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2012-12-12黄德群毛发生
□ 黄德群 毛发生
广东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 黄德群 毛发生
2003年至今,广东高校总共建设了736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和大量校级精品课程,这些精品课程的建设者以高校教师为主,课程资源的使用者主要是高校师生。通过对广东部分高校师生的调查研究发现,用户难于在精品课程资源网中获取到便于教与学的有用资源,目前精品课程的建设应用方式不利于课程资源的后续建设和高效应用。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数字化学习的深入,开放教育资源的质和量显得尤其重要。为确保十二五期间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有效建设与应用,以及促进课程资源的再生与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了校际协作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相关的共建共享机制。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
一、引言
广东从2003年开始投入大量经费开展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至今共建有736门省级精品课程和大量校级精品课程。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者以教师为主,而精品课程的直接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和教师,抛开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群体和使用群体来研究精品课程的建设,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精品课程的建设步入某些误区。目前广东多达1000门以上的省校级精品课程资源,有多少派上了用场,又有多少用户从中受益,其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何促进,如何才能使这些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的精品课程资源被师生有效应用,如何从课程资源用户的角度去考虑精品课程的建设,这都是资源管理和建设应用人员当前应该重点审视的问题。(黄德群,2011)
本研究首先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查研究广东部分高校师生对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应用需求,了解高校教师在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持服务,以及了解这些已建精品课程资源是否对学习者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学习者需要什么样的学习资源,希望精品课程提供哪些服务等,从一个侧面去分析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研究能方便师生有效地建设和应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机制和模式,并结合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从师生的角度研究将来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重点研究十二五期间广东高校应当建什么样的精品课程、怎么建;精品课程资源网应当共享什么、以什么方式共享,从而提出适合广东高校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以确保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能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网络远程教学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服务。
二、广东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对象是广东韶关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韩山师范学院等高校师生,韶关学院的问卷调查是以当场发放和回收问卷的方式进行,其他高校是以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访谈对象以韶关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的师生为主,调查和访谈时间从2010年12月开始,2011年5月结束,发放教师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2份;发放学生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17份。
广东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应用现状调查研究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是课程建设者的资源建设情况,包括资源建设的方式、更新维护、激励措施、技术支持等;二是师生对课程资源的应用情况,如课程资源的应用态度、应用目的、资源的获取途径、应用方式、应用于教与学的效果和课程资源的共享需求等。
(一)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现状
1.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方式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广东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方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教师自行设计与开发(占33%),另外一种方式是由教师提供教学材料,然后请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开发课程资源(占35%)。也有部分教师采用各种方式混合进行课程资源的建设,如自己设计,与精品课程团队中的教师一起开发,或者是学校信息技术与网络中心的教师协助开发等。
在调查“理想的课程资源建设方式”时发现,48%的教师建议不同学校的同行合作设计与开发课程资源,然后进行资源共享;36%的教师主张自己设计,课程团队成员一起开发;只有少部分教师希望自己设计,请专门的技术机构开发,说明大家愿意共同建设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以避免类似课程的重复建设。
2.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难易度
精品课程建设环节主要有整体规划、教学内容设计、资源素材整理、网站建设、资源制作、资源更新等。在课程网站建设中,53%的教师认为课程资源素材的收集最费力,11%的教师认为课程资源制作、发布和更新维护比较困难。教师在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花费精力和时间最多的环节依次是资源素材整理、教学内容设计、整体规划、资源制作、网站建设、资源更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单靠几个专业教师是不行的,需要同行一起合作。
3.精品课程建设者对资源的共享态度
调查发现,55%的教师愿意共享自己的原创作品或重新编辑过的资源,共享的资源以教案和课件为主,占65%,其他参考资料占54%;36%的教师愿意共享教学录像和习题。但实际上只有49%的教师偶尔在精品课程平台上传资源,44%的教师基本不上传。73%的资源建设者希望使用资源的人能提供使用反馈,对资源进行评价,以完善课程资源,而目前的精品课程资源不提供这方面的信息,这也是影响课程资源共享的一个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精品课程作者主要关注与教相关的资源,不太关注与学生的学相关的资源,这说明教师不太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精品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4.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更新情况
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精品课程网站建成后,就需要不断更新资源,否则精品课程网站就会无人问津。调查的情况显示,课程资源网站一旦建成后,只有17%的教师会经常访问和更新资源,33%的教师是在教学需要时访问,34%的教师基本不访问,更不用说资源更新了。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精品课程资源的更新很有必要,但相当多的教师在更新资源时感到困难,64%的教师认为教学科研任务重,精力不足;38%的教师是由于技术的问题(精品课程资源网站大部分是静态网站,缺乏动态更新功能),不易更新;29%的教师是因为后期经费不足,所以不更新。时间和精力不足、技术支持力度不够成为广东高校精品课程教师更新和维护课程资源时面临的突出问题。
5.课程资源建设时的技术支持服务
在建设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时,66%的教师希望有技术方面的支持,这样教师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而不用再操心如何更新资源和维护网站的事情;64%的教师希望提供规范的精品课程建设共享平台,说明大部分教师期待一个开放的、良好的和规范的精品课程共享平台,以方便同类课程的教师交流资源建设的经验、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共享资源。
(二)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应用现状
1.高校师生对精品课程资源的关注度
调查发现,只有16%的教师会经常访问精品课程资源,56%的教师偶尔会关心一下与教学相关的精品课程,23%的教师基本不访问精品课程资源。学生对精品课程资源的了解情况则是:65%的学生不知道本校精品课程资源网站,68%的学生不知道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校精品课程网站,只有33%左右的学生知道与自己学习相关的精品课程网站,65%的学生没有访问过精品课程资源。在日常学习中,86%的学生很少或不使用精品课程网站。全省近1000多门精品课程,关注的师生却不多,课程资源的使用率可想而知。
2.高校师生不访问精品课程的原因
调查发现,师生不访问精品课程的原因不全相同,教师不访问精品课程的原因(见图1):32%的教师是不知道去哪访问,40%的教师是因为资源访问受限,20%的教师是因为资源更新慢、网页打不开、速度太慢;学生不访问课程资源的原因(见图2):42%的学生认为老师不使用,也不介绍,65%的学生不知道精品课程的网址,20%的学生认为访问速度太慢,30%的学生认为暂时不需要。
图1 教师不访问精品课程的原因
图2 学生不访问精品课程的原因
3.师生访问外校精品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渠道
57%的教师和38%的学生是通过搜索获取外校精品课程的地址,通过全国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库或精品课程资源网来访问精品课程资源的师生不足12%,34%的学生会通过校内精品课程平台访问本校的精品课程资源(也只能访问校内的,一般不会有校外的精品课程链接),说明精品课程资源的访问渠道不是很好。另外,学生所知道的精品课程信息64%来源于老师的宣传,20%是学生自己需要,通过搜索查找,可见学生不知道去哪里找到需要的精品课程资源。
4.师生访问精品课程的目的和选择依据
教师访问外校精品课程的主要目的依次是备课参考(占75%)、学习借鉴(占67%)。学生访问课程资源网站的目的与教师稍有区别:50%是通过录像或其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64%是下载课件,46%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44%是浏览其他资源,进行扩展学习。调查也发现,师生选择精品课程的依据主要是资源的可用性,对课程资源所属的院校及课程主讲教师的知名度关注较少。68%的教师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使用精品课程网站获取课程资源,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和课后异步辅导的并不多。
5.师生对目前精品课程资源功能模块的重要性和满意度认识
教师认为教学课件、教学视频、题库的重要性是79%、50%、53%,对其他课程资源如课程内容、电子教材等关注不多。教师对上面所提的资源比较满意的是教学课件,占65%,对教学视频和题库的满意度只有26%,说明目前课程网站中这些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学生认为课程网站中提供的资源模块,如教学课件、参考资料、教学录像、资源下载等比较重要(见图3),学生对精品课程资源网站提供的资源比较满意的依次是教学课件、参考资源、资源下载、教学录像(见图4)。
图3 学生认为精品课程资源网站中资源模块的重要性
图4 学生对精品课程提供的资源满意度情况
6.资源的共享方式和师生在精品课程网站获取所需资源的难易度
80%的师生希望精品课程资源网站能提供资源的直接下载和在线浏览,但目前的资源主要以在线浏览为主,基本不提供下载;70%的教师和86%的学生均认为很难在精品课程资源网站中快速定位找到所需资源。
7.对课程资源教与学有效性的认识
研究发现,60%的教师认为目前的精品课程资源对自己的教学帮助不是特别大;学生对精品课程的认同程度也不高,学生认为不能有效利用精品课程网站进行学习的原因主要有:课程资源不全、内容也不丰富,有用的教学视频太少、只提供代表性的视频教学,学习资源的访问速度普遍太慢,有些内容还无法浏览等。已有的学习资源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多种需求(课程资源按统一标准要求建设,基本是和评审指标有关系),所以很少会有学生主动上网浏览其他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精品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精品课程资源的浪费。
8.师生希望完善精品课程资源的相关层面
针对目前的精品课程资源,师生希望完善的方面主要有内容更新、增加教学视频、提供视频下载、减少资源访问限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提高资源质量和资源的访问速度等。
(三)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应用存在问题分析
1.资源建设与更新维护方式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应用,需考虑新的精品课程建设模式
现有高校的精品课程大部分都是在学校政策驱动下开发的,追求的是政策指导下精品课程的数量和评审指标,由于建设的时间不长,且大多数是自行设计与开发,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无法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另外,在精品课程应用和更新方面,大部分建设者会使用自己的精品课程进行教学,但是建设者不清楚自己的精品课程为他人所使用的情况,这就使得建设者无法获得用户方面的反馈信息,给精品课程的持续改进带来困难;且目前精品课程基本上是分布在各个学校的网站上,其利用率和应用效果无法得知。
针对精品课程建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通过统一的精品课程支撑平台建设和发布全省各高校的精品课程资源,提供精品课程资源使用中的用户反馈模块,采用相关技术发现精品课程中存在的优质资源和劣质资源,以帮助建设者了解自己的精品课程的应用情况,并为学习者推荐优秀学习资源。
2.课程资源共享途径和渠道不畅通,需提供稳定便捷的资源共享平台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是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因此课程资源的共享应满足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方便教师和学生及时获取有针对性和实用有效的资源,以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问题。目前广东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并不少,但大部分是放在各自的校园网上,外校师生难于获取所需的精品课程资源,且相对不稳定的校园网和蜗牛般的网速,即使是本校师生,也很难从现有的高校精品课程资源网中受益。师生都希望有一个资源共享平台,能将现有的大量精品课程资源加以合理组织,并创建基于学科的网络虚拟学习社区,使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同行之间能就共同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与合作。同时基于现有的课程资源应用开辟相关的技术支持服务,为精品课程资源用户提供更多实用的教与学服务,以发挥精品课程资源的最大效益,充分体现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目的。
3.课程资源共享内容、类型与方式单一,需提供多样化的资源类型和多元化的资源输出格式
高校精品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教材、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例题习题、文献资料、课堂授课录像等,基本上都是孤立的一门课程内容资源,相关的学科课程资源之间缺乏联系,不便于知识的迁移。且精品课程资源的类型以完整的网页、PPT课件、PDF文件、视频为主,难于重组使用,师生需要连通的、多样化和碎片化的课程资源。如作为主要学习资源的“课堂教学录像”,每个教学录像的时长约40分钟,对于网络学习者而言,坚持看40分钟的网络教学视频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在精品课程资源中,同一门课程的精品课程资源有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会提供完整的教学录像,学习者很难选择该看哪个版本的教学录像。目前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前期建设已几近完善,若能从整块的视频资源中(即时长40分钟左右的录像)抽取特色的资源片段,从而形成优秀视频资源库,则可以提高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方便学习者的学习。(吉喆等,2011)
另外,目前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主要针对PC用户,但随着移动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及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愈来愈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是移动用户,现有的精品课程资源格式和输出方案无法满足不同的用户群体。且随着终身化学习的深入发展,当越来越多的人不是为了学分、为了功利而学,而是为了开拓眼界、增长知识而学的时候,基于精品课程资源的网络学习会拥有越来越强的生命力,对于多元化的资源输出格式会有更多的需求,如现在的视频微课。
4.对于建设人员缺乏相关的技术支持及有效的激励措施
课程网站是实现课程资源共享的重要载体,精品课程资源主要是依托精品课程网站来发布和共享的。然而,受技术条件的限制,许多高校仍是单门课程形成独立的课程网站,或者有些高校有统一的网络平台,但是存在不同平台之间的兼容性差、开放平台技术实现难度高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影响课程资源共享的主要技术障碍之一。另外,造成许多学校精品课程资源不能共享的原因,除了一些所谓的“技术问题”外,可能大家都有种“只享不供”的思想。目前的精品课程资源没有遵循CC协议,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建设人员不提供资源,坐等他人发布,害怕发布了资源被他人盗用。
三、广东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构建
(一)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目前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采取自上而下为主的组织实施模式,即由教育管理部门主导和推动、学校积极参与,并对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支持资金,这种实施模式体现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管理和调控。但精品课程的建设基本上以学校为单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情况比较多,学校课程建设队伍投入的精力也比较大,一次性建成的精品课程更新少,重用性差,使用率也不高。学科教师大都不希望自己单独设计和开发课程资源(因为这样耗时费力,效果还不一定很好),而是希望多种方式结合,最好是相关企业、行业、院校共同开发,既可避免类似课程的重复建设,又可以减轻教师负担,还可以共享优质人力资源。
MERLOT在资源共建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它主要通过邀请机构、企业、学校、联盟共同合作,参与学习资源的开发。由于是多类型机构参与资源建设,且MERLOT还提供资源建设与共享方面的技术支持,教师只需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即可。借鉴MERLOT的合作共建模式或许是改善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建设共享和再生的有效方法。微观层面,成立基于课程的协作学习与教学社区,形成课程联盟和教与学社区,同一门课程或类似课程的教师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以开阔教师的学术视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解决教师因时间与精力不足而导致资源内容不丰富或更新缓慢等问题;宏观层面,可以在现有高校课程资源联盟的基础上纳入研究机构和企业,完善合作机制,使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应用不再是个人或学校行为。基于这些理念,笔者构建了基于学科专业社区的广东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图(见图5)。(黄德群等,2011)
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构建的核心思想是建设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免费的教学资源服务体系。通过“广东高校精品课程平台”,将各高校的精品课程资源集中展示在同一个平台,使全省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习者能随时随地上网学习,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实现精品课程资源的实际应用价值最大化。同时避免相同课程的重复建设,又可促进相互竞争,相互补充,彼此学习,推陈出新。
广东高校精品课程平台可以提供下列服务:
(1)将不同院校教授同类课程的教师联系起来;
(2)提供课程优秀教学视频或者文本案例;
(3)定期对平台内的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并注明最近更新时间;
(4)将国内外的同类课程以及教学视频收入;
(5)全面的课程资源介绍与使用者评价;
(6)提供除精品课程外的学科资源素材库;
(7)提供精品课程的教学支持服务;
(8)提供精品课程的建设服务(通过平台建设、整合课程资源)。
为方便用户快速定位所需的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最大化和个性化共享,平台还提供资源的高级检索方式和优质资源的遴选方法。用户可以按资源的一般属性如关键词、题目、社区、语言、资源类型、技术格式等进行检索,也可通过资源应用的传输平台(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学习管理系统等)、资源制作者、添加时间等缩小检索范围,还可以检索资源是否有同行评审(提供资源质量的衡量方式)、用户评议(知道内容使用过)、学习活动(知道内容曾经用在教学上)等。(吉喆等,2011)
通过平台提供的以上服务,最终实现对精品课程内容的快速检索和个性服务,使高校广大教师和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享用优质教学资源,并推动基于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机制
1.资源共建方式
广东高校精品课程平台中的课程资源按学科专业主题分知识块和资料集两大类,资源建设人员有专家、同行(校际协作体)、学习者或用户。知识块主要以独立的教与学材料为主,如案例、动画、片段视频等,师生均可参与建设;资料集则是一些较为完整的在线课程、网络课程和主题学习网站,由专业人员、校际协作体负责建设。已建成的课程资源允许更新和添加批注,如同行评审的意见、使用者的评论和解释等;并可丰富现有课程资源,如添加学习案例、学习讨论、学习活动、作业等。大量资源以知识块的形式呈现,有利于知识的重组和资源的再生。
基于广东高校精品课程平台,课程资源的建设主要包含已有精品课程资源的重整和新课程资源的共建,课程建设群体不再局限于本校课程教师,还有不同学校的教师、专家、学生、其他学习者等。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独特理解、质疑、批判和创新,均可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不同院校任课教师之间自发组织的课程联盟,也是资源共建的一种手段。师生共同参与建设的资源,更能满足师生教与学的需求。
(1)已有课程资源的重整
目前已有的精品课程资源是按照精品课程指标项组织建设的,不方便师生检索与使用,但有很大一部分是优质资源,可以考虑通过广东高校精品课程平台对这些优质资源进行重新拆分与整合,提高优质资源的使用效果。
(2)新课程资源的共建
对于新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则遵循高校精品课程共建共享的理念和共建共享的运行模式,基于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平台,组成校际协作体,专家、同行、师生共同建设和分享课程资源。
为方便课程建设者共建资源和贡献已有的资源,平台将提供特定的资源生成模块,建设者可直接通过资源生成模块创建新的学习资源,并可为资源确定相应的共享协议。
2.资源共建管理
作为免费开放的广东高校精品课程平台,课程资源按学科专业社区的方式组织,由专家、同行、用户确定需要的专业学习主题资源(自下而上的方式),鼓励资源贡献者提交关于特定主题的课程知识块,以便教师在应用时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重新组合和加工。对于相关学习主题的资料集,或影响面较大、跨学科明显的学习内容,可以通过子项目、方案等方式,邀请高教机构、联盟和校企等参与资源的共同建设,如电子学档、WEBCT、在线课程、虚拟学习等主题学习网站或资源库建设项目。
在资源共建过程中,资源质量的保证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提交到“广东高校精品课程平台”的资源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同行评审员进行评审,以确保学习材料、教与学资源解决学科重大学习理论与研究主题,保证内容准确无误和技术易于使用。另外,所有的资源用户都可以根据自己对资源的理解或应用资源的效果,对平台中的资源进行评价,以方便其他用户从中了解该资源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三)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机制
1.基于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平台的共享
在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的基础上,致力于这些资源的开放共享才是建设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最终目的,所以,平台内的所有精品课程资源社区对任何人都开放,没有任何访问限制,使用非常方便。精品课程资源平台上的资源按学科社区提供分类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在线课程,以及提供资源的各种高级检索方式,每个学科的资源组织充分体现以师生为中心的理念,从师生方便使用资源的角度设计每个学科的资源门户和共享相关的资源,同时允许用户获取链接到门户的教与学资源,并提供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2.多终端和多版本的资源开放共享途径
随着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借助移动设备进行学习,他们对课程资源的共享需求更加多样化。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平台除了提供针对PC用户的资源共享途径外,还提供对于任意资源的多种格式内容导出方案,使用户可以将资源导出至手机、PDA、平板电脑等个人手持终端,便于移动浏览,同时也方便用户将资源转换为其他形式并共享到其他学习网站上。
3.实用的资源开放共享协议
目前高校精品课程的开放共享协议主要停留于口头层面和不太明确的政府文件之中,没有非商业用途的“类似于共享”的约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的共享。国外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提倡的是学习者之间或用户之间的广泛创作共享、交流与协作,而这种交流有赖一种机制(CC协议)对交流材料的使用进行规范。同理,基于共建共享理念的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平台采纳知识产权保护政策(CC协议),鼓励资源建设者分享他们的工作,同时确保共享到平台的各种课程资源受到保护,不会被误用和滥用。
结论
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能最大程度保证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是高校教育信息化、教育创新、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的必由之路。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作为优质课程资源展示和资源用户之间的交流平台,高校教师可借助其与免费的Moodle课程管理平台一起使用,开展现代高校网络教学,促进课程资源的最大化应用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1]《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2003)[DB/OL].[2010-9].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43/201010/109658.html
[2]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2010-9].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3]精品课程资源网[DB/OL].[2010-8].http://www.jingpinke.com/index
[4]全国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库[DB/OL].[2010-9].http://jpkc.cctr.net.cn/index01_search.asp,MERLOT资源网[DB/OL].[2010-9].http://www.merlot.org/merlot/index.htm
[5]黄德群.广东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状况分析与评价[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04).
[6]黄德群,陈丽亚.在线教与学多媒体教育资源(MERLOT)项目评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1,(05).
[7]吉喆,焦丽珍.连通开放教育资源——赖斯大学Connexions项目评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1,(02).
[8]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2011)[DB/OL].[2011-8].http://www.zlgc.org/Detail.aspx?Id=1264
G420
A
1009—458x(2012)08—0088—07
本文系2010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广东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与发展研究”(课题编号:GD10CJY13)和校级科研课题“广东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应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2012-02-25
黄德群,硕士,教授,韶关学院教育技术系(512005)。毛发生,硕士副教授,韶关学院外语系(512005)。
责任编辑 三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