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让我看到自己的“小”

2012-12-17刘燕

读者·原创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民勤梭梭种树

文 _ 刘燕

我知道他叫马俊河,生于1981年,民勤人,在昆明和兰州工作过。后来,他回到家乡,和同伴一起栽红柳、种梭梭,开办了“拯救民勤网”“天下民勤”两个网站。

在见到他之前,我对自诩做全职公益的人保持着本能的警惕——之前接触过的这类人中,有沽名钓誉者,也有极端狂热者,甚至有借机敛财者。没办法,“环保”“公益”在当下过于闪亮。

可是,我见到了马俊河。

从外表看,他与这个城市里行色匆匆的年轻人没什么不同,衣服整洁挺括,表情平静温和,举手投足得体礼貌。但为什么只有他选择了一条与所有人都不同的道路?

他没说他在村里的处境,但能想象到那份无奈与尴尬。焦虑的年代,人人都在固有的轨道上行进,难得跳出或是停下,而他,居然放下一切种树。身边的人大多觉得家乡不值得坚守,种树植草付出多收益少,何必牺牲个人发展,将偌大责任加诸自身呢?

在中国,做环保的大环境太差:大众缺乏意识,环保者缺少资金支持,环保往往与当地短期经济发展相冲突……一心做事的环保人在实际操作层面总会遭遇太多阻挠和挫折,“痛心疾首”“大声疾呼”常常被用来描述他们。马俊河却并非如此,他有着环保人士少见的平和、从容、淡定。这份平和完全是出自对当地人和环境的深刻理解,而理解一切就意味着原谅一切。所以,他能面带微笑地跟你讲现状和困难,讲见到的荒唐事和可笑的人,讲遇到麻烦时如何斗智斗勇。

为了让环保路走得更远些,马俊河试图把更多的当地人发动起来。他在林地中栽上了肉苁蓉、锁阳等名贵中药材,后年,他的第一批药材就能收获。随着种树面积越来越大,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维护林地、在其中栽种药材,环保与经济发展就能形成良好互动。

对于未来,马俊河并没有绝对的乐观和向往,面对“民勤绿洲早晚会消失”的质疑,他只是淡淡地说:“在近几十年还是不会的吧。”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有所行动总比等待要好。

3月初,马俊河的QQ签名是:2012年“拯救民勤”志愿者春季植树活动招募志愿者,欢迎各路英豪参加!3月24日开始,马俊河与他的伙伴们将进行新一轮的植树造林、防风固沙行动。而2011年,他们的“国栋生态林”中梭梭的成活率是98%。

猜你喜欢

民勤梭梭种树
梭梭的建筑课
杨晓东 摄影作品《民勤压沙组照》
“醉”美民勤风
沙漠梭梭的守望者
种树
一起来种树
环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种梭梭固沙
闪耀戈壁 助力民勤
种树
我是一棵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