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先秦楚国灵巫信仰

2012-12-08张光燕

关键词:巫术楚国文化

张光燕

试论先秦楚国灵巫信仰

张光燕

楚人尚巫鬼,巫风极盛,春秋战国时期更是登峰造极。后经过发展楚国形成了一整套有序的以楚王为首的宗教系统。巫的信仰不仅给楚人精神慰藉,而且还是民族文化的缩影,展现了楚国浪漫的文化特色。

楚;灵巫;民族信仰

巫,古代社会各族中普遍存在,尤以楚巫风最为浓厚。《汉书·地理志》载:“楚人信巫鬼,重淫祀。”巫术被认为是原始社会先民的迷信思想。巫术产生于人们心灵的需求,能带给人精神满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

广义上的楚文化应当是新石器时代长江中游地区的文化,即当地的土著所创造的文化。这一时期,人们相信万物有灵,并预借力量趋吉避凶。石家河文化遗址出土了不少诸如虎、鹰、龙、凤、蝉等动物玉器雕件,它们不是单纯的装饰艺术品,因其本身的独特性而被视为沟通人神的媒介而供原始巫术之用,神职人员的法衣上常会缀以此玉器雕件用来通神。幻想出的动物和现实存在的动物交错,原始巫的信仰已经在楚地萌生。石家河文化遗址出土过多件玉雕人面像(图一至三),这类雕像头戴整齐的头饰,有的耳部饰月牙形耳饰,两目圆睁外眼角上扬,仪态庄严。张绪球称他们“可能是巫觋一类的宗教人物”,①这些玉雕像是原始社会宗教职能者,即负责沟通人神的“灵”的形象。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自然界认识模糊,对于拥有某种强大力量的自然存在物都有神秘的敬畏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便产生了对此事物的信仰,祈求在他们的力量下得到庇佑、免除灾祸。“灵”作为专职宗教负责者出现在颛顼“绝地天通”之后,在这以前人人都可以通神,进行宗教活动,在宗教上人人是平等的关系。而颛顼将天地分开,并任命其孙子重“司天”负责神事;命黎“司地”以负责人事。②神被充分神秘化,不再是人人都可以设坛祭拜的,统治者派人管理巫术的一系列活动,巫术行为由“分散向专业巫术”③转变。世界各地的宗教在产生时都具有原始性,是先民在生活中与自然充分接触后自然而然创造出来的,没有规章制度,没有系统固定的经书,没有一个伟大的创教者。在后期发展中中国却与世界宗教走上不同的道路,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承认唯一至上神而排斥他神的唯一性宗教。而中国人为宗教产生后,在承认至上神地位与权威的同时,仍信奉多神,这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宗教文化。楚巫术是信仰多神的,且众神灵间相互独立、没有从属关系,彼此平等,也没有至高无上的神作为统领,是一种单一神教。

灵、巫是专事鬼神、人之职的宗教职能者,但两者有所区别。《说文解字》:“灵,以玉事神者。”他们以玉为主要祭品或通神的工具,并崇拜玉制的各类偶像,而且还崇拜玉本身。楚人以玉为“六宝”之一,认为玉有避邪防灾保丰收的神奇力量。“玉,足以庇阴嘉谷,使无水旱之灾。”这里,楚王孙圉道出楚人用玉祭祀江河水神之实。《山海经》中记载:瑾瑜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在古代社会玉器是祭享天地鬼神攘除不祥的重要礼器。良渚文化余杭瑶山祭坛遗址出土许多玉琮、玉璧等玉礼器,玉琮上刻有神人兽面图像,可能是巫觋通神的法器。有考古专家称,这种兽面纹饰是“良渚人的主要崇拜神”。④

屈原在《楚辞》中多达十二处提及“灵”。《九歌·东君》:“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灵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蔽日。”此处的“灵”是指众神仙。《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灵何为兮水中?”这里的河伯住在鱼鳞屋龙鳞殿堂中,紫贝砌成的楼阁珍珠卧房让诗人很感慨,河伯竟然生活在水中央。《九歌·国殇》:“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又有“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的句子,前两句写楚国将士奋勇杀敌,横尸荒野,连苍天神灵都怒气迸发。“灵”在此处当指神。后两句写那些为国捐躯的勇士虽已壮烈牺牲,但其精神永传,英灵可显。此处的“灵”是指勇士们显灵。起初“灵”代表了神,能通神和传达神的意旨的巫觋则是神在人间的代言人,他们同样扮演了神的角色。在政教不分的时代,统治者独揽宗教大权,楚王在政治上是君王,在宗教中却扮演了宗教统帅的角色,是巫长,也被称作“灵修”。《离骚》中有“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又有“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这两处的“灵修”都是指楚怀王。在当时还有一位比较著名的灵修——楚灵王,他称自己“左执鬼中,右执殇宫”,⑤意指自己掌管着殇鬼录籍。所以,灵主要有三重涵义:神、宗教职能者、君王。

巫其实是灵的发展,灵是巫的先源,巫是从灵演变而来,巫的概念比灵的范围已经缩小,神灵的含义销声匿迹。灵巫的专职技能高,不是常人能胜任的,要在民众中择其智慧、秉性与教养都高于一般人,而近乎全知的人作为传达人的祈愿和降下神意的媒介。《国语·楚语》中楚大夫观射父对楚昭王说“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贰者,而又能齐肃衷王,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在甲骨文中,巫字从“工”从“王”。《说文解字》释“工”曰“与巫同义”,又释“巫”曰“与工同义”。因此,“工”也用来指巫。先秦时,人们甚至直接称“巫”为“玉”。如《墨子·公孟》“譬若良玉,处而不出,有余精”,这里的“良玉”指的是“良巫”。这应是用巫觋所使用的玉制法器或礼器指代巫师。

至今在荆楚故地,称有与神对话交流的能力的女巫为“灵姑”,也就是“灵女”之意。王逸《九思·疾世》说:“求水神兮灵女。”此外,楚人对专事人神交通的宗教职能者还称为“灵子”“灵保”。王逸注《九歌·云中君》说“楚人名巫曰灵子”。

楚先人熊绎被周成王封为楚王,尽管楚国是西周一个等级很低的诸侯国,但“楚”国号诞生。春秋时楚国在庄王时期国立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巫风在此时达到极盛,并形成一套以楚王为最高领导、以巫师为首的宗教体系。自汉武帝时,自成体系的楚文化消失,“楚文化和其他区域文化在一起,转化为全国共性凌驾于区域的个性之上的汉文化”。⑥

楚人几乎事事求神,巫师的作用不可缺失并相当重要,日常小事乃至社稷大事和战争之事都需要卜筮。《左传·昭公十三年》记载楚共王为了择选继承人,在五位王子中“乃太有事于群望,而祈曰:‘请神择于王人者,使主社稷。’乃偏以璧见于群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巫的社会地位极高,甚至贵为公族子弟也有身为大巫的,如曾任申公的屈巫,在庄王、共王时是最大的一位县公,地位与司马相近。巫师不仅掌国家祭祀,还充当了医者和史官的作用,他们是社会早期的思想家和知识分子。

音乐和舞蹈充当了灵巫通鬼神仪式的媒介。《楚辞·招魂》“肴羞未通,女乐罗些。陈钟按鼓,造新歌些”(敲击编钟,按腰鼓一面在唱歌)“竽瑟狂会,搷鸣鼓些。宫廷震惊,发《激楚》些。”(大笙、大瑟、大鼓都演奏起来)“铿钟摇簴,揳梓瑟些”。(敲钟使钟架也震动,鼓瑟令指尖也疼痛)

《九歌·东君》“縆瑟兮交鼓,箫钟兮摇簴。鸣箎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蔽日”。一般在巫术祭祀中用到的乐器有:鼓、琴、瑟、箎、排箫等。目前发现的楚国乐器多集中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中。鼓是祭祀仪式的重要法器,据《诗经》记载,古人在祭祀中要用四种鼓,应、田(大鼓)、鞉(有柄鼓)、悬鼓。曾侯乙墓中四鼓齐全,为弥补当时人的祭祀场面提供了重要佐证。楚地自古为音乐之乡,楚人喜爱音乐,在日常生活之中也充满了音乐。

巫舞主要用来祠神、乐神,它脱胎于原始宗教祭祀活动。表演者首先要斋戒沐浴穿戴上怪异的服饰,手拿能“通灵”或辟邪的法器,口念咒语,随音乐起舞。楚灵王有时也会斋戒洁鲜来祀上帝和群神,并亲自执羽袚起舞于祭坛前。先秦信阳楚墓出土一块地锦,上面绘有一巫师化装成禽鸟,身披鸟翼斗篷,头上矗立三只角,两角向后,象征鸟的两耳。从现代民俗学角度看,贵州苗族的巫师装扮存留有古代遗风,他们头戴竹篾扎成的有三个犄角的帽子,身穿百衲衣——由各种颜色的布条缀成的法衣。巫师装扮成鸟或其他动物的模样,因为它们被认为具有某种能沟通鬼神和人世的神秘力量,借助于灵物的神奇,灵巫才有了上达天下达人的超凡能力。现存于湖北南漳、谷城一带的端公舞,是上古流传下来的巫歌舞,是楚乐舞的活化石,其内容与屈原的《九歌》中记载的祭祀仪式近似。

楚人也把龙、凤、虎、鹿视为能通幽明的灵媒。而且不同动物的组合体也被看做是有强大灵力的,这在巫风浓厚的楚国普遍存在。楚人以镇墓兽、虎座飞鸟、虎座鸟架鼓来展现人神关系。荆州市江陵区雨台山6号楚墓出土一尊双头镇墓兽,头插真鹿角,长舌凸眼,造型怪异,为楚人特有之物。楚人尤其钟爱凤,在楚墓出土的丝织物、漆器、铜镜上常用繁密的凤纹装饰,华丽、庄重,尊凤之风可见一斑。马山1号墓出土刺绣品共21件,其中就有17件绣有姿态优美但绝不雷同的凤鸟纹,有的与龙相蟠相斗或践蛇而舞,显示了凤拥有某种神异力量。后来龙虎鹿被道教所用,也用来沟通幽明。

楚国巫术吸收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民族的重鬼尚祀之风,经融合、升华成为楚文化一大特色。巫术是楚民族信仰的表达,从巫师的装扮,我们可以看到祭祀礼仪的象征性符号,它来自于同自然相处的斗争中对自然植物或动物的模仿,这也是人们渴求平安福瑞、祛灾祸的内心映照。灵物的使用,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万物有灵”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有了精神诉求,将这些灵物图像绣制在法衣上给人心理一种震撼,从而产生对神灵的敬畏。楚国文化是浪漫的,这在楚辞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楚辞作为楚地原始祭神歌舞的延续,在诗歌咏诵中充分表现出与中原日趋浓厚的人文精神不相一致的炽热巫风,楚辞也开启了浪漫主义文学之路。

注释

①张绪球:《石家河文化的玉器》,《江汉考古》1992年第2期,第60页。

②《国语·楚语下》:“少暤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

③鲁刚:《文化神话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91页。

④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1期。

⑤《国语·楚语上》:“(史老)若谏,则君谓余左执鬼中,右执殇宫,凡百箴谏,吾尽闻之矣。”

⑥张正明:《楚文化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0页。

[1]王光镐.楚文化源流新证[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

[2]徐文武.楚国宗教概论[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1.

On the Belief of Witchery and Ghost.of Chu People

Zhang Guangyan

Chu people worships the witchery and ghost.The traditional customs has reached the peak of perfection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of China.A complete set of religious rites has been developed in Chu StateThe belief of witchery and ghost.not only gave Chu people spiritual support but also is a microcosm of the national culture,with romantic Chu characteristic.

Chu;wizard;national religion

B992.5

A

1672-6758(2012)03-0049-2

张光燕,在读硕士,徐州师范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江苏·徐州。邮政编码:221116

Class No.:B992.5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猜你喜欢

巫术楚国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相矛盾》扩写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小燕子
《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谁远谁近?
神秘的地索拉诺“巫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