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成人肾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2012-12-08秦卫和QINWeihe
秦卫和 QIN Weihe
付飞先 FU Feixian
陈艳姣 CHEN Yanjiao
黎 晶 LI Jing
杨咏梅 YANG Yongmei
陈学文 CHEN Xuewen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唯一能反映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成像技术,随着MRI软硬件的发展,DWI成像已经在腹部脏器方面得到应用。肾脏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为DWI成像在肾脏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20例正常成人肾脏在不同b值下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同时测量肝、脾、胰腺ADC值,为肾脏病变患者在DWI成像时提供正常对照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05~2011-02在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医院行磁共振DWI检查的20例健康志愿者,男12例,女8例;年龄20~52岁,平均(36.9±4.3)岁,志愿者均无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及心脏功能正常。
1.2 仪器与方法 西门子Avantol 1.5T MRI扫描仪,8通道体部线圈。志愿者先行MRI常规检查,然后行DWI检查。DWI成像采用两次激发的回波平面成像(EPI):TR/TE 850ms/74ms,层厚7mm,层距2mm,视野(FOV)380mm×380mm,矩阵128×128。平静呼吸,用呼吸门控软件控制呼吸。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 为 0s/mm2、200s/mm2、500s/mm2、800s/mm2及1000s/mm2。
1.3 图像分析 由2名有10年以上腹部MRI诊断经验的医师在工作站上采用盲法独立观测肾脏大小﹑形态,取二者平均值为测量值。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在肾门水平面测量,测量时在皮、髓质区均采用3个测量点,测量兴趣区FOV为0.4cm2(图1、2)。测量肾脏平均ADC值时在肾门层面用手工描绘出肾脏皮、髓质范围,再测量肾实质平均ADC值(图3)。肝脏测量点为肝右叶后段区域,胰腺测量区域为胰腺体部,脾脏测量区域为脾后部。测量时避开肾盂、肾盏、大血管、化学位移伪影及呼吸伪影区域。
图1 肾脏皮质ADC值测量:在肾脏皮质区域取3个测量点,计算3点的平均ADC值。图2 肾脏髓质ADC值测量:在肾脏髓质区域取3个测量点,计算3点的平均ADC值。图3 肾脏平均ADC值测量:在肾门层面手工描绘出肾实质区域,计算该区域范围内的ADC值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表示,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双侧肾实质平均ADC值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同侧肾皮质和髓质ADC值比较用两样本t检验,不同b值下腹部脏器ADC值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有差异时用Bonferroni法行组间多重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b值下肾脏及腹部其他脏器ADC值测量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不同b值下肾脏皮、髓质ADC值及肾脏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组间多重比较显示,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右肾髓质ADC值在b=800s/mm2组和1000s/mm2组比较P=0.005,其余P均=0.000)。肝、脾、胰腺ADC值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组间多重比较显示,b=800s/mm2和1000s/mm2组与b=200s/mm2及500s/m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200s/mm2组与500s/mm2组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b=800s/mm2的ADC值与1000s/mm2的AD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1、0.703、0.234)。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均高于肝、脾、胰腺ADC值。胰腺ADC值高于肝、脾ADC值,脾脏ADC值最低。
2.2 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比较 双侧肾脏皮质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均高于髓质,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左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在b=500s/mm2、b=800s/mm2及1000s/mm2时均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800s/mm2时双侧肾脏皮质ADC值比较,P=0.048,其余P均=0.000)。b=200s/mm2时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9,P=0.098;t=0.704,P=0.490;t=- 0.314,P = 0.757)。
3 讨论
肾脏位于腹膜后,受呼吸影响较肝脏、胰腺小,获得的DWI图像相对较好。肾脏时刻在进行水的重吸收、浓缩及稀释,所以水的转运就成为肾脏的突出表现,同时肾脏血流灌注量也非常大。肾脏的许多病变会影响肾内水的运转和血流灌注。磁共振DWI成像对分子的弥散运动——布朗运动非常敏感,理论上可以借助测量ADC值来综合评价肾脏微血管的灌注及水分子弥散。因此,DWI成像有望对多种肾脏疾病的诊断和疗效判断提供帮助。
3.1 正常肾脏皮、髓质ADC值差异 对正常成人肾脏皮、髓质ADC值差异的报道有差异。Thoeny等[1]认为肾脏皮、髓质ADC值无显著差异。陈双庆等[2]报道肾脏髓质ADC值高于皮质(P<0.05)。李晨霞等[3]报道正常成年人肾脏皮质ADC值大于髓质。Thoeny等[4]报 道,b= 500s/mm2、750s/mm2及 1000s/mm2时 肾皮质ADC值大于髓质(P<0.001),而b=0s/mm2、50s/mm2及100s/mm2时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肾脏皮质在b=200s/mm2、500s/mm2、800s/mm2及 1000s/mm2时 ADC 值均大于髓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
表1 不同b值下肾脏及腹部其他脏器ADC值比较[ (95%可信区间)]
表1 不同b值下肾脏及腹部其他脏器ADC值比较[ (95%可信区间)]
3.2 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比较徐学勤等[5]认为正常成人双肾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本研究显示,左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在b=500s/mm2、b=800s/mm2及1000s/mm2时均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800s/mm2时双侧肾脏皮质ADC值比较,P =0.048;其余P均=0.000)。b=200s/mm2时双侧肾脏皮、髓质A D C值及平均A D 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8、0.490、0.757)。本研究中左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在多数b值下大于右侧的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双侧肾脏的解剖差异有关,笔者对157例正常成人肾脏行MSCT扫描后行解剖测量,发现左侧肾脏长径、宽径及厚度均大于右侧,左侧肾动脉直径粗于右侧[6],这可能导致双侧肾脏血流灌注有差异,EPI技术可以冻结宏观的生理运动,却不能控制组织内的血流左侧灌注对扩散的影响,双侧肾脏血流灌注差异会导致ADC值差异;另一方面可能与本组样本量有关,本组只有20例样本,样本量过少可能会导致统计学偏倚。因此,对于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的差异判断还需要大宗样本来判断。
3.3 不同b值对腹部脏器ADC值的影响 ADC值受b值、扫描层厚及TR值等的影响,其中以b值变化影响最大[7]。随着b值升高,ADC值呈下降趋势,低b值时ADC值受肾脏的血流灌注与水分子弥散的双重影响,高b值时ADC值受肾脏的血流灌注影响小,主要反映水分子的弥散。本研究结果同样显示随着b值上升,肾脏及肝、脾、胰腺ADC值呈下降趋势。肾脏在b=1000s/mm2的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均小于b=200s/mm2、500s/mm2、800mm2时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肾髓质ADC值在b=800s/mm2组和1000s/mm2组比较,P=0.005;其余P=0.000),但与b=800s/mm2的ADC值相差较小。对于肝、脾、胰腺而言,b=1000s/mm2时的ADC值虽然稍低于b=800s/mm2时,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1、0.703、0.234)。可见b值高到一定程度后,即ADC值主要反映水分子的弥散而受血流灌注影响小时,再加大b值并不会对ADC值产生明显影响,而b值上升却会导致DWI图像质量下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不宜过分追求高b值,而要根据不同的脏器采用合适的b值,既要能够减少血流灌注对ADC值的影响,又要保证一定的图像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DWI检查b值取800s/mm2比较合适。
3.4 DWI成像在肾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DWI成像在肾脏的临床应用涉及肾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弥漫性肾病、肾移植术后、监控肿瘤治疗效果及胎儿肾脏的观测等多个方面,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8]。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EPI成像技术的不足,EPI成像时图像空间分辨力小,图像信噪比低,b值较小时降低了扩散的权重,增加了血流灌注的影响;b值较高时虽然可以减少血流灌注的影响,但会降低图像的信噪比[9]。另一方面是没有正常成人肾脏ADC值的正常值标准,目前对正常成人肾脏ADC值测量,国内外虽然有一些报道,但由于扫描设备不同、扫描参数选择不同及b值选择不统一,所测得的ADC值不同,难以明确肾脏ADC值的正常值范围。
尽管目前DWI成像还有一些问题,但随着MRI软硬件的发展,DWI图像质量将会得到提高,扫描技术和参数选择的规范化将会使得各家报道的ADC值有可比性。DWI将在肾脏疾病诊断中有更广阔的空间。
[1]Thoeny HC, Binser T, Roth B, et al.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acute ureteral obstruction with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a prospective study.Radiology,2009, 252(3): 721-728.
[2]陈双庆, 郭亮, 陈剑华, 等.正常成人肾脏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的研究.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6, 22(6): 721-724.
[3]李晨霞, 孙兴旺, 强永乾, 等.正常肾脏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8, 24(7): 970-972.
[4]Thoeny HC, De Keyzer F, Oyen RH, et al.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of kidneys in healthy volunteers and patients with parenchymal diseases: initial experience.Radiology, 2005, 235(3): 911-917.
[5]徐学勤,陈克敏,方文强,等.MR扩散加权成像在慢性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 27(10):1343-1345.
[6]秦卫和,陈燕萍,龙宇晖,等.多层螺旋CT在正常成人活体肾的影像解剖研究.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1,12(2): 107-110.
[7]袁友红, 肖恩华,贺忠,等.肝脏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实验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5, 24(5): 441-444.
[8]秦卫和,陈燕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肾脏的应用进展.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 5(5): 114-116.
[9]Koh DM, Collins DJ.Diffusion-weighted MRI in the body:ap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 in oncology.Am J Roentgenol,2007, 188(6): 1622-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