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文写作三原则

2012-12-14马祥勇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12期
关键词:评卷点题论点

马祥勇

我们反对作文的刻板化和模式化,提倡写作的规范化,议论文写作尤其是高考应试议论文的写作有三项原则至关重要,即点题、结构完整、恰当运用材料。下面我们以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三篇选文为例,来逐一说明。

第一,跟鲁迅学点题

高考评卷受人力和时间的限制,评卷时间都比较短,让评卷老师对文章作出“符合题意”的判断而给出恰当的分数,非点题不可。点题,可谓考场作文成功的关键。如何点题,考场作文首先应该在文章的开篇快速入题,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地亮明观点,不能寓意朦胧,故弄玄虚。为了让评卷老师强化对文章“符合题意”的深切感受而赢得对文章的好感,在行文过程中还应该多处使用显性的、能够体现题旨的语句反复点明题意,以期告诉评卷老师,自己所写的文章一直在扣题而写,笔力集中,切合题意。万一感觉自己所选材料不精准,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时候也要“点题”,尽量通过论述性的语言把所选材料往题旨上引,实现误选材料补救式的软着陆。文章结尾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千万不要错过这最后的点题机会,要给评卷老师一个“卒章显志”的感觉。

高中语文教材虽历经改换,鲁迅作品也已大量淡出,但《拿来主义》一文却是坚挺了60余年的名篇,这篇文章现入选人教新课标版必修4。从论证的层次结构上来看,《拿来主义》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第一段以清政府的闭关主义起笔,闭关主义的实质是闭关锁国,最后导致“送去主义”;第三段讲“送去主义”的危害,“送去主义”的实质是卖国主义,而这种卖国主义又加紧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即第四段和第六段谈的送来主义。送来主义即侵略主义,最终导致亡国灭种,所以鲁迅在第七段提出拿来主义。拿来之后怎样,第八段批驳三种错误做法,第九段提出正确主张,第十段总结全文。整篇文章浑然天成,有破有立,层层推进。但是,如果把第二段和第五段去掉,却能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鲁迅先生为什么不把它去掉,这是一处败笔吗?不是!那么这两段的作用是什么?点题!只是点题。大家可以考虑如果把这两段去掉的话,那么第一次谈到“拿来”这一话题已经到文章的第七段,对于一篇只有十个自然段的文章来说,如果到第七段才谈到“拿来”,显然是“入题太慢”了!

第二,跟苏洵学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可以概括为“三大三小”模式:“三大”是指全文总体结构分为三大部分,即引论、本论、结论部分;“三小”是指本论部分,一般又分为三小层,既从三个不同角度来证明中心论点。这样,全文形成了五段式结构。当然,三个(也可以写两个)小层次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式,如《谈超越》。

总论点:敢于超越。分论点:1.超越是一种勇气;2.超越是一种能力;3.超越是迈向成功的大门。

也可以是层进式。它的特点是:围绕中心纵向推进,可以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最后推出中心论点。表面看来也是有几个分论点,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不能互换顺序,在进行论述时每一层的认识由低到高,由浅入深,仿佛上楼梯似的使论述层层深入。如《尊严与灵魂》的结构安排。中心论点:尊严是万物之精灵,灵魂之倚仗。论述的三个分论点形成三个台阶:1.尊严是人的灵魂;2.尊严是民族的灵魂;3.尊严是万物的灵魂。

苏洵的《六国论》入选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篇古代散文是在行文结构方面带有范式性的经典作品,体现了议论文论证严谨的特点。第一段是总纲。开门见山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分两层说出赂秦必亡的道理。第二段申述“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三段申述“不赂者以赂者丧”,并从反面作假设推论。

当然,《六国论》最后两段联系现实,升华主旨,这也是高考议论文写作中必须引起高度注意的得分点,议论文不是顾影自怜的文字游戏,议论文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深度介入,高考选拔的是关注社会人生的贤才,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联系现实,深化主旨作结,也是苏洵在规范的行文结构之外教给我们写作文的又一种内涵。

第三,跟王勃学用料

当前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时在使用材料方面一个很大的弱点是堆砌材料,没有对材料的分析论证,不会用议论性的语言来简洁概括材料,议论文正确使用材料的原则应该是在高度概括材料的同时,凸显出极大的论证力量。这一点王勃在《腾王阁序》(必修5)中给我们做出了示范。请看: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这段话在使用材料方面采用用典的手法,几乎一句话一个事例,而且在叙述事例的同时已经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既有“事”,又含“论”,可谓用笔简约,惜墨如金。“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在两句话之内,就举了四个例子,而且在概括材料的同时,已经通过“易老、难封、屈、非无圣主、窜、岂乏明时”等表明观点的词句暗喻褒贬。这比起为凑字数进行事例罗列的写作来,真可谓巨笔如椽,运斤生风。

当前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在使用材料方面的第二个弱点是为了凑足字数,在不能举出更多事例进行材料罗列的时候就无限拉长材料篇幅,甚至添加细节和对话,极尽煽情之能事,目的只是为了凑够800字。结果造成作文成为不符合任何文体特征的“四不像”。议论文中的材料运用,用三句句式相近的排比句,一句一个例子,就可以有力地证明一个观点。

猜你喜欢

评卷点题论点
北京高考语文卷已现满分作文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网上评卷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画海”评卷
大规模考试网上评卷中趋中评分的成因探析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咬定青山不放松——谈高中议论文点题策略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中考作文点题技巧“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