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2012-12-12甄华
甄华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水平是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近几年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需求,从如何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对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几点改革设想。
一、问题的提出和分析
(一)学生起点不一
由于各地区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无疑会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浅,而入学基础差的学生又听不懂、跟不上,课堂上囫囵吞枣,课后难以消化。就出现了因为学生知识水平差异而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难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随着计算机科学发展的突飞猛进,软硬件的更新换代速度相当快,而我们的教学内容跟不上发展的速度,另一方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就事论事的现象,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而忽略对学生“计算机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具有用计算机解决面临任务的强烈愿望,很少教会学生什么事情可以用计算机解决,如何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如何在自己的专业中使用计算机等,因此造成学生很大困惑,觉得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挫伤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三)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个性无法发挥
在教学中仍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学生以听为主,动手练习机会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改革的对策
根据高职院校办学的特点,其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具有操作层面、技术层面和专业应用层面上的基本信息素养:能够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具备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应用开发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
孔子提出教育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针对新生入学时计算机的基础不同,教学中可采取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各个班级集体授课难以解决的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高低不齐的问题,还可以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学生除计算机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外,学习兴趣也存在不同,因此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应该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分层次形式进行教学。分层次之前,教师需要对全体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了解学生计算机知识究竟掌握了多少,实际运用能力有多高,以及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如何等。了解的方法可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等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分。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一般可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教师对各个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避免教师在同一个班教学中难于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局面;针对不同专业,适当开设相关计算机选修课。以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结合实际,改进教学内容
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潜能,发展特长。故而在教学时,除了考虑办公自动化教学外,还应兼顾网络应用、常用软件的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一,教学内容要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学要求、教学实例等应贴近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贴近学生学习和今后工作实际,这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首要原则;第二,教学内容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实际、与专业联系紧密,即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第三,教学的内容应有一定的前瞻性,跟上时代和科技发展的步伐,及时剔除陈旧的内容,增加一些新的应用价值高的知识原理。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新知识、新技术出现的速度远远快于一般学科,因此计算机课程知识更新的速度应快于其他学科。
另外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只是一门工具课,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目的是学会使用这种工具并为专业服务,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内容重点放在应用上,重新设计教学大纲,使教学内容结合实际,要让学生感觉老师讲的知识能与社会实际应用接轨,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应用;其次要精讲多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上机操作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编程手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能力,能够举一反三。
(三)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模式
利用学生对网络的热情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只上网不学习”转变为“为学习要上网”的良好学习风气。网络信息资源丰富,虽然有些不利于学习的内容,如游戏等,但大多数知识比书本上的丰富精彩。因此,教师不能只担心网络的消极面,在教学中一味地制止学生上网,而是可以将网络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展现给学生,带领他们享受网络上的知识大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般带有实际操作课,实际操作课最能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另外在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教师需要随着时代的更新而转换角色: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的角色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不要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逐渐养成自主、独立、创造性地开展学习的习惯,学会利用各种条件去获取知识。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是21世纪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它既是文化基础教育、人才素质教育,又是技术基础教育,是各学科发展的必然和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大力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地掌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以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