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2011男篮欧锦赛和2011男篮亚锦赛的比较研究*

2012-12-08周亚辉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欧锦赛亚锦赛罚球

周亚辉

对2011男篮欧锦赛和2011男篮亚锦赛的比较研究*

周亚辉

(广东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在刚刚结束的武汉亚锦赛上,中国队如愿以偿的夺得了冠军,并取得了一张伦敦奥运会入场卷。但在本届的比赛中,中国队整体并没有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在数据的对比中更是完败给伊朗队,在胜利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不足。本文试根据球员资料和临场技术统计,结合录象观察,对本届欧锦赛与亚锦赛进行对比研究,对欧洲和亚洲篮球的主要特征和特点作相应探讨,并指出世界篮球发展趋势。希望对中国队有所参考和借鉴,以使其在伦敦奥运会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欧锦赛;亚锦赛;奥运会

2011欧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以下简称欧锦赛)和2011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以下简称亚锦赛)在8月和9月相继落下帷幕。本年度的锦标赛的名次关系到2012伦敦奥运会男篮决赛阶段的名额,欧锦赛的前两名和亚锦赛的冠军可直接进入伦敦奥运会决赛阶段,而获得欧锦赛的3—6名球队和亚锦赛的2—3名的球队需明年再打落选赛,才可确定是否能够进军伦敦。因此各队非常重视,比赛也异常激烈。西班牙和法国凭借雄厚的势力,在欧洲列强中脱颖而出,分别取得了冠亚军。亚锦赛中,中国队连克东、西亚劲旅,以全胜战绩重夺冠军,获得了亚洲唯一一张直接进军伦敦的入场卷,保持了亚洲篮坛霸主的地位。但是我们不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因为从现场录像和数据统计上来看,我们在亚洲的优势并不明显,决赛中也是一分险胜才得以夺冠。而姚明的退役更使得今后球队的实力大打折扣。如果我们要在伦敦奥运会中保持前八,就需要以清醒的头脑和客观的角度来审视自己,找出不足,加以改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1年欧锦赛和亚锦赛前八名球队的队员资料及其88场比赛临场技术统计资料;2011年亚锦赛和亚锦赛前八名球队的队员资料及其72场比赛临场技术统计资料。主要采用资料统计法、观察法和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欧锦赛和亚锦赛前八名队员身高、年龄的分析

表1 2011欧锦赛八强名次、身高、年龄一览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欧锦赛前八名球员的平均身高为200.1cm,身高最高的球队是塞尔维亚,平均身高为204.4cm;身高最低的为马其顿队,平均身高为195.6cm。而冠军西班牙队的平均身高为200.0cm。前八名球员平均年龄为26岁。其中年龄最大的球队是立陶宛队,平均年龄为29岁。冠军西班牙队的平均年龄为26岁。

从表2可以看出,亚锦赛前八名球员的平均身高为196.0cm。中国队身高列各队之首,平均身高为202.9cm;身高最低的为菲律宾队,平均身高仅190.8cm。前八名球员平均年龄也为26岁。其中年龄最小的球队是中国队,平均年龄仅有22岁。

表2 2011亚锦赛八强名次、身高、年龄一览

通过欧锦赛前八名和亚锦赛前八名球员的对比发现,中国队队员的平均身高在这16支球队中位列第二,仅排在塞尔维亚之后。自上世纪80年代,我们就开始注重高大球员的培养,90年代末,姚明、王治郅和巴特尔的崛起,使得中国队的内线被誉为“移动的长城”。时至今日,在近几届奥运会和世锦赛中,中国队队员的身高一直都是位居前列。但凡事有利有弊,过于注重球员的身高,球队移动就会受到影响,近些年攻防的速度较慢一直都是中国队的弊病所在。姚明的退役虽然使中国队的内线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但是易建联、丁锦辉、易立等担当重任的年轻队员或许可以加快中国队攻守转换的速度,有助于重新塑造球队新的风格,此点也更加符合世界篮球发展的趋势。锦赛前八名和亚锦赛前八名球队的平均年龄一样都为26岁。据有关研究表明,成熟的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年龄应在25—29岁之间。虽然中国队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球员具有较强的活力和冲击力,但是队伍过于年轻,年龄结构不甚合理,势必在对抗中的经验、节奏、意识和心理稳定性等均处于劣势。从比赛中我们也可看出,中国队主力和替补之间实力差距较为明显,易使球队整体状态产生起伏。

2.2 欧锦赛和亚锦赛前八名球队技术统计的分析

表3 2011欧锦赛前八名场均技术统计一览

从表3我们看出,欧锦赛前八名球队中,2分球出手次数最多的球队是法国队,场均达到47.0次;冠军西班牙和老牌劲旅立陶宛的场均出手次数为44.7次,并列排在第二位。从命中率来看,西班牙、法国、俄罗斯、立陶宛、希腊、塞尔维亚,这五支球队的2分球命中率都在五成以上,其中立陶宛以54.7%位列榜首。马其顿和斯洛文尼亚的3分球场均出手次数并列第一,均为24.6次;但命中率最高的又是立陶宛队,场均命中率高达39.8%。西班牙的场均罚球次数位列第一,为22.5次,再加上其81.0%的高命中率,展现了其在内线巨大的杀伤力。法国队的场均罚球次数为19.5次,与希腊队并列排第三位,但是其罚球命中率排在第一位,为81.3%。立陶宛队和西班牙队的前后场篮板球较为出众,说明这两球队的内线比较强大。西班牙队的场均助攻次数为19.5次,抢断为8.3次,封盖为3.8次,三项技术统计均位列第一。俄罗斯队在这两项中也表现出色,以场均助攻18.5次、抢断8.0次和封盖3.6次分别排在第二位、第三位、第二位。西班牙队的场均失误为11.1次,列倒数第一位。失误次数最少的是马其顿队,场均仅9.9次。全队犯规最少的球队是西班牙队,场均次数20.0次,但是各队在此项技术统计上差距不大。场均得分最高的是西班牙队,平均每场得分为85.2分;立陶宛排第二位,场均得分81.6分。

表4 2011亚锦赛前八名场均技术统计一览

从表4我们看出,中国队2分球的出手次数排在菲律宾和约旦之后,列第三位,场均为45.6次。而其2分球命中率为47.6%,排在第五位;此项排在第一位的是伊朗队,命中率高达57.1%,足显示出其内线的攻击性。八支队中韩国队的3分球出手次数位列第一,场均每场出手26.9次,中国队此项场均出手仅20.0次,排在第六位,与韩国队相差6.9次之多。中国队的3分球命中率较为理想,以35.0%排在第二位。罚球次数排在前三位的是约旦队、伊朗队和菲律宾队,中国队以场均罚球20.9次位列第四,比第一名约旦队少了4.2次。中国队的罚球命中率以场均70.7%排在各队之首。伊朗队的场均篮板球总数为48个,而中国队比其场均少0.4个排在第二位,菲律宾队以场均45.8个排在第三位。篮板球是球队胜利的重要保证,这也使得此三支球队最终均位列四强。伊朗队在场均助攻、抢断、封盖和得分上均排在第一位,足以显示此队的强大和全面。中国队仅在封盖方面以场均4.4次与伊朗队并列第一,在其他统计项的表现均差强人意。

从表3和表4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欧锦赛的场均投篮次数和罚球次数少于亚锦赛,但是其投篮命中率均比亚锦赛高,显示出了欧洲球员的基本功普遍较为稳定扎实,投射精准,命中率高于亚洲球员。欧锦赛的场均篮板次数少于亚锦赛,这与其命中率较高,从而减少了篮板球的数量不无关系。对比比赛录像来看,欧锦赛赛场上的对抗激烈程度要远高出亚锦赛,也因此造成了其场均犯规次数多于亚锦赛。虽然西班牙队和中国队分为欧锦赛和亚锦赛的冠军,但是从临场技术统计上看,西班牙队在多项数据上都位列第一,表现令人信服,而中国队在各项技术统计上的表现并没有像西班牙队那样具有统治力。而同列各自锦标赛第五的立陶宛队和伊朗队,其数据表现都十分抢眼。尤其是伊朗队,在多项数据上都列第一位,显示出了这支球队的全面性。但是,两队都是因为在四进二的比赛中出人意料的输给了黑马球队——马其顿队和约旦队,否则相信其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对中国队而言,伊朗队则会比约旦队产生更大的威胁。

2.3 欧锦赛和亚锦赛前八名球队决赛阶段技术统计的分析

决赛阶段是指球队进入八强后的淘汰赛。小组赛中,各支球队之间的差距可能会较大,从而造成某些球队刷数据的现象。而进入八强后,各支球队之间的实力差距较小,能够反映出其在高对抗比赛中的表现,统计出的数据也更有说服力。

欧锦赛前八名的球队在决赛阶段的比赛中,场均各项数据与总场次相差不大,表现较为稳定。投篮次数略有提高,说明各队都更加重视攻守转换的速度,增加快攻减少阵地战,加快比赛的节奏,争取主动。各队的场均得分与总场次相比仅相差1.4分。

表5 2011欧锦赛八强决赛阶段场均技术统计一览

表6 2011亚锦赛八强决赛阶段场均技术统计一览

亚锦赛前八名的球队在决赛阶段的比赛中,与总场次相比,2分球场均投篮次数与其数据较为接近,但3分球场均投篮次数有所下降,两者的命中率也分别下降了3%和2.1%。前、后场篮板场均次数也分别下降了2.4次和1.7次;助攻和抢断场均分别下降了2.8次和2.2次。场均得分更是低了4.5分。

以上可以看出,无论在全部比赛场次中还是仅在决赛阶段,欧锦赛参赛各队伍的数据整体相差不大、没有较大的波动,表现较为稳定,由此可见之间各支队的实力差距较小。此与实际情况也相符合,欧洲男子篮球长盛不衰,一直是世界篮坛关注的焦点。而“欧洲无弱旅”也表明了欧洲各个国家篮球整体水平较高且较为接近,实力相差不大。在多届欧锦赛中,各队名次的更迭也十分频繁。本届欧锦赛前被看好的德国、希腊和土耳其等传统强队均未能进入前八。反之,亚洲的各支球队的实力水平相差较大,从而造成亚锦赛上一些强队,进入复赛、甚至是进入决赛阶段才会遇到强有力的对手。因此决赛阶段的各项场均数据与总场次相比普遍较差。

从表5和表6我们得出,欧锦赛前八名与亚锦赛前八名的球队在决赛阶段中相比,亚锦赛的2分球投篮次数较多,3分球投篮次数却较少,但在投篮命中上远远低于欧锦赛。而欧锦赛上次数较低的场均罚球和篮板球次数,并不是因其内线对抗不激烈、队员不积极,相反是因为这些强队能够在高对抗中保证较好的命中率,从而减少了这两项数据的次数。欧锦赛的其他数据的表现上也均好于亚锦赛。

中国队虽然最终取得了冠军,但是除了罚球命中率有所提高外,其他决赛阶段的各项场均数据与总场次相比均有较大幅度的下滑。其与亚锦赛前八名和欧锦赛前八名决赛阶段的平均数据相比,表现也仅仅是中规中矩,并不突出。而与西班牙队、法国队等欧锦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队伍相比,中国队更是暴露出了总投篮次数少且命中率较低、比赛节奏缓慢、整体有效进攻差和失误较多等弱点,没有展现出一支冠军队应有的表现。伊朗队虽然意外输给约旦止步于四强,但是其在决赛阶段的数据却是与欧洲强队最为接近的一支。在赛后优秀阵容的评选上,伊朗队入选球员有四人,而中国只有仅易建联、孙悦两人入选,因此我们不得不说此届中国队的冠军带有一些运气成分。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欧锦赛前八名球员的平均身高高于亚锦赛前八名球员的平均身高,中国队球员的平均身高排在亚洲各队之首,与欧洲强队相比也不处劣势。但是中国队的年龄结构不太合理,队伍过于年轻,主力和替补实力差距较大,队伍的稳定性较差。

3.1.2 欧锦赛参赛各队实力水平较为接近,比赛场场激烈紧张,对抗强度也较大。亚锦赛参赛各队水平相差较为悬殊,真正高强度、高对抗的比赛场次有限,这不利于中国队适应对抗激烈的国际大赛。

3.1.3 欧锦赛前八名和亚锦赛前八名,总场次场均出手次数较少,但是投篮命中率和罚球命中率较高,显示出了欧洲球员扎实的基本功。欧锦赛场均罚球次数和篮板次数要少于亚锦赛,产生此数据的原因是其投篮命中率较高,从而相对减少了罚球的次数和争夺篮板球的机会。欧锦赛前八名与亚锦赛前八名的球队在决赛阶段中相比,出手次数较多,且命中率较高,比赛中攻守转换的节奏更快。其在场均助攻、失误、抢断、封盖、犯规和得分上的表现也好于亚锦赛前八名。

3.1.4 立陶宛队和伊朗队虽然同在各自的比赛中均遭到黑马的淘汰,仅列第五名,然而两队的表现都十分突出。但是立陶宛队球员的平均年龄有些偏大,新老交替将是其今后一段时间内需要解决的问题。亚洲男篮格局略有改变:东亚的两强韩国队和日本队都处于竞技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西亚的伊朗队、约旦队等队近些年实力提高显著。而本届伊朗队球员的年龄结构合理,赛场上的整体表现更加接近欧洲强队,好于冠军中国队。它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将成为中国队在亚洲的最主要竞争对手。

3.2 建议

3.2.1 姚明的退役使得中国队内线损失较大,但也或许是一个改变中国队篮球理念的转机。球队中没有超高队员,队内球员身高较为平均,队员普遍移动速度快、攻守转换节奏快,是当今世界篮坛发展的趋势。以前的中国队因为姚明在篮下巨大的杀伤力,所以舍弃了球队的速度而换来较为稳妥的阵地战,主打内线。这种打法固然有一定的有效性,但是却和世界篮球发展的趋势渐行渐远。希望中国队能在姚明退役后,着重改变这种较为保守的打法,加快球队整体的移动速度和攻防节奏,增加投篮次数,且内外线相结合、形成多个攻击点,战术更加多变、有效,从而与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3.2.2 中国队在今后的热身赛和交流赛中,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锻炼余澍龙、易立、西热里江等年轻球员,尽快提高替补球员的实力以缩小与主力球员之间的差距,保持比赛的稳定性。而且我们不能仅仅只看2012伦敦奥运会,更要放眼未来,注重年轻球员的培养,使得球队可持续性发展。

3.2.3 比赛中的高强度对抗一直是近些年来我们所重视的问题,但这个问题至今仍未很好的解决。当我们进入亚锦赛决赛阶段,对抗强度加大后,多项技术指标出现大幅下降,总投篮次数和2、3分球的投篮命中率的下滑尤其突出,攻防节奏极其缓慢。半决赛对阵韩国,虽然我们取得了胜利,但却仅得到了56分。在下届奥运会来临之前,我们除了要更加重视体能训练外,还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世界强队进行热身,以使球员适应和提高在高对抗中技术动作的合理运用能力。但要注意热身赛要“保质少量”(保证质量,减少数量),以免队员在疲劳状态下造成无谓的伤病,出现非战斗性减员。

3.3.4 我国在青少年球员的培养中,不能再将球员的身高作为选材的决定性标准,要改变我们以往的“球员没身高就一票否决”的错误思想。本届欧锦赛中,法国队和马其顿队都有着身高不足180cm,但却球性出众、速度惊人和抢断凶狠的后卫,他们在场上往往起到提速全队攻守转换、扰乱对方节奏等奇效。因此在今后我国球员的培养和选材中,应将身高仅作为一普通项指标,和体重、力量、速度等多项指标放在一起对球员进行综合性评定,不再因队员身高较低而一竿子拍死。这样我们或许可以挖掘出一批身高不高,但具有特色的实用性球员,扩大选材面。

3.3.5 随着国际高水平球员的不断加盟,CBA联赛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俱乐部大都在比赛中用外援对位外援,因此国内球员虽然在大环境下技战术和对抗能力都有所提升,但进步幅度却有限。如果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在比赛中,增加国内球员和外援攻防对位的机会,将会对我们队员能力的提高起到更为显著的作用。

[1]邓飞,邝郁.中、外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身高、体重、年龄特征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2):5-8

[2]邢金明.我国男篮运动员最佳年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9:50 -52

[3]张帆,张博,杨改生.欧洲男子篮球在世界男子篮球运动优势转移现象中的位置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4):83 -86

[4]郭永东.欧洲篮球的飞跃与中国男篮的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54 -56

Comparative Study on 2011 Men Basketball of European Championships with that of Asian Championships

ZHOU Ya-hui

(Guangdong College of Pharmacy,Guangzhou 510006,China)

China got the champion in Asian Championships which just held in Wuhan,and got a ticket for the London Olympic.In these games,China never shows the evident advantag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layers'data and technique by video recording.It studi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Men Basketball of European Championships and that of Asian Championships and points out the devloping trend of basketball.aiming to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for the Chinese team to gain ideal achievement in London Olympics.

European Championships,Asian Championships,Olympic games

G841

A

1007-323X(2012)02-0072-05

2011-12-18

周亚辉(1979-),男,河南开封人,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为篮球教学与训练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TY011)

猜你喜欢

欧锦赛亚锦赛罚球
欧锦赛和美洲杯推迟一年
第28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与四强技术对比分析
欧锦赛频频绝杀有猫腻?
斯洛伐克顽强续命欧锦赛
扫描・2016欧锦赛
从第27届亚锦赛中国男篮的失利反思中国竞技篮球
中国女排爆冷输给泰国
亚锦赛失明中国队只剩主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