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结合一条龙 人才培养出实效——华东理工大学以乒乓球为代表的“体教结合”一条龙模式
2012-12-07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体教结合”一条龙培养模式,即在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3个阶段中,以俱乐部作为竞技体育人才培育基地,依托各级相关学校作为教育教学基地,制定统一的竞训管理体系,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在了解运动员技术特征的基础上,为他们度身定制科学的学习、生活、训练计划,注重运动员竞技水平和文化课程的“两手抓”,形成了学校“文化体育人才”的培养特色。
1 “一条龙”体系的内部衔接
“一条龙”体系承担了招生、培养、竞训、输送等职能,通过各级学校和俱乐部在管理上建立的有效机制,实现各个年龄段的运动员按照“分段学习”、“统一训练”、“各自参赛”的培养模式,在竞技水平提升的同时保障文化知识水平和各项综合素质培养,形成“队伍培养”和“个人成才”双向并行的良性体系,凸显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成果。
2 各级运动员的日常统一管理
华东理工大学“体教结合”一条龙体系下,以乒乓球俱乐部为例,大、中、小学各个年级的运动员一同参加俱乐部的日常训练,由此起到“以大带小”(年龄大的高年级运动员带年龄小的小运动员)、“统一管理”的阶梯式竞训管理模式。各级学校在“体教结合”一条龙体系下的精诚合作、协同发展,共同促进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3 高水平运动队领导管理体系
华东理工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由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直接负责管理,下设竞赛训练教研中心、国贸专业教研室以及学生工作委员会3个部门,分别负责各个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高水平运动员班的教学和学生工作。在整个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有专职教练员负责训练,专业教师负责日常教学工作,高水平运动员的日常管理由专门分配的辅导员和班导师进行管理。
4 高水平运动队竞训管理
在训练竞赛管理工作上,华东理工大学从制度建设、硬件投入、软件配备、资金保障、教练员队伍、竞赛训练等各个方面入手。制定有严谨、科学、规范的训练计划,运动员训练的出勤率和训练时数都得了有效保障,训练强度不亚于专业队。由于学训矛盾的有效协调,加之学校对教练员队伍的重视和教练员带教水平的保证,训练效率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5 高水平运动队教学管理
自2000年以来,华东理工大学成立了国际经济与贸易(运动员班)专业教研室,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安排专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这种将教学、训练、管理统一起来的培养模式能最优化地协调文化课学习和运动训练、竞赛的时间安排,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必要的训练、竞赛时间,并且能很好地协调因参加大型赛事、异地训练和竞赛所造成的课程与训练、竞赛的冲突。
6 运动员大学生成才培养
华东理工大学注重运动员大学生的人才培养,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外语水平、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皆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并在校内外各项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中获得重大突破。近年来不断有学生在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之后继续在本校、外校、出国深造,读研人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就业率也一直稳定在95%左右的较高水平。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华东理工大学将6支高水平运动队的“大学生运动员”的竞训管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运动员班的“运动员大学生”的教学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体教互促”、“学训相长”、“以教促体”、“育体于教”,在解决学训矛盾的同时,不断探索完善“体教结合”一条龙模式。并在俱乐部市场化的运作、社区全民健身的共建、体育文化理念的传播与国际国内的合作交流项目进行全面的拓展,走出了一条普通高校培养优秀大学生运动员的成功之路。
近年来,各高水平运动队在国内外各项赛事中佳绩不断。2011年8月,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学校再次组队代表国家出征,在乒乓球、网球项目争金夺银,涌现出饶静文、马越斐等一批大学生冠军,收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极大地提升了由“体教结合”模式培养出的竞技体育人才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