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课文插图培养学生能力

2012-12-12张岩王芳芳

卷宗 2012年9期
关键词:蜗牛荷花课文

张岩 王芳芳

摘要:《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用好课文插图,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插图作为课文的一部分,理应发挥它特有的不可取代的教学功能。

关键词:课文插图培养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中课文插图,经常被一些老师忽视。在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插图有的是综合性的单幅图,有的是连续的多幅图画,还有的是表现课文某一段落的单幅图,这些插图有的表现了文章的主要思想,有的表现了文章的高潮,有的体现了人物的特点,还有的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根据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字内容的不同,低年级主要采用了连续的多幅图,然后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就以单幅图为主。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发挥其独特作用,让它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一、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观察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平时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课文中的插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尽量做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以及观察习惯、观察方法,即由远及近,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神态,从整体到局部等。只要坚持长期、系统的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得到长足的提高。

如识字古诗《一去二三里》,这首小诗读来朗朗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水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课中,我让学生按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些景色美吗?美在哪?孩子们围绕图,用心观察着,很快说出了自己看到的江南美景。可见,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力,对于学生更深入的走进文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利用插图来理解文本,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透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当然,教师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利用插图,教会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图画。可以让学生先浏览整个画面,整体感知,接下来再仔细察看,图文对照。

如在教学《《蜗牛的奖杯》一课时,课文中那栩栩如生的插图不仅为课文增添了许多童趣,而且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引导学生观察42页下面的插图(一只老蜗牛,一只小蜗牛)。我创设这样一个对话训练:春光明媚,百花盛开,老蜗牛带着小蜗牛出来散步。看到远处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蜜蜂,老蜗牛不由得叹了口气,说:“……”小朋友你们猜老蜗牛会说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内容很丰富,也很童趣。有的说“都是我把这荣誉看得太重了,这沉重的奖杯可把我害苦了呀!”有的说:“你看蜻蜓、蝴蝶它们飞得多高、多快乐啊!要是在以前,它们可不是我的对手,都是我的手下败将,每一次的飞行比赛中都是被我远远地甩在后面的,要是我不把这个奖杯成天背在背上,说不定我还是能和它们一起在天空自由地飞翔了!”随后我出示名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让学生对课文又更进一步内化。 这样巧妙地结合课文插图,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还要求学生通过插图内容来想象隐含在插图背后的事物。这样,能有效地解决教师花费了许多精力却难以让学生弄明白的难题。

如在教学《青蛙看海》一课时,我及时引导学生看课文结尾插图,进行想象说话:青蛙跟松鼠千辛万苦地跳完了石阶,终于到达了山顶,展现在它们眼前的将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它们会说些什么呢?任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从中领悟其中的深刻哲理。

又如在《黄山奇松》这篇课文,在教学中我充分用好文中插图,先让学生看迎客松图和送客松,仔细观察他们的枝干,结合图章理解词语“遒劲”、“蟠曲”的意思,再让学生看图展开丰富的联想,模仿书中的句式,看图说话,这一系列环节都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

四、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本中有许多插图都是课文主要内容的再现,它们化文本抽象内容为具体内容,能有效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例如我在教学第六册第12课《荷花》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按一定顺序充分看图后,先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插图中展现的是怎样的一池荷花,它美在哪?然后再结合初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全开的荷花,半开的荷花,将开的荷花,可通过比一比自己的“说”与作者的“写”有哪些不同。这样的先说后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在“先说后比”的过程中,可以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完善自己的表达。同时,不同的学生同说一幅画的内容,所用的方法和言辞也是富有自己个性的,学生在听中可以学习他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此外,还可以根据原文的意境进行训练。

五、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于在小学语文课文中配备的精美插图,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对于习作来说,这是一个宝贵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插图内容有不同,采取多样的方法,或启发学生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绘声绘色地叙事,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或神形兼备地写人。

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插图,细致捕捉人物的动作、姿态、神情,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想。凭借课文中的插图,学生作文时可以想像到很多图中未画的情景。可以从空间延伸进行想像,也可以从时间上进行延伸,想像画中出现的场面以前会有什么事发生,以后会有什么变化。在学生看、说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把它写成一段文字,循序渐进,这样不但能加深对图意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在教课文《爱之链》一课时,课文的结尾。

课文插图中所体现的教学资源,绝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点缀,而是一种补充。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一教育资源,让学生和文本、作者、画者之间的对话更加深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审美鉴赏等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蜗牛荷花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蜗牛说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蜗牛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