、赶火舞、蚌壳舞。

戏曲类有:彩调。

民间手工艺类:罗锦雨伞制作技艺、吕宗华木工技艺。

生产商贸习俗类:罗汉果种植。

消费习俗类:包釀、葡萄酒酿制、萝卜糕制作、松糕制作、 芋头糕制作、黄栀子糍粑制作。

人生礼俗类:瑶族度戒。

岁时节令类:令公节、福寿节。

民间信仰类:李王出游、过火炼。

民间知识类:瑶医、草药偏方、药浴、火疗。

二、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文物保护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1.永福县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点普遍存在年久失修的情况,尚有崇山村古民居、三皇进士府等急需维修。

2.文物部门的保护力量相对薄弱,文物专业人员缺乏。文物保护是一项既困难又复杂的工作,而文物部门人员少,年龄偏大,缺乏骨干人才,无力实施对许多该保护的文物实施有效保护。文物涉及面广,保护法规交叉,城管、建设规划、公安、环保、土地、林业、文化等部门就没有一个共同协调机制。

3.文物保护经费不足。文物保护单位多在乡镇村屯,点多面广,经费额度未能全面顾及;博物馆免费开放经费尚未落实到我县,正常开放、藏品“三防”(防虫、防霉、防盗)保护经费缺口大。

4.县文物工作“五纳入”尚没有完全落实到实处(1997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将文物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

5.文物依法行政力度不够。文物保护虽然有《文物保护法》可依,但由于《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执法的主体是文物部门、工商、公安、规划等多个执法部门,由于没有一个协调处理好相互之间关系的领导部门,在造成文物被破坏情况发生时,会出现处置不及时的状况。另外,文物所为事业编制,执法主体不合法。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1.随着载体(传承人)的无存而消失,如过山音等。

2.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观众群体变化、文化娱乐多元化的发展而导致生存土壤逐渐丧失,生存空间缩小,其生存困难,濒于危困状态。如彩调、阴笛曲牌等。

3.文革“四旧”、“封建迷信”的帽子残余思想仍在,一些带有祭祀因素的项目传人不敢公开展示、传授,以至传承难以为继,如李王出游、阴笛曲牌演奏、过火炼等。

4.有能带来经济效益的项目,未能自我保护、壮大形成产业,还处于养在闺中的状态:如黄栀子糍粑、瑶医、瑶绣类。

5.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尚处于初级阶段,民众、社会的认识和认知度不高,重视度不够。

6.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费。永福县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部门是县文化馆。但县文化馆目前除了馆长一人属中级专业研究人员外,其他人都仅是一知半解,未能作稍深入一些的研究整理,而且文化馆业务经费中没有专门的预算经费来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传承。

三、永福县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一)保护方面

1.要加强宣传和推广。文化部门要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保护的力度,动员全社会、各部门引起共识,并重点将永福彩调这一品牌项目申报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创造高知名度、大品牌的項目带动各行业的良性循环。

2.要推进保护体系的建设。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要求,制定永福县科学、规范的保护传承规划和保护传承机制,分轻重缓急,以点带面,逐步实施,力求抓出实效。

3.要进一步加强建立保护传承项目库,将永福县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编纂成书成集,并及时上报,积极向上争取保护基金。

4.要加大人才和经费的投入。要增加编制,引进人才,同时将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经费以一定比例列入财政预算,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

(二)发展利用方面

1.发展特色旅游业。可以重新挖掘整理“李王出游”这一民俗活动,同时对阴笛曲牌这一原生态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整理排练,形成一套完整的演奏阵容,在旅游景区进行展演,不仅可向游客展示永福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能增加旅游收入,同时给民间艺人也获得经济效益。

2.发展特色加工业。如传统的永福罗锦雨伞,工艺精湛,造型精美,深受民众喜爱,可以作为旅游产品重新发掘,进行生产和经营,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3.发展特色演出业。如发源于永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广西彩调,就极具艺术特色。而永福彩调是原生态彩调,艺术特色更浓。我们可以在县城建立一条民俗风情街,修建固定的戏台,定期或不定期地展演彩调,让走进永福的各路宾客感受到群众性的彩调“文化大餐”。

4.发展特色医药业。以壮瑶医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在永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可遵循民族医药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发掘整理为基础,在加强壮瑶医药生产、治疗、保健等方面作些有益的探索。

5.发展特色餐饮业。永福民间的包瓤、萝卜糕制作、黄栀子糍粑、松糕制作、芋头糕制作等都可以通过创新,整合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小吃。

四、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的思考

1.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利用我县的深厚的福寿文化资源,做好福寿文化文章,利用我县进行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为契机,通过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仅靠业务主管部门的力量还不行,更主要的是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因此要深入开展宣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实施细则》,增强全社会的文物意识与文物保护的法制观念。

2.各级领导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把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将文物保护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3.要建议成立文物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之成为协调全县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关系的权威性机构,特别是规划、城建、公安、工商等成员单位要各尽其责,各尽所能。同时切实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做好我县文物保护工作。

4.要加大对历史文化事业经费和历史文化保护经费的投入,设立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资金。

5.加强文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文物保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永福县文物机构设置较晚,工作人员从无到有,逐年增编,但大多数人员都是中途调入,专业知识相对薄弱,队伍结构不尽合理,至今还没有一个考古专业的大学生,没有从事文物修复的专业人员和熟练操作电脑的档案管理员,更没有文物专门的设计人员。随着当前高科技时代的到来,更是需要引进专业人才,尽快建立起一支既有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又能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高素质文物工作专业队伍。同时要加强全县业余文物保护员队伍建设,调整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业余文物保护员素质,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6.要充分做好历史文化利用工作。在做好历史文化保护的前提下,要加强历史文化的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其一是要充分发挥教育作用,以扩大社会影响力,使全社会认识到历史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其二是要充分挖掘福寿文物资源,为永福旅游业服务,以弥补我县旅游业缺乏文化内涵的弱点,从而发挥历史文化在我县建设“新兴工业重镇、现代农业强县、福寿养生家园”中的作用,更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历史文化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思考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