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菌袋出口对食用菌产业的影响

2012-12-08胡美玲

园艺与种苗 2012年2期
关键词:菌袋香菇食用菌

胡美玲

(福建省宁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宁德 352100)

近年来,日本、韩国从中国进口的香菇菌袋量日益增多,其主要贸易方式有3种:①中国企业仅对外销售菌袋,即经销商将生产的菌袋销售给国外客户以赚取差价,不参与栽培;②中国企业不仅对外销售菌袋,还组织或派遣技术员协助栽培,但不合作栽培,仅赚取差价和技术员的工资;③中国企业负责菌袋的生产、出口以及技术指导,国外客户提供场地和负责销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中国菌袋出口以东北三省、河南、浙江和福建为主[1]。东北三省凭借地域气候优势,运用夏季反季节栽培,香菇菌袋出口量较大,主要出口韩国;河南作为香菇栽培的新兴地区,政府在引导和宣传上力度较大,出口政策上有较大优势;福建和浙江作为食用菌袋栽培技术的发源地,在技术上占有较大优势,出口菌袋的品种较多,包括秀珍菇、茶树菇、平菇等,但出口量较少。

1 菌袋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1.1 国外原材料的日渐紧缩

日、韩等发达国家为保护其森林资源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砍伐林木用于香菇栽培,加之我国也禁止了椴木的出口,使得这些昔日食用菌生产大国的原材料量少价增,供应紧张,食用菌产量持续下降,且无法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量。菌袋是食用菌的繁殖体,是菌株接种培育的半成品,直接进口菌袋可有效缓解食用菌原料市场的供应缺口。

1.2 降低生产成本

由于地区及品种的不同,经济发达国家新鲜食用菌生产成本约2~6美元/kg,而直接从中国进口菌袋可节约70%左右的劳动量,劳动力成本约为0.6~1.8美元。以香菇为例,在中国生产1个1.25 kg的香菇筒成本约2.0元,出售到日、韩等国也仅需4.0~4.5元;而相同的菌袋若在韩国生产,其成本约合人民币30.0元,日本则需35.0元。因而,从中国进口菌袋运至国外菇厂,其菇品生产总成本可下降约3~4倍。

1.3 菌袋出口利润可观

中国出口的香菇等菌类产品在国外价格不高,利润较低。如1.25 kg香菇筒的生产成本为1.5~2.0元,出口价格为4.0~4.5元,而菌袋所产的鲜菇出口价格与出售菌袋价格却相差无几。另外,鲜菇的产季为当年10月至次年5月,而菌袋的栽培时间、生产周期则相对较短,1~2个月即可出口。因而,菌袋的出口利润比鲜菇成品更为丰厚。

1.4 国外本土化食用菌需求大

出口的菌袋所产鲜菇为国外本土产出、本土销售,即为国货产品,符合国外消费者对菇类产品本土化生产的要求。另外,国外出菇可缩短食用菌的运输过程,使产品应时上市,提高了菇品的鲜度,克服了鲜菇空运、海运过程中的各种弊端,市场竞争力强,从而为进口商提供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2 菌袋出口对中国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1 提升菌袋标准化生产水平

菌袋生产是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菌袋的好坏直接影响食用菌的最终产量。目前,中国菌袋生产企业大多未实现标准化,整体水平良莠不齐,菌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但随着菌袋出口量的增加,为确保菌袋符合国外客户在品质、出菇量、疫情等方面的要求,一些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企业应运而生。这些企业必须经各辖区直属局的注册备案,考核合格后才可出口菌袋。由于国家准入门槛的提高,菌袋生产企业全面提升设备设施、科研、菌种生产、菌袋制做等环节,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带动菌袋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2.2 规避食用菌的贸易壁垒

目前,食用菌出口面临诸多形式的贸易壁垒,产品滞留现象严重。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制订苛刻的技术标准,在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金属含量、化学添加剂等方面对食用菌产品均有严格要求[3],如香菇出口日本需100%检查甲氰菊酯;白木耳需100%检测甲胺磷。然而,菌袋属于生产原材料,国外设置的技术壁垒较少,仅对病虫害检疫等方面提出要求,因此菌袋出口可轻松避开严苛的农残壁垒限制。

3 菌袋出口对中国菌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3.1 破坏森林资源

食用菌的原料主要为碎木屑、甘蔗渣、豆粕、棉粕、腐木、糠、草屑、秸秆等,其中香菇菌袋的主要成份以木屑为主。随着食用菌产业的高速发展,其与林木资源超量消耗的矛盾日益突出。若长期消耗大量阔叶林资源,天然阔叶林系统功能将逐渐衰退,衍生出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资源与环境的恶果[4]。菌袋(尤其是香菇菌袋)出口的增加将消耗大量的林木资源,使中国的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的破坏。

3.2 造成菌种壁垒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高度丰富的国家,也是菌类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中国己知菌类约10 000种,大型真菌>3 800种,药用、食用菌1 500~2 000种,已知的食用菌981种。虽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6月1日施行,但目前中国对菌种登记管理和菌种鉴定的相关体系仍不健全,菌类物种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还面临许多困难,一旦中国珍稀的或新开发的食用菌种随菌袋出口流失国外并被国外抢注,极有可能形成新的物种壁垒。如日本《种苗修正案》规定,利用日本植物种源生产或改良农产品的,应缴纳专利费,违犯法案的个人侵权者将会被处以罚金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法人企业侵权时,可最高处以1亿日元的罚金[5]。

3.3 阻碍食用菌制品出口

目前国外消费者对菌类产品存在本土化意识,有严重排外思想,其本土产品价格往往高出中国产品好几倍[6],因而,中国出产的食用菌制品即使品质极好也无法卖出高价。而菌袋出口正符合国外消费者的本土化思想,随着出口菌袋生产出的“本土”食用菌产量的增加,必然对中国食用菌制品在国外市场的地位提升不利,造成国外进口需求下降,国产食用菌产品出口受阻,价格低廉,甚至招致更加严苛的贸易壁垒限制。

4 小结

在国外食用菌原料紧张、生产成本高的情况下,菌袋出口量的迅速增加不仅加快了中国食用菌企业标准化建设的步伐,而且有效规避了食用菌出口的贸易壁垒,但这些却以廉价消耗森林资源、增加物种外流风险、阻碍食用菌成品出口扩大为代价。

中国应认清国际市场食用菌生产和消费形势,分析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优缺点,趋利避害,将产业重心放在提升食用菌产业的标准化生产上,运用农业循环模式[7]等,引导菌袋企业开拓出利国利民的产业新路,合理、有序的提升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1]包金亮.香菇菌袋的出口现状与未来[J].农业科技通迅,2008(2):23-24.

[2]王幸斌,韩文华,项慧荣,等.食用菌菌棒出口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7,26(6):51-53.

[3]戴晓霞.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福建食用菌出口的影响[J].台湾农业探索,2009,(4):48-51.

[4]甘清华,端木斌,洪林.浙西南食用菌可持续生产与生态环境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1,21(4):71-76.

[5]司宇宁.警惕日本新设立的“物种壁垒”[J].西北园艺:蔬菜,2004,(2):53-55.

[6]王宏杰.我国食用菌国际竞争力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6):1085-1087.

[7]丁强,王鸿磊,邹积华,等.以食用菌种植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25-16526,16535.

猜你喜欢

菌袋香菇食用菌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香菇富集重金属镉的研究进展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固定菌袋插杆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小香菇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