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西贡牛尾海邻近岛屿野生植物资源的初步研究

2012-12-09胡普炜王美娜邢福武陈红锋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2年4期
关键词:植物

胡普炜,王美娜,邢福武,陈红锋*

香港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位于北纬22°10'~22°35',东经 113°50'~114°24',包括九龙半岛、大屿山岛和香港岛等235个大小岛屿,总面积1 104.38 km2,岛屿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境,独特的植被类型和物种多样性,因此是研究植物物种的分化、成种,以及植物传播和外来种入侵的理想场所。

牛尾海位于香港西贡半岛以南,是香港的内海,处于湿润亚热带与暖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地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凉爽干燥,雨季集中,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气温22.8℃,年降雨量在2 100~2 400 mm。海拔最高点为滘西洲的神仙井山,高216 m。全区成土母岩主要为熔结凝灰岩和流纹岩,并夹有少量沉积岩和石英二长岩,土壤以红壤、赤红壤为主[1]。

牛尾海及其邻近海域内共分布着大小岛屿二十余个,是连接香港陆地和南中国海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因此开展针对该地区的植被和植物资源的调查,可为香港的野生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基本资料。

1 植被概况

牛尾海邻近岛屿上灌木、草本植物种类相当丰富。植被类型主要以灌丛为主,其次为次生性常绿阔叶林和草本群落,另外热带滨海砂生植被和红树林在一些岛屿上也有相当数量的分布。

1.1 南亚热带灌丛

灌丛、草灌丛在牛尾海邻近岛屿上分布极其广泛,是面积最广的植被类型,多以常绿灌丛或灌丛草地形式存在,主要类型包括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岗松(Baeckea frutescens)、大头茶(Gordonia axillaris)和细齿叶柃(Eurya nitida)群落等,主要植物种类还包括鸭脚木(Schefflera heptaphylla)、车轮梅(Rhaphiolepis indica)、黄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豺皮樟(L.rotundifolia var.oblongifolia)和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草本植物多以扭鞘香茅(Cymbopogon tortilis)、团羽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junonis)、石果珍珠茅(Scleria lithosperma)为主;藤本植物多缠绕于灌丛之上,常有藤黄檀(Dalbergia hancei)、链珠藤(Alyxia sinensis)、锡叶藤(Tetracera sarmentosa)和海金沙属Lygodium植物。

1.2 南亚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

次生性常绿阔叶林多为南亚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演变形成,虽然分布面积没有灌丛群落广,但其植物种类丰富,结构复杂,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藤本植物。乔木层植物多以大戟科、樟科和桑科植物居多,其主要植物种类有潺槁木姜子、豺皮樟、绒毛润楠(Machilus velutina)、鸭脚木、假苹婆、血桐(Macaranga tanarius)、亮叶猴耳环(Archidendron lucidum)、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小果柿(Diospyros vaccinioides)、朴树(Celtis sinensis)、凹叶红豆(Ormosia emarginata)、山油柑、簕欓花椒(Zanthoxylum avicennae)和野漆(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灌木层植物种类主要有刺柊(Scolopia chinensis)、伞序臭黄荆(Premna serratifolia)、中华卫矛(Euonymus nitidus)、雀梅藤(Sageretia thea)、杨桐(Adinandra millettii)、酒饼簕(Atalantia buxifolia)、毛茶(Antirhea chinensis)、细齿叶柃、狗骨柴(Diplospora dubia)、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土蜜树(Bridelia tomentosa)、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和白背漆(Rhus hypoleuca),其中常有藤状或攀援藤本,如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青江藤(Celastrus hindsii)、鸡眼藤(Morinda parvifolia)、亮叶鸡血藤(Callerya nitida)和肖菝葜(Heterosmilax japonica);草本层植物多有山菅兰(Dianella ensifolia)、山麦冬(Liriope spicata)、佛焰苞飘拂草(Fimbristylis spathacea)、粗毛鸭嘴草(Ischaemum bartatum)和黑莎草(Gahnia tristis),同时也具有不少蕨类植物,包括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刺齿半边旗(Pteris dispar)、乌蕨(Sphenomeris chinensis)和海金沙;层间植物也较为丰富,多以藤本或木质藤本植物为主,常有刺果苏木(Caesalpinia bonduc)、链珠藤、匙羹藤(Gymnema sylvestre)、锡叶藤、寄生藤(Dendrotrophe varians)、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山橙(Melodinus suaveolens)、弓果藤(Toxocarpus wightianus)和罗浮买麻藤(Gnetum lofuense)等。

1.3 南亚热带草地

草本群落在各岛屿上也有广泛分布,主要类型为扭鞘香茅、细毛鸭嘴草(Ischaemum ciliare)、刺芒野古草(Arundinella setosa)和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群落,常单优构成高草或中草群落,草丛间还可见珍珠茅(Scleria levis)、长画眉草(Eragrostis brownii)、山芝麻(Helicteres angustifolia)、铺地黍(Panicum repens)、短叶黍(P.brevifolium)等植物。热带滨海砂生植被的植物种类组成相对简单,主要为一些耐盐抗风植物,且多是单种植物群落分布,常有露兜树(Pandanus tectorius)、草海桐(Scaevola sericea)、海南草海桐(S.hainanensis)、苦郎树(Clerodendrum inerme)、盐地鼠尾粟(Sporobolus virginicus)、阔片乌蕨(Sphenomeris biflora)、石果珍珠茅和厚藤(Ipomoea pes-caprae)。

1.4 红树林

红树林多为高1 m左右的灌木群落,主要分布在桥咀洲及其邻近岛屿和斩竹湾内,其组成种类较少,优势种以秋茄树(Kandelia candel)、蜡烛果(Aegiceras corniculatum)、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和海榄雌(Avicennia marina)为主,间有榄李(Lumnitzera racemosa)分布其中;在红树林后带,半红树林种黄槿(Hibiscus tiliaceus)、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较多,其间也有海杧果(Cerbera manghas)、露兜树和杨叶肖槿(Thespesia populnea)分布,这些红树林伴生种也常以优势种而构成南亚热带海岸林分布在一些岛屿上。

2 区系成分分析

牛尾海邻近岛屿共有维管束植物345种,隶属于108科254属,其中蕨类植物13科16属22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92科235属320种。

2.1 优势科成分明显

根据《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其起源和分化》[2]的分布区类型划分方法,可将108科植物划分为12种类型,其中以热带分布型和世界分布型占主要优势。热带分布型科占65.74%(71科),世界分布型科占 22.22%(24个),同时单种科占47.22%(51科),但种数仅占14.78%,反映出该地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复杂。种数在5种以上的科有18个,占总科数的16.67%,其中含种数较多的科有禾本科、蝶形花科、大戟科、菊科、桑科、莎草科、茜草科、樟科、马鞭草科和芸香科。除马鞭草科为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外,其余各大科均为世界分布或热带分布。这些科不到总科数的10%,但属数和种数分别占到了总属数和总种数的38.58%和42.03%。由此可见,该地区植物种类集中于少数几个科中,优势科比较明显。

2.2 热带区系成分占优势

在属的水平上,根据《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3]和《植物区系地理》[4]的分布区类型划分方法,该地区种子植物238属可划分为11个分布区类型及8个变型,除16属为世界分布型,33属为温带分布型,其余189属均为热带分布型,占总属数(不含世界分布型)的85.14%;其中74个属为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占总属数的三分之一。另外从主要科的属的分布区类型来看,除禾本科、菊科和蝶形花科的少数属主产温带外,其余科各属均为热带、亚热带分布。因此以科属的分布型来看,该地区植物区系也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但温带分布成分也对本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分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3 珍稀濒危植物

根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5]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6],牛尾海邻近岛屿共分布有国家保护植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和三级保护植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粘木(Ixonanthes reticulata)。

表1 香港牛尾海邻近岛屿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樟树在芒洲仔大量分布,建议将芒洲仔加入桥咀郊野公园而加以保护;苏铁蕨虽在香港各地有分布,但因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过度采挖及生境遭受破环使其面临濒危,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

吊钟花(Enkianthus quinqueflorus)、野含笑(Michelia skinneriana)、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竹叶兰(Arundina graminifolia)、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橙黄玉凤花(Habenaria rhodochella)和见血青(Liparis nervosa)都是受香港政府《林务规例》保护的植物,同时各种兰花还受到香港政府《动植物(濒危物种保护)条例》(2003)的保护,这些野生植物都具有较高的观赏及药用价值,在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时都应予以关注。

该地区也不乏一些虽未列入国家保护名录,但达到濒危等级或保护级别的植物[7]。如海南草海桐多生于海滩沙地,是海岸防风固沙的重要树种,据《中国的珍稀植物》一书的评定(下同),已达到易危(Vulnerable species)等级;小叶乌药(Lindera aggregata var.playfairii)是重要的药用植物,仅分布在香港东部离岛,达到低危等级的依赖保护(Conservation Dependent)级别,这些植物的保育工作应以就地保护为主,防止其濒危等级的加重。

3 野生植物资源概况

西贡牛尾海邻近岛屿共有野生植物345种,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以下10类:药用植物204种,观赏植物102种,材用植物52种,纤维植物37种,油脂植物36种,饲用植物35种,有毒植物33种,食用植物33 种,鞣料植物26 种,芳香植物21 种[8-9](表二)。

表2 香港牛尾海邻近岛屿野生植物资源统计

3.1 药用植物

我国是植物资源大国,植物药是人类利用最早的资源植物之一,在保障我国人民身体健康长寿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该地区约有药用植物204种,占植物总数的59.13%[10-11]。按照中药的有关性味、功效和用途,将所调查的药用植物分为四类,其中以清热解毒退烧类植物居多,如白花灯笼(Clerodendrum fortunatum)、爵床(Justicia procumbens)、牡蒿(Artemisia japonica)、青蒿(A.carvifolia)、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var.radiata)、扭鞘香茅和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其次为活血化瘀镇痛类植物药,如山油柑、毛冬青(Ilex pubescens)、朱砂根(Ardisia crenata)、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和酸藤子(Embelia laeta);滋补理气养生类植物药,如网络鸡血藤 (Callerya reticulata)、三裂叶野葛(Pueraria phaseoloides)、天门冬和薯蓣(Dioscorea polystachya)。另外抗菌消炎杀虫类植物药,如木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白花鱼藤(Derris alborubra)、鸦胆子(Brucea javanica)、苦楝(Melia azedarach)、乌桕(Sapium sebiferum)和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在诸岛也有分布。

另外该地区的不少药用植物都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8],如在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山油柑和鸦胆子植株中分别发现具有抗肿瘤的活性物质千里光碱、山油柑碱和鸦胆丁,同时在千里光中还发现对艾滋病HIV显示活性的提取物;羊角拗(Strophanthus divaricatus)和薯蓣分别含有毒毛花苷、薯蓣素等活性成分,对治疗冠心病有一定疗效。

3.2 观赏植物

该地区具有观赏价值潜力的植物约有102种,占植物总数的29.6%,其中大部分处于野生状态,未被开发利用,在园林景观中开发潜能极大。

在这其中,以庭园观赏类乔木半乔木植物居多,如樟、杨桐、两广梭罗(Reevesia thyrsoidea)、假萍婆、乌桕、山乌桕(Sapium discolor)、亮叶猴耳环和小叶榕等。这类树种大多树形优美,是优良的园景树和绿荫树。其次绿篱灌木亚灌木和地被草本植物也是主要类型,前者如栀子、桃金娘、毛稔(Melastoma sanguineum)、小蜡(Ligustrum sinense)、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等,后者如山麦冬、竹叶兰、红毛草(Melinis repens)和阔片乌蕨、贴生石韦(Pyrrosia adnascens)等蕨类植物。另外,该地区藤本植物众多,不少种类运用于园林中,不仅可以提高绿化质量,改善和保护环境,还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隔离作用,如木防己、弓果藤、娃儿藤(Tylophora ovata)、鸡眼藤和菝葜(Smilax china)等植物。

该地区多海岛岩岸,防风固沙类植物也有不少分布,如露兜树、草海桐、海南草海桐、银合欢 (Leucaena leucocephala)、海杧果和盐地鼠尾粟等。这些植物不仅可以防风固沙,还能起到保持水土、净化水源等功能。

3.3 材用植物

材用植物约有52种,占植物总数的15.07%。主要集中在樟科、大戟科、壳斗科和桑科等几个大科中,如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樟、乌桕、土蜜树、甜槠(Castanopsis eyrei)、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笔管榕(Ficus subpisocarpa)等,还包括天料木(Homalium cochinchinense)、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黄牛木、粘木、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等优秀木材树种。其中樟和黄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on)是我国南方的名贵用材,浙江润楠木质结构细致,纹理光滑美丽,木材经久耐用,带有清雅而浓郁的香味,有很强的杀菌功效,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竹节树心材呈淡红色,坚固,有光泽,纹理细致,是家具、装饰雕刻和小建筑物的良好用材;黄牛木木材坚硬,,纹理精致,为名贵雕刻木材;粘木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质稍软不变形,价值甚高。

3.4 纤维植物

纤维植物约有37种,占植物总数的10.72%。这类植物主要集中于锦葵科、大戟科、禾本科中,如黄槿、乌桕、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白背叶(M.apelta)、芒(Miscanthus sinensis)、刺芒野古草、粗毛鸭嘴草等,另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紫弹树(Celtis biondii)、朴树是常见的造纸原料;扁担杆(Grewia biloba)茎皮纤维色白、质地软,可作人造棉,宜混纺或单纺,去皮茎秆可作编织用;假萍婆、白背叶和山橙茎的皮纤维可作纺织麻袋的原料;软荚红豆(Ormosia semicastrata)的韧皮纤维可作人造棉和编绳原料;细圆藤(Pericampylus glaucus)的枝条可编织藤器;棕榈的叶和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的叶柄可制编织品和扇、帽等工艺品。

3.5 油脂植物

植物油脂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油料及工业原料,除食用外,广泛用于制取肥皂、油漆和润滑油,也是化学、医药、轻纺及国防等工业的重要原料。油脂植物约有36种[12],占植物总数的10.43%。主要集中于樟科樟属(樟、黄樟)和木姜子属(假柿木姜子Litsea monopetala、潺槁木姜子);芸香科花椒属(花椒簕Zanthoxylum scandens);大戟科乌桕属(乌桕、山乌桕)和野桐属(白楸、白背叶)。其中白背叶种子富含α-粗糠柴酸,具有较高的耐冷水、沸水、盐水和酸碱性能,是优良的干性油;乌桕种子外被蜡质,可提取制蜡烛、肥皂,也可作为生产棕榈酸和油酸的原料,而除蜡层后的种子油可用以生产油酸及制漆、润滑油、油墨、化妆品、蜡纸等。另外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所提取的生漆有耐酸碱、耐高温等特性,是优良的涂料。

3.6 饲用植物

饲用植物约有 35种[13],占植物总数的10.14%。主要为豆科、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这些植物多为嫩枝叶富含营养物质,为优良牧草或牲畜饲料,如银合欢、扁担杆、黄牛木、对叶榕(Ficus hispida)、扭鞘香茅、觿茅(Dimeria ornithopoda)和粗毛鸭嘴草;而有的植物在抽穗期刈割可加工为青贮饲料,如芒、蔓生莠竹(Microstegium fasciculatum)、铺地黍和细毛鸭嘴草等;有的则秆叶柔软,为牛羊所喜食,是优良牧草,如黄鹌菜(Youngia japonica)、牡蒿、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弓果黍、两岐飘拂草(Fimbristylis dichotoma)和红毛草等;另外一些蕨类植物也可作牲畜饲料,其叶营养价值尚高,如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小叶海金沙(L.microphyllum)和乌毛蕨。

3.7 有毒植物

有毒植物约有 33 种[14-16],占植物总数的9.57%,主要集中在大戟科和豆科植物中。前者如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其乳汁中含三萜化合物和海漆毒素,入眼可引起暂时失明,严重可导致永久失明;乌桕和山乌桕的果实和种子均有毒,用其木材作切菜砧板,食物均会含有毒物质;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和白背叶含有根皮酚类化合物和咖马林,可引起呕吐和强烈腹泻。后者中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e)种子中含多种游离氨基酸,误食后引起腹痛、恶心、呕吐和心跳加快等症状;含羞草决明(Chamaecrista mimosoides)含有大黄泻素和大黄素甙,孕妇多食可导致流产;海刀豆(Canavalia maritima)果荚和种子有毒,常因食法不当,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另外了哥王、野漆、苦楝、海芒果、娃儿藤和山菅兰都是常见的有毒植物,中毒后均可引起强烈的生理反应,应及时给予洗胃、内服或注射药物处理。

3.8 食用植物

食用植物约有33种,占植物总数的9.57%。这类植物中木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桃金娘、毛稔、茅莓(Rubus parvifolius)、三裂叶野葛、余甘子、竹节树、茅瓜、棕榈、肖菝葜和薯蓣等是常见的野果。另外网络崖豆藤可酿酒;薜荔果可作凉粉食用;黄槿、牡蒿、黄鹌菜、梓树和乌毛蕨的嫩叶嫩芽可作蔬菜食用。除直接食用外,肖菝葜根茎富含淀粉,可提制淀粉、酿酒;土茯苓根状茎含淀粉,叶含粗蛋白,可制糕点或酿酒;余甘子果实富含维生素、淀粉和纤维素,可腌食或做果脯、蜜饯。

3.9 鞣料植物

植物性鞣料,亦称栲胶,多从富含单宁质(也称为鞣质)的植物体中提制而成,是鞣质生皮革的一种化工原料。鞣料植物约有26种,占植物总数的7.54%。这类植物中秋茄树和榄李的树皮,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的树皮、叶和果实,菝葜的根茎富含鞣质,可提取栲胶;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和桃金娘不仅可以提制栲胶,还可制黄色或红黄色染料;另外盐肤木 (Rhus chinensis)的幼枝嫩叶受五倍子蚜虫寄生刺激后形成的虫瘿叫五倍子,鞣质含量极高,是著名的提制栲胶原料。

3.1 0 芳香植物

芳香植物是指一类含有挥发性物质的植物,植物芳香油是香精、香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来源,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妆品和食品工业。该地区约有芳香植物21种[17],占植物总数的6.09%。常见于樟科樟属(樟、黄樟)和木姜子属(豺皮樟);芸香科花椒属(两面针、花椒簕);茜草科栀子花属(栀子);菊科蒿属(青蒿、牡蒿)及禾本科香茅属(扭鞘香茅)。其中樟的树皮、树干、树根和树叶均可提取樟脑和樟脑油,同时可以用来提制香精油;黄樟是我国提取黄樟油素的主要原料植物;栀子花芳香气浓,提取的花浸膏香气佳,可用于制高级香水;同时它和扭鞘香茅全草所提取的芳香油,均为多种花香型化妆品和皂用香精的重要调合剂。

4 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4.1 合理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

牛尾海邻近岛屿植物资源相当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观赏、材用等经济价值,是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和工业植物原料,因此要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并加以适当保护。一方面继续充分了解野生植物资源状况,特别是加强对该地区野生经济植物资源的蕴藏量、分布等状况的调查,同时进行适当人工引种,与本地优势植物资源相结合,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部分野生植物资源数量普遍不多,在各岛屿零星分布,已不具备作为经济资源的条件,必须将这些野外资源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和珍稀植物、保护植物同样对待,实行普遍保护。同时,尽可能地大力发展野生植物资源的人工培育,促进由利用野外资源为主向培育利用人工资源为主的方向转变。

4.2 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植被景观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现如今香港的旅游业和娱乐业已逐渐开始向海岛发展。1976年,桥咀洲、断头洲等8个岛屿被划定为桥咀郊野公园,占地面积100 hm2;1995年,滘西洲建有公众高尔夫球场,并于2008年进行扩建,现占地180 hm2。加之牛尾海邻近海域位于西贡内海湾,泳滩、风帆区和青年营等基础设施开始兴建,环境负荷逐年增加,必将对该地区物种多样性和植被景观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进行自然保育工作,适当进行植树造林和海滩景观改造,同时优先立足于本地优良乡土植物,建立景观价值甚高、乡土特色突出的植物景观园。

4.3 开展科普等工作,发展生态旅游

桥咀洲泳滩及海岛岩岸,是西贡区近年来最受欢迎的弄潮胜地和垂钓胜地,基础设施完善,林木优美茂密。但桥咀郊野公园仅有桥咀洲的沿岸山坡上长有林木,其余7个海岛均鲜有树木,可结合旅游区的特点,充分考虑各岛屿的植被类型,就近引种观赏植物,美化游览区各景点景观,丰富其旅游内容。同时积极开展该地区的科研和科普工作,建议建立植物园和标本馆,向游客普及知识,使该地区成为一个具有南亚热带区域特色的,集科研、科普、旅游、郊野于一体,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综合旅游景区。

[1] 胡普炜,邢福武,陈红锋,等.香港西贡牛尾海邻近岛屿植被与植物物种多样性[J].生物多样性,2011,19(5):605-609.

[2] 吴征镒,周浙昆,孙航,等.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其起源和分化[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3] 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增刊 IV):1-139.

[4] 王荷生.植物区系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5] 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J].生物学通报,1987,7:23-28.

[6] 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M].1999.

[7] 邢福武.中国的珍稀植物[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8] 朱太平,刘亮,朱明.中国资源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9] 王宗训.中国资源植物利用手册[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0] 陈少卿,张桂才,李泽贤,等.广东药用植物手册[M].北京: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1982.

[11] 吴修仁.广东药用植物简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12] 中国油脂植物编写委员会.中国油脂植物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3] 莫熙穆,陈定如,陈章和.广东饲用植物[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3.

[14] 刘全儒.常见有毒和致敏植物[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15] 罗深秋,俞守义.南方有毒植物及其中毒的处理[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

[16] 陈翼胜,郑硕.中国有毒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7] 芮和恺,王正坤.中国精油植物及其利用[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植物
谁是最好的植物?
为什么植物也要睡觉
长得最快的植物
各种有趣的植物
植物也会感到痛苦
会喝水的植物
植物的防身术
把植物做成药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