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我国泛在学习研究文献的综述

2012-12-12李盛聪

中国远程教育 2012年5期
关键词:研究者样本理论

□ 夏 云 李盛聪

近年我国泛在学习研究文献的综述

□ 夏 云 李盛聪

泛在学习是近几年来国内外远程教育学者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泛在学习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样本来源,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3-2011年我国泛在学习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

泛在学习;U-learning;内容分析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网络学习的广泛应用,以及移动学习、Web2.0等新技术的兴起,使得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先后出现了E-learning、M-learning、U-learning等学习方式。U-learning(泛在学习)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模式,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更加快捷、便利的学习模式。泛在学习是指任何人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利用网络服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环境中进行的学习。由于泛在学习把学习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使得人类学习成为一种几乎是无拘束的、自然的学习,使得每个人的终身学习成为可能,这也是泛在学习近几年来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追捧和关注的缘由。随着2006年6月第十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的召开,国内关于U-learning的研究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从中国知网(CNKI)检索获得自2003年至今(2011年7月)发表的有关泛在学习研究的学术论文109篇。本文以这109篇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论文数量、研究群体、研究内容等相关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从不同侧面客观反映我国关于泛在学习研究的发展概况。

二、研究方法和工具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近十年来所发表的泛在学习相关的全部中文论文进行了梳理。内容分析法是指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以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为依据,用系统、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作出叙述性的说明。[1]用这种方法对近几年我国关于U-learning的学术研究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是有效的。本研究采用Microsoft 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样本选取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为样本来源,检索项为“主题”;检索词为“泛在学习”,“U-learning”,“普适学习”;匹配为“精确”的检索方式。最后剔除政策宣传、新闻广告、领导讲话、通知、内容重复等无关样本,共获得有效样本109篇,其中期刊论文99篇,硕士学位论文10篇。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003-2011年样本数据统计表

主要期刊来源有:《中国电化教育》16篇,占总体样本的14.7%;《现代教育技术》9篇,占总体样本的8.3%;《开放教育研究》6篇,占总体样本的5.5%;《远程教育杂志》5篇,占总体样本的4.6%;《中国远程教育》5篇,比例为4.6%;《电化教育研究》4篇,比例为3.7%;《现代远距离教育》4篇,比例为3.7%;各高校学报共有12篇,比例为11%;硕士学位论文10篇,比例为9.2%。另外38篇散见于其他29种期刊中,占总体样本的34.7%。

(三)研究类目与分析单元设计

在对有效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前,首先将研究的内容进行类目设定,本文类目设定借鉴类似领域的类目分类方法,分为以下六个方面:① 基本理论研究:主要指U-learning的概念、特点、现状和趋势等;② 技术与设计研究:主要包括U-learning的技术支持服务、环境设计和服务设计等相关研究;③ 资源构建研究:主要包括系统与模式构建、学习资源构建和教学资源构建的研究等;④ 应用性研究:包括具体领域的结合应用、个案研究,以及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远程教育结合应用的研究等;⑤ 泛在学习标准研究,主要指U-learning技术支持、环境设计、资源开发等规范性问题和相关评价的研究等; ⑥其他。

分析单元为独立成篇的完整的文章,凡结构完整的文章无论篇幅大小,均以一篇计算。的创新重点课题“面向终身教育的泛在学习(U-learning)模式及其应用研究”正式开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规划课题“泛在学习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开题会于2009年5月在中央电大召开——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U-learning在我国的发展。[2]

2.从研究内容来看

如图2所示,五大研究内容都有涉及,五个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章数量总体而言都有所增长,呈上升趋势。这其中关于技术与设计的研究最多,基本理论的研究、资源建构的研究、应用性研究位列第二到四位。目前对于技术与设计的研究热度有增无减,而泛在学习标准的研究甚少。

三、研究现状分析

(一)研究总体分析

1.从文章数量来看

对于U-learning的研究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近年来,研究热度大幅提高(如图1所示)。

图2 样本研究内容分析情况

图1 样本数量分布趋势情况

3.从研究者的构成来看

分析所有样本文章,可发现研究者结构单一,主要是来自普通高校的研究人员,电教机构与其他教育专家甚少。通过对学术文章的作者单位进行分析研究可知,来自普通高校的研究者占到了样本总数的89%左右;其次为电教机构,占到约9.2%;其他为教育专家、政府教育部门等,占到样本的1.8%左右。

(二)研究内容类目分析

有关泛在学习的研究论文从2003年才开始出现。2004年至2005年间,关于泛在学习的研究几乎处于停滞阶段,没有相关文章发表。自2006年开始研究人员的热情逐年提高,关于U-learning的研究也呈快速上升的趋势。期间,关于U-learning的文章逐年增多,研究的内容也更广泛和深刻。这与U-learning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是基本吻合的:自2006年开始,陆续召开了有关U-learning的重大会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U-learning的研究热度,如2007年10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第三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上对“移动学习与普适学习”等进行了专题讨论;2008年6月由上海市教委主办

1.关于基本理论的研究

基本理论研究是研究U-learning的基本点,充分地了解和把握泛在学习的基本理论,是研究U-learning的必要前提。依据研究的内容,本文对“基本理论研究”进行类目设定,同时对样本做了进一步分析与统计,得到如表2所显示的统计结果。

表2 “基本理论研究”分类目统计表

从前面的研究内容总体分析来看,基本理论研究数量居于五大研究内容数量的第二位。这一时期U-learning的研究处于理论思辨阶段。多数的文章关注的是U-learning的现状和趋势的研究,约占到此类目样本的51.9%。反映泛在学习国际发展状况的文章如2009年李舒愫等人的《U-learning国际现状调查与分析》[3],该文章整理了U-learning概念的演变,分析了U-learning的使能技术与环境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上海在推行终身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实现U-learning的前景。就整体样本来说,在U-learning的研究中,对国外的研究力度还不够,需要研究者多关注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关于U-learning的概念、特点及基本理论的研究也受到相当程度的关注,如2009年李卢一、郑燕林的《泛在学习的内涵与特征解构》[4],该文章从五个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U-learning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U-learning的本质特征。研究U-learning基本理论的文章不断增多,研究问题更深入,使得基本理论的研究不断完善。虽然这一时期关于U-learning的涵义和特征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同看法。但对于一个还处于研究阶段的U-learning来说,这些不同看法反映了研究者们的视野在不断开阔。

2.关于技术与设计的研究

泛在学习是由泛在计算衍生而来,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一种学习,技术是基础,是后盾,泛在学习的发展需要与相关技术完美结合。本文中对技术与设计的研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统计,得到表3的统计结果。

表3 “技术支持与设计研究”分类目统计表

如表3所示,U-learning的技术支持占到此类目样本的56.6%,此类文章作者多为计算机工程专业、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人员。代表性的文章有:2007年赵海兰的《支持泛在学习(U-learning)环境的关键技术分析》[5]勾勒出泛在学习(U-learning) 的系统模型,并提炼出为实现这一模型所必需的关键技术;2009年杨志和等人的《CSCL支撑技术的新发展》[6]一文中通过对CSCL最新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分析,提炼出了CSCL新理论对平台功能及技术提出的新需求,形成结构化功能需求模型,最后对CSCL支撑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2010年付海东的《泛在学习网络环境中的技术支持》[7]从技术的角度出发,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泛在学习网络环境中的技术支持。从表3中可以看出,关于服务体系设计的研究很少,仅占到该类目样本的6.7%,而对于技术支持来说,需要有相应的服务体系做保障,因此研究人员必须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泛在学习是使学习过程中使用的计算设备和技术“消失”在学习者日常生活和学习任务的背景中,[8]这样泛在学习对技术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关于U-learning技术支持与设计的研究是有必要。

3.关于资源构建的研究

表4 “模型和资源构建研究”分类目统计表

如表4所示,U-learning的系统与模式构建、学习资源构建占到“模式和资源构建研究”的绝大份额,其中关于系统与模式的构建占到此类目有效样本的52.2%,可以看出研究者还是比较注重系统和模型建构的研究。代表性的文章有:2009年李晓会、刘洪沛的《泛在学习中社会交互支持模型的构建》[9]在介绍计算机支持的泛在学习系统及社会交互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交互支持模型的构建;2011年胡艺文等人的《泛在学习中的教学系统设计:后现代主义视域》[10]基于后现代主义视域,初步构建了泛在学习中的教学系统设计分支模型。相对于系统与模型构建、学习资源构建来说,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没有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从表4中可以看出,其研究仅占该类目中有效样本的8.7%,然而教学资源建设是搭建泛在学习环境的重要环节之一,所以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应该获得足够的关注。如何构建有效的系统和模式、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如何广泛应用,需要U-learning的相关研究人员和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4.关于应用性的研究

从U-learning的相关应用研究情况的分析中,得到如表5所示的统计结果,其具体领域研究占到此类目的大部分,宏观分析比较突出。

表5 “相关应用研究”分类目统计表

依据对文章的内容分析和整理,统计结果显示,关于U-learning的应用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与具体领域的结合应用,约占到此类目样本的42.1%,代表性的论文有2010年孟凡茂的《基于泛在学习理论的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体系构建》[11]和2011年梁旭玲的《“泛在学习”在C语言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探索》[12],他们对U-learning在具体学科的教学模式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还应注意的是U-learning与终身教育(学习) 的结合应用的文章,占到此类目样本的31.6%,如2008年石慧慧、刘奎的《U-learning与终身教育》[13]和2010年高慧敏的《U-Learning与终身学习的时代契合——浅谈U-Learning环境下的终身学习》[14],他们从不同角度展望U-learning在终身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此方向的研究将U-learning融合到终身教育当中的理念符合了时代的要求。从整体来看,研究成果大都停留在理论构架上,即使有应用和实验论证的环节,但可操作性上还有待进一步的论证。

5.关于标准的研究

表6 “模型和资源构建研究”分类目统计表

如表6所示,对于“标准和评价”的研究比较少,属于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该类文章数量较少,有效样本仅为3篇,占到整体样本的2.8%。有效样本中,关于标准研究的文章仅有两篇,即李彦忠等人的《泛在学习数字化资源技术标准的设计原则研究》[15]、和程罡等人的《学习资源标准的新发展与学习资源的发展趋势》[16],相对于基本理论研究、技术支持和设计研究和相关建构研究来说,相关标准和评价的研究是很少的。标准是技术支持和学习资源研究的应用的“制高点”,能够引领实践活动的发展方向,所以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领域。

四、对研究的总结与思考

从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关于U-learning的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基本理论的研究处于一个平稳发展的阶段,其关注点更加具体化,理论思考与哲学思考逐渐完善。技术支持和设计、模型和资源建构以及相关应用的研究都在快速地发展,成为U-learning研究的主流。随着信息时代到来,网络海量信息的泛滥,对于相关标准的研究需要加强。U-learning作为新时期方便、快捷的教育传播方式,作为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各个方面的研究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立足U-learning当前的研究状况,展望未来的发展机遇,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应该继续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是U-learning研究发展的基础,只有扎实做好基本理论研究,才能为后期的研究铺好道路。由于U-learning在我国自2006年才逐渐发展起来,其内涵和特征还没有完全“定性”,从而易出现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在基本理论研究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狭义倾向,研究者必须开拓学术视野,从而拓展U-learning的研究发展思路。我国U-learning研究者应多与国外相关研究者交流,多了解国外相关研究成果,这样既可以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同时还可以引进国外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另外,还可以与其他领域的专家沟通交流,借鉴和吸收其他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完善U-learning的基础理论。

(二)技术开发研究

技术作为发展U-learning的基础和关键因素,需要相关研究者给予重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会随之不断涌现,如何有效地利用技术实现无缝学习,如何使学习者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要的任何信息的问题是技术作为U-learning后盾的一个重要思考点。国外的技术远比我国成熟,所以需要研究人员借鉴、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并且结合本土特点进行发展创新。同时,技术的发展需要政府、技术开发人员以及相关行业研究者的大量支持,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合作。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技术的出现固然是好的,但不能随意地应用到U-learning中,要选择适合的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才有利于更广泛的应用,更好地实现无缝学习。

(三)资源构建研究

资源构建是U-learning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整个系统应用的一个重要前提。一个优秀的模式和资源建构系统能够整合多方因素,使系统趋于完美,要强调实用,并能够有效利用和推广,才能够被教育者和学习者认可。现如今的研究成果大都停留在理论思辨阶段,虽然研究者所描述的研究成果中有一部分可以得到实现,但是是否能够推广开来还有待实践验证。对于U-learning的模式和资源建构的研究,研究人员需要有针对性并重视其实用性,如学习资源构建、教学资源构建等。在系统模式和资源构建这一重要环节中,需要研究人员深入到课堂,了解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了解实际情况,量身定做才会实用。所以,这要求研究者要了解需求,基层参与人员要如实反映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U-learning的健康发展。

(四)相关标准研究

标准化问题的研究值得深思,U-learning是个复杂的系统,为了避免U-learning的研究和发展受到负面因素的干扰,需要有相应的标准进行规范和约束。标准化的一个直接的效果就是能够使研究成果统一,可以相互联系、融合互通,不会造成资源的冗杂,利用率低;另一方面,标准化为U-learning的发展提供支持,铺平道路。就目前我国U-learning的研究现状来看,关于U-learning相关标准研究的文章已经出现,这说明研究者们意识到了标准研究的重要性,但是,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力度上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仍然需要研究者们继续大力推进U-learning的标准化进程。

[1]谢幼如,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9-144.

[2]潘基鑫,雷要曾,程璐璐,石华.泛在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0,(2):93-98.

[3]李舒愫,顾凤佳,顾小清.U-learning国际现状调查与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9,(1):98-104.

[4]李卢一,郑燕林.泛在学习的内涵与特征解构[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4):17-21.

[5]赵海兰.支持泛在学习(U-learning)环境的关键技术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7,(7):99-103.

[6]杨志和,顾小清,祝智庭.CSCL支撑技术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10-115.

[7]付海东.泛在学习网络环境中的技术支持[J].长春大学学报,2010,(2):11-13.

[8]付道明,徐福荫.Ubiquitous CSCL的概念模型与关键技术要[J].远程教育杂志,2009,(1):8-12.

[9]李晓会,刘洪沛.泛在学习中社会交互支持模型的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80-82.

[10]胡艺文,杜超,陈绍东,崔勇.泛在学习中的教学系统设计:后现代主义视域[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06):11-13.

[11]孟凡茂.基于泛在学习理论的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7):78-81.

[12]梁旭玲.泛在学习在C语言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探索[J].福建电脑,2011,(5):166-167.

[13]石慧慧,刘奎.U-learning与终身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8,(8):20-22.

[14]高慧敏.U-Learning与终身学习的时代契合——浅谈ULearning环境下的终身学习[J]. 成人教育,2009,(11):41-42.

[15]李彦忠,孙少坤,肖新华,赵大有.泛在学习数字化资源技术标准的设计原则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10,(9):64-68.

[16]程罡,徐瑾,余胜泉.学习资源标准的新发展与学习资源的发展趋势[J]. 远程教育杂志,2009,(4):6-12.

U-Learning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11:A Literature Review

Xia Yun and Li Shengcong

U-learning has been top on the research agenda of distance education researchers in China as well as in foreign countries in the past decade.Adopting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of content analysis,the authors conducted a literature review of a total of 109 papers on U-learning published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11.The study set out to delineate the U-learning research scenario in China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researcher profiles,and research topics.Findings reveal that research into U-learning in China remains at the embryonic stage.Put specifically,theoretical research is in stable development with increasing focus on specific issues.The most rapid development lies in research in learning technology support,environment design,resource production and relevant applications.In contrast,more work needs to be done in establishing regulations to deal with information explosion.

U-learning;literature review;distance education

G434

B

1009—458x(2012)05—0036—05

2011-12-15

夏云,在读硕士;李盛聪,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610068)。

责任编辑 池 塘

猜你喜欢

研究者样本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