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质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2012-12-09赵永祥
李 琴, 赵永祥
(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 云南 昆明 650223)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1]。它具有个体差异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等特点。
1 病因病机
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口疳”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以热毒为主;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劳倦所致。《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上》舌病第四方十一首云:“舌主心藏,热即应舌生疮裂破,引唇揭赤……”。内经云:“喉舌之痰,皆属痰火”,口腔溃疡不外乎虚火、实火、虚实夹杂3种病机。口舌为手足阳明经所过之所,火多与脾胃大肠有关。体质可以影响疾病的形成、发展、演变和转归,某种特殊体质患相关疾病的几率高。体质的差异性决定着个体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以及感邪后发病与否和发病的倾向性[2]。
2 体质辨证与用药
复发性口腔溃疡不同体质者在生理特性之表现、疾病易感性与发展上均有所不同,笔者在“体质可分论”的基础上,以王琦提出的中医9种基本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为辨证用药的基础。个体体质的偏颇导致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常见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常表现为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六种。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3]录入和判定患者体质分类,采用辨病、辨证与辨体相结合进行施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治病必求于本”。实火证:患者口腔溃疡发作次数每月2次以上,溃疡面较大如麦粒扁豆大,溃疡面上覆盖黄色假膜,周围黏膜红肿,疼痛剧烈并伴有口干渴喜饮,口苦、口臭、大便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笔者以基础方藿朴夏苓汤加竹叶、砂仁以清心泻火,健脾祛湿,清热。虚火证,阴虚火旺,口腔溃疡发作次数每月1次,但发病持续时间较长,溃疡面较小,周围组织稍红不隆起,并伴有口干、鼻干、心烦、失眠消瘦、大便干、舌嫩红、少苔、脉细数;治疗笔者常选用滋阴降火,祛腐生新的方法,方选知柏地黄汤加生脉散加减。并在此基础上重视辨证、辨体相结合,根据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分析及计算得出患者体质类型合方加减,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用药如下:气虚质轻证采用补中益气汤、重证用四君子汤为主;阳虚质轻证采用金匮肾气丸、重证用右归丸为主;阴虚质采用六味地黄丸、重证用大补阴丸为主;痰湿质轻证采用化痰祛湿方、重证用苍砂导痰丸为主;湿热轻证采用甘露消毒丹、重证用三仁汤为主;瘀血质以轻证桂枝茯苓丸、桃红四物汤为主;九种体质常相互兼夹,临证应随证加减。除平和质以外的8种体质的调整优化,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典型病例
孙某,男,32岁,因反复发作口舌溃疡1年半,加重3 d来诊。诉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黏膜、舌体溃疡,呈爆发性,初起1~2个,次日即10~20个,发作与愈合不超过1周,平素喜食酒肉,少食蔬菜。无生殖器溃疡、眼部损害及全身症状。查:形体肥胖,以腹型肥胖为主,血细胞分析、肝功、肾功正常,血脂、血尿酸偏高,口腔、免疫功能检查正常。改变饮食习惯后效果不佳,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多方检查和诊治,曾用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B12等,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液效果佳,但停药后即复发。刻见口、舌多发十余处溃疡,溃疡直径在2~5 mm之间,创面疼痛,溃疡边缘色红,创面白厚,口腔肿胀,舌苔腐白厚,上见薄黄苔附着如豆渣,舌下络脉曲张,平素大便不畅,似解不净,脉濡弱。辨证属湿热郁肝,阻遏气机,故脉舌见此象。根据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分析及计算得出当属湿热质、偏血瘀体质,拟方藿朴夏苓汤合三仁汤加减:组方藿香10 g,厚朴10 g,法半夏10 g,茯苓15 g,滑石20 g(包煎),竹叶10 g,黄连6 g,五味子6 g,黄芩6 g,砂仁10 g,栀子10 g,桔梗6 g,丹参10 g,炙甘草6 g,服2剂,溃疡即退,效不更方,连服15剂,舌苔薄。嘱平时常以蚕砂煎服当茶饮,并改变饮食及不良生活方式,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元·倪维德撰《原机启微》中云:膏粱之变,滋味过也;气血俱盛,禀受厚也;元阳上炎,阴不济也……热积必溃之病。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运动减少,嗜食膏粱厚味者增多,日久酿积,多为痰湿或湿热之质而发病。脾胃大肠积热型较为常见,故易于出现湿热质;久病多瘀,故患者表现出血瘀质倾向。本例患者辨证属实火,应用藿朴夏苓汤合三仁汤清热利湿、宣畅气机,方中藿香芳化宣透以疏表湿,使阳不内郁;厚朴、法半夏燥湿运脾,使脾能运化水湿,不为湿邪所困;黄连、栀子既利湿又清热,能开上、畅中、渗下,宣化表里之湿邪,正如石芾南所言:“湿去气通,布津于外,自然汗解”;茯苓淡渗利湿;滑石、竹叶清心除烦利湿;五味子敛阴以防伤阴;黄芩清上焦实热;砂仁行气调味,和胃醒脾;桔梗引药上行;丹参活血化瘀;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既调整体质,又正中病机,使溃疡得以痊愈。蚕砂不温不燥,入肝、脾、胃经,有燥湿祛风、和胃化浊、活血定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所含水溶性叶绿衍生物可加速动物实验性创伤和烧伤的愈合,在临床实验中与青霉素、磺胺等药物比较,叶绿素治愈创的作用最强、速度也最快。以蚕砂做茶饮用,除可调整患者湿热兼瘀的体质外,尚可促进口腔溃疡愈合,起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1]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5.
[3]王莹.论血瘀证与活血化瘀[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5):5~6.
[3]ZYYXH/T1 57—2009,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S].
[4]胡龙勤,许德余.叶绿素衍生物在医药上的应用[J].国外药学·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87,8(3):14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