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100例临床经验探讨
2012-12-09张琴
张 琴
(乐山市妇幼保健院,四川 乐山 614000)
鼻中隔偏曲是较为常见的鼻部疾病之一,是鼻中隔偏离中线且引起临床症状的一种鼻内畸形,常表现为鼻塞、流涕、头痛、鼻出血等。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手术鼻中隔偏曲80例,合并鼻息肉、内翻乳头状瘤、鼻窦炎等,做鼻中隔前置手术20例,共计100例,出现并发症8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20~64岁,平均30.2岁;鼻中隔偏曲原因不明60例,幼时鼻部摔伤12例,被手打伤及篮球碰伤8例,鼻腔内新生物前置术20例;鼻中隔“C”形前段偏曲30例,中段高位偏曲21例,“S”形偏曲18例,嵴突18例,棘突13例。
1.2 方法
前50例患者,在前鼻孔镜下(当时科室无鼻内镜)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按《实用耳鼻咽喉科学》[1]介绍的方法施行。后50例在鼻内镜下施行,方法同前,均在局麻下完成,合并有下鼻甲肥大的患者,先行双下鼻甲下端或后端微波部分消融术后,再完成鼻中隔手术。
2 结果
本组前50例在前鼻孔镜下施行手术,出现鼻中隔穿孔7例,其中前段穿孔2例,约2mm×3mm大小,中后段穿孔5例,约3mm×3mm大小,其中1例5mm×5mm大小。后50例在鼻内镜下施行手术,1例中段小穿孔,原因是20岁青年患者,不耐受油纱填鼻,术后8h自行抽取油纱,伴鼻出血,经处理后再次填油纱,术后2个月复诊见鼻中隔中段小穿孔。本组无1例鼻中隔血肿,脓肿,鼻梁下塌及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初学者或经验不足的基层医生,行切口前,将1%利多卡因注入将要剥离的黏-软骨膜与软骨、骨之间.使黏膜增厚,有利于剥离。切口最好在左鼻阈后2mm处,作“L”切口上至鼻背,下至前鼻棘。操作如下:①12号小圆刀沿切口上下来回轻轻滑动,有骨粗糙感时,表明已全层切开黏-软骨膜,用软骨刀剥离全层黏-软骨膜瓣,较剥离子剥离黏-软骨膜容易,且不容易损伤,出血少,确见软骨后,剥离子与软骨紧贴,始往后往上往下剥离,直至偏曲后方,这是防止穿孔方法之一;②分离右侧时,将剥离子从软骨切口伸至对侧黏-软骨膜下,紧贴对侧软骨,手不动;此时注意力全程注视右侧鼻中隔,观察右侧鼻中隔黏膜有无损伤。确无,方法同左侧操作;如有立即退出,重新选择方可进一步操作,以避免右侧黏-软骨膜大范围损伤,这是防止穿孔方法之二;③如不慎损伤前段两侧黏-软骨膜,可作两点处理:其一,取软骨时尽量取大片备用,将其修平整后,置于处理好的鼻中隔破裂处之间,并缝合右侧损伤处及左侧切口处;其二,不作前段软骨切除,自上颌骨鼻嵴上缘横切断软骨,用软骨刀自下而上达软骨上端纵行切开软骨2~3条(取出后端偏曲部分),软骨弹性良好,两侧鼻腔填塞后,软骨平复,术后鼻通气良好,可防止穿孔之三;④鼻中隔嵴突或棘突最高处黏-软骨膜较薄、张力高,如操作不当可损伤两侧,穿孔无疑。可避免的方法是:分离至最突起处时,停止分离;作对侧分离,并超过最突起处,作凹面软骨楔形横切除2~3mm、以降低张力,然后作突起侧上下分离,最后分离突起处,可减少损伤,只要完整保留一侧的黏-软骨膜,术后不会遗留穿孔[1]。这是防止穿孔方法之四;⑤在取后端偏曲骨时,确定完全与黏骨膜分离时,方可取骨,否则可引起鼻中隔黏骨膜撕破而穿孔;⑥取除鼻中隔骨部偏曲部分时,不能左右摇摆和粗暴扭转使骨片折断,以免损伤筛板导致脑脊液鼻漏;⑦偏曲软骨及骨切除完毕后,确定止血彻底,碎骨及棉片清理干净后,方对合两侧软组织,是防止血肿、脓肿的重点;⑧鼻中隔前上缘不可去除过多,至少应保留6mm宽的软骨,以防止日后鼻梁下塌;⑨鼻腔填塞油纱不过紧,也是防止并发症之一;⑩术后48h抽取鼻腔内油纱后,予以1%麻黄素滴鼻,定期清理鼻内结痂及渗出物[2],是防止鼻甲与鼻中隔粘连及促进早期愈合的方法。
初学者经念不足,盲目操作,是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前鼻孔镜下操作,有盲目性,是原因之二;鼻腔内合并新生物、合并有鼻窦炎、分泌物多的患者,尚未处理妥当便施行手术,是原因之三。
凡是鼻中隔的上下或前后径偏离矢状面,向两边偏曲或者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腔功能障碍者,称为鼻中隔偏曲[2]。事实上大多数人的鼻中隔都有程度不同的偏曲,未引起临床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这种无鼻功能障碍的鼻中隔偏曲称为“生理性鼻中隔偏曲”[1]。临床上,鼻中隔偏曲引起鼻出血,鼻塞,影响鼻窦引流,以及偏曲压迫鼻甲反射性的头痛,或伴有常年性、季节性变应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或支气管哮踹者,在施行鼻中隔矫正术后,上述疾病可能获得满意疗效[1]。手术矫正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唯一治疗方法,但是如果在术中操作不当,出现术后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新的痛苦,有的是终生的,有的或需再手术,给患者带来经济损失和鼻部伤害。因此,易出现医疗纠纷。
前鼻镜下作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视野不清,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建议年轻医生应尽量避免。在鼻内镜下操作,手术视野清晰,可以清楚看到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的结合处,以及犁骨、上颌骨鼻嵴与鼻中隔软骨下部的“错茬交接”和纤维黏连,操作准确[3],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4-195.
[2] 王忠植,张小伯.耳鼻咽喉科治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400-402.
[3] 殷建军.鼻内畸形常见病因探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8(1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