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分型治疗带状疱疹46例临床观察
2012-12-09王军
王 军
(昆明市中医医院皮肤科, 云南 昆明 650011)
带状疱疹是一种多发于春冬季节,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具有急性疼痛,皮肤出现成簇水疱的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蛇窜疮”等.由于本病发作突然,进展迅速,常伴有烧灼刺痛,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笔者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疾病的临床症状,分型论治,同时配合针灸治疗,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患者,均为本科门诊随诊患者,其中,男16例,女30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3岁;青壮春冬两季发病33例,病变部位发生在腰肋区者36例,颜面区6例,散在下肢区4例。
2 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分3型进行综合治疗。
2.1 火毒型(25例) 在焮红皮损上可见丘疹、丘疱疹及疱壁紧张的小水疱,自觉灼热刺痛,夜难成寐,伴有口干口苦,溲赤便秘,舌红,苔薄黄或干黄,脉象弦数。治宜凉血泻火,方用银翘散加减:大青叶、玄参、贯众、枯芩各10 g,连翘、银花、生地各15 g,马齿苋15 g,炒丹皮、赤芍各10 g。壮热不退,加水牛角3 g,绿豆衣、银花炭、生地炭各15 g;口苦,溲赤加焦山栀6 g,炒龙胆草6 g;大便秘结加炒枳壳6 g,酒大黄6 g(后下),桔梗10 g;皮损部位在颜面区加杭菊花、桑叶各10 g。接近眼角区加谷精草10 g,炒黄连3 g;如疱壁紧张欲破,疼痛颇重,外用苦参疱疹酊(中成药)敷贴,每日换药1次。
2.2 湿毒型(15例) 在红晕的皮损上出现数群簇集成窜的水疱,状如绿豆大小,排列成带状,各群疱疹之间夹有正常皮肤,3~5 d后,疱液浑浊溃破,进而出现糜烂浸淫现象,甚至形成坏疽性溃烂,自觉痛痒交作,口不渴或渴不欲饮,纳呆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濡数或滑数。治宜清化湿热,佐以凉血解毒,方用苡仁赤豆汤:苡仁、赤小豆各15 g,茯苓皮、银花、地肤子、生地各15 g,车前子,车前草,赤芍。马齿苋各10 g,甘草6 g。皮损渗出糜烂重者,加六一散15 g(包煎),藿香,佩兰各10 g;皮损溃烂,坏死,久不收敛者加黄芪15 g,党参,白薇各10 g,山药30 g;皮损溃烂或渗出多者,外用盐酸黄连素油剂(本院制剂),外涂患处,每日换药1次。
2.3 气滞型(6例) 患处皮损透发不明显,痛如针刺,或隐痛绵绵,动则加重,常伴心烦,夜寐不安,纳差,脉细涩,舌红苔薄黄。治宜疏肝理气,通络止痛,方用金玲子散加味:金铃子、郁金、紫草各10 g,元胡索10 g,醋柴胡、青皮各6 g,炒白芍,当归各10 g,丝瓜络10 g,炙乳没各10 g。头昏目眩加茺蔚子10 g,川芎、蔓荆子各6 g;视物不清加杭菊,枸杞子各12 g,桑叶10 g;疼痛日久不愈,酌加蜈蚣2条,全蝎3 g。
本组病例中,凡属火毒型和部分气滞型患者,均采用毫针围刺疗法,即取30~32号毫针,在皮损四周呈30度角斜刺入皮下,施泻法,留针15~30 min,其间捻转3~5次,每日针1次,一般针刺1~2次,疼痛即可明显减轻。以上各型每天1剂,日服3次,治疗10天为1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痊愈:皮损消退,疼痛消失;显效:皮损基本消退,疼痛已止;有效:皮损大部分消退,遗留轻微疼痛;无效:皮损部分消退,仍有较明显疼痛。
3.2 治疗结果 本组46例,治疗时间最长,19 d,最短5 d,平均12 d。治疗后,痊愈37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1例。多数病例经综合治疗3~5 d后,疼痛减轻,皮损趋向好转,继治5~12 d痊愈。
4 体会
带状疱疹因其病好发于胸胁及腰部,故名为“缠腰火丹”,其疹走形如蛇,亦称“蛇丹”。《外科正宗》对本病之发生认为“心火旺动,三焦风热乘之﹑发于肌肤”。《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解》曰:“蛇窜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垒垒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之干者多疼……。临床上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参合传统辨证,概分为火毒,湿毒和气滞之型。就其病位主要在心,肝,脾三脏,心火旺则血热,热灼于肤,故痛甚。脾气虚则湿不运,水聚于腠,故水疱多。肝病既影响于心,又影响脾,如肝郁化火,火与心气相连,风火相煽,故皮肤焮红,痛如火燎,肝旺侮脾,脾湿内困,蕴而化热化毒,湿毒流窜于肝胆经脉循行之区,故见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等皮损。因此立法应以疏肝,泻火,理脾为主,特别是泻火一法,以往从肝胆实火出发,主张多用,重用龙胆草之类,殊不知仅用泻火而不清热,火毒难除;更何况本病患者机体多数是处于正气虚弱的情况下发病,治疗中若大苦大寒之味用之过多,必然克伐生发之气,不利于机体的康复。正如清·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所说;“治火切不可久任寒凉之品,重伤脾胃,便不可救”。鉴于火热之邪,消烁津液居多,所以,在本病后期,酌加甘寒救阴,通络止痛之品,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本病总因气血凝结,经络阻滞而成。故常有灼热刺痛难忍之感,遵循《素问·气穴论》“疾泻无怠,以通荣卫,见而泻之,无问所会”的原则。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不仅控制疼痛快,且治愈时间短,近代研究证明:发现针刺治疗后植物血凝集素(PHA),双链霉(SK-SD),OT皮试红晕反应较之治前明显扩大,末梢血液的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针后也明显增加,血清免疫球蛋白LgA,LgG,LgM及补体C3在正常范围,无明显变化,表明针刺确能增加人体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作用。因此,根据疾病的临床症状,分型论治,即谨守疾病的病因病机,同时,针对疾病过程中疼痛这一主要症状,采用针灸毫针围刺疗法,取得了疏导经气,通络止痛的良好效果,因此,分型论治配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是一种安全可靠,见效迅速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