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及其对策

2012-12-08许辉勋

关键词:朝鲜族名录文化遗产

许辉勋,金 毅

(1.延边大学 朝鲜-韩国学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2.延边大学 朝鲜-韩国学学院亚非语言文学专业,吉林 延吉 133002)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现状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而且在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从两千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所进行的《诗经》的收集整理,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经20年所进行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学艺术集成》这一超大型系列资料集的编撰和出版工作,许许多多的业绩都证实了这一点。但是在中国,全社会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才逐渐形成的。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迎来了新的文化转换期。换句话说,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的农耕社会发展为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换期。这种社会转换将不可避免地伴随整个文化的转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急速推进,一直在传统的农耕文化框架内存续下来的文化形态和方式迅速被解体和消失。对此,中国的一位文化名人慨叹道,“再过20年,民间文化将在中国大地消失一半左右”。[1]这是我们面临的严峻的现实,而且也是全世界所有民族共同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当然,这种社会转换所具有的进步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我们绝不能让人类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财富流失和消亡。

基于这种现状,中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2003年,国家文化部、财政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手发起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正式启动,是国家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标志。这一《工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保护工程”建设,到2020年,使我国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制度和保护体系,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意识,基本实现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和法制化。[2]

2004年8月,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其成员国。2005年3月,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意见书》,同年12月又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通知》,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指导方针和施行原则。据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指导方针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其事业原则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2]此外,还制定《关于申请和审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暂行规定》(作为《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意见书》的附录来公布),出台了评选和认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制度。

根据这一制度,2005年6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评选活动拉开帷幕。经过一年多的申请和审议工作,由全国各地提交的1315个项目中有518个项目脱颖而出,最终入选。[3]2006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在这一《名录》中,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分为以下十种:

1.民间文学

2.民间音乐

3.民间舞蹈

4.传统戏剧

5.曲艺

6.杂技与竞技

7.民间美术

8.传统手工技艺

9.传统医药

10.民俗[3]

此后,国务院于2008年6月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第二批非遗评选活动中,全国各地提交了2540个项目,其中有510个项目被列为代表作,而且有147个项目补充到第一批代表作名录中。[4]

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名称做了微调。例如,“民间音乐”改为“传统音乐”,“民间舞蹈”改为“传统舞蹈”,“杂技与竞技”改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间美术”改为“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改为“传统技艺”。

2011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191个项目和164个扩展项目 。①

通过三次评选,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121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随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评选工作的进展,各省也纷纷开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评选工作,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均建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止到2012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共有4315个。②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评选工作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评选工作也在同时推进。这是在民间文化领域内,把身怀绝技的能人评定为“人间国宝”的事业,也分为国家级和省级进行。2007年6月,国家文化部发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来自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五个领域的226名杰出匠人被列入该名录。③2008年1月发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中,来自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俗五个领域的551名优秀匠人入选。④2009年5月,发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个领域里的711名代表性传承人被列入该名录。⑤

这样,经过三次选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达到1488人。2009年,国家文化部决定每年向每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颁发津贴8000元。

随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评选工作的开展,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也陆续组织开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评选工作。截止到2012年共有5590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⑥

如上所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不少成就,国家开始以立法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这实在是令人鼓舞的事情。

二、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状况

1.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是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社会的反映民众的社会情感和审美情趣的文学作品。它主要包括:民间故事、民间叙事诗、民谣(主要指歌词)等。朝鲜族拥有较为丰富的民间文学遗产,这些遗产都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

到2012年为止,已经收集的朝鲜族民间故事达2000多篇,[5]经调查确认的故事讲述者有384人。[5]其中,最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朝鲜族三大故事大家”的金德顺、黄龟渊、车炳杰。

相比于其他体裁,朝鲜族的民间叙事诗数量较少。迄今为止,已收集到的朝鲜族叙事诗只有《蓓嫔伊》和《春香故事》。

迄今为止,已经收集到的朝鲜族民谣有800多首,[6],朝鲜族民谣包括南道民谣、西道民谣、北道民谣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咸镜道民谣。

2.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是指用本民族独有方式创造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民族传统音乐作品及其演奏方式。迄今已收集到的朝鲜族民谣曲调达400多首。[7]传承至今的朝鲜族传统乐器有伽倻琴、奚琴、洞箫、短箫、木笛、唢呐、长鼓、圆鼓、锣等。朝鲜族传统音乐的代表性传承人有赵钟周、朴贞烈、申玉花、禹济江、姜成基等。

即使水库提高防洪能力,河道防洪标准不达标,达不到5%的防洪能力,水库正常调节泄洪也会影响下游安全,一味要求水库保护下游安全是不可行的。

3.传统舞蹈

传统舞蹈是指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一种肢体语言表现形式,它具有较强的自娱性和稳定性,是了解一个民族肢体语言艺术的重要窗口。

迄今为止,已收集的朝鲜族传统舞蹈共有30多种,[8]其中历史较为悠久的有农乐舞、假面舞、剑舞、扇子舞、僧舞、长鼓舞、鹤舞、狮子舞、手巾舞、碟舞、手搏舞、雅拍舞等。朝鲜族传统舞蹈的代表性传承人有李今德、金善德、金再山、赵贞淑、朴正录、金学天、河泰益、金龙玉等。

4.曲艺

曲艺是以台词或唱腔等艺术表现形式来表演一定的生活内容以起到喜剧效应的表演艺术。在朝鲜族的曲艺中,既有从古代传承至今的传统说唱艺术形式“盘索里”等,又有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以台词为主的表演艺术形式“三老人”等。另外,还有民族固有的相声形式,它有“漫谈”(相当于单口相声)和“才谈”(相当于对口相声)两种类型。

5.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是指按一定的规则进行的传统娱乐活动,它通过身体活动和心智活动来追求愉悦效应。

朝鲜族的传统游戏大体上可分为身体活动游戏、使用器具的游戏、智力游戏和儿童游戏等。身体活动游戏有摔跤,使用器具的游戏有柶戏、斗花、数千、秋千、跳板、射箭、拔河、农乐舞等,智力游戏有象棋和围棋。

儿童游戏主要有放风筝、打尜尜、打木棍、扇洋画、玻璃球游戏、滚铁环、小棋类、踢毽子、跳格、跳绳、抓子儿、翻花样儿等游戏。

在这些民俗游戏中,摔跤、秋千、跳板、射箭等游戏,在解放前已经发展为传统的竞技运动,而秋千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6.传统技艺

传统技艺是指自古传承至今的最为优秀的传统手工制作技术与技能。朝鲜族的传统制作技术,主要有编织工艺(利用草或柳枝、胡枝子树枝等来编织工艺品或生活用具)、木雕工艺、石雕工艺、刺绣、钩针编织工艺等和传统乐器制作技术、民族饮食烹饪技术、民族服饰缝制技术、传统房屋建造技术等。

7.民俗

近来,我国文化界在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所涉及的民俗,主要包括民俗节日、人生礼仪、民俗庆典、生产民俗、民族服饰、民间信仰等。从这一基准来看,朝鲜族民俗主要包括春节、正月十五、清明节、端午节、秋夕节、冬至等民间节日,周岁筵席、婚礼、花甲、回婚礼、葬礼、祭礼等人生礼仪,采参、打猎、捕鱼、伐木、放木排、农耕等生产民俗和传统服饰以及家神信仰、村落信仰、巫术信仰等民间信仰。

如上所述,朝鲜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而多样,主要分布于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其中,朝鲜族人口最多的吉林省占据优势。

三、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展状况

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间文艺遗产调查收集工作。当时,朝鲜族民间文艺家为了保存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探访朝鲜族聚居的东北地区,大量采录了留存于民间的民间文艺遗产。在这过程中发掘了大量的民间文学、民间舞蹈、民间美术等方面的民间文化遗产,也发现了许多在讲述民间故事和民谣歌唱以及民间舞蹈方面具有优秀才能的民间艺人。此外,还对朝鲜族传统民俗进行了一些调查。然而,这一时期的民间文化调查,是以民间文艺为主,对其他方面未能引起重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是解放后首次在朝鲜族聚集地区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此后,在20世纪80年代所进行的对朝鲜族民间文学遗产的调查收集,是改革开放以后在民间文艺领域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其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就是发现了黄龟渊、金德顺、车炳杰等朝鲜族民间故事大王。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得以全面开展,是在21世纪之后的事情。2001年,我国的昆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遗热”。2005年7月,我国正式启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及评选工作。随着这股“申遗热”,朝鲜族聚集地区也开始了作为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重要一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选成果,可通过各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入选情况来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选可分为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

世界级的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有一项,就是2009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的农乐舞。

国家级的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共有16项。2006年5月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被列入名录的有农乐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象帽舞和辽宁省本溪市的乞粒舞同时入选)、朝鲜族秋千、跳板3项。2008年6月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则有洞箫音乐(延吉市、珲春市)、鹤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鼓舞(图们市)、三老人(和龙市)、朝鲜族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传统花甲礼(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辽宁省丹东市)、朝鲜族传统婚礼(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服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8项入选。此外,辽宁省铁岭市的假面舞被列入“农乐舞的扩展项目”。2011年6月发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阿里郎(延边州)、伽倻琴艺术(辽宁铁岭市,延吉市)、盘索里(延边州)、朝鲜族回婚礼(延边州)、朝鲜族摔跤(延吉市)5项入选。

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情况,可从朝鲜族聚集较多的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三省加以了解。

迄今为止,吉林省共进行了两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选。2007年5月公布的《第一批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有22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其中,即黄龟渊的故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洞箫(珲春市、延吉市)、雅拍舞(安图县)、扇子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剑舞(图们市)、圆鼓舞(图们市)、鹤舞(安图县)、碟舞(珲春市)、长鼓舞(图们市)、手鼓舞(图们市)、棒槌舞(图们市)、象帽舞(汪清县)、三老人(和龙市)、朝鲜族秋千和跳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冷面(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传统乐器制作技艺(延吉市)、朝鲜族抓周礼(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传统婚礼(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花甲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回婚礼(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传统服饰(延吉市)等。⑦2009年6月公布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25项,它们是“阿里郎”打令(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伽倻琴艺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奚琴艺术(延吉市)、朝鲜族假面舞(图们市)、剑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打糕舞(图们市)、盘索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摔跤(延吉市)、朝鲜族拔草龙(安图县)、朝鲜族象棋(延吉市)、朝鲜族“柶戏”(图们市)、朝鲜族尤茨(汪清县)、朝鲜族画图游戏(汪清县)、朝鲜族狗肉制作技艺(图们市)、朝鲜族米肠制作技艺(图们市)、朝鲜族大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打糕制作技艺(汪清县)、朝鲜族石锅制作技艺(和龙市)、朝鲜族稻草编织(和龙市),朝鲜族咸菜制作技艺(前郭县)、朝鲜族泡菜(图们市)、朝鲜族农夫节(龙井市)、山泉祭(敦化市)、朝鲜族丧葬习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医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⑧此外,还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增补项目5项,如秋夕(中秋节)、朝鲜族崔氏正骨疗法、龙头游戏、漫谈(单口相声)、朝鲜族传统礼桌名点等。⑨这样,在吉林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52项。

黑龙江省也进行了两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选。2007年3月,发布了《黑龙江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1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朝鲜族流头节(牡丹江市)。⑩2009年6月,公布了《黑龙江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收录了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它们是朝鲜族伽倻琴(牡丹江市)、碟舞(甘南县)、顶水舞(牡丹江市)、雅拍舞(海林市)、花甲礼(鸡西市、牡丹江市)、传统服饰(宁安市)。⑪这样,在黑龙江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7项。

辽宁省则进行了三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选。2006年6月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1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为农乐舞(又名乞粒舞,本溪市)。⑫2007年6月,发布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就是假面舞(又名农乐舞,由铁岭市提出申报)和朝鲜族花甲宴(丹东市)。⑬2009年4月公布的《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如铁岭地区朝鲜族民间故事(铁岭市)、朝鲜族传统话剧艺术(沈阳市苏家屯区)、盘索里(铁岭市)。⑭这样,在辽宁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6项。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和评选,与其相配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评选工作也随之展开。这项工作分为国家级和省级。

迄今为止,国家级传承人的评选工作共进行了三次。在2007年6月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没有朝鲜族传承人。在2008年2月发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有1名朝鲜族传承人,即为朝鲜族象帽舞(农乐舞的一种)传承人金明春。⑮在2009年5月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有3名朝鲜族传承人,他们分别是朝鲜族乞粒舞(农乐舞的一种)的传承人金明焕(辽宁省本溪市),朝鲜族假面舞(农乐舞的一种)的传承人韩奎昇(辽宁省铁岭市),朝鲜族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金季凤(延边朝鲜族自治州)。⑯目前,朝鲜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共有四人,吉林省和辽宁省各占一半。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评选,在吉林省和辽宁省各进行了一次。

吉林省在2008年7月发布了《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其中共有11名朝鲜族传承人,他们分别是洞箫音乐的传承人李吉松(珲春市)、剑舞的传承人黄海兰(图们市)、手鼓舞的传承人李花(图们市)、圆鼓舞的传承人禹红花(图们市)、长鼓舞的传承人朴圣燮(图们市)、象帽舞的传承人金明春(汪清县)、“三老人”的传承人洪美玉(图们市)和崔仲哲(图们市)、朝鲜族传统乐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赵基德(延吉市)、朝鲜族传统花甲宴的传承人千寿山(延吉市)、朝鲜族传统服饰的传承人崔月玉(延吉市)等。⑰

辽宁省在2008年7月公布了《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其中有2名朝鲜族传承人,他们分别是朝鲜族乞粒舞的传承人金明焕(辽宁省本溪市)和朝鲜族假面舞的传承人韩奎昇(辽宁省铁岭市)。⑱

黑龙江省则先后进行了两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评选。在2007年8月发布的《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中并没有朝鲜族。⑲2009年10月公布的《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名单》里,有8名朝鲜族传承人,即朝鲜族伽倻琴的传承人朴淑子,碟舞的传承人李顺花,顶水舞的传承人姜今顺,雅拍舞的传承人金成春,传统水稻种植技术的传承认赵昌南,传统花甲宴的传承人李莲今和金正燮,传统服饰的传承人金寿男等。⑳

综上所述,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登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评选,逐步形成了能够有效地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尽管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其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只重视申报登录,而忽略后续管理。一些专家透露,我们的“非遗”面临着“两头热、两头冷”的窘境。即申报热、开发热,保护冷、投入冷。“两热两冷”的背后潜藏了一种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病:重申报、轻普查,重效益、轻保护,而其背后的申遗困境,则是当下社会的一面镜子,显示出一些地方政府的急功近利。正是由于对“非遗”项目的开发热情过于高涨,导致保护态度冷淡。当经济利益因素成为“非遗”申报与否的主要考虑目标时,怎能不出现“两头热、两头冷”?

其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上,只追求短期内的经济效果,而不是致力于长远的文化建设。我们常常看到不少地方为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而大力发展旅游业,纷纷建起民俗旅游点,进行民俗展示、民俗歌舞表演,但其展示和表演就是在“作秀”,完全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本真意义,演化为纯粹的商业行为,使传统文化发生了变异。例如,海兰江民俗村蜕变为高级游乐场,就是典型的例子。此类做法,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这种捞钱方式不会长久。

其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上,缺少优秀匠人,缺乏继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载体,是民间文化的优秀传承人,他们掌握着具有文化价值的传统技艺,并具有该领域的最高水准,被称为“人间活珍宝”。目前,朝鲜族社会的优秀传承人为数不多,一些老者身怀绝技而未能传给后人就已经离开人世,出现了“人亡艺绝”的令人扼腕叹息的现象。如果优秀传承人日益减少,乃至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一些传统技艺就会消亡。

其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选定上,只重视其数量,而缺乏选择真正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眼光。一些人认为,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统文化。应该说,这种理解并不正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但并不是传统文化的全部,而是其中的优秀部分。朝鲜族非遗的申报曾出现良莠不齐和精品少的现象,甚至出现把一些不被当地社会视为地域标志性文化的传统文化事项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谬误。这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正确认识不无关系,也和缺乏专家学者的专业指导有关。

这些问题,必须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不然必将对今后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第一,严格把关,为“申报热”降温。针对目前仍然存在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应采取措施,引导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事业将工作重点从申报转移到保护。在今后的各级非遗名录项目评审中,要进一步严格把关,对申报热降温,把保护的实事做实,并参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相关规定,实行代表作名录的淘汰制,定期组织专家对非遗名录项目保护情况进行评估、监督和检查,对保护不力的项目和单位予以警告,对于确实不再符合标准,没有资格继续列入名录的予以淘汰,并追究相关责任。

第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经营与产业化开发上,要建立政府、民间共同参与的公益性投入保护机制。这是一个可以从根本上防止过度开发和恶意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政府纯粹从保护目的出发的投入和民间公益性的投入二者相结合,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到科学有序,并同时使开发也成为一种公益性的事业。这种方式要有两个前提:一是政府的财政保证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充分信心和决心,二是民间公益性投入的机制和法律法规保证。

第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上,可参照国外的做法,试行传承人分级别晋级制,以保证传承人的技艺代代相传。目前,韩国实行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人三级晋级制,第一级为无形文化遗产保有者,这等于我国的传承人,第二级为无形文化遗产传授教育辅助者,这是从师多年的后人弟子,第三级为无形文化遗产传授教育助教,这是刚入门的后人弟子。我们可以参考韩国的这种传承人管理制度来制定适合自己实际的传承人晋级制。

第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一个科学定位,必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承主体、传承时间、传承形态、传承价值、传承内容等多个角度做出正确界定。要想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弄清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什么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否则,我们就很容易因判断失误,保护了不该保护的东西,而使真正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被保护的机会。

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科学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机制,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当然重要,而拥有民族文化方面的渊博知识,具有科学头脑和指导能力,善于提出可行性点子的专家学者的参与和指导同样重要。只有全社会共同为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而努力,民族传统文化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和传承。

注释:

①www.ihchina.cn/(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②《保护论坛》,www.ihchina.cn/(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③《法规文件》,www.ihchina.cn/(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④《法规文件》,www.ihchina.cn/(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⑤《法规文件》,www.ihchina.cn/(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⑥《保护论坛》,www.ihchina.cn/(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⑦www.jl.gov.cn(吉林省人民政府网)。

⑧www.jl.gov.cn(吉林省人民政府网)。

⑨www.jl.gov.cn(吉林省人民政府网)。

⑩www.ihchina.cn/(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⑪www.hlj.gov.cn(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

⑫www.ihchina.cn/(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⑬www.lnwh.gov.cn(辽宁省文化厅网)。

⑭www.lnwh.gov.cn(辽宁省文化厅网)。

⑮www.ihchina.cn/(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⑯www.ihchina.cn/(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⑰tieba.baidu.com(百度帖巴)。

⑱www.lnwh.gov.cn(辽宁省文化厅网)。

⑲www.ljwhxx.cn(龙江文化信息网)。

⑳www.hljfwz.cn(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网)。

[1]刘守华,等.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3年)[Z].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

[2]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Z].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224,245.

[3]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314,313-314.

[4]苑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67,294.

[5][韩]金东勋.中国朝鲜族民间故事研究[M].汉城:韩国文化社,1999.30.348

[6]朴昌默,等.中国朝鲜族文化史大系·民俗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580.

[7]金昌浩,等.朝鲜族文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140.

[8]崔顺德,等.中国朝鲜族文化史大系·艺术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228.

猜你喜欢

朝鲜族名录文化遗产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参展商名录
Tough Nut to Crack
同贺名录
KORE A TOWN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朝鲜族妈妈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