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绿野仙踪》对胡宗宪形象的重塑

2012-12-17··

明清小说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丑化小说

· ·

李百川《绿野仙踪》是一部融讲史、神魔、人情于一体的清代小说。此书以明嘉靖年间社会为背景,众多历史人物粉墨登场,先后出现的反角有罗龙文、严嵩、严世蕃、赵文华、鄢懋卿、胡宗宪等。其中胡宗宪的形象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出入最大,他由一位以抗倭功绩彪炳史册的大功臣沦为小说中一个胆怯迂腐的小丑。本文对此作一分析,就教于方家。

一、胡宗宪及其在明代小说中的形象

胡宗宪(1512—1565),字汝贞,号梅林,南直隶徽州府绩溪(今安徽绩溪)人。嘉靖十七年(1538)举进士,历任益都、余姚知县与湖广监察御史、宣府、大同巡按御史等官职。在倭寇之乱爆发后,胡宗宪临危受命,先出任浙江巡按,旋擢升为总督,总制七省军务,取得斩徐海、俘陈东、降汪直等重大胜利。以赫赫战功,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并加少保,后因阿附严嵩而被逮,瘐死狱中。

嘉靖倭患给明朝江浙百姓的生命与财产造成了空前的灾难,“东南数郡被寇以来,州县望风如毁”①,“凡吴越所经村落市井,昔称人物阜繁,积聚殷富者,半为丘墟,暴骨如莽”②。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弭平倭患的胡宗宪充满了感恩心理,这反映在明代小说中便是将他作为一位贤明的统帅来加以塑造。此类作品以《胡少保平倭记》为代表。《胡少保平倭记》是明代一部很有影响的时事小说,与《西湖二集》第三十四卷《胡少保平倭战功》的内容完全相同。小说开篇写道:“话说嘉靖三十一年起,沿海倭夷焚劫作乱,七省生灵被其荼毒,到处尸骸满地,儿啼女哭,东奔西窜,好不凄惨。直到三十六年十一月被胡少保用尽千方百计、身经百十余战,剪灭了倭奴,救了七省百姓,你道这功大也不大!”小说中的胡宗宪深谋远虑,运筹帷幄,处变不惊,使用不同计策将倭寇分化瓦解,逐一攻破降服。对于胡宗宪广受争议的“严党”问题,小说这样评论:“从来道,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所以岳飞终死于秦桧之手,究竟成不得大功。英雄豪杰任一件大事在身上,要做得完完全全,没奈何做那嫂溺叔援之事,只得卑躬屈体于权臣之门。正要谅他那一种不得已的苦心,隐忍以就功名,怎生絮絮叨叨,只管求全责备!愿世上人大着眼睛,宽着肚肠,将就些儿罢了,等后来人也好任事。”③将胡宗宪与岳飞进行对比,以一成一败来为胡氏的行为进行辩护。

《型世言》第七回《胡总制巧用华棣卿,王翠翘死报徐明山》讲述的也是胡宗宪的抗倭故事,但篇幅稍短。小说中的胡宗宪在庆功筵上,借着酒意调戏为抗倭作出贡献的王翠翘。次日酒醒,胡“殊悔昨之轻率”,得知王翠翘投水自尽后,不觉泪下,连声追悔道“吾杀之,吾杀之”,让人将她“葬于曹娥祠右,为文以祭之”④。胡宗宪调戏王翠翘的情节最早来源于徐学谟的《王翘儿传》,其行止不免有失大臣体统,但他知错能改,仍算得上有情有义。明代另外一部抗倭小说《戚南塘剿平倭寇志传》是以戚继光为主角,但有很多地方专门提及胡宗宪对戚继光的支持,并与其它小说一样也以“胡公”尊称之。此外,清初小说《金云翘传》也延续了对胡宗宪的正面描写。

从现存的有关胡宗宪事迹的明至清初小说,不难看到胡宗宪基本上被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大臣形象来塑造的,小说作者无一例外地对其抗倭功绩予以了肯定和赞美。

二、《绿野仙踪》里的胡宗宪形象

清代小说中,对胡宗宪着墨最多的当属《绿野仙踪》,这部作品完全颠覆了以前小说中胡宗宪的正面形象,可谓极尽丑化之能事。

丑化一:出身。小说第三十回胡宗宪正式出场,作者这样介绍道:“原来这军门姓胡,名宗宪,是个文进士出身,做的极好的诗赋,八股尤为精妙,系严世蕃长子严鹄之妻表舅也;已做到兵部尚书,素有名士之称。”⑤这明显是在暗示胡宗宪是靠着裙带关系而官运亨通的。事实上,胡宗宪虽然曾一度被视作“严党”,但与严氏实无丝毫的姻亲关系,他真正结交严嵩是在嘉靖三十四年之后的事。原先的浙福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皆因不愿屈于严嵩党羽赵文华之下而被劾弃市,抗倭事业也毁于一旦。胡宗宪则主动依附,在人格操守上自不及张经等人,但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亦属不得已而为之,与其所建功勋相比,可谓瑕不掩瑜,如谈迁所论:“胡宗宪以倜傥非常之才,仗钺东南,鲸波就恬。值严氏柄国,情好稠密,所谓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⑥

丑化二:性格。历史上的胡宗宪果敢、有气魄,勇于担当。嘉靖三十五年(1556)六月,倭寇数万人围困桐乡,当时胡宗宪手下仅有千余人马,兵力悬殊,便决定以收买离间的方式来对付倭寇。这在此前是没有先例的,容易授人以柄,需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茅坤时为胡氏幕客,他后来曾回忆道:“当是时,仆犹牵文法,畏名义,力谕之曰:‘与其犯中外之谤,以贾没家之祸;不如死绥一战,以冀十一。’公独张目据席,剖冠而奋呼曰:‘贼万不可支,吾如此则祸止一家;如彼则贻国家数十年东南无穷之祸!’又左顾一佩刀而曰:‘吾万一天不佑,唯以此自尽报主上耳!’于乎!仆及左右,时皆为之引涕。”⑦茅坤的建议不能说没有道理,拼死一战,纵然战死还能博个美名;若是收买不成,不仅白送了性命,还要“犯中外之谤”,落一骂名。胡宗宪却将个人荣辱置之度外,其矢志报国、不惧谤毁、不顾身家的精神是非常感人的。同年十一月,倭寇侵犯会稽,来势凶猛,“官兵莫能御”,胡宗宪督促总兵卢镗迎战,却被以士兵疲劳为由拒绝。在此形势下,身为主帅的胡宗宪“夜召亲兵袭破之,达旦,诸营方知,入贺,镗大惭服”。胡宗宪的这些敢做敢为、大智大勇的性格特点在《绿野仙踪》中荡然无存,反而成了小说最为胆怯懦弱的一个角色。小说从胡宗宪一出场就称其“只会吃酒做诗文,究竟一无识见,是个胆小不过的人”,接着又多次借其他人物之口强调这一点,总兵林桂芳“见他文气甚深,知系胆怯无谋之辈”,另一总兵管翼直言道:“胡大人无才无勇,必蹈老师玩寇之罪!”就连其对手师尚诏也嘲笑说:“军门胡宗宪无谋无胆,今驻军睢州,不过掩饰地方官和百姓耳目,他心上害怕可想而知。”在师尚诏大兵压境时,胡宗宪不仅自己按兵不动,而且百般阻挠部下出战,大谈什么“攻心为上”,结果坐失军机,真可谓畏敌如虎。

丑化三:才能。在嘉靖抗倭斗争中,胡宗宪具有其他封疆大臣难以企及的军事谋略,如何良俊所云:“江南自有倭夷之变,用兵六七年,中更总督数人,所费钱粮数百万,然毫发无用。唯胡梅林稍能建功,如擒徐明山、掳麻叶、诱致汪直皆其谋也。”⑧此外,胡宗宪也有着独到的识人之能,他先后提拔重用了一大批抗倭名将,如戚继光、俞大猷、刘显、谭纶、汤克宽等。在《绿野仙踪》里,胡宗宪的这些抗倭事迹却全部安在了小说人物朱文炜、林岱身上(第七十七、七十八回),本人则成了一个昏庸糊涂、全无主见的“木偶”,所有事务都任凭赵文华随意摆布,身为主帅的他竟然只能替赵写点文书,沦为幕客之流。

丑化四:结局。《绿野仙踪》这样安排胡宗宪的结局:“胡宗宪于刑部未审之前,他不知从何地弄了白龟两个、白鹿一只进献。刑部拟他为革职,也奉旨依议。”(第七十八回)这样一个贪生怕死之徒,靠着给皇帝献媚侥幸逃过朝廷的处罚。历史上的胡宗宪确实进献过白龟、白鹿等所谓“祥瑞”,但都是在其总督任内。严嵩倒台后,胡宗宪两次被逮入京,上书辩诬无果,自杀(一说瘐死)于狱中,临死前发出“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概叹。一生一死,品格节操判若两人。

此外,为了强化丑化的效果,胡宗宪幕府中原有的一批志士贤人,如黄宗羲所言“吾观胡之幕府,周云渊之《易》、历,何心隐之游侠,徐文长、沈嘉则之诗文,及宗信之游说,皆古振奇人也!”⑨这些人也统统被《绿野仙踪》“省略”掉了。

由上可见,《绿野仙踪》对胡宗宪的丑化是全方位的,最终使其成为小说中一无是处的反角乃至丑角。

三、《绿野仙踪》丑化胡宗宪的原因

小说当然不必当信史来读,但李百川何以要对胡宗宪如此不遗余力地进行丑化呢?细究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是胡宗宪本身的缺陷。胡宗宪主动结好赵文华、严嵩,虽然初衷是为了抗倭大业,但与奸臣关系过密不免授人以柄,谷应泰评价胡氏“才望颇隆,气节小贬”⑩,算是持平之论,而对于崇尚节操的传统知识分子而言,这是难以容忍的。另外,胡宗宪在个人生活上颇为放荡不羁,就连很推崇胡氏的茅坤也称他“杯酒踯躅,豪宕自喜,大略汉之列侯将军,唐之藩镇节度使者之风是也;其所为声色之嬖、冠裳之亵,众所不得而庇之者”,这显然也会引起一些正统人士的反感。

其次则是受到清代中叶以后文人对胡宗宪整体看法的影响。《绿野仙踪》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此时距嘉靖倭乱已远,人们对这一影响甚大的历史事件已不复记忆。胡宗宪的东南再造之功也几乎无人再去感念了,甚至还有人对胡氏的功劳提出质疑,如方浚颐便称胡宗宪是“多权术喜功名之人,内有奥援,外附奸党,力排张、李因而得代。而嘉兴之役,则以毒酒死倭,非有战绩;王江泾之役,则尽掩经功归宗宪;砖桥之役,则兵死千余而倭犯浙东更甚,乃不得已与文华定招抚计,汝贞岂果知兵欤?”与明代文人相比,对胡宗宪的评价可谓一落千丈。

最后是小说结构安排的需要。《绿野仙踪》是以扶正祛邪、褒善贬恶为写作旨归,以忠与奸的冲突为情节主干,因此其整体人物安排仍不脱传统“忠奸对立”的二元叙事模式,奸人佞臣处处要同忠臣义士形成鲜明的对照。胡宗宪在小说中是作为严党的一分子,与严世蕃、赵文华之流属于一个阵营,有着共同的利益,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被丑化自然就很难幸免。

由上可见,历史上与明代小说中胡宗宪的正面形象在《绿野仙踪》里遭到彻底颠覆,其被丑化的程度甚至要超过曹操、蔡邕等人。而且,由于小说的广泛传播与社会影响,它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误导了后世普通受众对胡宗宪的认识。一位曾经有功于社稷的英雄人物因时代的不同而被重塑成丑类,这样的命运不禁让人再次发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的感慨。

注:

② [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77页。

③ [明]周清原《西湖二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39—640页。

④ [明]陆人龙《型世言》,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99页。

⑤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330页。

⑥ [明]谈迁《国榷》,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986页。

⑧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21页。

⑨ [清]黄宗羲《黄宗羲全集》第10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598页。

⑩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870页。

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明代文人游幕与文学关系之研究”(项目号:09SJB750021)与“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丑化小说
艾略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讨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
人与镜
试析《喜福会》中被丑化的中国男性形象书写
明代围棋与小说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