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林业建设助推全面发展
2012-12-10大理市林业局
活立木蓄积量8613.8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8.15%,农民人均拥有集体林地9.9亩……大理州是全省重点林区之一,全州林业用地面积3053.11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1.8%。“十一五”以来,大理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深化改革,坚持兴林富民,使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
新突破,林改为林业和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全面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确权率达99.39%,均山到户率达88.56%,核发林权证、股权证84.31万本。目前,全州共流转林地4354宗、52.24万亩,流转金额9077.32万元。共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935户、3142宗,抵押面积30.75万亩,发放贷款1.1亿元。累计发放林业贴息贷款1.5亿元,年贴息459.76万元。成立林产业协会126个,“三防”组织或管护协会137个,林农专业合作社102个。组建基层摩托化森林消防应急队114支,成立专业、半专业扑火队及义务扑火队1297支,人数达31807人。
新成绩,生态良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构筑绿色屏障。完成退耕还林10.9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38.26万亩,平均每年有1.1亿元直接转化为农民收入。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公益林建设107.25万亩,每年实施森林管护2101.7万亩,投入资金2.55亿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8.21万户;节柴改灶11.71万户。五年来全州累计完成人工造林517万亩,封山育林83万亩,义务植树4500万株。共建立21个归口林业管理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8601公顷,占全州林业用地面积的3.85%。
新跨越,产业发展夯实“中国核桃第一州(市)”基础。2010年,大理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核桃第一州(市)”,当年全州核桃面积达823万亩,产量12.41万吨,产值突破40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132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全州新发展人工红豆杉9.1万亩,规模化种植水平不断提高。有序发展林产加工业,年产值达2.5亿元。
新高地,生态文明理念成为衡量人们价值观的标准。组织开展了以“崇尚自然!关爱生灵”为主题的“全国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云南!大理行动启动仪式”,成功举办了以“崇尚自然、关爱生灵、和谐大理、放飞希望”为主要内容的“在大理的蓝天下爱心放归活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深入推进森林大理建设中,始终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紧紧围绕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二是坚持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林业生产力,全州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格局基本形成。三是坚持重点工程带动,调整和优化林业生产力布局,林业建设的速度和效益明显提升。四是坚持兴林富民,让山区群众分享林业改革发展的成果。五是坚持科教兴林、人才强林。
力争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1亿立方米以上,林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收入达2000元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35%。一是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认真实施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城乡绿化工程,推广农村沼气和节柴改灶。二是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巩固提升核桃产业,积极开发人工红豆杉林药产业,强势推进中低产林改造,大力发展现代木材加工产业,加快开发松脂松香林化工产业,着力开发林下资源产业,合理开发野生食用菌、森林药材、林木种苗、森林种质资源为重点的非木材产品,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三是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传播体系,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媒体,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建设生态文化载体,将生态文化建设纳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植物园、旅游景区、城市园林建设规划;打造生态文化品牌,打造“森林树王”、“核桃谷”等地方品牌;深入开展生态公益活动,广泛开展野生动物爱心放归、爱鸟周以及树木冠名保护、绿(湿)地认养保护等生态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