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012-12-12陈德晶

卷宗 2012年9期
关键词:真实性会计信息对策

摘要:会计信息是国民经济信息的重要来源,真实的经济信息使社会资源配置合理。会计信息真实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会计信息是投资人,债权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进行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而失真的经济信息必然导致经济结构的混乱。建立有效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公司制度、加强会计规范化建设、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强化契约关系、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对策

文献标志码:A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信息是投资人,债权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进行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保证财务信息使用者做出客观高效决策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家统计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的重要来源。因此,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至观重要。

企业所有权与日常经营管理权相分离,会计信息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考核经营管理者经营业绩,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公司管理当局根据会计信息计划和控制日常经营活动。公司的债权人根据会计信息可以了解公司的偿债能力,为能否按期足额收回本息及时采取对策。在股票市场上,会计信息可以引导资本的流动以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它是国家税务机关征收各种税金,尤其是征收所得税、增值税的重要依据,从而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一、会计信息与其真实性

会计信息是现代会计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经济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是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面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宏观的角度看,企业特别是上市股份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已经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会计信息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公众对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评价、政府对微观企业的控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评价等都具有密切关系。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尤其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仅影响到与企业利益有直接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的利益,而且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从这一角度来说,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是一个永远值得探讨的课题。

1.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是指在经过加工或处理后形成的会计数据,是对会计数据的解释,具体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数据。

2.会计信息真实的含义

会计的真实性是指会计所提供的资料能如实反映客观实际,对会计记录、计算、直到编制会计报表都应当以核实的凭证为依据,从而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它能够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实际中,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遵循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能够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条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一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在各个阶段必须符合客观要求;会计确认必须以实际经济活动为依据;会计计量、记录的对象必须是真实的经济业务;会计报告必须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掩饰。

二、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因素

1.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是会计人员学识、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准等诸方面因素的综合反映。职业素养不高主要表现在普遍学历偏低、财经类专业比例不大、会计业务能力不强、会计业务经验不足、自觉学习更新知识的热情不高、恪守会计法规的价值观念不强等等。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直接导致产生低质量的会计信息质量。实践中因会计差错导致信息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会计人员错误地理解错误地运用会计方法、会计程序、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规定而发生在会计账户选定等方面的疏忽,从而可能引起相近会计指标或项目彼此消长的变化而提供了不符合要求的会计信息由这一原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为失误性失真。

2.因会计人员舞弊造成的信息失真。这是指企业所有者、企业经营者或会计人员为谋取局部、小团体和个人利益。有时由经营者为追求财务收支在小同期间的均衡性也将收入隐藏,在以后各期,或者,实施短期行为该摊的不摊,该计支出的不计等。由这一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称为利益导向性失真。失误性失真与利益导向性失真虽均称为会计信息失真,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种不自觉、无意识的和无任何不良企图的失误行为问题一旦被发现或指出便会自觉地纠正;后者则是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有不良企图的、以会计为手段的谋利行为也就是会计作假。这种行为作假者不仅不会自觉地纠正相反还会千方百计地加以掩盖。

3.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缺陷和漏洞。会计准则自身存在着一些缺陷,客观上必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一个多重的、系统的“博弈”的结果,权衡的结果是会计准则兼顾各方面的利益,给企业留下一定的弹性和会计选择权。会计准则的这种灵活性,使企业完全有可能选择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多种多样,交易和事项形形色色,而且社会经济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许多新情况、新交易和新事项不断涌现,所以会计准则不可能面面俱到,必然留有真空地带。会计规则的真空地带也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

4.有效监督措施的缺乏。首先对大量非国有单位缺乏必要的经常性的制度化监督,同时监督主体是多元化趋势,多个部门对同一单位会计工作进行交叉检查的现象比较严重。其次是监督和再监督不力,少数企业的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其监督职能难以施展,监督效力偏弱:外部审计独立性虽强,但也存在会计师事务所为自身利益而对被审计单位出具的审计报告避重就轻。国家有关部门,如:政府审计部门、财政、监督、纪检等部门没有有效地实施对企业内部监督,即使监督也没有协调一致,无法形成合力,对作假者失去了威慑力,导致会计失真难以遏止。

三、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提高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在我国现阶段的条件下,由于会计信息的加工与处理工作主要是由人工操作系统完成的,因此,会计专业人员的素质对会计信息质量会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第一,政治素质。它是指会计专业人员应当熟悉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的财经方针和政策,能够切实做到严守法纪,廉洁奉公,一尘不染,坚持原则,能够自觉抵制一切违法乱纪和贪污盗窃行为,不怕打击报复,敢于斗争,敢于负责。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上的差异,对于其处理经济业务的指导思想与出发点有一定的影响,最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第二,业务素质。由于会计工作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会计人员要能够出色地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就必须比较全面地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比较全面地掌握会计专业技术知识,具有比较娴熟的会计操作基本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和会计决策等专门方法,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优质的会计信息服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上的差异,对于其处理经济业务的方式有一定的影响,最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第三,心理素质。由于会计专业人员所处理的会计业务内容比较复杂,而且有很多经济业务都与相关人员的自身经济利益直接联系着,因此,会计人员就应当具有良好的心理态势进行处理,不能盲目地曲从他人和领导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秉公办事,才不会出现人为曲解会计信息的行为,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不断提高。

2.健全法制建设,加强有效的监督,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要明确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承担主体;应该明确会计信息失真的衡量标准和处罚标准,使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本远远高于其所得的利益(包括显性和隐性利益),革除目前造假利益大于造假成本的现象,从经济利益上隔断对会计信息造假的偏好。

强化会计法治建设,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建立健全惩戒制度,完善信用管理办法,加大对会计信息质量缺陷责任人的惩治力度。加快会计人才市场的培育和完善,探索建立会计人才公司和委派制度,规范会计职业体系,建立健全执业标准,防范执业风险,发挥会计服务职能,提高会计服务水平。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要探索研究会计信息质量缺陷所产生的民事赔偿责任,加大司法介入和法律惩治力度,增加会计信息缺陷的机会成本,强化会计信息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进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

加强会计理论研究,尽力消减会计规范缺陷,完善会计准则体系。会计理论界应结合会计实务不断创新会计理论,借鉴发达国家会计领域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不断丰富和充实我国会计理论。

3.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会计信息控制和财务管理控制,以实现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以及遵守相关法律的过程。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虽然总结了内部牵制制度、责任中心控制制度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甚至出现董事长和总经理大量兼任的现象,监事会受制度于董事长,“三权”实际上为“一权”现象,形成了大量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由于自已监督自已、控制自已,造成逆向选择与决策失误,使得当前经济生活中产生大量虚假会计信息。为改变部门对付财务、财务对付经理、经理对付董事长、董事长欺骗投资者的局面,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比如我国实行的国有企业派出监事会或财务总监制度促使上市公司吸收独立董事以及《公司法》规定董事长与总经理不得兼任等方法,从生成会计信息的源头开始,对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作出严厉的措施性规定,减少了假账真作,真账假作的数字游戏,保证会计信息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国成,张愈强.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J]. 财会月刊. 2005(03) [2] 蔡传里,胡玉可,许家林.会计信息的程序真实抑或结果真实[J]. 当代财经. 2009(07)

[3] 杨志强.谈会计信息真实性从程序理性向结果理性的转变[J]. 财会月刊. 2003(21)

[4] 吴水澎,刘启亮.会计事项、准则公共领域与会计信息真实性[J]. 会计研究. 2007(06)

[5] 程永芬.论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J]. 企业家天地. 2011(04)

[6] 邹愈镅.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法律分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7] 李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审计意见影响研究[J]. 会计之友. 2012(02)

作者简介:

陈德晶(1976-),女,哈尔滨市人,讲师,从事会计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真实性会计信息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广告的真实性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