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乳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与对策

2012-12-07耿莉萍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原奶乳品奶业

耿莉萍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48)

我国乳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与对策

耿莉萍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48)

进入市场的乳制品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近年来我国乳品安全事件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国内消费者的信心,也使乳品行业受到重创.乳品安全事件频发有其社会基础,也有乳品生产产业链长、存在安全风险的环节多、我国奶牛养殖分散致使原奶质量难以控制等客观原因,还有政府监管不到位、打击违法行为力度不够等主观原因.要保证乳品安全,首先,必须保证原奶的安全;其次,要在乳品企业内部建立完备的质量监管体系,把好乳品加工过程的质量关;再次,政府必须加强立法,并对乳品质量安全进行实时监管,特别要加大对向牛奶中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的查处与打击力度.

乳制品;质量;食品安全;监管

1 有关乳制品质量与安全的概念

乳制品质量与安全是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两个概念.乳制品安全的标准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和颁布、并由政府有关管理机构监督强制实施的,它是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的最低质量标准或称准入标准,未达到该标准的乳制品(或原料)将被禁止上市销售(或禁止作为原料进入食品加工环节).而乳制品质量与乳制品安全的概念不同,在乳制品安全标准之内,乳制品质量允许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质量上的差别往往可以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即质量优良的产品价格稍高,而质量一般的产品价格相对要低一些.最近国家颁布的(较原有旧国标更低的)生鲜乳新的国家标准(简称生乳新国标),业界存在一些争议,并被媒体放大,使消费者对国内乳品消费的信心再次受到打击.争议主要集中在生乳的蛋白质含量从原来的2.95%调低到了2.8%,而细菌总数设定在每毫升200万个,低于西方国家蛋白质含量3%和细菌总数每毫升10万个的标准.专家学者在媒体上的争论使消费者对新国标错误地理解为:生乳较低的蛋白质含量与较高的细菌总数就意味着中国所有乳制品为低质量,并再次对饮用的安全性与营养功效产生质疑.

应该指出,生乳新国标是考虑到我国奶牛普遍分散饲养,奶牛品种和饲料不统一与收奶的分散性等具体国情,在短时间内难以达到西方国家执行的生乳标准而制定的一个过渡性标准.这一标准从饮用安全的角度没有任何问题,用达标的生乳经高温灭菌加工出的常温液态奶及制成的奶制品食用一定是安全的.至于蛋白质含量稍许低一点,对牛奶营养产生的影响很小.当然,一些大的乳品企业,如果能够从规模较大和现代化的奶牛场获得蛋白质含量更高、细菌含量更低的生乳,则可以生产出更加优质的巴氏杀菌奶和质量更好的其他乳制品,它们在市场上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出售.

总之,乳制品安全是要由政府管控的,而在乳制品安全标准范围内的产品质量差异,包括原料和产品的质量分级标准,则可由行业内部的有关协会来确定.但行业内部专家学者的争论,不应传递给消费者“只要不是最优质的奶源,生产出的乳制品就是不安全和缺乏营养的”错误信息,以影响公众的信心.

2 国内乳制品安全问题频发对乳品生产、消费与进口的影响

以鲜牛奶、酸奶、奶粉为主的乳制品,是极富营养且易被人体吸收、人们普遍喜爱消费的食品.根据《2011年中国奶业统计摘要》的统计,到2010年我国牛奶产量已经达到3 570万吨(2011年有望突破4 000万吨),乳制品产量已经达到2 160万吨.城镇居民人均鲜奶、酸奶、奶粉的购买量分别达到13.98,3.67,0.45 kg.农村居民由于大多数乡村收入水平仍然较低,乳制品消费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受到近年来国内乳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影响,居民对国内乳制品消费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人均乳品消费呈现出了明显下降的趋势(见图1).

图1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的变化Fig.1 Changes in consumption of dairy products of urban residents in recent years

消费者对国内乳制品信心下降,给了国外乳制品进入中国市场以有利时机.据有关数据统计,2010年我国进口大包装奶粉41.40万吨,同比增长67.8%,相当于国内同期奶粉产量140万吨的29.6%,较2009年增加了8.4个百分点[1].奶粉主要进口来源地集中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和美国,约占我国进口奶粉的90%以上.由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失去了信心,中等收入以上家庭消费的奶粉特别是婴幼儿奶粉,几乎都被进口奶粉所替代.近年来我国进口奶粉增长状况见表1.

表1 近年来我国奶粉进口量的变化Tab.1 Changes in imports of Chinese milk powder in recent years t

如果说进口奶粉只是对国内市场的一个补充,对乳业的影响有限还好,但是如果随着进口量的增大,对本土乳业产生冲击并最终抑制国内奶业的发展,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从目前来看,进口奶粉甚至进口液态奶的数量还在增长.尽管进口奶粉价格较高,但是城市中大量的年轻父母宁愿月支出千元以上购买更加放心的进口婴幼儿奶粉.不仅如此,外资企业正趁势迅速进军我国液态奶、奶源和婴幼儿奶粉市场.据媒体报道,亚洲最大的乳制品企业日本明治乳业投资30亿日元进入中国的高端液态奶市场;新西兰的恒天然奶业2011年11月准备投资2.6亿元在河北建设第3个5 000头牛的大型牧场.该牧场建成以后恒天然在中国的牛奶年产量将达到9 000万升,相当于3.6亿杯牛奶;专门生产婴幼儿奶粉的五大外资企业之一的雅培公司,最近又宣布将在浙江嘉兴投资2.3亿美元建立新厂,计划2013年投产.至此包括雀巢、惠氏、多美兹、美赞臣、雅培等5大进口品牌致力于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发展的目标基本实现[2].所以,全面提升国内乳品质量,加强乳品安全的监管,是恢复消费者信心、促进我国奶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3 我国乳制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

3.1 食品安全问题长期存在的社会基础

应该承认,在一个拥有千千万万个食品生产者的国家,在这样一个人人逐利、道德上几乎没有禁忌的时代,包括乳制品在内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从社会层面上分析,食品安全问题长期存在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一部分生产者和销售者利益熏心,会为逐利而“奋不顾身”;其次,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会使企业为了自身生存或打败竞争对手而“不择手段”;再次,还存在着别有用心者,即以损害公众利益和酿成事端报复他人或报复社会为目的.此外,还有一些意外和自然风险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欧洲曾经发生过的疯牛病和新近出现的毒黄瓜事件等).所以,食品安全问题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各国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长期、一刻都不能放松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即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尽可能避免.当然,目前我国因生产分散、法制不建全、监管资源不足、检测技术与成本的限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使食品安全的形势更加严峻[3].

3.2 奶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特殊原因

尽管近年来包括粮食、蔬菜、水果、肉类和各种加工类食品,都有因农药残留、加入过量的添加剂、加入食品中不应加入的有毒有害物质等食品安全问题而被媒体曝光的情况,但是,相比之下奶业的问题更加严重,影响也更加广泛.近年来,我国乳品安全事件频发,从安徽阜阳的假奶粉事件,到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再到皮革奶事件和2010年的激素门事件,奶业食品安全事件几乎总是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使消费者信心一次又一次地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打击,并构成对国内奶业发展的重大影响,时至今日消费者的信心仍然没有得到恢复.为此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奶业总是出问题?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客观地讲,奶业产业链与原料性质所具有的特殊性,使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与监管具有一定难度.

3.2.1 奶业的产业链长,影响乳品质量与安全的因素多

从饲料的生产、到奶牛的育种和喂养,再到挤奶、收奶运到乳品加工厂,这才完成了原奶的生产过程,后面还有乳制品的加工、仓储、运输、销售各个环节.而原奶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乳制品的质量.原奶的生产过程,其安全隐患与风险要远大于其它食品加工行业原料的生产.

影响原奶质量安全的因素很多.在奶牛饲养过程中,饲料中农药的残留、饲料是否受到污染、奶牛的健康状况(如是否有乳房炎和其它传染病)、兽药的使用状况(如是否存在抗菌素残留)、养殖区环境是否存在污染等因素,都决定着挤出的牛奶的质量与安全.而挤奶与收奶过程操作是否得当,同样决定着送入乳品加工企业原奶的质量与安全.因为牛奶是一种营养全面的食品,包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还有一些非脂乳固体.这些丰富的营养也让牛奶成为一个天然的“培养皿”,如果挤奶的过程不注意卫生、挤出的牛奶放置不当或时间过长、贮存与运输工具清洗不彻底等,都会导致牛奶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使原奶腐败变质.如果在收奶和将奶送至加工企业的过程中,少数奶农或者奶站利益薰心,故意向牛奶中加入一些本不应加入的物质甚至是有害物质(如水、豆浆、芒硝、淀粉、尿素、洗衣粉、食盐、蔗糖、水解蛋白、植脂未、胶体物质、三聚氰胺,还有甲醛、水杨酸、亚硝酸各类防腐剂等)[4],也会降低原奶的质量甚至酿成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合格的原奶进入乳制品加工过程后,乳制品加工企业仍然面临着产品质量与安全的种种风险.例如,车间内输送牛奶的管道、加工器具和设备的清洗与消毒是否到位,产品配方是否科学合理,加工过程中生产设备与工艺的技术水平与操控状况,产品是否被添加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添加剂,最终产品检验是否严格等都决定着加工出厂的乳制品的质量与安全.

在乳品的流通过程中,质量安全风险仍然存在.乳品具有易腐和不耐储藏的特性,除超高温杀菌的乳品和奶粉外,大量的液态奶都需要冷链运输、低温冷藏销售,如巴氏杀菌奶.所以,运输与销售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一般要求在0~4℃保存)与乳品质量有直接关系,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乳品变质.

3.2.2 我国目前奶牛分散饲养为主的方式导致质量安全控制难度大

与发达国家几千甚至上万头牛的大规模、现代化、集约化的奶牛饲养方式不同,目前我国奶牛仍以分散饲养为主,为此原奶质量差异大,质量监管难度相对也大.如果将我国奶牛饲养按规模分为年存栏量1~4头(称为兼业奶户)、年存栏量5~19头(称为专业农户)、饲养20~99头(称为专业大户)和饲养100头以上(一般称之为规模化饲养场,包括饲养小区、养殖合作社、大规模饲养场 )等四大类,经研究发现2008年兼业奶户奶牛存栏数占全部奶牛存栏总数为32.42%;专业农户奶牛存栏数占全部奶牛存栏总数为31.53%;专业大户位居第三位,奶牛存栏所占份额为16.51%;饲养100~1 000头被称为规模化的饲养场,其奶牛存栏所占份额只有14.09%;存栏头数超过1 000头以上的大规模饲养场,仅占全国存栏总数的5.54%[5].可见仅饲养1~20头奶牛的农户就占了全国奶牛总存栏数的64%,饲养100头奶牛以下的农户就占到全国奶牛总存栏数的80%以上.如此极度分散的奶牛饲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内的奶源,并对个体农民特别是对草原上分散居住的广大牧民增加收入和摆脱贫困有着一定的帮助,但是这种养殖方式,在奶牛品种、饲料、喂养方式、奶牛的防疫用药等方面难以实现标准化,每头奶牛挤出的奶就会有较大的质量差异,加之集中挤奶、收奶、鲜奶运输等环节可能由多个经营者参与,使原奶质量控制存在一定的难度.

3.2.3 原奶及加工过程中违法添加的有害物质难以被发现

国家制定的牛奶质量标准,其质量检测一般就确定为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细菌总数、抗菌素、激素、三聚氰胺等若干基本指标,收奶站和加工企业无论是通过物理的方法还是化学的方法都只能检测规定的项目或者是人们能够想到的可能掺假的项目,至于奶中混入了不在检测项目中的有害添加物,则无法通过正常检测发现(如三聚氰胺在“三鹿事件”发生前就不属于牛奶质量的检测项目).如何确定检测目标,即用技术手段筛查、识别出不明添加物,再对该不明添加物进行分析,这也是保障乳品安全的又一个难题.由于包括企业、个人在内的整个社会过度追求利益的心态,同时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残酷,都使一些不法分子随时有可能想尽一切办法甚至是使用“高科技”手段向牛奶中掺杂使假,从而酿成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防范这一风险需要科技检测手段上的不断进步.

此外,乳制品行业竞争过度,企业为生存争相抢奶源从而放松原奶质量监管,政府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监管与打击的力度不够等,也是促成近年来原奶质量普遍下降的重要原因.

4 控制乳制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与具体措施

应该看到,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奶业的发展还很不成熟,而且现在实行的以分散饲养为主的原料奶生产方式是与我国目前畜牧业较低的发展水平相一致的.这种生产方式或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彻底改变.因此,我们只能就目前的现状来谈控制乳品质量与安全的对策,而不能像有些学者提出的以美国的模式解决当前中国的问题.具体来说,以下环节与措施对于提升我国乳品质量和保障乳品安全或许更加关键.

4.1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原奶质量

生鲜牛乳作为加工乳制品的原料,其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乳制品的质量.因为只有优质的原料才能加工出优质的产品,而且以往发生的大量乳制品安全事件,往往都来自于低质或劣质的原奶.所以,要提升乳制品质量和保证乳制品的安全,首先就要提升原奶的质量,起码要保证原奶品质达到国家标准.

4.1.1 有实力的乳品企业要逐渐扩大自有牧场规模,打造安全奶源

要真正保证原料奶的质量与安全,最好的办法就是乳品企业建立现代化的自有牧场.从牧草的种植、到奶牛的育种、再到科学的饲养与疾病的防疫、直至挤奶并送入加工企业车间,全部过程都由乳品企业自己控制.目前全国一些较大的乳品企业(如蒙牛乳业、伊利集团、飞鹤乳业、三元乳业、新希望乳业等)都建有一定数量的自有牧场.这不仅是为了获得安全的奶源,同时也是提升乳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伊利集团目前已经建成拥有千头以上的现代牧场14座,未来5年还将投入建设30座大型生态牧场,使其70%的奶源来自大型生态牧场和现代化养殖小区[6].蒙牛乳业,在其自建的澳亚国际牧场中,引入“动物福利”的人性化饲养理念,不仅依靠科学喂养让奶牛吃得好,还为奶牛创造了舒适、愉快的生活环境,包括引进为牛净身、按摩和搔痒的设备.这种人文关怀的饲养方式,目的就是让牛多产奶、产好奶[7].优质的奶源是生产高端乳制品的原料,未来乳品企业之间的竞争或许主要就看谁掌握更多的优质奶源.

4.1.2 主要依靠分散饲养的奶农提供原料奶的企业,要尽量自建挤奶站以控制原奶质量

尽管自建牧场有利于保证乳品质量与安全,但是从目前我国的现实来看,由于企业自建牧场投资规模大、管理难度大、经营成本高、资金回收慢,让所有的乳品企业都自建牧场经营全产业链,短期内很难实现,即使是实力很强的乳品企业也都只能量力而行(近期飞鹤乳业以1.3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旗下重金打造的两大欧美国际示范牧场的股权,成为“奶源大战”中出现的首个撤退者,说明了这一点[8]).为此,大多数乳品企业都不得不从分散的奶户那里采购原料奶,扩张比较快的企业更是如此.为了确保原奶的质量,乳品企业必须有专业人员对分散饲养的奶农加强指导与管理.要通过奶农小区、合作社,为奶农提供专业化的养殖培训,对零散的原料奶供应商要进行资格审核与评价,只有资格审核合格才可以向其采购原料奶.此外,乳品企业在具有一定规模的饲养小区、养殖合作社要尽量投资建设机械化、自动化与检测设施完备的挤奶中心,以实现奶源的集约化管理,用自建挤奶中心实施对奶源质量的严格控制.

4.1.3 乳制品企业要强化对原奶质量的检验,确保质量安全

乳品企业无论是从自建牧场或是自建奶站,还是从非乳品企业所属奶站(需经政府行政许可)收奶,都必须在原奶进入加工前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这是保证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对于自建牧场,由于奶牛饲养在选种、饲料的配方、防疫用药直到挤奶全过程都是标准化的管理,而且在奶牛的养殖与挤奶过程中始终在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因此对原奶的检测可将重点放在常规质量指标上.而对于自建或其他形式的奶站,收奶时的检测一定要严格,不仅要进行常规质量指标的检测,还要对可能出现的有害添加物进行检测.最后在进入加工前,乳品企业要在化验室对每一车原奶样品的质量与可能掺杂使假指标进行全面检验与分析,以确保原奶的质量与安全.

4.1.4 政府应资助乳品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与普及

政府、企业对乳品安全的监管是要依靠科学的技术手段与方法.据调查,国内目前牛奶掺假比其他各种食品掺假的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而且掺入杂物的原奶若不经过特殊的检测很难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因为一般按常规检测,其各项指标检测也都在正常值范围以内.因此,要从原奶中筛查出低质甚至劣质奶,保证乳品的安全,检测技术与方法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企业的检测设备也需要不断更新,而且要对每一缸、每一车的原料奶和每一个批次即将上市的乳品进行频繁地检验,事必会增加乳制品的生产成本.目前我国市场上能够见到的检测试剂大部分和一些实验室中的检测仪器都是从国外进口的,高昂的检测成本最终将以提高乳品市场价格的方式转嫁给消费者.而当市场竞争到奶站、乳品企业利润极低的情况下,为节约过高的检测费用,原奶的质量与安全有可能会打折扣.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建议政府以大力资助检测技术研发与普及的方式(即资助检测研发项目,降低各种检测试纸、试剂、检测分析仪器的价格)为消费者的安全买单.

4.2 乳品加工企业应建立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

乳品加工企业是保证消费者能够喝上安全放心牛奶的关键部门.从这一意义上讲,优质安全的牛奶不是政府监管出来的,而是乳品企业生产加工出来的.只有包括乳品企业在内的所有食品企业都具有保证消费者安全与健康强烈的责任感,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食品安全才可能得到保障.雀巢公司在企业内部质量监管体系的建设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首先,雀巢公司在所有员工中树立“质量是企业追求的最高价值,是成就雀巢成为世界领先食品公司、致力于营养、健康与美好生活的基础”的信念;其次,沿整个生产过程设计质量控制体系.在产品的研发阶段,他们奉行“质量是设计出来”的理念,对产品配方与工艺设计对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进行评价,并对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以使产品与工艺设计环节符合法规、保证安全,并尽可能地排除质量安全的隐患;再次,是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雀巢从加工环境(对主要有害细菌)、加工过程(配料、加热、包装)和最终产品(主要质量指标)3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并且值得注意的是雀巢公司将实验室能力看作是乳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不断加大投入进行实验室建设.公司实验室分为“工厂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两个部分,原料、生产环境、中间产品的质量监控和最终产品的检测等都设在每一加工企业内的实验室进行,而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监控项目或者非常前沿性的检测,则由中心实验室来完成.通常雀巢公司产品要经几十项(最多达到70多项)的检测才能投放市场.此外,雀巢公司相信质量是由人来掌控的,再科学的质量管控系统和科学的检测方法,都要依靠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操控.为此,雀巢公司十分重视员工培训,并建立起了一支专业化的检验人员队伍.总之,雀巢依靠控制关键环节与关键控制点,全方位、多层次地保障食品安全[9].

4.3 加强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食品制假、掺假、售假行为

尽管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些并不一定是政府监管方面的责任.但从整个市场的角度看,“食品质量安全是政府监管出来的”是有一定道理的.目前我国乳品质量安全问题风险最大,而且最难控制的就是原料奶掺杂使假问题.而这一风险的防范主要依靠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具体来说,政府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监管:

首先,要不断地完善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从2009年国家食品安全法出台以后,针对新出现的乳品质量安全问题,国家质检总局2010年发布了《关于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和《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1年国家工商总局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与规范流通环节乳制品市场主体准入有关工作的通知》,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严厉打击非法食品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此外政府还颁布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生鲜乳新的国家标准.可以看到,相关法规频频出台,为整顿乳品市场、保障乳品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提高乳品行业准入的门槛,对上市乳品实施经常性的质量抽检,并以此记录为依据建立企业诚信档案,规范乳品企业的行为.依照国家质检总局2010年发布的《关于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和《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政府对乳制品生产企业重新提出的生产许可申请进行审核,到2011年6月底,全国1 176家乳制品企业中婴幼儿乳粉企业145家),有688家企业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其中婴幼儿乳粉企业117家),56家停业整改,432家未通过审核而停止生产乳制品.这次对乳品企业资质的重新审核,提高了乳制品行业的准入门槛,从企业设施等基本生产条件的角度为乳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基本保证.另外,国家质检部门应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对市场上的乳品进行经常性的抽检,并将检测结果公之于众.对那些存在问题产品的企业,一方面要求整改,另一方面也要记录在企业的诚信档案中,以此督促乳品企业加强内部质量与安全的监管.

再次,政府必须加大打击食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力度,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10].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制假、售假者缺乏起码的行为底线,追逐利益甚至不惜损害公众的健康和忽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政府监管不严、打击力度不够,以致让违法的成本甚至低于企业守法的成本.无论是对违法的企业还是个人,不仅要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而且一定要通过产品召回、加倍赔偿消费者等方式增加其违法成本.

总之,乳品安全关乎所有消费者的健康.要建立与维护一个安全的乳品消费环境,需要政府和奶牛饲养者、原奶运输者、乳品加工企业、乳品销售企业即全产业链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随着消费环境的改善,消费者对国内乳品的信心会不断恢复,中国奶业也将逐渐走出危机,健康发展.

[1]刘昕.乳业“新国标”引发质疑[N].国际商报,2011-06-28(C1).

[2]宋亮.中国乳业陷外资控制奶源危局[N].国际商报,2011-08-25(A4,C1).

[3]耿莉萍.我国流通环节中食品安全隐患及其有效监管[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7-21.

[4]杨红梅,夏世仁.原料掺杂使假的检验[C]∥中国奶业协会.第二届奶业大会论文集(下册).合肥:中国奶业协会,2011.6:282.

[5]杨伟民,胡定寰.食品安全背景下的乳业产业链与组织模式创新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34-39.

[6]任远.创新型奶源模式是原奶质量的保障[C]∥中国奶业协会.第二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下册).合肥:中国奶业协会,2011,6:84.

[7]泽文.行业领军企业打造安全奶源[N].消费日报,2011-08-11(C1).

[8]刘峰.对赌遭清算,飞鹤乳业全产业链遇考量[N].消费日报,2011-08-11(A2).

[9]邱雪枫.雀巢:严格实验室管控,保证乳品质量安全[C]∥中国奶业协会.第二届奶业大会论文集(下册).合肥:中国奶业协会,2011,6:329.

[10]周清杰.论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制度困局[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8-32.

(责任编辑:檀彩莲)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Dairy Quality and Safety Issues

GENG Li-ping
(School of Economics,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Beijing 100048,China)

The quality of dairy products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consumers’health.In recent years,dairy products safety scandals occur frequently,which not only impair the confidence of domestic consumers,but also hit the dairy industry heavily.There are some reasons.First,the social bases led to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dairy products security incidents.Second,the long industry chain of dairy production,the numerous links which were full of quality safety risk,and the fragmented cultivation of dairy cattle make it difficult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raw milk.Last but not least,the subjective factors,such as lacking of regulation and insufficiency of cracking down illegal act also lead to the frequent scandals.To ensure quality and safety of dairy products,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raw milk must be assured in the first place.Secondly,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dairy products,the dairy enterprises must establish effective controlling system.Third,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legislation,and monitor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dairy products constantly.In particular,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regulation and crackdown of making adulterated milk and other illegal activities.

dairy products;quality;food safety;regulation

TS201.6

A

1671-1513(2012)01-0074-07

2011-1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的优化策略:选择与实施”(71141017);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资助项目(PHR201008247);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北京社会性规制研究”(201127).

耿莉萍,女,教授,主要从事流通与消费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原奶乳品奶业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原奶分级之后,怎么喝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共同推动中国奶业全面振兴
消费者进口乳品的安全选择
奏响中国奶业发展新篇章
“现挤牛奶”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