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濒危植物秦岭冷杉补光育苗技术研究

2012-12-09杨燕萍杨亚萍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2年4期
关键词:冷杉补光秦岭

杨燕萍,杨亚萍

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中国特有。由于自然更新能力差,加之长期的过度利用,秦岭冷杉仅岛屿化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河南、四川、湖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度的中高山地带,多为散生,很少见到纯林[1]。秦岭山区的宁陕、略阳、镇安、海拔1 500~2 000 m范围,是秦岭冷杉比较集中的分布区,在甘肃的两当、天水只有少量分布。最近,赖江山、张文辉等报道了秦岭冷杉地理分布、群落特征、个体生物学、种群生殖生态学、种子特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天然条件下,由种子转化成幼苗的过程是秦岭冷杉种群生活史的脆弱环节,尽管单株产种量较高,但其种子生活力仅为26%~45%,在自然状态下的萌发率仅有6.1% ~17% ,再加上幼苗实现定居过程中的高死亡率和幼苗生长缓慢的特性,能够真正渡过环境筛选发育成幼苗、幼树的个体数量更少[2-4]。通过人工采种繁育苗木是扩大种群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采集秦岭冷杉天然林种子到幼苗培育过程研究,揭示了秦岭冷杉从种子到苗木的部分生态特性,以提高秦岭冷杉种群繁殖率,为种群恢复与有效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2009年10月初在甘肃两当县头二三滩自然保护区,散生的成年母树采集秦岭冷杉种子,种子从球果上分离后净种晾干低温贮藏(0~10℃)。育苗试验地点在甘肃省小陇山林科所苗圃,海拔1 160 m,年降雨量500~700 mm,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约200 d。种子催芽前用4分法取种子400粒测千粒重,并随机取100粒为1组,共取4组,用单面刀片从种子中间切开,检验种子生活力。2010年4月14日开始作催芽处理,取种子1 000 g,分成2份各500 g,在洗衣粉溶液中反复搓洗,洗掉表面蜡质油层后在始温45℃温水中浸泡30 h,捞出漂浮的种子,将下沉的种子用0.3%高锰酸钾溶液消毒30 min后拌种子量2倍的锯末,湿度控制在20% ~25%,在塑料大棚内变温催芽,于5月5日下地条播,一处作补光处理,一处不补光作为对照,其它措施相同,面积均为2 m2。5月20日开始陆续出苗,至6月中旬出苗结束。补光处理小区出苗后10 d采用间断黑暗补光方式夜间补光[5],补光光源为400 W农用钠灯,苗床光照强度10~18μmol/(m2·s)补光时段22:00~2:00,至8月20日结束,补光80 d。2011年4月25日苗木高生长开始时进行补光,方法同前一年,至8月10日结束,补光105 d。

育苗当年秋季和第二年秋季调查苗木数量。试验末期(2011-10)按3次重复,1个重复30株苗木调查生长指标,数据借助DPS7.0版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质量与出苗

经统计,秦岭冷杉种子千粒重为30.52 g,较陕西秦岭林区的种子(33.92 g)重量轻,切开观测有种仁较饱满种子占16.4%,有种仁不饱满种子9.5%,空粒67.1%。浸种30 h时80%~90%的种子下沉,漂浮在上面的种子均为空粒,下沉的种子中大部分也是空粒。说明秦岭冷杉种子质量差,经常产生大量的死粒和空粒,由于种皮较厚和易吸水,采用水选法很难将空粒除去。经过20 d左右的常规催芽,只有不到1%的出芽率,由于当时气温较高和出芽时间的不整齐,就将种子进行下地条播,播种20 d后陆续出苗,至40 d时再不见出苗,出苗时间长,生活力表现差异大。2个小区出苗分别为352株和324株,500 g种子的出苗率2.2%和2.0%,表现出极低的出苗率,可能与采集种子的年份和采集部位存在一定关系,种子较李庆梅研究中的质量要差很多。

2.2 补光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试验过程中1年生苗木经过补光处理,秋季的顶芽要大于未补光苗木,过冬后针叶基本保留,而未补光苗木有针叶脱落形成光杆的现象。苗高分别为4.5 cm和4.2 cm。经过第2年的生长,秦岭冷杉补光苗木保存率高于未补光苗木33.4%,苗高增加了43.8%,地径增加了66.7%,补光苗木已有1~3条侧枝,而未补光苗木还没有出现侧枝生长,说明补光处理对秦岭冷杉1~2年生苗木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表1 苗木补光与未补光对照表

秦岭冷杉自然分布在高山寒冷地带,年生长期时间短,属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易形成顶芽封顶[6]。通过夜间补光延长光周期,阻滞了秦岭冷杉幼苗的封顶进程,延长了苗高的生长时间,有效的促使了苗高、地径和侧枝的生长,由于生物量积累增多加强了幼苗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显著提高了保存率。

3 结论

秦岭冷杉由种子转化到苗木的过程是很脆弱的环节,在苗圃地良好的条件下,由于种子本身的败育率和生活力低,出苗率仅有2% ~5%之间。一般的净种方法不能去除空粒和无生活力的种子,播种时需要采取较大的播种量以获得一定的苗木密度。

秦岭冷杉幼苗对夜间补光有较强的反应,通过补光的方法可有效延长幼苗当年的高生长期,并且在补光的第二年促进效果更好。在人工育苗中采用此措施可以缩短苗木培育年限,节约人力、物力,为秦岭冷杉种群恢复提供一项有力的手段。

[1] 张文辉,许晓波,周建云.濒危植物秦岭冷杉生殖生态学特征[J].生态学报,2006,26(8):2417 -2424.

[2] 赖江山,李庆梅,谢宗强.濒危植物秦岭冷杉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3,27(5):661 -666.

[3] 李庆梅,谢宗强,孙玉玲.秦岭冷杉幼苗适应性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8,21(4):481 -485.

[4] 杨开宝,孙宝胜,郭智慧,等.不同化学处理对秦岭冷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0,19(12):118 -121.

[5] 张华丽,张金凤,王军辉,等,针叶树补光育苗技术研究进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1):107 -111.

[6] 张金凤,张华丽,王军辉,等,延长光周期对科罗拉多冷杉容器苗生长的效应[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8(1):107-110.

猜你喜欢

冷杉补光秦岭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冷杉属叶绿体基因组比较与系统发育分析
全自动节能补光台灯的设计与实现
贾平凹:从秦岭到秦岭
《天生宠爱》番外:这家宠物店不适合单身狗
海南省 补光技术提火龙果产量
LED补光技术对番茄苗期应用研究
重器千秋——珍稀冷杉
监控系统冗余补光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