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2-12-12张春英

卷宗 2012年9期
关键词:求知欲主动学习激发兴趣

张春英

摘要:在生物教学实践中,通过直观的、有趣的教学手段,创设好问题情景等,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激发兴趣;求知欲;主动学习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如能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并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就能获得较大的成功。我在教学实践中,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作了一些探索,现和大家分享如下。

一、巧妙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感到有趣的现象设疑,能激发学生自觉思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胰岛素这部分知识比较枯燥又难理解,首先通过一个例子来设疑:切除了胰脏的狗,它的尿会引来许多蚂蚁,这是为什呢?学生对这一问题由好奇产生兴趣,想知道前因后果,因此在解疑中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进一步被激发,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直至最后掌握胰岛素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把抽象的理解设问成具体问题,学生产生兴趣而引发的主动学习,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如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这个问题比较抽象,但问题的实质是把无机物变成了有机物,由此设疑:在阳光的照射下,在植物体内叶绿体这个难以琢磨的“实验室”里,把H2O、CO2和矿物质这些无生命的东西,变成了五彩芬芳的花朵、甘美的水果和金灿灿的粮食等――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产物。那么这一切是怎么进行的呢?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为大生物的神奇的现象而感到激动,学生就带者高涨而积极的情绪去感知教材和思考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提问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快速进入最佳状态,收到较好的思维训练效果。例如在讲述“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一节,对微量元素的记忆时。可问,请同学们编一个顺口溜。学生马上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记成“铁猛碰新木桶”。有的学生记成“新铁臂阿童木猛”。经过学生思维的一番“折腾”,就把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钼铜”全记劳了。

二、应用精彩的教学语言,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主要依靠语言来进行,教学语言活起来是课堂活起来的核心。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主要保证,因此生物学教师要增强教学语言的力度和魅力:第一,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第二,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内容深刻、形象具体、通俗易懂;第三,教学语言要激情风趣,变化多样,抑扬顿挫,有节奏、技巧和感染力,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

三、诱发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来引起兴趣。

怎样使学生爱上生物课呢?怎样来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呢?首先要引起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在每次教学新知识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有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老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或通过讲解,或通过实验、讨论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四、组织饶有趣味的游戏,寓教学于游戏活动之中来增强兴趣。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在贯彻愉快教学中,把游戏相进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之中,让学生运用生物知识开展饶有趣味的游戏,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生物知识。

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让学生能轻松地学习生物知识。

五、让学生出题,教师答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的智力活动处在积极状态中,为传授和巩固知识奠定基础。这样有利于:

1、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使之主动积极地运用知识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具体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中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这样能促进学生积极联想,丰富想象力,训练思维力,热烈讨论可使教学民主化,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2、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原则。教师启发学生,学生触发教师,不断循环往复,在教学中就会出现“双边提高”和“双向交流”的效果。

3、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自己解答,教师运用“点化”的教学艺术,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较简单的问题,让其他学生回答;对于不同观点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答题中不断渗透各种学习方法和解题技能,如:查阅资料,关注文化传媒,提出假设,实践调查,亲身实验论证,多观察周围的事物等。学生在参与中悟道,以参与中悟法。

4、可以得到教学的反馈信息。在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中,可发现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为教师讲授知识时,适应学生的学习思路提供依据。利用15分钟的时间(根据学生问题数的多少和课堂讨论气氛而定)让学生发问,教师解答,进入现场质疑的阶段,经过师生的热烈出题、答题,来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现选出学生的部分问题以嗜各位:

(1)含羞草用扦插法繁殖是否可以?

(2)无籽西瓜是怎样繁殖的?

(3)香蕉没有种子,怎么繁殖?

(4)被子植物中的生殖是否有胎生?

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特别好奇。有许多疑惑需教师给予解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满足学生的知识饥渴。在学生出题中经常出现时间的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随机应变,把问题转移到下节课的内容去,为学生自学下节课内容埋下伏笔。

总之,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 .《学习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黄济王策三 . 《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求知欲主动学习激发兴趣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