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视野中 “教师轮换机制”实证分析
2012-12-15王强
王 强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310036)
利益相关者视野中 “教师轮换机制”实证分析
王 强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310036)
本研究通过对来自浙晋川不同地区、强弱中间不同群体、主体型 (家长)、参与型 (教师)及监督型 (行政)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问卷加访谈的调研。结果发现内地小城对“教师轮换”的支持度显著高于沿海大市,教师与行政的支持度显著低于家长,弱势群体的支持度显著高于中间群体、中间群体又显著高于强势群体,内地小城优质、中间、薄弱学校行政的支持度不存在显著差距。基于这些发现,提出了优化轮换机制的建议。
教师轮换;利益相关者;支持度
由于师资是核心教育资源之一,因而“教师定期轮换制”无疑是减少择校、促进教育均衡的理想政策之一。其实这项政策机制上世纪就在日本已付诸实施,虽然产生了一些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师资均衡。[1]而我国城乡差距较大,这项政策机制直到2010年才在绩效工资改革落实较好、城乡差距较小的江苏省13个示范区试点启动;即每年15%以上的专任教师和15%以上的骨干教师流动,预计可在6年内实现所有教师区域内轮换。[2]但与此同时,反对的声音也此起彼伏,这项政策能否真实落实还要看利益相关各方博弈的结果。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利益相关者支持度的实证调研,分析该政策实施中可能遇到问题及提出改进建议。
一、本研究理论分析模型与研究设计
1.理论分析模型
利益相关者 (stakeholder)概念是斯坦福研究中心批判“股东至上主义”时提出的,是“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双边依存”的新理念[3],具体分析模型多基于利益相关者分类体系。其中二元分类体系主要有“Frederick(1988)的直接与间接利益相关者”、“Charkham的契约和公众型利益相关者”及“杨秀琼的自愿与非自愿利益相关者”等[4];多元分类体系有“Wheeler(1998)的主要、次要、社会、非社会利益相关者”, “Mitchell&Wood(1997)的确定型、预期型、潜在型利益相关者”、“万建华 (1998)李和心 (2001)的支持型、混合型、不支持型、边缘型利益相关者、 “陈宏辉(2003)的核心、蛰伏、边缘利益相关者”、“吴玲(2006)的关键、重要、一般、边缘利益相关者”[5][6]等。其中以 Mitchell合法性、权利性、紧迫性[7]三维度构建的分类最具影响力,教育管理中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多由此发展而来。
然而,包括Mitchell分类在内的现有“利益相关者分类体系”,大多针对西方社会及公司治理而构建的;因而本研究对其进行改良与发展,构建针对我国当前二元社会结构中特有问题的“利益相关者二元三维分类体系”。其中“二元假设”是基于当前我国“同一社会身份、强弱两个群体”的现实;而“三维假设”是指由“浸入性、紧迫性、调节性”三个“两两共有特征”连结而成的三角:主体型、参与型及监督型利益相关者。在本研究中,二元三维利益相关者包括:强势主体型利益相关者 (如优质学校教师)、弱势主体型利益相关者(如薄弱学校教师)、强势参与型利益相关者 (如优质学校管理者)、弱势参与型利益相关者 (如薄弱学校管理者)、强势监督型利益相关者 (如优质学校家长)、弱势监督型利益相关者 (如薄弱学校家长)。(详见图1)
图1 利益相关者二元三维分类模型
2.研究方法
一是采取大样本问卷法,调查不同地区 (沿海大市与内地小城)、不同类型 (主体型、参与型及监督型)、不同群体 (优势、中间及弱势群体)的利益相关者对“教师轮换制”的意愿的差异与各自诉求。二是针对差异分析结果中出人意料的发现,采取团体访谈法,进一步分析各种差异背后的原因,从而提出优化“教师轮换制”的合理可行建议。
3.研究对象
有效问卷对象中291位普通教师、117位学校中层 (教研、年级及备课组长)及高层 (正副校长、教务德育总务主任)管理者、及385位家长,分别来自浙江与川晋的优质、普通及薄弱学校。其中代表沿海大城市优质校的是杭州市区某名校、普通校是杭州新区某普通公办校 (民工子女占到一半以上)、薄弱校是城乡结合部某民办民工子女校;代表内地中小城市优质校的是四川内江市区某名校、普通校是山西临汾市区某普通学校、薄弱校是四川内江市某农村学校。同时做到了被问卷对象年龄、性别等的均衡分布。而被访谈的教师、行政人员及家长是依据问卷答案的代表性原则,从问卷对象中随机选取的。
二、不同地区利益相关者对“教师轮换”支持度差异分析
对不同地区利益相关者的问卷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内地小城对促进“师资均衡”的“教师定期轮换制”的支持度显著高于沿海大市。(详见表1)所调研的沿海大市杭州城乡差异相对较小且交通便利,对教师轮换的支持度本应高于山西与四川两内地小城;但对这一意料之外的结果的后续访谈发现:正因为杭州城乡差距较小,所以优质校与薄弱校教师均不喜欢轮换,而内地小城农村希望通过轮换缩小差距的意愿比沿海强烈。
表1 沿海与内地利益相关者对“教师轮换”支持度差异
三、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对“教师轮换”支持度差异分析
对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的问卷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后发现:教师与行政对“教师定期轮换制”的支持度显著低于家长 (详见表2)。随后的教师与行政访谈发现:一方面,教师对轮换所产生的交通成本与生活负担最为担心,杭州公办教师认为即使双倍工资也不愿轮换,而内地教师认为对轮换教师进行经济补偿是可以接受的;另一方面,学校行政担心教师轮换会降低行政执行力、使“学校文化”丧失。
表2 家长、教师及行政对“教师轮换”支持度差异
四、强弱利益相关群体对“教师轮换”支持度差异分析
对强弱利益相关者的问卷数据进行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后发现:弱势群体对“教师定期轮换制”的支持度显著高于中间群体,而中间群体又显著高于强势群体。(详见表3)这一结果在意料之中,未作进一步访谈。
表3 强、弱及中间群体对“教师轮换”支持度差异
五、同区域内强弱主体型利益相关者支持度与诉求差异分析
分别对沿海大市及内地小城被问卷教师中的强势、中间及弱势态度的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发现,均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不分区不分类的总样本中的强势、中间及弱势间均有显著差异的结果一致。(数据略)教师对“教师轮换”的抵制主要原因是担心这项政策可能带来的交通生活成本。
之后的调研还发现:多数教师所能承受的轮换周期为六年一次,不同教师群体承受力因现有工作稳定程度高低而有所不同,其中沿海大市的民办民工子女校 (薄弱校)教师因工作不稳定,绝大多数认为教师最佳轮换周期是3年;多数教师所能承受的轮换距离在1小时车程内,不同教师群体承受力因现有工作距离远近而有所不同,其中沿海大市的公办民工子女校 (普通校)教师多为居住在学校附近的本地人,轮换校如超2小时车程或需住校办公变无法承受。(详见表4)
表4 分区域强弱教师群体所能承受的“教师轮换”时空极限
进一步对轮换教师所希望的评价方式进行调研发现:多数教师希望教育局选派同行专家组来评课而不是两校教育行政来评价,因而在评价主体的认定上,教师与行政的博弈在所难免,博弈的纳什平衡点[8]是360度评价主体结构的形成。调研还发现虽然不同教师群体的选择略有不同,但多数希望将“学生成绩”作为绩效评价的首选内容,其次是随机听课成绩。(详见表5)在这一问题上教师与学校行政不需博弈便能凝聚共识;同时也说明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会招致学校行政与轮换教师的联合抵制,因而更需要以“教师轮换”为契机,形成鲶鱼效应[9],促进学校组织变革,从而建立科学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表5 分区域强弱教师群体对“教师轮换”评价的基本诉求
进一步对轮换教师所希望的“教师轮换”方式进行调研发现:沿海大市多数教师希望摇号配对,以减少教师轮换环节的“暗箱操作”,内地小城多数教师因对“摇号配对”了解较少,所以希望通过“自愿结合”而不是“两校制定”,以减少教师轮换环节的“暗箱操作”。调研还发现虽然不同教师群体的选择略有不同,但多数教师将优质校“教坛新秀”作为“教师轮换”首选,其次才是“所有教师”轮流轮换;这说明在教师群体心目中“教师轮换”还未常规化与制度化,而仅仅被当做临时性个人化的辅助政策。然而,沿海民办民工子女校教师却首选优质校“教学名师”与其轮换,其次才是“教坛新秀”。进一步访谈发现:民办民工子女校教师平时缺少专业交流机会,比较相信权威。(详见表6)
表6 分区域强弱教师群体对“教师轮换”方式的基本诉求
六、同区域内强弱参与型利益相关者支持度差异分析
对沿海大市学校行政中强弱势群体态度的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后发现:弱势与强势存在显著差距,弱势与中间存在显著差距,但强势与中间不存在显著差距,这与不分区不分类的总样本中的强势、中间及弱势间均有显著差异的结果并不一致。(详见表7)这说明沿海大市不仅优质学校行政而且公办民工子女学校教师均不支持 (平均值<1)“教师轮换”,担心“教师轮换”导致行政执行力降低。同时对内地小城学校行政中强势、中间及弱势群体态度的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后发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不分区不分类的总样本中的强势、中间及弱势间均有显著差异的结果并不一致。(详见表7)这说明内地小城优质学校、城市普通学校及农村学校行政对“教师轮换”的支持中性偏负面 (平均值<1.5),担心教师轮换影响学生成绩进而影响学校排名。
表7 同区域内强弱势学校行政对“教师轮换”支持度差异比较
七、同区域内强弱监督型利益相关者支持度差异分析
分别对沿海大市及内地小城被问卷家长中的强势、中间及弱势态度的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发现:均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不分区不分类的总样本中的强势、中间及弱势间均有显著差异的结果一致。(数据略)随后访谈发现,优质校家长不希望教师轮换而影响孩子成绩,而薄弱校家长除了担心教师轮换而影响学生成绩外,更担心事与愿违;在“教师轮换”的名义,优质校的不合格教师与薄弱校有限的优秀教师出现“倒流现象”。
八、教师轮换机制优化与保障建议
根据以上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促进“师资均衡”的“教师定期轮换制”支持度的差异及背后原因分析,对实施这项政策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轮换成本的控制机制。针对教师轮换可能给教师带来的“交通生活成本“的增加,可以通过设定轮换学校之间的距离上限,来构建优质与薄弱学校轮换配对网,以降低教师因轮换而导致的交通成本。同时针对轮换配对网覆盖不了的偏远地区,通过交通与艰苦地补贴的形式,鼓励优质校教师与偏远学校教师结对轮换。
2.建立轮换过程的监控机制。在设定轮换区间的条件下,通过电脑随机派位确定被轮换教师人选及其轮换结对学校,以化解利益相关者对“暗箱操作”的担忧。同时还可鼓励有合作交流基础的学校与老师,在保证优质与薄弱轮换的前提下,自愿结对轮换。具体运用电脑软件先设定“优质与薄弱校轮换配对网”,然后允许教师根据自己家庭住址等因素在“配对网”中自主选择一个或多个备选“轮换学校”,最后再由电脑在教师“备选轮换学校”中随机选定轮换结对教师。
3.建立轮换绩效的评价机制。可以借鉴日本教师轮换的成功经验,建立针对轮换教师的全方位与跨学校的绩效评价制度,运用教师业务档案袋评价方法,形成长效的质量监控机制,从而消除学校行政对“教师难管理”、“教学质量下降”等担忧。同时,教育局与人事局共同建立并完善统一区县内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绩效评价体系,形成具有通约性的“教师晋升”比照指标。如建立360度的评价主体及构建针对教师的平衡计分卡模型与指标体系,从而可对教师进行持续的科学评价。
[1]曾晓东.择校治理政策的次优选择:基于公众择校行为与态度的调查分析 [J].教育发展研究,2010,(2).
[2]凌军辉.教师轮岗,一场悄悄的变革 [J].半月谈,2010,(21).
[3]Freeman,Edward R,and Evan,William M.Corporate Governance:A Stakeholder Interpretation[J].Journal of Behavioral Economics,1990,19(4):337 -359.
[4]贾生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述评 [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4(5):18-22.
[5]李维安等.利益相关者治理研究脉络及其进展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4):19.
[6]利益相关者理论 [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970800.htm,百度百科,2011-08-10.
[7]Mitchell R.Towards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18(3):39-46.
[8][9]潘天群.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7.
A Research into Teacher Rotation:in Stakeholders’Perspectives
WANG Qiang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36,China)
Through questionnaires toward 291 teachers,117 school administrators,385 parents from Zhejiang,Shanxi and Sichuan provinces,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stakeholders’supporting degree of“Teacher Rotation”are found.Thereafter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are given based on the FGI.
teacher rotation;stakeholders;degree of support
G451.2
A
1672-5905(2012)03-0074-05
2012-02-25
王强 (1978-),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
(本文责任编辑:田小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