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述评
2012-12-06董取胜
董取胜
(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高校体育教师是实施高校体育工作的主群体,其专业素质的高低是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关键。高校体育改革给体育教师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压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是教师教育和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应成为教育界及体育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以使自己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科学务实的教师研究不仅是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还是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理应引起教育界及体育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目前,我国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还只是处于萌芽阶段,研究的成果很多,但主要是以经验总结为特征,并且主要由教育学理论作为支撑,缺乏体育教育的专业自觉。因此,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的关注,需要从日常的话语阶段转向理论自觉建设的研究领域阶段[1]。
1 现状:我国处于萌芽状态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
1.1 研究主体
目前,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的研究主体主要是体育教师,包括高校、中学及小学的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的研究,是对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自省的要求,不仅是教师对自己职业能力提升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校教学评价中对教师自我评价的客观常规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及教学管理实践中,遭遇到或发现、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瓶颈与困境,因此以此问题为起点进行了自觉的研究。除了体育教师这一研究主体外,还有部分体育教研人员开始涉足并关注这一研究领域,并且往往申请了由教育系统组织资助的各级各类课题研究项目,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等,在专项研究资助下开展研究,对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起到了推动作用。
1.2 发展阶段
从发展阶段来看,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研究主要依附于教育学理论研究与体系框架,明显衍生与从属于教育学范畴的研究,缺乏体育学研究领域的独立性。其二,缺乏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研究中心与研究团队。研究中心和研究团队的建立,标志着该项研究已比较成熟,并且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其三,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本身的认识尚不明确,概念界定比较模糊,因此常与“教师职业规划”、“体育教师专业化”等概念混为一谈。其四,部分研究对象只侧重于“青年体育教师”,缺乏对全部年龄段或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体育教师的研究。其五,体育领域的研究缺乏专业的理论构建,需要由日常话语阶段走向研究领域的自觉建设阶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研究主要包括直接研究和间接研究两种形式。直接研究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意义与重要性;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主要因素;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途径与方式;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管理。间接研究主要是在教育变革和教师发展框架下以促进体育教师成长为目的的研究,如教师教育、继续教育、教师学习、体育教师行动研究等。这些研究虽然不是直接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研究,但其研究的对象却仍然是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也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研究的有益探索。在这些间接研究中有大量的有关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研究成果。
2 问题: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中的努力方向
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指教师的职后发展,通常指教育管理部门为教师提供新的教育理念、技能和能力的课程、项目、培训及相关活动等。“教育”和“培训”是其核心词汇,而且侧重的是职后教育。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的教育思想及理念的出现,体育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他们在职前教育阶段所接受的师范专业训练内容也面临着诸多的变化与挑战。在教育改革的大框架下,新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的出现,新的运动项目的普及,新的教学方法的推介,甚至新的教学评价方式的推行,都从客观上要求体育教师加强专业学习与研究,以谋求个人职业中的专业发展与成长。研究的重心开始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学习、职业发展、职业培训、学习能力等逐渐成为研究的主题。
目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主观和客观2个方面。主观方面,部分体育教师自身缺乏专业发展目标,缺乏主动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意识,缺乏专业自主探究的研究能力和行为,缺乏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客观方面的影响因素则主要来自于学校和社会。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其他专业相比处于劣势,以至造成职称层次偏低,这就必然制约着体育教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另外,社会对体育教师的偏见导致其职业认同感低,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在课酬上与其他专业课教师相比明显偏低,在职称评定、考评奖励等方面与其他学科存在的不平等现象,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打击,导致其专业发展与成长的动力不足。
为了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提高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体育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培养终身学习意识,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提高。
2.1 加强学生研究
体育教师一般都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普遍缺乏学科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知识,职业能力不强,不能在专业学习尤其是科学研究方面有效地指导学生。因此,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学生研究,是体育教师有效提高技能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学生研究方面,体育教师首先要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充实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并及时将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从而确定自我发展的方向;其次,体育教师要加强校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思想、专业兴趣和学习以及对体育教师的专业、职业要求,从而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大纲,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进行授课;再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探究性学习,创建一个开放型的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同时也启发了体育教师的教学改革思路。
2.2 加强教师文化研究
教师文化,属于组织文化的一种。所谓教师文化,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教师团体内,各成员所共同分享的较深层次的基本假设和信仰,包括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普遍的价值观等几个方面[2]。教师文化主要从教师心理和教师学习两个方面影响其专业发展与成长。体育教师对职业的认识、对自我的评价和对职业的情感等构成了教师文化系统,影响着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理论学习、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对教学创新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体育教师的学习是其专业发展的基础,它既可能受到教师文化的促进,也可能受到教师文化的阻碍。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创建一个学习型、合作型和开放型的体育教师文化氛围,以此来促进体育教师学习与发展。
2.3 加强自身科研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积极参与教研课题研究是体育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和迅速成长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教学与科研是大学的两大重要使命,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主持或参与教研课题研究,实际上是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形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以科研实践指导教学。体育教师在参与科研实践时,在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下,注意选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并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与自身研究兴趣、专长相结合,与推广应用相结合。由于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相对薄弱,且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较少,因此,体育教师加强合作研究有利于科研能力的提高及自身优势的发挥。
3 展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研究的未来走向
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是体育教师从精神文化、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整体提升过程,是体育教师从社会意义角色向专业意义角色发展的过程[3]。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既是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一所学校对教师在专业培训、继续教育、对外交流等方面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3.1 体育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是一个动态过程
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连续、有序的,既有共性又存在着个体差异。人的漫长的成长过程往往被划分为阶段的发展目标,在阶段性目标的引导下实现阶段性的发展。体育教师的成长一般都会经历“职前—适应—发展”3个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见习—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3个阶段。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新兴学科知识这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体育教师获得专业发展与成长的不同知识类型。其中,基础知识的积累构成了体育教师的思维结构和模式,在专业知识的指导下进行体育教学,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又在新兴学科知识的启发下,进行体育教学实践创新活动,完成“学习——实践——展示”的不同阶段目标。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又表现为教学和科研能力,他们以教学的实践来促进科研,用科研和实践的成果去充实教学,而其学术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教学。因此,体育教师在其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改善知识结构,确定职业规划,调整教学与科研目标,进而完成其专业发展与成长的任务。
3.2 教师专业成长受外部环境的制约
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不是孤立的,如同任何系统一样,都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的外部环境由支持条件和制约因素构成,包括薪水待遇、学校文化与制度建设,也包括教育管理机制与社会评价体系等各个方面[5]。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来自外部环境的支持条件中,支持的主要方式是实施与专业有关的继续教育、培训和参加学术活动,为体育教师提供教育服务体系及职业发展的辅助条件。拥有一个发展教师、服务教师、成就教师的综合配套的教育环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和基础性条件。学校要从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需求出发,为体育教师创设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帮助他们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其社会价值。
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学校环境、教师个人素质以及社会等多种因素。从学校环境来看,学校文化与制度建设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学校对体育课及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方式、科研量化评价标准、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薪水待遇、职称评定及其他福利待遇等,都会影响到体育教师对于工作的热情和对体育教学的成就感。从体育教师个人素质方面来看,体育教师要有内在的对于职业发展与成长的迫切需求,并能够在职业发展阶段不断地学习,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体育教学能力,对学生进行研究,并能够通过理论研究,揭示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与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获得进一步的提高,成为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从社会因素来看,教育管理机制、社会评价体系直接决定了体育教师职业地位的高低。因此,如果学校文化与制度建设对体育教师不利,体育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动力不足或专业发展目标模糊或发展效果不明显,社会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同度低,则会影响并限制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6]。
3.3 必须将体育教师的发展需要与职业需要结合起来
从体育教师个人实际出发,不同价值观的人的发展目标与途径需求的倾向都是不同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研究,应该在价值观分类与体育教师层次不同造成的专业化需求不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是体育教师个体在专业学习方法、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精神等方面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即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社会进步和体育教育发展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又是体育教师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精神指向[7]。
体育教师价值观不同,层次不同造成其专业化需求也不同。对于新进的体育教师而言,要尽快由本科毕业生的角色转换成体育教师的角色,尽力缩短刚入职的适应期,自觉学习国家教育战略和学校教育政策,做好课程和课堂的常规教学工作,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对于已成长起来的青年体育教师而言,要通过观摩、研讨、培训、竞赛、教学比武等方式,给青年体育教师创设一个发展的平台,使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职业能力,并以此获得成功的心理满足。对于骨干体育教师而言,要有对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和对自我风格特色的培养,不断提升内涵,能够结合自己的特长与专项进行教育科研,取得一定的教研成果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并能够带领和指导青年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实践活动。
体育教师根据自身知识结构特点,扬长补短,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创新实践,形成自己的风格与职业优势。在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感普遍可见的今天,只有通过实现职业升华实现自我价值,才能将这种负面的心理思维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3.4 对体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由于知识结构、能力类型与水平、个人的努力程度以及所处的具体环境存在着差异,体育教师的发展水平各异,其教学效果也参差不齐。目前,学校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普遍按照截面式、横向性的量化标准,把教师当作工业制成品,以产品合格检验的方式考评教师,并列出等级,没有真正评价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同时,目前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和待遇享受等各方面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教学领域而集中在论文和科研上,背离了教学评价的本质。因此,如何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是关涉到体育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对于体育教师而言,既合理地对自我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关注同行对自己的专业评价,以此构建全方位、动态性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反思框架系统。
对体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不仅应包括对体育教师学历层次、知识结构、专业能力水平、教学与科研水平、职业能力的评价,还应包括对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团队协作能力、反省计划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8],改变传统中有知识、有技术、有运动能力就能当体育教师的思想,引导体育教师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创新型的体育教师。
4 小结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要从日常话语阶段走向自觉研究领域。未来的在职培训,合作学习与研究、教师学习共同体等将是帮助、支持、鼓励教师发展其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而加强学生研究、教师文化研究、体育教师自身科研训练与培养,是体育教师仍将继续努力的方向。在未来的研究中,必须认识到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且受外部环境的制约,注意将体育教师的发展需要与职业需要结合起来,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
[1]毛齐明.教师学习——从日常话语到研究领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8(1):21-23.
[2]毛齐明.试论教师文化与教师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2006(3):79-80.
[3]张丽丽.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机制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7,29(4):69-70.
[4] 施列彬.教师专业成长的管理构建[J].青年教师,2011(6):27.
[5]窦义军.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成长困境综述[J].教学实践与管理,2010(5):305.
[6]丁广明.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超越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830-832,837.
[7]孙有平,张磊.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7):92-96.
[8]陈红玉,于可红.以发展性评价理念谈高校体育教师评价改革[J].浙江体育科学,2007,29(1):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