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治慢性咳嗽体会
2012-12-09张传名
张传名
(江苏省扬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扬州225002)
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时间<3周,亚急性咳嗽3~8周,慢性咳嗽≥8周[1]。临床上通常将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从西医角度来看,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等,这些原因占了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的70%~95%[2]。慢性咳嗽,属中医“咳嗽”范畴。中医认为咳嗽的病因,一是外感六淫之邪,如《河间六书·咳嗽》云:“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二是其他脏腑的功能失于调节均可引起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肺气上逆而作咳,正如《素问·咳论》所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景岳全书·咳嗽》云:“咳证虽多,无非肺病”,指出咳则伤肺,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于肺也。因慢性咳嗽迁延日久,常规治疗往往效果不佳,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临床上,由于慢性咳嗽的病因不同、病程长短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须悉心辨治,充分发挥中医优势,方能获得良效。笔者现将临床辨证治疗该病的体会介绍如下。
1 辨病与辨证结合
1.1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该病患者主要或唯一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但气道高反应性检查为阳性,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夜间或清晨咳嗽比较常见,冷空气、灰尘及油烟等刺激性气味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其诊断主要依靠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或PEF日间变异率>20%,支气管舒张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咳嗽可缓解。临床辨治,本病多为风痰为患,治疗当以祛风化痰、宣肺降逆以止咳。方用定喘汤加减,药用:白果、炙麻黄、苏子、杏仁、款冬花、射干、蜈蚣、荆芥、防风、蝉蜕、生甘草等。
1.2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是指因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者,伴发症状有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嗳气、胸闷等。该病咳嗽以白天为主,大多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痰,或有明显的与进食相关的咳嗽,抗反流治疗后咳嗽消失或显著缓解等表现。临床辨治,本病与肝、胃相关,为肝胃不和、肺胃同病之证。治宜辛开苦降,疏肝和胃,肃肺止咳。方选黄连化痰丸加味,药用黄连、法夏、吴茱萸、桃仁、陈皮、香附,桑白皮、杏仁、乌贼骨、贝母、炙枇杷叶、生甘草等。
1.3 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 是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临床表现除了咳嗽、咳痰外,还伴有咽喉部滴流感,口咽黏液附着,频繁清喉,咽痒不适,或鼻痒、鼻塞、流涕、喷嚏等。患者往往伴有季节性或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及鼻窦炎等病史。临床辨治,本病是风热挟痰浊上壅清道,肺窍不利。治宜清肺化浊,通窍止咳。方选麻杏石甘汤、芎芷石膏汤、辛荑散等方化裁治之。药用炙麻黄、生石膏、杏仁、白前、贝母、白芷、川芎、牛蒡子、辛荑花、桔梗、生甘草等。
1.4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 临床上表现为慢性干咳或晨咳,多为刺激性干咳,可有少许黏痰,实验室检查痰嗜酸粒细胞增高,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临床辨治,本病多为阴虚肺燥之证,治疗要采用养阴润肺止咳法,方选沙参麦冬汤化裁,药用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生扁豆、玉竹、天花粉、半夏、桑叶、炙枇杷叶、杏仁、五味子、蝉蜕、甘草等治之。
2 注重顾护肺阴
肺主气,司呼吸,上连通于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居于高位,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为外邪侵袭。外邪袭肺,化热伤津,或因燥热犯肺为病,病则宣肃失常,肺气上逆,发为咳嗽。《景岳全书》云:“肺苦于燥,肺燥则痒,痒则咳不能已也。”外感热邪、燥邪均易损伤肺阴,肺阴不足,多致使咳嗽迁延或久治不愈而成为慢性咳嗽。咳嗽日久,其必更伤肺之气阴。其次肝与肺以经络相连,肝经循行,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升发与宣降互相制约,互相协调,则人体气机正常,若久病肝气郁结,肝火旺盛,肝火上炎,亦易伤肺之气阴;再次肺喜润恶燥,肾主藏精,为一身之真阴真阳之本,若肾阴下亏不能上滋肺金或虚火上炎,也可灼伤肺阴,致清肃失常、肺气上逆,咳嗽久治难愈。肺之气阴不足时症状常见:咳嗽日久,咳痰量少,甚至干咳,咽喉发痒,痒则引咳,或痰中带血,口干舌燥,舌质红,苔薄,脉细数。所以治疗慢性咳嗽时要注意顾护肺阴,不可伤及肺阴。若肺阴不足,要以滋阴润肺,止咳化痰为法。方选沙参麦冬汤或养阴清肺汤加减,药用南沙参、北沙参、党参、玄参、麦冬、天花粉、乌梅、川贝母、海蛤壳、炙枇杷叶、杏仁、五味子等。若阴虚肺热,痰中带血者,可酌加生地、当归、百合、白茅根等。
[1]钟南山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11(28):737~74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5(2):18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