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腰鼓与健身腰鼓的价值探析

2012-12-06谢忠萍

体育教育学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安塞腰鼓动作

谢忠萍,郑 婕

(1]厦门理工学院 公共体育部,福建 厦门 361024;2]厦门大学 体育教学部,福建 厦门 361005)

健身腰鼓是“以传统腰鼓的基本动作为基础,通过击鼓与身体动作结合的民族康乐型体育健身运动”,是一个集传统与现代元素为一体的新兴健身运动项目,是传统腰鼓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产物,正以鲜明的节奏、欢快的气氛、豪放的动作、壮观的场面等特征呈现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自从健身腰鼓被列入全民健身活动的正式比赛项目以来,对它的宣传推广活动也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星星之火开始燎原大地。

1 传统腰鼓的价值探究

1.1 古代腰鼓的价值流变

1.1.1 “驱魔震妖”价值

相传腰鼓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周代。周文王时期,百姓安居乐业,但瘟疫时有发生而又难以控制,且无法对其进行科学的解释,所以当时的人们往往以封建迷信来自圆其说。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人们把瘟疫当成是一种“妖魔鬼怪”,且这种“妖魔鬼怪”来无影、去无踪,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于是他们想尽各种方法进行驱赶。有人说这种“妖魔鬼怪”害怕震动和震音,只要听到震动和震音就不敢靠近,渐渐地这种说法被很多人认同。于是,当时的人们创造出了一种能发出声音的鼓,悬挂于腰间,即“腰鼓”,一边敲打一边叫喊,以此驱赶“妖魔鬼怪”。

1.1.2 “祭祀”价值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农耕文化历史的国度,农业是我国古代的支柱产业,广大人们靠土地而生存,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得他们与变化无常的气候有着紧密的关系,从而对天产生一种又依赖又敬畏的特殊感情。因此,古代的人们在农闲季节往往会举行盛大的祭祀庆典活动来表达对上天的感激之情,以及乞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腰鼓由于其流传的广泛性及威武的气势逐渐被加入到这一活动中,成为祭祀的重要程序之一。梁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对此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言:‘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乃作金刚力士以逐疫,沐浴,转除罪障。”

1.1.3 “战争”价值

据《山海经》记载,鼓在黄帝与蚩尤大战时就用过,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号轩辕氏,蚩尤是远古居住在东方的一个部族首领,且生性凶恶,想夺取黄帝的宝座,占领中原地带,于是带领部族跟黄帝展开了一场震天撼地的大战。战争开始时,蚩尤的军队非常强悍,使黄帝连吃败仗,黄帝一直在想办法扭转这种局面。一天,黄帝发现东海的流波山上有一只形状像牛的野兽,它的吼叫声像打雷,黄帝想,蚩尤的部队最怕听这种声音,于是便捉它来剥了皮,将皮蒙在一个木制的圆形框架上,起名为“鼓”,并杀了能拍肚子发出响雷的“雷兽”,从它体内抽出一只最大的骨头作为“鼓槌”。黄帝将这“鼓”搬到战场上,用槌一连擂了九通,果然声如雷响,山鸣谷应,天地变色。黄帝军威大振,吓得蚩尤的士兵魂飞魄散,黄帝的军队就在震耳欲聋的鼓声中追杀上去,擒斩了蚩尤,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此后,“鼓”便用于战争,成了战争中必不可少的装备,其用途也从单纯的示威、鼓舞士气,扩大到鸣警、传递信息等。

1.2 近代腰鼓的价值凸现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腰鼓也不例外。随着岁月的流逝以及时代的变迁,腰鼓在各个时代所呈现出的价值也不尽相同。在近代,最有代表性的的两种腰鼓流派要数安塞腰鼓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解放腰鼓”。

1.2.1 安塞腰鼓的价值

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是陕北腰鼓具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也充分表现了黄土地人民憨厚、悍勇、威武,而又开朗乐观的性格。它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豪迈粗犷、刚劲激昂、铿锵有力、威猛雄壮、气势磅礴的独特风格,具有宏大的场面、潇洒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激昂的鼓点,不仅展示了陕北这块古老黄土地浓郁的地域文化信息,更是展示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意气风发、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安塞腰鼓扎根于民间,在长期繁衍生息的过程中,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塞人更是致力于这项民间文化艺术的挖掘、整理、推广,形成了今天具有独特风格的安塞腰鼓。经过他们的努力,安塞腰鼓在发展过程中到达了一个又一个的新高度: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以及各种大型的庆典活动,特别是在2006年,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人类文化史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安塞腰鼓从穷山沟走向了世界舞台,成为名扬海内外的“中国一绝”。可以说,安塞腰鼓是挖掘、整理、推广民间文化艺术的典范,可以给我国其他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随着安塞腰鼓知名度的不断提高,精明的安塞人积极开拓它的市场潜力,把安塞腰鼓作为一项文化产业进行大力开发,渐渐形成了安塞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产业。很多人因为腰鼓而来到安塞,当地的很多腰鼓队和腰鼓高手也经常被邀请到全国各地进行腰鼓表演和传授腰鼓技艺,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利益。

1.2.2 解放腰鼓的价值

1942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兴起了新秧歌运动,使以安塞腰鼓为首的陕北腰鼓这一民间艺术得到了发展。特别是以“鲁艺”为代表的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对这些传统腰鼓从动作设计、队形变化、乐器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加工和创新,形成了以“路鼓”、“列队鼓”为主体的边走、边打、边舞、边跳的腰鼓表演形式,被称为“胜利腰鼓”和“解放腰鼓”。跟随着解放大军的步伐,这种腰鼓传遍全国各地,成为中国亿万军民欢庆胜利、庆祝解放的一种象征,也表达了人民群众拥军、爱军的革命情怀,是一种重要的革命文艺运动形式。

抗日战争胜利后,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大批文艺工作者奔赴各解放区,新秧歌运动也被推广发展到华北、东北等解放区,“解放腰鼓”也在各解放区生根发芽,成为最受当地群众喜爱的文艺活动之一,也为当前健身腰鼓的兴起与推广奠定了很好的群众基础。

2 健身腰鼓的价值分析

2.1 健身腰鼓的本质价值

健身腰鼓的本质价值是指健身腰鼓作为体育项目这一社会文化现象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并且贯穿于任何一种体育项目的表现形式或体育现象之中的作用与功能,包括体育的健身价值和健心价值。

2.1.1 健身价值

早在公元前,苏格拉底就认为“身体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人的身体越健康,其工作效率就越高”。毛泽东同志在早期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中,详细论述了体育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后来也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还有很多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也都将人民的身体健康摆在关乎“国泰民安”的重要地位。但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交通通讯的便捷,都市化生活方式的形成,以及生活服务的社会化、自动化,对人民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体力活动的减少,削弱了人民与生俱来的运动技能,出现“肌肉饥饿”、“运动不足”现象,从而使大量“文明病”以及亚健康人群出现,而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很好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提高人民的身心健康。

健身腰鼓以“鼓”舞方式来表现舞蹈艺术,以踢、打、跨、蹬、跺等武术动作来抒发情感,以跑、跳、跃、转等体操动作来表现动作,结合打击乐器演绎出风格独特的艺术体育的项目色彩,在变化多端的节奏中完成各种造型和表演动作,是一种极好的身体与精神双修的锻炼形式。其健身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健身腰鼓的主要动作由跑、跳、扭、转、闪、摇、昂、敲、跃等组成,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头、手、躯干、腿等全身各部位、各关节参与运动,使身体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2)练习健身腰鼓不受场地、人数的限制,不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而且运动强度可以自行调整,完全由练习者自己控制,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状况人的健身需求;(3)健身腰鼓在敲打的过程中,需要全身的协调配合,不同类型的动作变换,对提高灵活能力和协调能力有良好的作用;(4)在整套动作的演练中,鼓点节奏变化多,有时在完成大幅度的转身动作后,要求能准确无误的敲打鼓,对神经系统的转换能力及肌肉的控制能力都是很好的挑战;(5)一些特色动作对身体某些部位具有特殊的锻炼效果,例“缠腰打”对腰腹部位具有很好的锻炼作用、“过裆击打”可以很好的锻炼腿部的柔韧性、“弹踢跃击”可以很好的锻炼腿部的弹跳力等;(6)大幅度的挥臂踢打、大力度的连续不断的敲打动作,可以很好的提高练习者的爆发力及耐力力量,且在一整套的动作中,练习者始终需要保持高昂的激情与全身心的投入,对心肺功能也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2.1.2 健心价值

美国学者格雷﹙Gray﹚认为:娱乐是人在幸福和自我满足的体验中产生出来的个人情感状态,它具有优胜、成就、兴奋、成功、个人价值和喜悦等情感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所承受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剧。而为了适应这种生活,人民的身体和精神也不得不经常处于紧张状态,需要寻找压力的释放点。健身腰鼓是一种以跑、跳、扭、转、闪、摇、昂、打、跃等动作表现韵律、抒发情感的舞蹈艺术,是一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艺术。通过其鲜明的表现形式,能使人们在练习过程中忘记疲劳和烦恼,还能利用腰鼓优美的舞蹈动作充分展示自己的姿态美,从而使内心产生无限的愉快情绪体验,达到娱乐的功效。健身腰鼓除了自娱的功能外,还能娱人。从观赏的角度来看,健身腰鼓具有很大的可观赏性及煽动性;从表现内容和手法来看,腰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反映人民大众普遍的文化心理。因此,观赏者很容易产生共鸣的审美效应,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

2.2 健身腰鼓的衍生价值

健身腰鼓的衍生价值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或目的,而人为地把健身腰鼓作为一种方式或手段,使健身腰鼓具有区别于本质价值的某一类别特征的价值,是健身腰鼓潜能的释放,属于衍生品,这种衍生价值是动态的,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的发生变化。目前健身腰鼓的衍生价值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2.2.1 传承价值

健身腰鼓是一项集健身、娱乐与传统文化为一体的全民健身体育项目,是从民间娱乐活动发展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项目,它来源于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安塞腰鼓为代表的陕北腰鼓。在健身腰鼓这个概念被提出的初期,项目发起人及竞赛规则的制定者们就遵循一个理念:“腰鼓属于中国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然是腰鼓,不管是健身腰鼓还是文艺腰鼓,就要体现一种民族传统,必须保持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一些特色的东西。”并且,在其动作特色方面,它也力求保持陕北安塞腰鼓跑、跳、踢、跺、蹬、跨、跃、闪、转、摇、挥、扭的动作要素。因此,可以说,健身腰鼓植根于源远流长、世代传播的民间传统腰鼓文化,是对传统腰鼓传承与发展的优秀成果。

2.2.2 表演价值

纵观整个腰鼓的发展历程,是一种从封建迷信、祭祀庆典、军事战争逐步向娱乐表演方向演变的路途。各个地方的腰鼓都在当地的民间习俗活动中担任不可或缺的重要表演角色,也正是因为这种表演角色,腰鼓这一古老的民族传统体育才焕发出勃勃生机。例如,传统的横山腰鼓一直都是当地婚嫁、拜庙或其他重要节日的邀请对象,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更是当地不可少的表演内容。特别是具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其表演价值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如1986年大型电视系列片《黄河》的拍摄、1990年北京亚运会、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国庆50、60周年等,其恢宏的气势、壮美的形象征服了观众,使安塞腰鼓很快走向了世界。健身腰鼓是以上各类腰鼓的继承和发扬,不言而喻,欢乐吉祥、雄浑强健、潇洒舒展是健身腰鼓传承的重要属性,它将毫无疑问地成为具有震撼力、观赏性高的艺术体育表演类项目,是各类表演活动的常选项和精彩节目。

2.2.3 教育价值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及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有目的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现代教育论提出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它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又按照社会的需要来促进人的社会化。

健身腰鼓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健身腰鼓是一个集体项目,它要求每位参加者必须随着鼓点的节奏做高度一致的动作,每一位练习者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关心自己,还要关心集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集体效果。因此,通过参加健身腰鼓活动,能够提高集体意识,增强队员间的合作、协调能力;其次,健身腰鼓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其文化内涵,既与民族思维方式有关,又与特定的文化氛围有联系,因此,参加健身腰鼓活动,可以了解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并使其得到继承与发扬;最后,从事健身腰鼓活动,可以锻炼练习者的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培养其不怕困难、锲而不舍、积极进取和勇于竞争的精神。

2.2.4 艺术价值

健身腰鼓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各民族生产、习俗、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缩影,是身体运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其动作难度较大,技艺性较高,男子表现出活泼潇洒、灵趣生动的艺术特点;女子则表现出妩媚幽美、典雅飘逸的艺术特征。舞者的身体、神韵与鼓融为一体,形成刚劲有力而不失阴柔,粗犷豪迈而不失纯朴憨厚的协调统一。单打者腾跃旋跨,时如蜻蜓点水,时如春燕衔泥,时如烈马奔腾,时如猛虎显威;群打时则能变幻出多种美妙的图案,可誉为“中华的精魂、民族的风骨、生活的旋律、时代的节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结束语

古代腰鼓的价值流变历程为驱魔震妖、祭祀以及战争3个阶段。近代腰鼓中两个最有代表性的腰鼓流派是安塞腰鼓和解放腰鼓,其中,安塞腰鼓不仅展示了浓郁的地域文化信息,也展示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意气风发、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它不仅是挖掘、整理、推广民间文化艺术的典范,也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解放腰鼓在当时的支军、拥军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为当前健身腰鼓的兴起与推广奠定了很好的群众基础。健身腰鼓除具有体育运动项目的本质价值(健身与健心价值)外,还具有区别本质价值外的衍生价值,表现为传承价值、表演价值、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

[1] 高思远,梁泉.腰鼓[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2] 郑婕.健身腰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3]温佐惠,王广虎,李万来.21世纪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4):26-28.

[4]徐国忠,焦建军.安塞腰鼓的社会特征与功能价值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4):61-62.

[5]牛丽丽.巴山舞的文化背景及价值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6]彭劲松.我国民族体育乐舞的多元文化特征及社会价值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8-20.

[7] 海海.陕北秧歌实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1.

猜你喜欢

安塞腰鼓动作
唐代的腰鼓这样演奏
安塞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义写春联活动
腰鼓运动发展战略研究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文化·延安
安塞剪纸
动作描写要具体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