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
2012-12-14刘薇薇
刘薇薇
【摘 要】 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逐渐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方向,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来自银行贷款,银行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但随业务的发展,中小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比较弱且诚信度差、银行信用评级较低且相关担保法律滞后、信息透明度较低且不对称等诸多不利的风险因素也逐渐凸显,在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其信贷风险,真正确保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就此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的风险和防范对策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风险防范
1. 中小企业贷款现状
1.1金融资源获取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在我国所获得的金融资源确是不平衡的。一是获得信贷支持少;二是直接融资渠道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以上来自银行贷款,其他途径融资仅占2%左右;三是自有资金缺乏,我国私营性质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1.2信用担保体系
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小,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目前,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贷的比例很高,但目前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务发展滞后,难以满足企业需要。政府出资设立的信用担保机构通常有缺乏后续的补偿机制。很多担保机构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未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机制。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补偿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作用和担保机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之约。另外,与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序影响了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
1.3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
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不强。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关联交易复杂,资信度不高,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比较提。中小企业借款的特点是“小、急、频”,加之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专门机构少,银行常常因小企业贷款监控成本高、风险大而不愿意放款。
2. 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原因分析
2.1信息不对称风险
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信息非对称关系,企业对自身的了解要远远超过银行对企业的了解。企业对银行隐瞒某些重大信息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2.2市场风险
中小企业规模相对不大,存续期限短,财务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生产工艺先进性不强,产品知名度较低、依附性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别是主导市场的能力较弱,这些因素无疑会导致信贷的市场风险。
2.3信用风险
大多中小企业担保机制不健全,有的对信用和法律意识淡薄,偷逃国家税务现象较普遍,逃废银行和其他债权人债务的现象仍有发生,伴生信用风险的因素仍有一定的基础。
2.4经营风险
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不完善,家长式或家族管理模式占主导地位,实际控制权集中,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核算不规范,经营管理的市场拓展能力不高,自身积累和创新能力不足,发生经营风险特征较明显。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发生必然化为银行的信贷风险。
2.5道德风险
由于目前社会征信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中小企业表现得较为突出。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充分、不真实,商业银行很难全面了解、识别和判断其真实情况。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
3. 防范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对策
3.1完善金融制度,优化金融环境
3.1.1建立和完善全国企业信用网和个人信用网。要增强中小企业的信用、降低其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必须借助高效、透明的社会征信系统,实现信用信息共享,银行可以通过信用平台,对中小企业和主要经营者家庭财产进行综合信用分析,提高风险评价准确度,有效应对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3.1.2建立和健全對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获得商业性融资。建立担保机构是解决因信用问题影响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如;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虽然也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但最主要的形式还是提供担保支持,在美国其小企业管理局对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资金帮助就是担保贷款。信用保证制度是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使用率最高且效果最佳的一种金融支持制度,我国可借助于中小企业担保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来实现市场信用的重建与维护。
3.1.3创造健全的法律制度环境,完善信用及担保法律。从西方国家看,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制订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至今已形成包括《诚实贷款》等17个法案在内的较为完善的信用管理立法体系,构成了美国金融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正常、高效运转的法律环境。为推进国家信用体系建设,防止出现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的混乱格局,我国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与经验,抓紧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对不讲信用、有意赖债甚至恶意逃废债的不法分子坚决予以打击,以严刑峻法净化社会信用环境。
3.2细化市场营销策略
3.2.1规划市场风险策略。一方面,明确市场定位,提高对企业的风险敏感性,建立客户准入退出标准,科学把握信贷投向,根据总行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规划,在总行公司客户准入退出总的要求前提下,深入分析本地区中小企业的市场特征,结合本地市场和客户细分的实际情况,制定中小企业客户的准入退出标准;另一方面,加强定价管理,提高定价管理,提高定价能力,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体现以益覆盖风险和成本的原则,根据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收益目标以及当地市场利率水平等因素确定贷款利率,对不同的企业实行差别利率,确保收益覆盖风险和成本,完善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产品(服务)组合方案,通过产品(服务)组合提升客户价值回报,减少风险损失。
3.2.2完善贷款担保手续,落实第二还款来源。在加强对中小企业现金流即第一还款来源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上,重点采用低(质)押等方式落实第二还款来源。。根据低(质)押物所处区域、变现能力及企业信用等级审慎确定抵押率。另外,可采取其他形式,提高担保价值率,增强第二还款来源的偿还能力,包括:可增加主要股东承担连带责任担保;与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进行合作,探索信贷业务担保和保险的融合,利用保险公司或担保公司的信誉、实力分散信贷风险。
3.2.3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防范小企业贷款风险关键是基层客户经理风险识别能力和个人素养。因此,必须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一要尽量充实客户经理队伍,由于中小企业户数较多且信息不透明,为保证贷款管理到位,尽量为每一个客户都配备兼职客户经理;二要加强业务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增强客户经理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能力、对企业经营变化的敏感性分析能力以及对财务数据识别分析的能力,还要注意不断强化客户经理的经营意识、营销技巧和风险控制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真正防患于未然。
3.2.4建立与中小企业信贷文化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要制定专门的风险防范和业绩考核办法,突出对客户经理等从业人员的正向激动;二要建立与中小企业特点相适应的问责制度,加强对失职行为的责任追究。
参考文献:
[1] 何光辉,杨维月.中国中小企业资担保发展的理论研究[J].财经研究.2005(8).
[2] 江奕俊.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及方法[J].财税金融,2009.
[3] 肖绪照.加强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华北金融,2010(10):24-28.
[4] Brindu;a Covey . Credit Risk in Financing SME in Romania [J].December,2008.
[5] 张青庚,费洁春.对担保机构担保项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J].金融论坛,2006(2).
[6] 李月青.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析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3).
[7] 赵晓梅,吴增,杜智.浅析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与防范[J].华北金融,2008(11).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