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化瘀渗湿降浊法治疗脑血栓形成37例

2012-12-09刘正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化瘀瘀血脑血栓

刘正华

(云南省腾冲县中医医院,云南 腾冲679100)

脑血栓形成属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笔者采用益气化瘀渗湿降浊法治疗脑血栓形成,取得较好疗效,并与西医常规治疗进行对比,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6年1月~1999年1月笔者治疗的本院内科住院患者 .治疗组37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9岁,平均59.97岁;职业:农民22例,工人7例,居民1例,退休干部5例,教师2例。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6~83岁,平均59.8岁;肢体瘫痪者19例,失语1例。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病例选择和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第三次修订的脑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1]和国家中管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2 治疗方法

2.1 分期 根据全国中医内科学会中风学组制定的中风病分期标准[4],治疗分急性期(起病后2周内),恢复期(发病2周~半年),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

2.2 对照组 (1)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 m L+维脑路通0.4 g,静脉滴注,每日1次,15 d为1疗程;(2)防治脑水肿:用20%甘露醇250 mL,每日1~3次,连续3~5 d;(3)脑细胞营养剂:胞二磷胆碱0.5 g+5%葡萄糖液250 m L静脉滴注,肌苷、辅酶A、维生素C等能量静脉滴注;(4)防治感染,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

2.3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凡神志清楚者均给益气化瘀渗湿降浊之基本方:黄芪60~90 g,太子渗20~30 g,桃仁冲20 g,红花10 g,丹参20 g,水蛭20 g,川芎10~15 g,当归20 g,生地20 g,赤芍20 g,茯苓20 g,苡仁20 g,水牛角20 g,石菖蒲10 g,牛膝10 g,代赭石20 g,柴胡10 g,开水煨,2日1剂,日服3次,每次150~200 mL。以辨证施治贯穿始终:肝阳暴亢者加黄芩20 g,钩藤20 g;便秘腑实者加白芍60 g,甘草10 g,麻子仁20 g,麦冬20 g,大黄10 g;痰多者加胆南星20 g,竹茹10 g,京半夏20 g;颅内压高或血压过高者代赭石量用30~50 g,加泽泻60 g,生石决明20~30 g,夏枯草10 g。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按照《中医诊疗常规》“中风”的疗效标准拟定[3]:痊愈:达到97分者;基本痊愈:为90~96分者;显效:为60~89分或治疗前后相差15分者;有效:为治疗前后相差7分以上者;无效:治疗前后相差不满7分者。

评定疗效标准:按神经系统体征的功能表现,将正常人总分定为100分。(1)神志:正常20分;淡漠15分;嗜睡10分;昏迷0分。(2)言语:正常10分;口齿不清、运动性失语5分;感觉性失语3分;混合性失语0分。(3)颅神经:正常10分;面瘫5分;舌歪及其他颅神经障碍5分。(4)运动:上下肢近端(肩、髋)、远端(指、踝),每减肌力1级、扣除2分,共40分。(5)感觉:正常5分;单肢障碍3分;半身障碍0分。(6)综合能力:自理15分;步态差12分;拐行10分;需人扶行5分;卧床不起0分。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4 讨论

脑血栓形成属中医的中风范畴,多数属中经络。中风又名卒中,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㖞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因本病起病急聚,变化迅速与风性善性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

祖国医学对中风有着十分博大精深的理论基础和治疗内涵,并且对脑和脑神经功能早有认识。《医易一理》明确指出:“脑者人身之大主……。脑气筋入五官脏腑,以司视听言动。故曰:目无脑气筋则不能视,耳无脑气筋则不能听,鼻无脑气筋则不分香臭,舌无脑气筋则不知甘苦。脊髓者,由脑直下,为脑之余,承脑驱使分派,众脑气筋之本也。脊桩二十四节,凑叠连贯,互相勘合而成,共成脑气筋三十一对,由筋分线,由线分丝,愈分愈细,有绕如网者,有结如球者,以布手足周身,皮肉筋骨无微不到。人身能知觉运动,及能记忆古今,应对万事者,无非脑之权也。”

该病病机虽然复杂,但笔者认为不外乎脑络瘀阻,髓海失养,脑气筋受损致神明失用“伎巧不出”。因其一:“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灵枢·经脉》),肾藏精生髓,肾足而精足髓盛脑充,“伎巧出焉”。该病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人到中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肝肾阴亏,阴精不足,精不化气,则气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而为瘀”(《医林改错》)。肾精不足,精不化血则血少、肝阴亏损,阴不生血则血少,血少血脉不充则血行迟缓而为瘀。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说:“或纵欲过度,气血亏损,流通于周身者,心然迟缓,血即因之而瘀”。其二:虚是老年患者的特点“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多则流畅,少则雍滞,气血不虚则不滞,虚者无有不滞者”(张景岳)。现代研究表明:肾虚气弱、肾虚血瘀是许多老年病的病理基础[5],人体衰老的主要机制在于气虚血瘀,人体衰老的实质是肾虚。可见“虚为中风之根也,惟中风病由于虚”(《杂病源流犀烛》)。其三:年老脾虚而升降失权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从而蕴痰、湿雍、浊蒙脑窍,加之年老气虚,气不化津,水停脑脏而为脑水肿。同时“病血者未尝不病水,血积久而为水”,“血不利而为水”,“瘀血化水,亦发水肿”(《血证论》)。可见痰、水、瘀三者同源而异流。

因此,年老因虚(肝肾精血不足、脾虚、气虚)致运血无力(或血流缓慢),血液粘稠而结瘀,血瘀(血液的浓、粘、易凝、易聚状态)日久,渐而阻滞脑络形成瘀血(血液的凝聚状态),瘀血闭阻脑络(脑血栓形成),使其周围的髓海失养(脑组织缺血缺氧)。髓海失养则脑气筋(脑神经)受损。随失养区域不同,按脑气筋的循行分布不同,产生卒然昏仆,㖞僻不遂,语言蹇涩等各种不同症状。

故而虚是脑血栓形成的根源,瘀血闭阻脑络是脑血栓形成发生的核心。髓海失养、脑气筋失用是瘀血闭阻脑络后疾病发展的结果。所以本病是因虚致实(脑络瘀阻不通),因实而虚(髓海失养)的本虚标实证,虚实挟杂证。病变脏腑是肝脾肾。治疗的核心是“通”(脑络)“荣”(脑海)二字,化瘀养脑是治疗的关键。益气化瘀及渗湿降浊是治疗的基本方法。

本方中,生口芪(味甘微温)长于补气升阳、又能补气行滞、利水消肿、益卫固表,太子参(甘微苦性平)补气生津为清补之品,二者相须为用,益气且升阳生津。桃红四物汤加水蛭、丹参活血化瘀,茯苓、苡仁健脾渗湿利水,柴胡、代赭石升清降浊,石菖蒲开窍化湿豁痰,水牛角凉血以清脑热。牛膝入肝肾经引血下行。全方虚实兼顾、通荣并举、升降并行,以“通”达“荣”、以“荣”助“通”,从而脑络得通、髓海得荣,使脑筋复用,以司视听言动,伎巧出焉。大量的文献报道证实[6]:桃仁、红花、丹参、水蛭、川芎、当归、赤芍、僵蚕、四物汤,补阳还五汤等具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作用、抗凝作用,促纤溶作用,黄芪、牛膝有部分抗凝作用。它们从凝血机制的不同层次干预了凝血过程。

[1]戴瑞鸿 .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1:399.

[2]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3]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中医诊疗常规[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272~273.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第一辑(试行),1990,6.

[5]冯学功 .论肾虚气弱风痰瘀血阻络在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病机中的重要性[J].中医杂志,1998,39(8):458.

[6]李文伟 .活血化瘀方药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9):557.

猜你喜欢

化瘀瘀血脑血栓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教你识瘀症
化瘀解毒健脾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结节的临床观察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